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感到疼痛的?痛覺信息是通過怎樣的神經環路機制來處理的?

2020-12-23 健康界

痛覺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時,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痛覺常伴有情緒變化和防禦反應,對機體起到保護性作用。同時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於輔助疾病的診斷具有積極意義。

痛覺感受器是游離的神經末梢,其本質是化學感受器。傷害性刺激作用於機體時,引起組織損傷,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K+、H+、5-羥色胺、前列腺素等,興奮痛覺感受器,使之產生換能作用,隨後產生傳入衝動,沿傳入通路抵達皮層第一感覺區、第二感覺區等部位,產生痛覺。

7月9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孫衍剛課題組在《神經元》發表題為《臂旁核將脊髓上行的痛覺信息直接傳遞到丘腦板內核而非杏仁核》研究論文。該研究闡明了痛覺相關信息長程傳遞和誘發保護性行為的細胞及神經環路機制。

已有的研究表明:脊髓投射神經元將軀體感覺信息傳遞給大腦的多個腦區,包括丘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孤束核和臂旁核等。該課題組研究人員利用病毒示蹤的方法,發現小鼠單側脊髓的投射神經元同時投射到同側和對側臂旁核,這一發現與脊髓上投射到其他腦區的對側投射的模式差異很大。小鼠在受到疼痛刺激後會表現出保護性的舔舐行為,例如熱板法用於研究藥物的陣痛活性。研究人員利用藥理遺傳學、光遺傳學方法研究同、對側脊髓-臂旁核環路在炎症痛覺誘發的保護性舔舐行為中的作用。研究發現抑制同側脊髓-臂旁核環路能顯著降低炎症痛覺誘發的舔舐行為,但抑制對側脊髓-臂旁核環路則不影響相關的舔舐行為。該研究揭示了脊髓內的痛覺相關信息上行傳遞的細胞和環路機制,為進一步研究痛覺信息處理環路的可塑性和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

