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會騙人嗎(一)?| 錯誤記憶

2021-02-13 北師大老年心理實驗室
 

    都說魚類只有短短7秒的記憶,比起它們,我們人類可幸運多了。我們不僅可以記起自己許多年前第一次走進小學校園的場景(回溯記憶),還可以記得要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買點第二天吃的早飯(前瞻記憶)。有了記憶,我們才能應對當前環境帶來的諸多挑戰;有了記憶,才有了我們每個人獨特的個性與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是,殊不知,對於我們如此重要的記憶系統也會出錯,偷偷地給我們使了個障眼法呢~

    在記憶的研究領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叫做錯誤記憶(false memory),它是指人們錯誤地回憶起從來沒經歷過的事情,或者回憶的內容與現實並不相符的現象。錯誤記憶發生的情境有很多,舉幾個慄子吧~

    關聯性錯誤記憶(associative memory errors):被試錯誤地回憶或再認出體現了與呈現刺激具有語義關係/知覺特徵上關聯性的未呈現刺激的現象。DRM範式是研究關聯性錯誤記憶最常用的實驗範式。在這個實驗範式中,被試在學習階段被要求識記一系列語義相關的單詞(如床鋪、做夢、打盹、疲倦、夜晚、睡醒、休息),並且這些單詞的語義均指向一個關鍵誘餌單詞(睡覺),但是這個關鍵誘餌在學習階段並未呈現過;結果發現,在之後的回憶或者再認測驗階段,被試 報告關鍵誘餌呈現過的概率非常之高, 甚至達到了對學習過單詞的擊中概率水平。這可以說是非常神奇了。要知道這可是被試完全自主產生的錯誤記憶,被試居然報告出自己壓根都沒見過的東東!!!當然,除了自主產生,被試也可以在外界誘導的作用下產生錯誤記憶,比如誤導信息效應。

    誤導信息效應(misinformation errors):接觸誤導性信息後,對過去經驗和事件的記憶與事實發生偏離的心理現象。Loftus等人設計了巧妙的實驗(被稱作誤導信息幹擾範式)證實了這一現象的存在:先讓被試觀看一段視頻(由於汽車超速而發生車禍,致五車追尾),然後實驗組的被試會就這段視頻被提問一些包含錯誤假設的問題,如「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經過穀倉的時候車速有多快?」,而控制組的被試則被提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的車速有多快?」(眼尖的朋友一定發現了實驗者玩的小把戲,實驗組被試被提問的問題中包含「穀倉」這個客體,而控制組則沒有。)結果發現,相比控制組,實驗組的被試更多地報告在視頻中看到過穀倉的出現,但其實這樣的記憶是虛假的,是在實驗者錯誤誘導的操縱下產生的,原來被試看到的視頻中壓根就沒有出現過穀倉!!!

    這可有點細思恐極了。當證人在法庭上作證的時候,律師檢察官反覆根據己方的觀點向他們求證提問,在這種影響下,證人根據自己記憶中所謂「親眼見到的東西」做出的回答有多少是真情實況,又有多少其實是被錯誤誘導了呢?

    誤導信息幹擾現象的提出者Loftus曾在TED上做過精彩的演講,想再深入了解這種現象的朋友可以點擊網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965007/

    想像膨脹(imagination inflation):通過想像能提高一個人確信某一未發生事件發生過的程度。實驗室研究的方法通常是:首先提供給被試一份列有多項童年事件的生活事件清單(Life Events Inventory,簡稱LEI),要求被試判斷在特定的年齡階段每件事發生過的可能性(採用等級量表來評分)。間隔兩周後,被試想像清單中某些事件發生的情景。最後,被試再次填寫生活事件清單,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結果發現,想像後,被試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顯著提升,發生了想像膨脹。

     此刻,我們可以回憶一下那些我們自以為曾經影響我們一生的事件,這些事件到底是真實發生的,還是期望中我們想像出來的?我們的自傳體記憶到底摻雜著多少虛假的成分?

自傳體記憶:一種特殊的情境記憶,指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經歷事件的記憶,

    推斷錯誤(inferrence errors):人們將自己實際沒有經歷過的,只是根據已有經驗推斷出的事件記成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件。有研究發現,當給被試呈現某一特定場景的圖片(如兒童遊戲室)後,被試會錯誤的回憶出該場景中未被呈現,但屬於場景中典型物品的泰迪熊。另一項研究發現,當被試閱讀一段去餐廳吃飯的文本時,儘管文本中並未提及點菜這一步驟,已經對這一系列腳本了如指掌的被試們會錯誤的回憶出點菜這一環節。

