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出嫁的才女,卻用短短四句詩寫盡了夫妻之情,令人拍案叫絕

2020-12-09 執筆讀春秋

中國唐代,文明鼎盛,自由開放,曾經出過不少風流的女才子。其中魚玄機、薛濤等人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在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李冶的女詩人,曾經創作過許多如同「明珠翡翠」一般華麗的篇章。

提起她的《八至》詩,當中那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很多人都感覺熟悉,卻又從未聽說過她的本名。其實李冶成名還在杜甫之前,曾得到當時詩評界極高的讚譽。暮年因為才名被唐德宗招進宮,最後卻不幸捲入宮廷鬥爭,被下令「撲殺」!

一、李冶和她的《八至》詩

李冶不是李治,她的冶字左邊的是「 冫」,念「野」。她的小名叫季蘭,和魚玄機一樣,是一個女冠,也就是女道士。李冶是浙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唐代高仲武作《中興間氣集》稱李冶「自鮑照以下,罕有其倫」。

李冶出生的年代還在杜甫之前,當時詩聖尚未成名,同為才女的薛濤、魚玄機,皆比她晚生。一名女子能得到這樣的讚譽,十分難能可貴。《唐詩記事》中說,李冶一生情路坎坷,因此擅長寫夫妻愛情詩。其實她十一歲時就出家為道,一生沒有嫁過人。

事情的起因是在李冶五、六歲的時候,因為春天賞花,她寫了一首詠薔薇的詩。當中有一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她的父親認為「架」通「嫁」,還沒有出嫁就已經「心緒亂縱橫」,這還得了?

於是李冶父親斷言她將來必會成「失行婦人」,乾脆早早送她出家,進而造成了她悲苦一生的結局。《李季蘭傳》中說李冶是一個長得十分美麗的女子,她不光詩作得極好,還善於彈琴,受到了當時才子們的追捧。可想而知,她應該是有豐富的感情經歷的。

只是在唐代,女道士的身份其實十分複雜。李唐家的公主們當了「女冠」,盡可以過上複雜的生活,也不怕人垢病。但是像李冶和魚玄機這種普通人家的女子,當了「女冠」,混得再好也只不過是交際花,因此她們很難找到歸宿。所以,李冶寫下那首短短四句話,就令人拍案叫絕的《八至》與那麼多和夫妻情愛相關的詩就很正常了。

二、《八至》詩原文賞析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是一首六言絕句,用了最淺白的詞彙,講述了極為深刻的人生哲理。

至近至遠東西——東西是一個方向概念,不是距離概念。你說它近,它可能「向東十五尺」;你說它遠,它可能「向西兩萬裡」。在人生的方向中,無論你選擇是朝東或者是朝西,它都是沒有止境的「無極」。

至深至淺清溪——一彎溪水的深淺,會隨著一年四季而發生變化,有豐水期,也有枯水期。即使它當的水文狀況穩定的時候,你不探足去試一下,也不能知道它的深淺。

到高至遠明月——古代最高的地方,不是崑崙山,而是嫦娥居住的月宮。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廣寒雖美,但是太過高遠,月宮中的人也難免寂寞啊!

至親至疏夫妻——這是一句大白話,也是對前三句的總結。夫妻的關係是什麼呢?它和「東西」一樣讓人難以把握;它和溪水的深淺一樣,令人難以捉摸;它是高天上的明月,看著仙氣飄飄,其實孤寒寂寞!

詩文意譯:夫妻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它好像東邊和西邊一樣,是一個方向概念,卻不知道距離。它好像是溪水一樣,只有自己試過,才懂得它的深淺。它又好像中天的明月一樣,看著那麼美好,卻只是孤寒跟寂寞吧!這人世間,夫妻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可是我走不進他的心裡。

李冶這首《八至》用詞極簡練,卻十分精當。因為從個人的經驗出發,用一詩寫盡了夫妻之情,寫出了共通的情感,所以歷來深受女讀者們的歡迎,同時男性讀者讚揚它的也不乏其人。

三、李冶最後的結局

《唐才子傳》中說,李冶其實在天寶年間,就因才華出眾被唐玄宗招進宮中作詩,逗留了一個多月。唐玄宗賞賜了很多東西給她,然後把她」遣歸故山「,依然讓她回到山裡當女道士。後來德宗在位時又招她進宮作詩,公元783年(建中四年),涇陽兵變,唐德宗逃到了奉天。大將軍朱泚稱帝佔領了皇宮,李冶被迫獻詩給朱泚。

唐代筆記小說《奉天錄》中記載,李冶在詩中寫了許多阿諛奉承叛將朱泚的話,沒想到後來唐德宗又打回京師。唐德宗對於李冶這種巴結討好叛將的行為,十分厭惡。認為李冶至少應當學習同時期一個叫嚴巨川的詩人那樣,「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意思就是說,哪怕不反抗,不罵叛賊,也不應當失節寫詩去巴結他吧?

