-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新加坡華文作家張露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唐朝著名畫師及長沙窯主江天白、海盜女首領莫蒂娜、坦尼沙王國悉達、吉赫魯王子與唐代皇帝之十八女紫蝶公主......《絲路江心鏡》以玄幻虛構寫作為切入口,展開多姿多彩的一系列故事。張露對於江心鏡、海絲之路的沿海城市重鎮以及海上貿易之路的重要地帶的種種探尋和體驗,促成了這部作品的誕生。
-
高清:探訪新加坡海事博物館,重溫海上絲綢之路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人民網 杜明明攝) 人民網9月6日電 (杜明明)9月5日,我們抵達此次「行走新絲路」第二站——新加坡,探訪了位於聖淘沙的海事博物館,重溫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
-
再現海上絲路輝煌 為「黑石號」沉船中「江心鏡」創作傳奇故事,
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便以江心鏡為題材創作了一部傳奇歷史故事。 據悉《絲路江心鏡》歷經八年創作,玄幻冒險題材,以文學形式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和燦爛歷史。 文學和展覽,了解亞洲文明的角度 「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在分享創作初衷時,張露談到最喜歡詩人艾青的一句詩,就像她第一次與江心鏡在新加坡邂逅,未曾想到「黑石號」會在2020年駛進上海博物館。 「故事從江心鏡開始,銅鏡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作用,江心鏡更是銅鏡中最為珍貴的。」
-
探訪汶萊海事博物館 尋找跨越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
汶萊海事博物館內景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牧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汶萊進行國事訪問。汶萊這個國家在中國的元朝時被稱作「渤泥國」,到了明朝開始稱為汶萊。汶萊與中國的友好交流歷史源遠流長,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更是在幾百年前就將兩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
「新加坡的世界文化」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亞洲文明博物館創立於 1993 年,在 2003 年於皇后坊設立第二個展館(另一個展覽館後來關閉)。這棟位於新加坡河畔的新古典主義風格(neoclassical-style)建築於 1867 年建成,超過 100 年來一直是殖民地及新加坡政府的辦公處,政府共花了 5 年的時間把它改裝為博物館。亞洲文明博物館 致力於保存亞洲國家的文化遺產,尤其是新加坡人的祖籍文化,包括中國、東南亞、印度與回教國家。博物館也探討這些文化之間的歷史性關係,展示結合不同宗教、語文的藝術作品。
-
這見證了鮮活的海上絲路,齊東方陳克倫等共話「黑石號」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唐代沉船與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音頻節目,共六集,分為「黑石號展覽:從新加坡到上海」、「不可錯過的黑石號珍品:從陶瓷器到金銀器」、「身臨其境:走入黑石號文物的整理現場」、「年代·船貨·航運:黑石號的幾個問題」、「黑石號:時間的膠囊」和「探討:沉船及水下遺產保護」。
-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承千年絲路文化,奏響海上絲綢之路...
近年來,海上絲綢之路在廣西,尤其是北海的史跡、遺產保護與申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在出席近日舉辦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時表示,作為聯結中國與東協各國的歷史紐帶與未來橋梁,海上絲綢之路見證了人類文明的交流史,具有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
-
多彩海絲、文明互鑑——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博士新書《絲路江心...
