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的解讀。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心理學家伊莉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對於「錯誤記憶」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洛夫特斯是一位女性心理學家,並且是「21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家排行榜」排名最靠前的女性。
洛夫特斯的觀點是:人的記憶,會受到暗示性問題、錯誤信息、個人經歷、當下情緒的影響,是不可靠的。
一、「目擊證人」的證詞不可靠
比如,洛夫特斯認為,在法庭上,目擊證人的證詞並不可靠,不能作為證據,必須要找到除了證詞以外的其他證據才能判決。
因為,在洛夫特斯看來,即使證人能保證他說的都是真的,但這也只是證人自己認為是真的。
而通常情況下,相比較其他證據,陪審團會更傾向於相信這些目擊證人的證詞,這樣會比較嚴重地影響最終裁決。
為了證明「記憶不可靠」這一觀點,洛夫特斯做了一系列實驗。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問者暗示」實驗和「商場走失」實驗。
下面,我們就來依次介紹一下。
二、「提問者暗示」實驗
首先,洛夫特斯給被試者們看了一個交通事故的片段,然後讓被試者們回憶看到的畫面和細節。
在讓被試者回憶時,洛夫特斯會採用不同的提問措辭進行暗示,而被試者則會受到這些措辭暗示的影響,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比如,在讓被試者評估車速時,洛夫特斯用了「相撞」、「衝撞」、「撞碎」等詞語來描述撞車,結果,被試者給出了差別很大的評估車速。
比如,洛夫特斯故意編造了一些假的細節,被試者也會順著這些假的細節,回憶出一些不存在的結果。
三、「商場走失」實驗
之後,洛夫特斯又設計了一個「植入錯誤記憶」的實驗,也就是「商場走失」實驗,來證明人的記憶不可靠。
「商場走失」實驗具體是這樣的:
1.給24個被試者講述他們在兒時發生過的4個故事;
2.這4個故事中,有3個故事是真實發生過的,有1個在商場走失的故事是虛構的;
3.這個「商場走失」的故事並不是胡亂編造的,裡面有很多由被試者的親戚朋友提供的細節,比如商場的特徵等。
實驗的結果是:
1.聽了這4個故事後,有6個人,也就是25%的人認為他們對「商場走失」這個故事是有印象的;
2.當被告知這4個故事中有1個是假的之後,有5個人認為這個「商場走失」的故事是真的。
四、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在「21世紀最重要心理學家排行榜」中,排名最靠前的女性心理學家洛夫特斯對於「錯誤記憶」的研究。
洛夫特斯通過「提問者暗示」、「商場走失」等一系列實驗,得出了「記憶是不可靠」的結論,也就是說:
人的記憶會受到暗示性問題、錯誤信息、個人經歷、當下情緒等影響,是不可靠的。
所以,那些我們以為我們親身經歷過、看到過的東西,並不一定是真的。
最後,想再說幾句:當我們遇到和我們的預期、價值觀並不相同的事物的時候,最好能再放寬視野,理性地思考分析一下,多聽聽別人的觀點之後,再做判斷。
而不是一味地咬死自己一貫的想法,因為這樣很可能會使自己變得狹隘和偏執,把自己逼入一條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