唐德宗因此認為李冶沒有骨氣,下令將她「撲殺」,就是將她裝進一個布袋裡,從高處扔下來摔死。由於李冶當年那一首「阿諛奉承」的詩沒有流傳下來,因此今天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她究竟寫了什麼「該死」的話。但是,對於唐德宗這種自己當皇帝不爭氣,搞得皇宮都被人佔了,卻拿女人出氣的懦夫行為,也應當被後人唾棄!

結語

縱觀李冶一生,十一歲入道觀,非屬自願;五十餘歲進宮寫詩,也非屬自為。最後遇到宮廷動蕩,活在叛將的屠刀下,寫了一兩句違心之辭,結果就被皇帝撲殺,下場實在是悽慘。

李冶成名較早,生前就被唐人文人看成和僅次於南朝鮑照的大才女。可惜一生情路坎坷,未能得到幸福,最後還因為才華而斷送了性命。從這首《八至》詩來看,李冶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憂思,感覺猜不透男方的心理,其實還是因為她生得太聰明了。

假如她不是生就了一付七巧玲瓏心,糊裡糊塗的,誰管那個男人的心裡到底有沒有自己呢,只要人還在就對了。或許這樣,她的結局就會好很多!所以中國的古人常說一句至理名言,叫做:難得糊塗!

