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了解月亮
古希臘月亮女神的塞勒涅的愛情故事則更加撩動人的心弦,女神愛上了俊美無雙的恩底彌翁,可惜恩底彌翁作為一個凡人終究難免一死為了和愛人能夠長相廝守,女神請求宙斯賜予恩底彌翁永生,卻忘了祈求讓他青春永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塞勒涅讓恩底彌翁長眠不醒,從那以後,她每晚都會去看她的愛人。
-
中國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劉良雲團隊利用2017年7月至12月的TanSat衛星數據,開展了全球植被葉綠素螢光衛星反演研究,成功獲得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葉綠素螢光產品。 我國於2016年12月22日發射首顆二氧化碳觀測科學實驗衛星TanSat,成為全球第3個可提供碳衛星數據的國家。
-
科學家發現月球最真實形狀:略微扁平 更像檸檬
月球(資料圖) 小時候我們常常說,圓圓的月亮像玉盤,但月亮真的是一個規則的球體嗎?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月亮並非完美的球體,而更像兩邊凸起的檸檬。 如果要以月亮為本體打一個最科學的比方,那最恰當的喻體一定是檸檬。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太空人登月45年後,美國科學家終於發現了月球最真實的形狀:略微扁平,一端有隆起。 月球表面有怪異隆起 此前,華盛頓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布蘭德裡·喬力夫曾指出月球並非完美的球體,但未能發現其真實形狀和形成原因。
-
日本軟體營造美妙「月球之聲」(組圖)
「月鍾」軟體能將月球地形數據轉化成音符(資料圖片)。你可曾想到月球竟能讓人體驗到美妙的音樂? 眾所周知,月球表面並非一馬平川而是此起彼伏,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地形後面竟然蘊藏著音樂的秘密。據英國《每日電訊報》9月1日報導,日本太空發展署參與研發的「月鍾」(Moonbell)軟體近日問世,它能將月球的地質數據轉化成動聽的音符,為太空發燒友們譜寫出美妙的旋律。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2007年9月發射升空的日本「月球女神」號衛星。
-
有關月亮的傳說,月亮究竟是怎樣誕生的,月球上有沒有生命存在
有關月亮的傳說在人類文明中並不鮮見,從充滿法力的月亮女神,到集法力與智力於一身的天神,這個年齡幾乎和地球一樣長的衛星總是顯示出令人浮想聯翩的神秘,吸引儘管月亮比起其他的天體來說距離地球最近,但是人類仍然不能完全解釋關於月亮的各種秘密,例如月亮究竟是怎樣誕生的,或者月球上以前或以後有沒有生命存在等等。
-
為什麼我們地球的衛星叫月球?
從第一個人類抬頭仰望星空並注意到了頭頂上那個明亮閃著光的球體開始,人們就為月球而著迷。在過去,出生率,地球的潮汐運作,人類的行為舉止,睡眠質量,甚至是秩序都和月球聯繫在了一起。即使其中有些並不會被月球所影響,但是月球仍促進了我們全球人民集體意識。它同時也是極為美麗的。
-
高端地形科技!製作高精度低面數地形模型,有了這些軟體地形問題就不是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製作出的地形不僅精度高,而且面數要少。所有我們要製作出高精度但是低面數的模型,這樣才能在不影響效果的情況下,提高效率。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一些細節的內容用貼圖來體現。例如材質紋理貼圖加上法線凹凸貼圖等。 在製作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下面列出的DEM和相關軟體。
-
日本最惡毒的「月亮故事」:戀愛的人看到月亮一定沒什麼好事情
日本最惡毒的月亮故事:十三歲時愛上名叫橫笛的女雜役,卻遭父親反對,於是放下世俗出家為僧,前往嵯峨山往生院修行。有子自知這是一段不可能有結果的愛戀,於是抱著琵琶,在大阪的海中投水自盡。「今晚月色真美。」如果把月亮與愛情聯繫在一起,人們很容易想到這句傳說出自夏目漱石的情話。
-
震撼 | 你從沒看過的月球背面來啦!高清三連拍!
嫦娥二號獲取的月球正面虹灣地區局部三維景觀圖此外,由於月球獨特的形貌構造,「嫦娥四號」所去往的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地形狀況要比月球正面複雜許多。與月球正面的「千裡平疇」相比,月球背面遍布著大量的高山、撞擊坑和環形山,地勢十分陡峭,難以找到大片的平坦區域用於著陸。2013年「嫦娥三號」在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虹灣地區時,整個著陸過程所經區域地形起伏變化小,整體呈現為一個由南向北的緩坡,據了解,「嫦娥三號」月球正面著陸區地形起伏僅800米。
-
用衛星給月亮拍照是種什麼體驗?
