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汶萊海事博物館 尋找跨越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

2021-01-16 國際在線

汶萊海事博物館內景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牧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汶萊進行國事訪問。汶萊這個國家在中國的元朝時被稱作「渤泥國」,到了明朝開始稱為汶萊。汶萊與中國的友好交流歷史源遠流長,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更是在幾百年前就將兩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近日,記者探訪了位於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的汶萊海事博物館,尋找兩國跨越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交往傳奇。

汶萊海事博物館所在的地區被稱為哥打巴都,是汶萊的古都。1997年,汶萊在海洋石油勘探過程中發掘並打撈出一艘來自中國明朝的商船,如今這艘商船上的文物都陳列在海事博物館中。接待記者的是汶萊體育與文化部博物館司前司長、汶萊歷史和考古學家卡裡姆博士。他一邊介紹館藏的珍貴文物,一邊將中國與汶萊間的那段歷史娓娓道來:「這艘船講述了中國與這個區域國家的交往歷史,我們在這艘沉船中發現了超過15000件文物,其中有60%來自中國,其餘的40%來自包括泰國的周邊國家。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這艘船來自中國福建的泉州,因為泉州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而很多中國商人也來到汶萊,因為在那一時期,汶萊也是這一區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王國。我們生產樟腦、各種香料、玳瑁,這些對於中國也是非常重要的貨物。」

根據研究,這艘沉船建造於15至16世紀,而沉船上的貨物也證明了這是一艘來自明朝的貨船。卡裡姆博士表示,在當時的貨物貿易中,來自中國的瓷器是最重要的貨物:「在那個時代,中國的商人們用中國的瓷器來交換我們本地生產的物資。你來看這些文物,他們來自中國的泉州、廣州、江西的景德鎮。」

卡裡姆博士介紹說,中國瓷器在汶萊古代的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瓷器也進入了當地人的生活,豐富了家庭裝飾,裝點了餐桌。而在交往中,中國的商人們也逐漸了解了當地人的需要,開發了面向當地的商品。卡裡姆博士指著一件展品介紹說:「這是一件本地常見的馬來(西亞)罈子,,我們一般都會使用這個樣式的罈子,他看起來非常的簡單。但是中國人真的非常聰明,他們了解了馬來人有使用這種器物的習慣後,燒制了一模一樣的瓷質水壇,使用傳統的中國青花瓷工藝製作,這比我們原來使用的要漂亮的多了,當然也要貴的多了。」

博物館坐落在當年中國和汶萊貿易頻繁的碼頭,600多年前,這樣的商船滿載了來自中國的貨物遍布博物館門前的河口。如今,古都的繁華已經伴隨著歷史煙消雲散,但是這裡的河邊和山上,還輕而易舉就可以找到來自中國的古代瓷器碎片。在博物館外,卡裡姆博士對記者說:「我們的關係並不是從今天開始的,也不是這個世紀開始的,而是已經持續了千年,在汶萊甚至發現過來自(中國)宋朝使臣的墓碑。」

卡裡姆博士曾經在2012年出版過《追溯汶萊—中國史》一書,詳細介紹了兩國間在歷史上頻密的交往。對於卡裡姆來說,最讓他興奮的是中文兩國人民跨越歷史的交往,「海上絲綢之路」的傳說如今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今天又獲得了新的生命。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汶萊進行的正式友好訪問,他表示:「這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訪問,他提出了有遠見的『一帶一路』倡議,而汶萊也參與其中。因此,這次訪問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在明朝的時候,我們遺憾地錯過了鄭和的船隊,他沒有來過汶萊,但是還好,這次我們不會錯過。」

