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這首詩,短短四句既有思鄉之情,又有家國之愁

2020-12-25 詩文大觀園

登高望遠好似文人最喜歡的事情。李白登高望遠,俯瞰長江寫下「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壯美的景色;杜甫遊覽泰山,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的一首詩,《郢州白雪樓》,寫登樓遠望家鄉。

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白雪樓中一望鄉詩人登上郢州白雪樓,悠悠地望著遠處的家鄉。詩題是《登郢州白雪樓》,郢州在盡湖北的鐘祥。白雪樓在戰國時期楚國宋玉《對楚王問》中說,有人在郢都唱《陽春》、《白雪》,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很少。也有唱《下裡》、《巴人》的,跟著唱的卻很多。後人附會此事,就在郢州建了白雪樓。

詩人就在此,在湖北的郢州白雪樓,登樓遙望遠處的家鄉。人在異地,思鄉之情也格外濃烈,回不去的家鄉只能遙遙遠望,一個「望」字,即體現瞭望穿秋水的思念。

青山簇簇水茫茫這裡的青山重疊在一起,水流無限,茫茫流去。詩人努力向故鄉望去,可是一眼望去,群山重疊。水流茫茫,真是「山也迢迢,水也遙遙」,家鄉已被山水路途阻隔了。詩人只寫眼中望到的景象,未說此時的心情,但是思念之愁悶卻可以從景色中想見。茫茫的水,一眼望不到邊的群山遮住了詩人家鄉的視線,家鄉歸路遙遙,怎不黯然 神傷呢?

朝來渡口逢京使詩人登上郢州的白雪樓,早早地來到了渡口,在渡口看到了京城來的使者。使者從京城過來是有什麼事呢?京城來的使者肯定來報一些朝廷中傳來的消息。不知是喜是憂。

「說道煙塵近洛陽」,說起剛剛知道的消息,戰爭已經打到了洛陽。詩人心中思念家鄉,此時卻確是家國戰亂,戰爭頻繁。詩人剛剛知道消息,淮西叛軍已經威脅洛陽,表現出對國事的憂慮。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使陽死,子吳元濟抗拒朝廷,唐憲宗下令討伐,但相持不下,引起了這場戰爭。

戰爭是殘酷無情地,人民流離失所。詩人思家之愁,想到了國家大事,憂心國事,可自己卻報國無門,內心苦痛,更是焦慮萬分。思念自己的小家,又關心國家這一大家,不得不被詩人的壯志所豪情所折服。詩人是想為百姓為國家莫福利,他的這份心值得大家讚揚。

