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當年公辦學校的生源如何向民辦學校流失,現在就會如何倒流

2020-08-12 光明日報教育家雜誌社



今年是「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地的元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從2020年開始,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全面取消特長生招生,取消快慢班和特色班等政策也落地實施,「公民同招」的系列「組合拳」全部到位。這樣一來,徹底消除了低學齡段學生的學業競爭,降低了擇校熱度,有望實現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釜底抽薪」。


「公民同招」新政改變了學生和家長的預期與選擇


最新的「公民同招」政策組合很透明。對家長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必要在為孩子擇校這件事上猶豫不決了。如果選擇民辦學校,公辦學校就只能參加統籌。這是一個政策關鍵點,萬一民辦學校進不去,參加統籌又掉到「二三線」公辦學校,「學區房」就白買了,少有家長願意抱僥倖心理。政策抓住了這個痛點,為民辦學校降溫。


進一步觀察,既然低學齡段的競爭已經不存在,很多家長陸續幫孩子停掉了各種校外培訓班——學籍或戶籍已經可以確保孩子自然升學,又何必給孩子太大壓力呢?不少家長開始給予孩子更多的學習自主和自由,也給了孩子更多參與體育、藝術等興趣活動的時間。


從中小學校的情況來看,不少校長反饋,生源向公辦學校回流的現象明顯。原來有些生源招不滿的公辦學校,如今也需要統籌生源了。民辦學校則明顯地感受到報名人數下降,而抽籤的「中籤率」總體也不低。熱門的民辦學校雖然不存在招不滿的情況,但報名人數也有所減少。部分質量和層次不是特別理想的民辦學校,招生的壓力變得更大。生源不平衡會加劇民辦學校的培養難度,學校需要做好較大規模分層、分類教學的準備。9月學生即將入學,不少學校年初就已經開始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公民同招」新政前學業負擔的此消彼長


為什麼「公民同招」新政能夠立竿見影地改變學生和家長的預期,此前的減負政策卻總是失效呢?


回顧民辦學校的發展歷程,最早引入民辦教育是由於公辦教育資源不足,同時,也是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供給。


2006年《義務教育法》修訂,要求「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部分省市為了保持本地基礎教育的競爭力,開始了「名校辦民校」的歷程,部分原有的公辦重點初中轉制為民辦初中。在很多省市,公辦重點高中包攬大部分重點大學入學名額,重點初中包攬大部分重點高中入學名額。這種格局在部分省市悄然發生改變,原來的公辦名校轉變為民辦初中後逐漸開始在重點高中入學名額方面呈現出支配性、主導性的特點。後來,也有部分社會力量創辦的民辦初中成長起來,在重點高中升學方面擁有了很強的競爭力。民辦初中逐漸成為擇校的「香餑餑」。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為了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輕中小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賦予學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一直在探索基礎教育減負增效之路。在一些省市,公辦小學嚴格執行減負增效的政策措施,民辦小學則擁有更大的辦學自主空間。一些比較好的民辦小學由此而在民辦初中競爭中展現出支配性優勢。


「優質公辦小學—優質民辦初中—重點公辦高中」的升學路徑也悄然改變為「優質民辦小學—優質民辦初中—重點公辦高中」。隨之而來的是,小升初和幼升小競爭日趨白熱化、低齡化,繁榮而功利的校外培訓市場則成了其中的重要推手。在某些地方,學業負擔早已不在公辦學校系統內,減負增效工作的重點也開始轉向民辦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治理。



不允許民辦學校通過組織考試的方式選拔學生早已三令五申,但是不少民辦學校還是採取跟校外培訓機構合謀、將面談過程應試化等措施來維持「掐尖」行為。例如:跟校外培訓機構合謀搞「小五班」,考查學生跟學校辦學特色是否匹配的面談也異化為「口頭奧數」測試。


從政府部門事中事後監管角度來說,防範的難度非常大。即便教育督導機構組織「飛行督導」,在民辦學校組織面談的當天開展突擊式檢查,民辦學校也會採取各種防範措施,通過推遲接待時間、靈活接待方式等與督導人員周旋。抽籤入學政策不是一項現代化的政策,只是無可奈何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項治理之策。


「公民同招」新政有沒有造成新的不公平?