沉船中打撈出來的明朝文物

沉船中打撈出來的明朝文物

汶萊古都哥打巴都如今已經被森林覆蓋

哥打巴都附近的山上來自中國的古代瓷器碎片隨處可見

相關焦點

  • 高清:探訪新加坡海事博物館,重溫海上絲綢之路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人民網 杜明明攝) 人民網9月6日電 (杜明明)9月5日,我們抵達此次「行走新絲路」第二站——新加坡,探訪了位於聖淘沙的海事博物館,重溫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
  • 中文交往與海上絲路的歷史見證——訪汶萊海事博物館
    11月16日,一名女子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參觀海事博物館。汶萊古稱「浡泥」,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中國西漢時期,兩國就通過這條海上紐帶互通有無。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的海事博物館,珍藏著來自一艘古代沉船的遺物,它們正是中文兩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交往的歷史見證。新華社發(王申攝)這是11月16日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的海事博物館拍攝的來自中國的青花瓷。汶萊古稱「浡泥」,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中國西漢時期,兩國就通過這條海上紐帶互通有無。
  • 新加坡海事博物館 體驗中東海上大冒險(組圖)
    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的海事博物館及水族館(簡稱「MEMA」),是新加坡首個海事館。  海事博物館及水族館坐落於聖淘沙名勝世界的海濱坊,採用鋼筋和玻璃打造出引人注目的船體外觀。遊客們將在此獲得耳目一新的博物館體驗,包括海事講座、兒童互動課堂、以及登上實體的複製古老船艦探索歷史。
  • 探訪新加坡湖畔亞洲文明博物館:千年沉船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
    欄目名稱:探訪新加坡湖畔亞洲文明博物館:千年沉船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   8月9日是新加坡建國54周年國慶日,應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邀請,廈門廣播電視集團新聞中心派出採訪組,參加「中國新聞工作者採訪團」,前往新加坡採訪新加坡開埠200年來的發展。
  • 新加坡海事博物館四大看點
    海事博物館主要介紹從公元5世紀到如今的新加坡海港的變遷,展示各種各樣海事工具的發展印記。館內包括圖片、實物、模型、影視、海事講座、兒童互動課堂、以及登上實體的複製古老船探索歷史。進入館中,仿佛走入時空隧道,探索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感受海洋探險的傳奇、亞洲與中東之間海上貿易的欣欣向榮。
  • 聖淘沙名勝世界全新開幕海事博物館 開啟史詩航海探索之旅
    探訪從一艘宏偉精緻的中國古帆船模型開始,了解船隻對海上探險的重要意義。置身於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商品交易市場,通過精心復刻的生動的場景設置,訪客可看到當年交易絲綢、香料、茶葉和陶瓷製品等珍貴商品的情景。新加坡訊– 今年12月,聖淘沙名勝世界在對海事博物館長達9個月的全面升級後,再次向公眾開放。以嶄新面貌示人的海事博物館將讓訪客經歷一場別開生面的沉浸式多感官的史詩航海探索之旅。該海事博物館作為聖淘沙名勝世界全新開放的景點,將成為新加坡唯一一處可重溫昔日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展館。全新升級後的海事博物館,將以15個不同場景的主題場館以及其中5大全新場景亮相。
  • 探訪香港海事博物館
    11月20日,香港海事博物館的中國航海歷史與文化展廳。位於香港中環8號碼頭的香港海事博物館新址,樓高4層,總面積為4,400平方米,有19間展覽館,展示南中國沿岸的航運歷史及香港從中所扮演的角色。館內引入了不少科技元素,以高科技數碼掃描修化為動態版本,重現清朝水師圍剿海盜的事跡等。
  • 上川島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臺山計劃把川島鎮大洲小學舊址改造修建成上川島「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場館改造和海上絲綢之路遺產文化內涵展示設計將同步進行。上川島風光當前,臺山正爭取將上川貿易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點納入國家申遺預備名錄。
  • 海絲十國行第二站「淡馬錫」新加坡 下一站汶萊不見不散
    第三站,我們相約汶萊。你知道海絲路上的汶萊故事嗎?你有想分享的「絲路汶萊」嗎?海都熱線通95060,本報官方微信公眾號「海峽都市報大泉州」,24小時為您守候。  約嗎?這是海上絲綢之路在一個家族、一個人身上留下的烙印。」  ——泉州市書協副主席楊條沯  「原來不清楚在印尼還有這麼多的中國印記,而且默默地生根發芽著。報導那些被我們所遺忘的古老文化及特色印記,猶如塵封已久的醇酒被再一次解開,喚醒更多年輕人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和喜愛。」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此外,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包括泉州、湖州等大唐時期商品生產及商業貿易的發達地區,張露也挖掘了它們共同的海絲文化基因,並藉由小說普及了這些地區的風土人情。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港口,地處南北海岸中點,海上貿易格外興盛;湖州絲綢名揚海外,在詩人艾青的詩句中,也有「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的佳話。
  • 廣州海事博物館文物展品徵集公告
    為系統地收藏和展示廣州海事歷史文化,進一步加強廣州海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為籌建中的廣州海事博物館奠定堅實基礎,根據文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現向社會公開徵集相關文物和展品。
  •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承千年絲路文化,奏響海上絲綢之路...
    (東博社記者/黃利霞)2000多年前,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貿易網絡。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古代中國與東南亞、西亞、北非,乃至歐洲之間文化貿易往來的海上航線,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 遊海陵島,看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重溫古代航海的神奇
    去位於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和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看看,一直是我們的一個想法。終於在一個天氣非常不錯情況下,我們自駕遊起,從臺山出發,沿著廣海高速公路,我們一路向陽江方向前進。十多分鐘後,我們來到南海一號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特殊的像海浪浪花的建築。先到售票處購買了門票,每人80元。拿到門票後,走向博物館正門,開始參觀之旅。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十裡銀灘金色的沙灘上,是以"南海1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展現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為特色,是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
  • 打前站 | 在汶萊奏響「絲路華章」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右三)、汶萊文化青年與體育部部長拿督阿米魯汀少將(左三)、中國駐汶萊大使楊健(右二)、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陳實(右一)、汶萊博物館局局長傑弗裡(左一)、汶萊—中國友好協會會長陳家福博士(左二)為開幕式剪彩。
  • ...這片藍色的國土」走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探秘「南海Ⅰ號」
    7月18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採訪團隊來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探秘這條神秘的沉船。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攝影 程亞惠)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十裡銀灘,坐落著這樣一個地標性建築,它背山面海,建築特色鮮明,海洋文化主題凸顯,它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絲館)。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為絲綢之路跨越太平洋出謀劃策
    人民網洛杉磯4月26日電 (記者 王如君)由美國洛杉磯凱捷傳媒與洛杉磯港貿易開發部聯合發起的「絲綢之路 美洲論壇」25日在洛杉磯商會舉辦學術研討會,為絲綢之路跨越太平洋出謀劃策。
  • 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它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沉船從被發現到確定方案到完全打撈上岸一共用了整整20年時間!
  • 海事博物館門票預訂:雪梨海事博物館門票在哪買
    雪梨海事博物館門票在哪買 海事博物館門票預訂。雪梨海事博物館也叫作澳大利亞國家海事博物館,這個令人驚奇的主題博物館,從土著人的獨木舟和捕鯨歷史到第一艦隊和衝浪文化,向人們講述了澳大利亞人和海洋的關係。  雪梨海事博物館很多經歷了大風大浪,收藏了頗具歷史價值的船隻!
  • 新年藝術之旅,去博物館感受絲綢之路
    一幅長長畫卷為我們徐徐道來悠久的絲綢之路歷史,讓人忍不住一再觀賞。但是絲綢之路之漫長和豐富,一幅畫怎麼能夠呢?今天萃花就來給大家推薦三月份可看的十個國內外有關絲綢之路的展覽,快去博物館裡沉浸在那段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當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