央廣網上海12月19日消息(記者楊靜)新加坡著名華文女作家張露博士最新文學作品《絲路江心鏡》今天(19日)在上海首發。張露博士歷經八年,創作出傳奇歷史故事,作為史詩級玄幻冒險題材,講述人類堅守、探索、奮鬥、追逐夢想的傳奇故事。
-
新加坡海事博物館四大看點
與其他國家的同類博物館相比,新加坡海事博物館建館時間不長,按時間年限劃分,充其量是小老弟。但與眾不同的是,該博物館有中國歷史元素,那就是鄭和寶船模型和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而且館中使用中文、華語,中國人看了有親切之感。
-
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張露期待回望古老而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通過感人至深的歷史玄幻故事,為亞洲文明的繁榮與互鑑做出獨特的解讀和貢獻。 19日,由新加坡知名華文女作家張露博士創作的玄幻冒險題材文學作品——《絲路江心鏡》上海首發;有聲書同步全球首發。據介紹,這部作品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黑石號」沉船上珍貴文物——江心鏡為線索,融入浪漫主義色彩,通過奇幻的冒險、殘酷的宮廷鬥爭、感人的異國之戀等,構起歷史與現代的溝通橋梁,壯麗瑰美的海上絲綢之路畫面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
-
新加坡海事博物館 體驗中東海上大冒險(組圖)
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的海事博物館及水族館(簡稱「MEMA」),是新加坡首個海事館。 海事博物館及水族館坐落於聖淘沙名勝世界的海濱坊,採用鋼筋和玻璃打造出引人注目的船體外觀。遊客們將在此獲得耳目一新的博物館體驗,包括海事講座、兒童互動課堂、以及登上實體的複製古老船艦探索歷史。
-
世界三大著名古沉船博物館的歷史及展陳設計
以古代沉船為原型而建造博物館,肯定是有它自身的價值。但古代沉船那麼多,也不是都能夠以此來建造博物館的。現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館,世界上有三個:英國的瑪麗露絲博物館、瑞典的瓦薩博物館、中國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
遊海陵島,看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重溫古代航海的神奇
去位於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和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看看,一直是我們的一個想法。終於在一個天氣非常不錯情況下,我們自駕遊起,從臺山出發,沿著廣海高速公路,我們一路向陽江方向前進。十多分鐘後,我們來到南海一號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特殊的像海浪浪花的建築。先到售票處購買了門票,每人80元。拿到門票後,走向博物館正門,開始參觀之旅。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十裡銀灘金色的沙灘上,是以"南海1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展現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為特色,是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
-
亞洲文明博物館:多角度展現泛亞州文化和文明的博物館
亞洲文明博物館所在大樓建於1865年,曾先後作為法院、出生及登記處以及新加坡造幣廠。1989年後這裡成為了皇后坊博物館,後併入亞洲文明博物館在2003年重新開放。分為十個專題展區,以探索泛亞洲的文化,宗教和文明的傳統方面,館藏展品主要來自東南亞,中國,印度,斯裡蘭卡,甚至土耳其的文物。
-
上川島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臺山計劃把川島鎮大洲小學舊址改造修建成上川島「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場館改造和海上絲綢之路遺產文化內涵展示設計將同步進行。上川島風光當前,臺山正爭取將上川貿易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點納入國家申遺預備名錄。
-
靈鼠兆豐年,來上海博物館鼠年看迎春特展吧!
文/金羊網 記者何晶圖/上海博物館供圖進入2020年,上海博物館將以八個橫跨東西、貫穿古今的特別展覽,迎接四方來客。1月10日下午,金羊網記者從上海博物館2020年新聞通氣會上獲悉,1月14日,上博將主辦靈鼠兆豐年鼠年迎春特展。
-
中文交往與海上絲路的歷史見證——訪汶萊海事博物館
11月16日,一名女子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參觀海事博物館。汶萊古稱「浡泥」,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中國西漢時期,兩國就通過這條海上紐帶互通有無。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的海事博物館,珍藏著來自一艘古代沉船的遺物,它們正是中文兩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交往的歷史見證。新華社發(王申攝)這是11月16日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的海事博物館拍攝的來自中國的青花瓷。汶萊古稱「浡泥」,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中國西漢時期,兩國就通過這條海上紐帶互通有無。
-
...這片藍色的國土」走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探秘「南海Ⅰ號」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程亞惠):1987年中英聯合打撈隊的偶然發現、1989年中日聯合考古隊的探尋、2001年開始的大規模探查、2007年被整體打撈出水……古沉船「南海Ⅰ號」從發現到打撈,這其中戲劇性的故事和宿命般的巧合深深吸引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