    人們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是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們加工外來信息的認知負荷,使人們很快地根據以往經驗做出適應性的反應,另一方面它也使我們變得「過度自信」,還沒能對外界信息作出全面的考察,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這一期推文主要介紹了幾種不同的錯誤記憶現象。但它們為什麼會產生呢?我們的記憶為什麼不能像錄像機一樣把我們的經歷全部紋絲不動的記錄下來呢?之後的推文會繼續為大家介紹~

相關焦點

  • 記憶會騙人麼(二)?|錯誤記憶
    在之前的推文裡,我們介紹了錯誤記憶是什麼以及錯誤記憶有哪些表現。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我們的記憶系統不能像錄像機一樣準確地記錄和存儲我們所經歷的事件?錯誤記憶究竟為何產生?    在相關研究領域中,針對不同的記憶種類(來源記憶或是項目記憶),不同的記憶內容(學習記憶某些單詞、某些物體的樣子或是對整個場景的記憶)以及不同的錯誤記憶表現有很多著眼點不同,彼此互為補充的理論觀點,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個: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理論是在發展心理學的教材裡,書裡有一面半是在講這個理論,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
  • 我們生活在錯誤記憶中
    無論你對這個世界、對自我有什麼看法,都建立在你記得自己是誰的基礎上,正是記憶使你的生活具有連續性。但是,如果記憶會騙人呢?普遍的錯誤記憶實際上,錯誤記憶是很普遍的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錯誤記憶可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事情,比如記錯重要的電話號碼、聚會的時間地點等。
  • 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嗎?記憶也會騙人?
    甚至有一位保守的電臺主持人將其稱為「年齡歧視的粗暴詞語,相當於種族歧視中的『Nigger』一詞」。在此筆者來做一個預測:今天這些把「OK Boomer」掛在嘴邊的年輕人未來也會變老,也會抱怨未來的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會使用同樣的詞語侮辱、抱怨那些出生於21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年輕人,說他們只知道享受,說他們太過於自戀,說他們遠沒有長輩和祖先那樣富足的精神世界。
  • 《錯誤記憶》:人類的記憶並非想像中那樣可靠
    在記憶研究的歷史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發現就是,人們會錯誤地回憶出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件,或者回憶出來的事件與其經歷過的真實情況完全不同。人類的記憶並非想像中那樣可靠,它不僅容易逝去,甚至還很容易發生改變。
  • 植入錯誤記憶有多難?
    從視頻剪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受試者最初不知所措,但不久之後便開始帶著越來越高漲的熱情研究自己的過往。「他們開始向我提供越來越多的犯罪細節,」肖說,「從天氣到他們『偷』到的手機的樣子。」        那麼,這些無罪的人就這樣生動地回憶起一件件他們從未犯過的罪行?
  • 味蕾的記憶不會騙人!消防員吃水餃認出媽媽的味道引人淚奔
    味蕾的記憶不會騙人!消防員吃水餃認出媽媽的味道引人淚奔時間:2020-12-23 20:26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味蕾的記憶不會騙人!消防員吃水餃認出媽媽的味道引人淚奔 12月21日,來自陝西鹹陽的消防員魏肖立和隊友一起吃餃子時,忽然吃到了熟悉的味道。
  • 我們生活在錯誤記憶中,它對生活均有正負面影響
    一般來說,記憶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已經發生過的現實。無論你對這個世界、對自我有什麼看法,都建立在你記得自己是誰的基礎上,正是記憶使你的生活具有連續性。但是,如果記憶會騙人呢?
  • 心理學解讀:「錯誤記憶」,原來,我們的記憶並不可靠
    洛夫特斯的觀點是:人的記憶,會受到暗示性問題、錯誤信息、個人經歷、當下情緒的影響,是不可靠的。而通常情況下,相比較其他證據,陪審團會更傾向於相信這些目擊證人的證詞,這樣會比較嚴重地影響最終裁決。為了證明「記憶不可靠」這一觀點,洛夫特斯做了一系列實驗。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問者暗示」實驗和「商場走失」實驗。
  • 錯誤的抑制神經遞質,會擾亂記憶和注意力,影響孩子學習效率
    就拿上課來說,一般情況下只有極少數的孩子能夠從頭到尾專心致志的聽完一整堂課,他們永遠有做不完的小動作,發不完的呆,說不完的悄悄話。諾丁漢大學心理學系Tobias Bast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錯誤的抑制性神經遞質以及海馬區不正常增加的活動會削弱我們的記憶和注意力。這項研究名為「海馬區神經抑制解除引起注意力和記憶缺陷」,發表在學術期刊《Cerebral Cortex》上。