「公民同招」新政給了學生和家長新的政策預期。如果孩子的對口學校是比較好的公辦學校,家長一般不會願意讓孩子繼續挑戰民辦學校。只有對口學校不理想,才會努力嘗試一下——即便抽籤不中,統籌下來的結果也不會比原來對口的結果更糟糕。


這樣一來,民辦學校的生源選擇面就窄了很多,生源的差異性也會進一步擴大,如何搞好分層教學成為前所未有的壓力。諸多民辦學校都在做這方面的準備。有些業內人士批評,新政將會導致「削峰填谷」,只會造成新的不公平,對整體提高教育質量無所助益。


根據最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是非營利性的。有聲音認為,如果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沒有剩餘索取權,再失去生源、教學組織和教材等自主權,那麼其辦學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有一些民辦中小學校已開始探索被公辦學校收編的發展路徑。


當然,仍然有很多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試圖扭轉政府的政策選擇。但是,必須認識到一點:民辦學校通過「掐尖」和「高要求、精細化管理」來維持升學優勢的做法,是違背教育公平大勢的。當年公辦學校的生源如何向民辦學校流失,接下來民辦學校的生源就會如何向公辦學校回流。



「公民同招」新政下民辦學校的發展走向


很多人疑惑:如果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既不能營利,又不能享有招生和教學方面的自主權,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民辦學校作為公辦學校的必要補充,為社會提供了多樣化的教育選擇,在義務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民促法》實行和「公民同招」政策的雙重背景下,民辦學校要走特色發展的路子。


近十年來,不少優質民辦學校實際上扮演著重點公辦學校替代者的角色,在不同學段為重點高中提供優質生源。不少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將升學作為自己的核心追求,並且致力於尋求對公辦學校的碾壓性優勢,衝擊了整個基礎教育的辦學秩序。這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成為影響和制約教育公平的不利因素。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應該積極轉型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塑造真正的辦學特色和優勢。


首先,民辦學校對生源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其次,民辦學校在人文、科學、工程、體育、藝術、創新等領域的培養上體現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公辦學校的公共投入有限,難以支撐專業化、高水平的素質教育培養體系,而民辦學校機制靈活,中高收入家庭分擔培養成本,能夠聘請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擔任教師、教練,從而可以在若干素質教育領域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優勢。


單一的公辦教育模式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民辦義務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下,民辦學校或許感受到政策對自身的限制越來越大:一方面體現在對學校剩餘索取和利潤分配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對生源選擇和教學要求上。但這兩方面的限制,本質上都是為了保障教育公平。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如果繼續讓民辦學校保有「掐尖」「超綱」和「超壓」的自由,義務教育公平將經受巨大的挑戰。雖然失去了「招生掐尖」「教學超綱」「培養超壓」的自由,但如果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積極轉變觀念,在尊重基本教育規律和義務教育辦學規範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辦學路徑,為社會提供多樣性、特色化的教育服務供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生存空間仍然很大。



