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7月份開始,全國31個省份都出臺了2020年中小學入學具體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重點是要全面推行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不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都要實施同步報名、同步錄取、同步註冊學籍。
如果學校的報考人數超過了招生計劃數,不論是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都要實施電腦隨機排派位。
今年是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的第一年,而最近有一部分學校已經陸續公布了秋季入學的錄取名單。
從已經公布錄取名單的地區來看,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確實有效的遏制了擇校熱。
比如,在青島地區大部分民辦學校的熱度和往年相比確實有所下降。
最近也有家長私信問,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之後,民辦學校的優勢能否還能夠繼續保持,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的學費是不是也會相應的下降?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公民同招之後,民辦學校的優勢還能否保持?如果優勢不能夠保持,那麼根本就沒有必要花錢送孩子去民辦學校。畢竟公立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收取任何學雜費。
某民辦學校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如果民辦學校的優勢能夠繼續保持,那麼學校的收費標準肯定不會下降。
雖然之前很多地區都出臺措施,民辦學校要實施分類登記,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營利性的民辦學校,但這仍然沒有改變民辦學校的性質。
民辦學校的辦學資金主要依靠自籌,而且國內也沒有教育捐款的傳統,那麼學校想要正常運轉下去,就必須依靠收取學費。
另外按照規定,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可以按照市場條件,制定收費標準和項目。
這就意味著只要民辦學校的優勢能夠繼續保持,那麼民辦學校降低收費標準是不大可能的。
畢竟在很多地區教育是剛需,大部分家長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上一所好的學校。
家長可以為了孩子花幾百萬買一套學區房,如果學校的升學率比較高,孩子進去之後未來有保障,那麼一年花幾萬的學費也是非常值得的。
但反過來,如果這些民辦學校不能夠繼續保持優勢,那麼家長肯定不會優先選擇民辦學校。
家長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只要有機會報考比較好的公立學校,家長幼兒園,花錢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也不願意花錢報一些升學率比較低的私立學校。
公民同招
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要看,公民同招之後,這些私立學校能不能夠繼續保持優勢。
之所以實施公民同招,主要就是為了維護教育的公平性,解決之前中小學招生時的亂象。
之前有很多家長甚至教育專家認為,民辦學校的升學率比較高,主要是因為民辦學校能夠提前招生,他們有機會把一些優質的生源納入到自己的麾下。
在實施公民同招之前,有些民辦學校是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開始招生,他們往往會給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提前籤協議,在正式招生開始之前,提前鎖定生源。
掐尖招生確實能夠提高學校的升學率,畢竟很多家長都比較關注學校的升學率,關注一所學校高分段的考生比例。
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公立學校在招生方面處於被動地位,同時也加劇了家長的焦慮情緒。
高分層的考生報考民辦學校的比例越高,民辦學校就越有動力掙學費。
而公民同招之後,家長在選擇學校時肯定會相對比較理性一些,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選擇學校時,肯定不會把目光全部放在民辦學校身上。
但其實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之間的差別在短期內是很難改變的,這主要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
民辦學校
一方面,民辦教育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在有些地區,一部分民辦學校已經形成了絕對優勢,這種絕對優勢在短期內是很難撼動的。
這些優勢主要得益於以往辦學過程中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以及管理經驗。
一些民辦學校的升學率比較高,當然是因為生源質量比較好,但在現實中並不是學校的生源質量比較好,學校的升學率就比較高,有一部分學校生源質量非常好,但過幾年學校慢慢就不行了。
這主要是因為有一部分公立學校管理體系比較僵化,學校在管理上很難快速的應對教育格局的變化。
而現在有一部分民辦學校採用集團化模式運營,學校除了有初中部之外,還有高中部。
高中部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為了吸引更多的家長報考,高中部一般都採用封閉式管理,學校一般會從公立學校挖一些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這些教育集團在老師的培養選任以及留用上面也相對比較靈活。
因此即便是開始實施公民同招,至少在未來的3~5年內,在很多地區民辦學校在招生方面仍然有優勢。
另外一方面,民辦學校之所以受一些家長歡迎,主要是因為這些民辦學校能夠提供個性化教育學。
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民辦學校收取高額的學費,其實還起到一個篩選的功能,這和現在的名校MBA非常相似。
民辦學校
願意給孩子報名辦學校的家長,大部分對孩子的教育都比較重視,不然他們也不會花錢省吃儉用送孩子去這些學校讀書。
家長只要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那麼學校和老師的各項教學工作就更容易落實。
比如,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禁止公布學生的成績,禁止有大量的課後作業。
但民辦學校其實有辦法繞開這些管理規定,比如有些民辦學校他們不僅開設有學校,而且還開設有課外輔導機構,家長交的費用不僅包含正常的學費,而且還包含一部分課外輔導費用。
這些民辦學校,完全可以讓學生在上學校組織課外輔導課時,留作業或者是安排考試任務。
但公立學校顯然沒有這樣的優勢,更何況公立學校即便是免費補課,也有可能會遭到家長或者學生的投訴。
因此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公民同招只是促進教育均等化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地縮小部分地區民辦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距,關鍵還是要加大對於公立學校的財政扶持力度,同時要保證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管理是統一的,私立學校沒有任何政策套利機會。
如果不能夠消除政策套利機會,一些民辦學校肯定能夠繼續保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