這些衛星 | 給月球拍美照壹風雲衛星用手機給月亮照相?照的又小又模糊······用衛星給月亮照照片,是一種什麼感覺?那一定是在給月亮美顏!AGRI像一臺照相機一樣,每天對著地球進行掃描式照相,月球繞地球公轉,就會偶爾出現在AGRI的視野中,好比俗稱的「搶鏡頭」。下面三幅圖是AGRI實際觀測到的月球影像,由於月球在AGRI的視場中是運動的,因此圖中可以看出,月球影像存在鋸齒形邊緣,也就是AGRI由東向西掃描和由西向東掃描的測量基準差異、以及月球運動造成的目標變形。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與地球不同,月球不會遭受侵蝕,對科學家來說,這使得在月球表面發現、查探小行星撞擊並精準確定這些撞擊的年代變得比較容易。
-
藝術|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Hello~大家好,我是日站君。提起日本藝術,你會想起哪張畫?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這幅《神奈川沖浪裏》。
-
人類月球日:blackpink、趙露思、楊超越,「我要月亮奔我而來」
距離梅裡愛製作出宛如魔術的月球冒險科幻片早就過去百餘年,阿姆斯特丹的一小步也已經踏出五十一載,人類至今或許還沒有完全徵服月球,但月亮,可是早就徵服了時尚界!如果是CHANEL秀場上的是「寫實風格」的月球,那麼阿瑪尼2010年的春夏高定秀場上這彎晶瑩剔透的上弦月就是美輪美奐的「浪漫派」。亞歷山大·麥昆在2016年的秋冬秀場上更是製作了這樣一款「披星戴月」的星月仙女裙,模特穿上這條裙子,宛如月亮女神,美得讓人移不開眼。
-
英媒:中國將「殖民」月球?或將成首個在太空建「定居點」的國家
英國《每日星報》1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將「殖民」月球?中國將成為首個在太空建立「定居點」的國家。如果中國最新的勇敢無畏的使命取得成功,那麼這個國家將成為首個在太空建立人類定居點的國家。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已經登陸月球背面並攜帶一些非常有趣的載荷。
-
月亮上真有華夏文明的秘密嗎?
一、嫦娥一號的首次探月2007年10月24日,嫦娥1號發射升空,11月5日進入月球軌道,拍攝繪製了中國探月工程第一幅全月球正射影像圖,中華民族實現了第一次近距離的觀月。上圖是中國探月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局部三維景觀圖,從200公裡的高度,可以清晰看到月球環形坑高低錯落的地形狀況。
-
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
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時間:2019-01-11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 月球背面全景圖。
-
1∶500 航測法高精度成圖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經過試驗建立1∶500 無人機航測法高精度成圖技術路線和工藝流程,並給出實際生產項目中的具體工程應用案例。本文通過對1∶500 無人機航測法成圖過程中誤差產生的來源進行分析,研究提高航測法成圖精度的關鍵技術,選用速度慢、振動小、姿態好的電動差分無人機作為航攝平臺,通過航線優化設計,建立1∶500無人機航測法高精度成圖技術路線和工藝流程。
-
「嫦娥三號」最新科研成果公布:首次證明月球沒有水
一共有8個科學設備據介紹,「嫦娥三號」上一共有8個科學設備,按照功能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用來觀察月球,主要設備包括全景相機、地形地貌相機、測月雷達等;第二類是用來觀測宇宙,主要由月基光學望遠鏡承擔;還有一類是觀察地球周圍的等離子層,也就是極紫外相機
-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抱著的八個月的娃,嘴裡念叨著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唐代詩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當中月亮代表的是一種思念。關於月亮有很多的引申,比如古詩,成語等等。」八個月的娃兒瞪大眼睛看著我,似懂非懂。不一樣的行星、月球居民對地球的「一探究竟」--地球上的月球居民。
-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新華社海口11月26日電(記者陳凱姿)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在25日閉幕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吳偉仁說,基本型將具備月球科學技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的能力,並與國際同行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據介紹,隨著探月工程三期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中國探月工程在空間科學探測領域已實現多個「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