參考信息來源: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痛覺信息處理的神經環路機制
    2020年7月9日,《神經元》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臂旁核將脊髓上行的痛覺信息直接傳遞到丘腦板內核而非杏仁核》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 科學家揭示共情行為的神經環路
    Malenka研究團隊揭示了共情行為精細的神經機制-在社交過程中小鼠通過不同的神經環路傳遞疼痛或恐懼情緒。 此外,通過注射弗氏完全佐劑只能引起同側小鼠後爪感覺異常,但BY 小鼠兩側後爪均表現為痛覺異常。這些結果表明可以快速將疼痛感覺傳遞給同伴。
  • 段樹民院士團隊揭示調控神經性疼痛的臂旁核微環路
    近日,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研究團隊揭示了臂旁核局部神經環路門控神經性疼痛。相關成果近日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該研究不僅對深入理解神經痛發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神經痛的臨床幹預提供重要的新靶點。
  • 羅敏敏實驗室:內側杏仁核處理信息素信息的基本神經環路
    該文章揭示了內側杏仁核處理信息素信息的基本神經環路。     信息素(pheromone)可以調節動物的社會行為和生殖行為,在處理信息素信號的神經通路中,內側杏仁核處於核心位置。目前為止,內側杏仁核處理信號的細胞機制尚未被闡明。曾經有學者提出內側杏仁核採用類似紋狀體的神經環路。紋狀體向其目標區域提供抑制性投射,投射神經元呈星型,有延遲放電等獨特的生理特性。
  • 空軍軍醫大學李雲慶團隊:揭示兩條下行疼痛調控神經通路
    這兩篇文章在科室多年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多種形態學和跨突觸病毒示蹤方法,揭示了兩條下行疼痛調控神經通路,即背內側前額葉皮質(dmPFC)-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腹外側區(vlPAG)和丘腦室旁核(PVT)-杏仁中央核(CeA)- vlPAG通路。
  • 文獻精讀 | 激活神經病理性疼痛下行調控的神經環路
    本研究使用光遺傳學方法來檢驗特定穀氨酸能BLA輸入mPFC的作用,揭示mPFC信號處理失調的分子基礎,並闡明涉及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狀態的下遊大腦迴路。使用藍色雷射(10Hz, 5-10 mW)激活BLA的輸入 (圖2a)可顯著增強SNI小鼠的機械和熱痛覺過敏 (圖2b, c),但不改變假手術組小鼠的反應。通過病毒注射的方法,在BLA中注入抑制性視蛋白(Acrh3.0, NpHR3.0) (圖2d),結果顯示黃光抑制SNI小鼠的機械和熱痛覺過敏,但對假手術動物無影響(圖2e,f)。
  • 人類如果沒有痛覺會怎樣?真相超乎你的想像
    本文專家:袁博,中科院神經所勞動時不小心扎了手,做飯時熱油濺到皮膚上,都會引起疼痛的感覺。人們都把痛覺認為是一種不愉快的感受。儘管過度的疼痛會引起身體器官的功能障礙,並引發極端情緒,繼而導致精神疾病和藥物濫用,但痛覺仍然是人類應對外界危險或自身疾病的重要機制。
  • 中國科學家發現果蠅嗅覺學習記憶中的去抑制神經環路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果蠅學習記憶中去抑制神經環路機制。GABA能神經元是中樞神經系統中重要的抑制神經元。在果蠅大腦有一對GABA能神經元投射到蘑菇體,並且與果蠅嗅覺學習記憶中樞蘑菇體神經元形成負反饋調控環路。這個GABA能負反饋調節對於果蠅辨彆氣味至關重要,然而激活這些GABA能神經元對嗅覺學習記憶起到負向調控作用。
  • 神經生物學期末信息匯總
    2.請簡述前腦基底神經節是怎樣調節運動功能的?3.簡述長時程增強(LTP)和長時程抑制(LTD)形成的分子機制。4.如果有人扔給你一塊熱的馬鈴薯,對你的感覺系統而言是熱還是光滑的信息首先傳入你的中樞?為何?5.嗅覺的轉導機制如何?試分析人類能夠辨別幾千種氣味的可能機制。6.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如何?試分析形成的可能機制。
  • 臉紅、出汗、四肢顫抖 科學家揭示社交恐懼的神經環路機制
    央廣網北京3月19日消息 大多數人和朋友在一起閒聊、聚會,都會感到非常地放鬆。也有一部分人和朋友在一起會覺得精疲力盡,感到緊張或不安,心中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是不是得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發生機制不甚清楚,且目前尚無令人滿意的治療方法。英國《Cell Press》旗下《Neruon》期刊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前額葉皮層調控社交恐懼的神經環路機制。
  • 中國科大揭示腦內穀氨酸合成新通路及相關神經環路機制
    本報合肥5月21日電 見習記者冀文亞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熊偉研究組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黃光明研究組合作,通過單細胞質譜、光遺傳、分子生物學、電生理及動物行為學等技術方法,揭示了曬太陽改善學習、記憶和情緒的神經環路機制和一條腦內穀氨酸合成新通路。
  • 觸覺 vs 痛覺
    撰文丨Juper(清華大學生物學在讀博士生)編輯丨浦肯野排版丨夏獺觸覺和痛覺都屬於軀體感覺(somatic sensory),除此之外軀體感覺還包括溫度感覺以及本體感覺,這裡就不細表了,讓我們來看看其實完全不同但又緊密聯繫的觸覺和痛覺。
  • 諾獎大牛利根川進:「相逢卻似曾相識」的神經環路機制
    文章摘要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曾經經歷過的一個場景,會突然在你不經意間閃現出來,你會感到,腦海中當時經歷的場景,甚至之前在這個場景下發生的一幕幕細節,你都了如指掌,這種對環境「似曾相識」的記憶在神經生物學上我們稱之為情景或者場景記憶。
  • 瑞金醫院聯合中科院神經所揭示重度強迫症手術治療的神經環路機制
    上海瑞金醫院及中科院專家利用術前額葉-紋狀體功能連接來預測手術後強迫症患者的臨床改善狀況,首次發現腹側和背側額葉-紋狀體功能通路分別對應著手術治療的作用機制和預測因子,為利用功能影像生物標記來指導臨床治療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醉翁之藝】疼痛和應激狀態下的神經免疫相互作用:一類跨學科研究
    每種類型的疼痛都有自己的感覺成分和臨床特徵,通過了解各種類型的疼痛及其相關機制,將更有利於制定有效的治療和管理策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樞與外周免疫系統之間的雙向通訊會影響疼痛的處理,這種通訊的失調是痛覺敏感性增強的病因學基礎。例如,關節炎(RA)引起促炎信號通路的激活,導致慢性關節性和全身性炎症,而慢性炎症會改變神經肽的加工過程,從而增強傷害感受器對化學,機械和熱刺激的敏感性。
  • 中科院神經所第21年,砥礪前行(下篇)
    2020年,中科院神經所又是豐收的一年。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回顧神經所今年發表的部分論文,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中科院神經所的官網。痛覺信息處理的神經環路機制2020年7月9日,《Neuron》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臂旁核將脊髓上行的痛覺信息直接傳遞到丘腦板內核而非杏仁核》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孫衍剛研究組完成,闡明了痛覺相關信息長程傳遞和誘發保護性行為的細胞及神經環路機制。
  • 中樞痛覺調控路徑找到
    科技日報電(記者 史俊斌)為什麼有些人對於打針若無其事,有些人卻疼痛難忍?記者4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神經和疾病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近日首次證實腦內存在感覺調控皮層向脊髓的直接投射,參與脊髓痛覺信息的增強效應。同時,該效應與腦幹痛覺調控系統不直接相關。此項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上。
  • 上海科學家發現傳遞癢覺的長途「神經高鐵」 -中繼站 脊髓 止癢藥...
    上海科學家今天發布了一項關於癢的重要科學發現:他們發現了一條將癢覺從脊髓傳遞到大腦、進而誘導抓撓行為的長途「神經高鐵」,名叫「臂旁核」的腦區是其中的關鍵「中繼站」。這一「撓你癢」的神經環路,為探索慢性癢的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基礎。「未來,若能在『中繼站』尋覓到相對『專一』的分子靶標,便有可能開發出高效且無副作用的止癢藥。」孫衍剛研究員如是說。
  • 右側舌根部扁桃體疼痛,是扁桃體發炎?不!是舌咽神經痛!
    患者諮詢,張某(化名)3年前,右側舌根部扁桃體經常會感覺到疼痛,感覺有點像燙傷的那種劇痛,脖子、肩膀也感到疼痛,耳朵還會有膨脹感覺。據患者描述,這些疼痛都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不經意間就會疼痛起來。在吃飯時也會感到疼痛。有時發生疼痛時吃點東西,又能暫時性地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