  • PNAS:如何讓記憶免於錯誤信息的誤導?
    該研究顯示,告誡會影響記憶被重建和提取的過程,從而讓記憶免受錯誤信息的幹擾。研究者還發現,被告誡要注意錯誤信息的參與者在回憶事件細節時,負責編碼真實事件細節的腦區中特定的神經活動增加。同樣,在負責編碼錯誤事件細節的腦區中,告誡使特定的神經活動減少。作者表示,對於提高日常記憶的準確性以及法律體系中目擊者證詞的真實性,這些成果或許有著重要的意義。
  • 學習時會產生錯誤記憶?原因是這個!提升學習效果,腦科學專家支招!
    如果靠不住,那我們還可以相信藉助耳朵和眼睛所形成的記憶嗎?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研究者發現記憶並不總是可靠,耳聽為虛,眼見也未必為實,兩者相比,耳聽更容易出錯。為什麼「聽」會比「看」產生更多錯誤記憶?有哪些方法可以明辨記憶真偽?我們將從學習記憶在編碼與提取階段的腦機制出發討論這個問題。
  • 貓咪也是有記憶的嗎?貓的記憶可以維持多久?
    小汪常常聽到鏟屎官們討論一個問題:貓有記憶嗎?如果說它們有記憶為什麼上次我家貓打翻垃圾桶我教育了它但第二天它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說它們沒有記憶那為什麼每天我下班回家 它都會準時在門口等我?雖然,貓咪的日常習慣,會顯示出它喜歡和擅長的事情,這可以歸於自然和本能,但在某些事情上,卻讓人免不了懷疑,貓咪是有長久記憶的。前不久,小汪看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一隻13歲的橘色貓咪,每天早上都會在同一時間、同一站臺,乘坐「3路」公交車,這一坐就是三年。
  • 胎內記憶真的存在嗎?
    胎內記憶真的存在嗎?研究表明:真實存在!孕媽的行為寶寶都知道世界上很多的東西都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卻在真實地發生。這些事情往往都找不到科學依據來支撐,但它確實是正在發生的。就說寶寶的胎內記憶吧。很多人沒有經歷過,肯定都不會相信寶寶居然還會有胎內記憶這回事。
  • 胡婷 周泓 王麗瓊:情緒誘發和參照條件影響錯誤記憶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在生活中,記憶時刻都在發揮著重要作用,若一個人的記憶出現錯亂則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起初,研究者們只關注個體能否正確地回憶或再認出自己學過的東西,即正確記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錯誤記憶逐漸受到心理學研究者的關注。
  •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數位化時代的記憶是我們的嗎?
    記憶是一種獨特的思維能力,它不僅使學習成為可能,也使教學成為可能,並且讓幾千年來知識大規模的積累下來。錫德尼曾說過:記憶是知識的唯一庫管人。記憶造就了我們的本身,它們以難以覺察的方式改變著我們身邊的一切。如果,沒有記憶,我還是我嗎?你能想像沒有記憶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嗎?
  • 小學語文課上的英超記憶:「你哭著對我說,課本裡都是騙人的」
    小學語文課上的英超記憶:「你哭著對我說,課本裡都是騙人的」 對於不少90後球迷來說,初次感悟英超的魅力並非來自於電視轉播
  • 《追尋記憶的痕跡》:解謎成績不好,記憶衰退之因,揭開記憶本質
    記憶是人生中串連幸福的繩索,它將人自從有思想以來的經歷,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儲存在人腦,讓你在不經意間感受到生命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埃裡克·坎德爾(Eric Richard Kandel )創作的《追尋記憶的痕跡:新心智科學的開創歷程》一書中給出了答案,書中指出,記憶不是一個簡單的存貯過程,而是大腦的創造過程。
  • 心理學-記憶的重構
    有人將記憶比作錄音帶或錄像帶,可以真實的儲存所有記錄內容,以後可以複述,然而這樣的比喻具有誤導性,事實上長期記憶中的舊信息不乏被新信息所更替。已經記住的信息,也包括以前傳說事情的細節。由於記憶會在回憶過程中進行重構,所以人們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回憶都是正確的。
  • 你的記憶會被別人刪除嗎?
    直到1953年,一次癲癇手術讓神經科大夫們發現,記憶可能是跟大腦的特定區域有關。一位27歲的癲癇症患者H.M接受治療,被切除了大部分海馬組織和海馬體周圍的部分內側顳葉組織。手術效果極佳,癲癇發作次數大幅度地減少了。但副作用也很明顯:亨利·莫萊森再也記不住任何事情,不管是一組數字,還是鄰居的長相,甚至有沒有吃過飯。他的每一分鐘都是新鮮的。
  • 孩子有胎內記憶嗎 胎內記憶是屬於寶寶的獨家記憶
    2           孩子有胎內記憶嗎 寶寶的胎內記憶可信嗎 如果胎內記憶可以讓媽媽在心裡上有更多的慰籍,感覺自己和孩子的緣分更深了,那就去相信,如果媽媽覺得寶寶的胎內記憶不代表任何的意義,那也沒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