相關焦點

  • 一生未嫁的才女,用一詩寫盡夫妻情,才24個字,令人拍案叫絕
    僅僅28字,句句通俗易懂,用楓葉、江橋、暮帆、日夜不息的江水起興,大膽把自己的思念之情烘託出來,而且毫無矯飾之感。最後兩句,開啟了「用流水比擬情感」的先河,如後世南唐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北宋歐陽修:「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等都似乎是模仿她。
  • 李季蘭:一生未出嫁的才女,寫下一首詩道盡夫妻之情,成千古名作
    但是李冶這個一生未出嫁的女子卻用了一首詩,短短的四句話理清了夫妻之間的感情問題。李冶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子,在六歲的時候就寫出了一首詠薔薇的詩,但是詩的內容在她的父親看來卻是不詳的,他認為李冶六歲就知道了待字閨中的女子心緒比較亂,長大後將會一發不可收拾。《唐詩紀事》:「季蘭五六歲時,其父抱於庭,作詠薔薇云:『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父恚曰:『必失行婦也。』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古往今來,遠遊他鄉的人都會有過思鄉的情懷,在唐詩中思鄉詩更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留下了很多寄託鄉愁的詩句,比如,崔顥在《黃鶴樓》中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說「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等等。
  • 如何用四句詩,寫盡賈誼的一生
    如何用四句詩寫進一個人的一生。這事兒有人幹成過。教員寫賈誼。賈誼教員寫過好幾次,大約因為賈誼在長沙做過官,在汨羅江邊懷念過屈原,和教員算是半個老鄉吧。七絕,就四句: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教員這首詩,首句:賈生才調世無倫,一般認為化用自李商隱的詩《賈生》的第一句。
  • 白居易的這首詩,短短四句既有思鄉之情,又有家國之愁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的一首詩,《郢州白雪樓》,寫登樓遠望家鄉。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詩題是《登郢州白雪樓》,郢州在盡湖北的鐘祥。白雪樓在戰國時期楚國宋玉《對楚王問》中說,有人在郢都唱《陽春》、《白雪》,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很少。也有唱《下裡》、《巴人》的,跟著唱的卻很多。後人附會此事,就在郢州建了白雪樓。詩人就在此,在湖北的郢州白雪樓,登樓遙望遠處的家鄉。
  • 一場雪一枝梅,李清照的這首詞,短短四句,說盡愛恨情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是出名的,回首歷史,如此優秀的女詩人屈指可數,李清照更是難得的。但這麼優秀的她一生過得幸福嗎?快樂嗎?是不是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有著自己的苦楚呢?
  • 上官婉兒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十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尤其是才女,更是成為無數人心中夢寐以求的樣子。中國古代也有很多才女,被譽為「巾幗宰相」的上官婉兒其中之一。上官婉兒,天生機敏,極有文採。十七歲時上官婉兒被午後召見,當場面試文章一氣呵成,遣詞造句就像是事先精心準備好的一般。她的筆下也出了不少有名的詩句。但小編認為,上官婉兒最經典的一首詩莫過於《彩書怨》,短短四十字,便將一縷相思寫的淋漓盡致,確實令人佩服。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最後14字想像奇妙,令人拍案叫絕
    無論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還是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亦或是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首首流傳至今的送別名篇,無一不具有扣人心弦的藝術力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沈子福歸江東》,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筆下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
  • 古代最著名的一首新婚詩,只有短短4句,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
    對於這樣重要的時刻,文人墨客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並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比如唐代詩人朱慶餘便寫過一首名為《近試上張水部》的洞房詩。雖然這個作品非常直白,並且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
  • 李清照最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字令人熱血沸騰,才女果然不簡單
    李清照一生寫過很多詩和詞,其中尤以詞為多,李清照也是因為在詞上面取得的成就,而被大家公認為"千古第一才女"。本期就以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詩為例,來感受一下千古才女的筆力。詩名《題八詠樓》,這是李清照在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時寫的詩,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短短28字,有豪情有霸氣震撼了800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 李白最平淡的一首詩,卻道盡了夫妻之情,最後10字催人淚下
    那麼,李白的《秋浦寄內》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呢?他又是怎樣靠直白的語言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的呢? 一、近況和行蹤 詩歌的開頭四句用不加雕飾,直白樸素的語言敘述了詩人創作這首詩的近況和行蹤。「我今尋陽去,辭家千裡餘。結荷倦水宿,卻寄大雷書。」意思是我如今就要離開秋浦,遠赴千裡之外的尋陽。
  • 清代詩人的一首詩,短短四句連用九個「一」字,令人大開眼界
    蘇軾根據原畫,又融入自己的想像,創作了兩首詩,便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惠崇春江晚景》。 無論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還是「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都十分生動自然,令人叫絕。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充滿了詩意,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那麼李白和王維同樣很重要,一個是被稱為「詩仙」,另一個則是「詩佛」,他們的作品也是寫得很有韻味。而在這兩位詩人中,我比較難以選擇,一樣很喜歡。所以今天我還是為大家推薦王維的作品《鹿柴》,這首詩也是很有意境,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卻美得猶如一幅畫,而且表現手法也是很獨特,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引得後人牽腸掛肚
    唐朝很多的詩人可能名氣並不是大,但是要論影響力的話,他們同樣使得後人不斷地去引用,而李賀的詩也是被無數的後人引用,尤其是他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被無數人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也使得這一句成為了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一句唐詩。儘管李賀只活了二十六歲,可是他的一生同樣轟轟烈烈,也是同樣的令人感動。
  • 他名不見經傳,卻寫出著名的中秋詩,短短4句令人拍案叫絕
    詠月抒懷,也成了中秋詩的主要題材。古往今來,描寫中秋的名篇佳作車載鬥量。其中,最為著名的無疑是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過,值得品讀的吟詠中秋的作品,遠不止蘇軾這一首。譬如,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中秋對月》,便是著名的中秋詩之一。它出自於唐代詩人曹松之手,是他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至於曹松之名,對於群星璀璨的唐宋詩壇來說,就名不見經傳了。
  • 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
    唐代有很多詩人一生境遇悲催,但是他們卻一直在苦中作樂,甚至在詩書贈答中相互調侃。下面介紹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贈王建唐代:張籍白君去後交遊少,東野亡來篋笥貧。這首詩的前兩句對仗工整,詩人先懷念白居易和孟郊。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孟東野則在早先一年已死去。白居易很佩服張籍創作的樂府詩,並同情他位卑身貧的遭遇。孟郊一生也是一路坎坷,46歲中了進士,卻身份低微、處境清苦,張籍嘲笑他寒酸,孟郊也打趣地稱張籍為窮瞎。
  • 白居易很美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寫景,寫得生動有趣,美得令人驚豔
    其實白居易很多的詩都值得一讀,除了前面所介紹的那幾首之外,還有這首《暮江吟》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都是在寫景,而且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美得令人驚豔。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元妃省親,薛寶釵等才女寫了幾首「歌功頌德」的詩
    元妃省親,薛寶釵等才女寫了幾首「歌功頌德」的詩陳能雄/詩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中才女眾多,貌美才高。她們一起在大觀園中結詩社,常常命題吟詠,結集成冊。其內容大多是吟詠花木、託物言志之類的,婉約唯美,清新雋永。其詩大多是抒發個人心性,很少涉及家國情懷的題材。
  • 柳宗元冠絕古今之作,兩個比喻令人拍案叫絕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少年有才,且一生義薄雲天,與韓愈、劉禹錫都是至交好友。他的詩感情古樸,但詩風卻是清新峻爽,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江雪》。一首《江雪》,僅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14個字,便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更是被後世評為唐詩最美意境之一。
  • 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句句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
    他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就是他模仿李商隱寫的《無題》詩,淡雅幽迷,令人叫絕。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每一句都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這是抒寫別後的相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