— END —


來源|本文刊於《教育家》7月刊第一期,原標題《「公民同招」:為學生減負,為教育公平助力》

作者 | 張端鴻 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民辦學校:「公民同招」對我們不公平!公辦學校:「掐尖」就公平?
    關於「公民同招」 1、什麼是公民同招? 公辦和民辦一起招生,同步開展錄取、同步確定學位,民辦不能再提前自主招生了。 簡單來說就是公辦和民辦學校同步管理、超出報名計劃的全部搖號。 「公民同招」的「同」具體體現在:不再像2018年之前對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招生分批次進行。2020年起將實行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同時結束招生,同權,互不享有特權。
  • 2020年公民同招,民辦學校應該如何破局!
    近日,24省市發布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其中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的公民同招舉措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民辦學校例如上海浦東的張江集團學校素有魔鬼學校之稱,學生的課下作業十分繁重,學習壓力之大是超乎想像,該學校走的是標準的應試之路,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之下,學生的成績不用多想那自然是相當的不錯。瘋狂的應試教育模式讓民辦學校比公辦學校更容易出成績,每年的升學率一出來,大量的數據,一個個升學數字更加為學校錦上添花,而家長們都趨之若鶩,都想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去,「進了那個學校啊,一隻腳就踏進清華了!」
  • 公民同招,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還有優勢嗎?
    今年是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的第一年,而最近有一部分學校已經陸續公布了秋季入學的錄取名單。從已經公布錄取名單的地區來看,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確實有效的遏制了擇校熱。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公民同招之後,民辦學校的優勢還能否保持?如果優勢不能夠保持,那麼根本就沒有必要花錢送孩子去民辦學校。畢竟公立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收取任何學雜費。
  • 公民同招第一年,民辦老師崩潰,公辦老師驚呆……
    今年是公民同招的第一年,近日,有一張篇名為「民辦預初,老師在群裡發飆了」的帖子在家長群裡傳開,引起了家長們的激烈討論與廣泛關注。與民辦老師的「無奈」和「嚇懵」相比,公辦學校的老師卻迎來前所未有的優質生源。一位家長在一論壇裡說:孩子的學霸同學沒搖上民辦,去了公辦初中,一次數學測驗,十分鐘就做完,而且考了滿分。面對這樣的學霸,公辦老師呆掉了。
  • 「公民同招」下,民辦學校的出路在哪裡?專家解答
    民辦教育新政下,民辦校摸索前行。是退出還是進取?是否還有新的發展路徑……危機也是契機,如何應對挑戰、實現跨越式發展?本期《教育家》雜誌線上圓桌論壇聚焦後疫情時代民辦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與路徑選擇。專家、校長共同探討電腦派位、「公民同招」政策下,民辦中小學的定位和發展思路。
  • 公民同招政策下,家長該如何擇校?
    今天柯柯老師帶新小六的家長們聊一聊公民同招的前世今生及它對小升初都有哪些影響~一.公民同招的前世今生上一屆中小學升學大戰打響前夕,2019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民辦、公辦中小學同步招生,民辦中小學免試入學。
  • 江蘇2020年將全面實行公民同招,民辦學校或將100%搖號
    江蘇省發布的一條重磅新聞引起熱議,「公民同招」、「100%電腦搖號」……無一不扣住家長和孩子的心弦,以下是這則要聞的重點內容。1、明年秋季開始,要求民辦、公辦學校全面實行同步招生;2、民辦學校在招生中不得進行書面考試和面談;3、不能以各種社會培訓機構提供的證書作為前置條件;從明年起,民辦學校報名人數如果超過核定招生計劃人數,將100%電腦搖號進行錄取,不允許採取其他任何考試、面測、面談方式入學;4、民辦學校除收取學費和國家規定的費用外,不能額外收取費用,嚴禁通過考試成績分等級收費
  • 江蘇2020年將全面實行公民同招,民辦學校或將100%搖號
    今天早上7點多,江蘇省發布的一條重磅新聞引起熱議,「公民同招」、「100%電腦搖號」……無一不扣住家長和孩子的心弦,以下是這則要聞的重點內容。1、明年秋季開始,要求民辦、公辦學校全面實行同步招生;2、民辦學校在招生中不得進行書面考試和面談;3、不能以各種社會培訓機構提供的證書作為前置條件;從明年起,民辦學校報名人數如果超過核定招生計劃人數,將100%電腦搖號進行錄取,不允許採取其他任何考試、面測、面談方式入學;
  • 青島市內三區初中學校成績差異之謎(5):公民同招後的民辦學校
    ②公民同招政策對各個學區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在公民同招政策的影響下,在公立學校自身努力下,市北、李滄等地大部分學區報名民辦學校的熱度有所降低,市南西片、市南東三報名民辦學校的熱度也顯著降低,與此同時,市南東二、市南東四報名民辦學校的熱度仍然較高,市南東四的生源流失率幾乎接近於去年。
  • 公民辦學校同招,不挑選生源
    今年,小升初政策如何規定?剛剛,泉州市教育局印發《關於2020年全市初中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確定2020年泉州市小升初公民同招、不挑選生源。(2)五個不得:所有公民辦學校不得違反教育主管行政部門規定另行組織招生報名;不得自行通過任何形式的提前摸底、信息登記、網上預約等方式進行預報名爭搶生源;不得採用筆試或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不得限制符合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報名;電腦隨機派位錄取結果一經產生,任何學校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派位結果。
  • 青島市內三區初中學校成績差異:公民同招後的民辦學校
    不過,民辦學校如何能成功吸引到這麼多成績出色的小學生,也是一個令人存疑的問題.綜上所述,通過最近幾篇文章,我們從理論上,探討了青島各學區之間成績差異產生的原因,公民同招政策的實施,對於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未來成績的影響.
  • 何謂「公民同招」?民辦學校為啥要「審批地招生」?一篇文章教你了解
    何謂「公民同招」? 何謂「公民同招」?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舉範解釋稱,「公民同招」是指公辦民辦學校實行同步報名、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辦民辦學校同步開展登記報名、入學錄取、註冊學籍等工作。「其實,『公民同招』,並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陝西省獨有的。」張舉範說,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公民同招」「電腦隨機錄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改革要求,全國一盤棋統一執行。
  • 圍觀:公民同招,民辦搖號
    目前,全國已有包括北京、上海等20多個省份實行了新的小升初政策——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根據新政策均規定,對民辦中學要和公辦中學一樣,實行就近入學、電腦隨機錄取,並且對所有報名超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實行100%搖號。
  • 四大變化,「公民同招」時代已來臨!民辦真要「降溫」了嗎?
    年西安小升初報名時,考生可以在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中任選一所進行報名,尚未嚴格實行公民同步報名、同步招生。但是陝西家長需要注意的是,現在陝西省公布的只是一個指導政策,具體的「鎖區搖號」會不會實施,如何實施,需要再等西安市的細則。(3、4)民辦全部搖號:2019年,西安市民辦初中採取搖號+面談的方式進行錄取,而公開招生登記民辦小學則通過面談方式進行招生錄取。
  • 「公民同招」落地,擠進好民辦校還是買學區房,家長們更焦慮了
    圖/人民視覺「公民同招」落地,民辦校跌落神壇?事實上,從三年前開始,上海作為試點,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招生政策做了一系列調整。2018年,上海宣布當年在幼升小階段,實施公民辦校的同步招生,簡稱「公民同招」,包括統一入學信息登記、同步網上報名公辦小學或民辦小學、同步進行公辦小學第一批驗證和民辦小學面談等環節。「公民同招,搖號入學」近期在全國範圍內推開,各地做法大致相同。
  • 「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江蘇已官宣!學區房如何買?
    什麼是公民同招 就是民辦、公辦學校只能「擇一」,同步開始招生。如果報考民辦最終沒有錄取的話,報考公辦或將會面臨著統籌風險。(因目前細則未出,具體風險暫無法評估) 什麼是民辦搖號原來想升入民辦學校,一直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考試篩選優質生源。現在報名人數超過計劃的民辦學校,隨機搖號派位。需要思考的問題1、擇校風險問題。
  • 外教資質如何把控?「公民同招」剝奪了民辦學校自主招生權?市教育局這樣回應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英語培訓機構的外教資質如何得到保障?生物地理學科會考已結束,卻要在初三開設高中銜接班?實行「公民同招」政策,是否剝奪了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利……9月17日,青島市教育局總督學尹明琴做客《行風在線》,與網友互動交流,回應教育關切。
  • 公辦學校&民辦學校該如何選擇?你應該知道這些
    隨著小升初民辦、公辦100%搖號時代即將來臨,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公辦、民辦該怎麼選?今天我們將給大家簡要分析這些問題。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小升初擇校是從多個方面考慮的:生源(之前民辦火熱主要就是生源選拔優質)、師資、出口成績、收費、分班情況、班均人數、 學校管理、辦學理念、離家距離及住宿情況等,其中最被家長看重的應該就是出口成績,出口成績和生源、師資
  • 紹興外國語學校:「公民同招」政策發布,2020報考會發生什麼變化
    今年3月,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於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從2020年義務教育入學階段開始,浙江全面實施公民同招,公辦民辦一視同仁,全民搖號入學。這條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新政,對敏感的教育圈來說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 北京「公民同招」如何實施?中小學迎來哪些變化?最新解讀來了
    不過,相比去年,今年「公民同招」的涵義和去年已有更深層次、更全範圍的規定。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對於「公民同招」政策,北京家長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