白居易的這首詩,寫登高遠望家鄉,看著群山水流,想念家鄉,引出自己無限的遐思。此詩由遠望開始,短短四句境界闊大,既有思鄉之情,想家之切,透著士大夫的柔情,又有家國之愁,有著大丈夫願為國家貢獻的擔當。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古往今來,遠遊他鄉的人都會有過思鄉的情懷,在唐詩中思鄉詩更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留下了很多寄託鄉愁的詩句,比如,崔顥在《黃鶴樓》中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說「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等等。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縹緲之愁如有形之樂曲,餘韻繚繞,該詩抒發了戰士久戍思家之情
    其中的這兩首所抒之情相似,都寫了徵戍戰士的鄉思離愁,但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又各有特色。前首三句寫景,一句寫情,通過對環境的描繪,將氣氛烘託至極,最後看似輕輕一筆,情已至濃;後者則恰恰相反,前三句先層層深入地寫情,當情已到極致似無語可續之時,再以開闊悽之景作結,情景相襯,餘味無窮。從這樣兩首同中有異的詩歌中,可以窺見詩人在取材抒情方面的高超本領,也可以看出詩人傑出的藝術表現力。
  • 如何用詩詞來表達對思鄉之情?這三首詩意境太適合
    ——王維這首詩是王維在九九重陽時所作,也是思鄉類的詩詞中,最讓我感慨的一句。每一個人長大過後,便面臨著自身未來發展的問題,此時我們就要做出選擇,是否背井離鄉遠離父母,獨自在外闖蕩。故鄉是一個人的根,父母是一個人最深的牽掛。
  • 白居易的一首禪詩,短短四句話,含蓄蘊藉,更充滿禪理
    曾經有這樣一幅楹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人處世上,要八戒更須悟空。」大家在稱讚的同時也一定在深思,很多情況下,人們陷溺於生死輪迴的苦海而不能自拔,不正如籠中之鳥?眾生執著於塵世諸色,貪戀榮華富貴,又有幾人可以真正做到悟空!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禪詩,短短四句話,含蓄蘊藉,更充滿禪理。
  • 詩詞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發鄉思之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鬱鄉思。鑑賞: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
  • 王維的這首詩,短短20字,淺白如話,盡顯濃濃的思鄉之情
    今天給大家分享王維的這首《雜詩》,人在他鄉,想念故鄉的梅花。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開頭詩人就說,你從故鄉歸來,應該知道故鄉的發生的種種事情吧 。兩次說道「故鄉」,卻絲毫沒有囉嗦的感覺,字句中是詩人的思鄉心切,關心家鄉親人的,充滿了急切心情。「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的雕花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詩人看到好友,急切地想探求到家鄉的消息。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八首著名羈旅思鄉詩,讀之熱淚盈眶
    八首著名羈旅思鄉詩,讀之熱淚盈眶後秋興之十三八首·其二錢謙益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此寫清滅大明王朝的亡國之恨。第二句的「吹殘日月」,表面是說「胡笳」之聲響徹雲霄的情狀,實際是說清朝滅亡明朝。因為「日月」合起來便是「明」字,這是巧妙地利用漢字形體表情達意,屬於漢語修辭的析字法,婉轉地表達了對故明王朝的懷念之情。
  • 範仲淹描寫的秋色描寫了思鄉之苦,後一句感人
    當他是下級官員時,他把洪水處理得很好,他畫了水控制的經典畫作,並將河水引入大海,這使他成為一項獨特的發明,元、明後期用這種方法治水,他還是有智謀的高級官員和軍事師,當他50多歲的時候,他是無敵的,他率領6000餘名官兵一舉反擊敵人,在一戰中舉世聞名,接受了皇帝的嘉獎封神。在文壇上,範仲淹詩並不多,但卻精彩而著名。
  • 元稹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堪比白居易的《長恨歌》
    詩中元稹借宮女的無窮哀怨之情,抒發了自己的盛衰之感,以小見大的點明了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這首詩也以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具有深邃的意境,歷來評價很高,併入選《唐詩三百首》。清代沈德潛更是在《唐詩別裁集》中評價此詩:「只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矣。」從詩的內容上看,這首詩的主旨在於末尾的那一句「閒坐說玄宗」。至於前面三句,則點明了此詩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 因一首詩留下一個表達思鄉之情的典故,千古流傳,今天的文化人都知道
    吳江水兮鱸正肥 這首詩大意是:秋風乍起,落葉飄飛,吳江的鱸魚新鮮又肥美。離家千裡想回又不能回,心中的愁思怎麼也壓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嘆! 「秋風起兮木葉飛」,中國古代文人都有悲秋思鄉的傳統,見秋風起而思念家鄉,出句即見其思情的發動。悲涼的秋風最易觸動人們的節序之感和念遠之情。從時間上說,秋往往意味著歲暮的到來,使人覺著時光的流逝、流年的虛度。從空間看,秋高氣清,萬木蕭蕭,視野一下空闊起來,不自覺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嘆。
  • 五首關於鄉愁的古代詩詞,讀後不知是否觸發您的思鄉之情?
    關於鄉愁的詩詞太多了,現代詩中有餘光中的《鄉愁》,很是有名,在此不過多介紹,且以五首關於鄉愁的古詩,與諸君一起望遠懷鄉吧。一、唐代張九齡《西江夜行》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六甲番人解讀:張九齡被譽為「嶺南第一人」,對於嶺南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他的故鄉在韶州曲江,也就是現在的廣東韶關市。這首懷鄉之作素練質樸,而思鄉之情,切切難忘。
  • 思鄉詩詞《題大庾嶺北驛》,愁苦與思鄉之情結合,顯得越發荒涼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題大庾嶺北驛》,大禹嶺是在我國如今江西省大餘縣南,廣東雄縣北的一個地方為五靈之一,北驛就是一個驛站。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農曆十月大雁開始南飛了,據說飛到這裡的時候,來年春天會再飛回來。可是我這次被貶,還需要繼續南行,我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回來。
  • 中國古代著名的8首思鄉詩,飄飄悽涼意,綿綿遊子愁!
    中國古代著名的8首思鄉詩,飄飄悽涼意,綿綿遊子愁。1、《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表達的是深切的思鄉之情。4、《磧中作》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此寫西行於沙漠之中的孤寂與思鄉苦情。
  • 這位古代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卻寫出了最直白的思鄉之情
    古詩詞當中,思鄉詩有很多。古人為了生計,為了理想抱負,為了功成名就,大都要遠離家鄉。而在外久了,或者在外遭遇困境,大都有思鄉之情。到了詩人那裡,這種綿綿情感就變為思鄉詩,流傳下來。思鄉詩思鄉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詩人把月亮和思鄉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很長時間以來詩人們作詩必有的一個意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的詩歌向來含蓄內斂,思鄉詩多數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全部,比如這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可能是最直白的思鄉詩了。
  • 思鄉沒有季節,隆冬時節思鄉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思鄉詩中,先讓我們欣賞一下李白的其中一二吧!秋浦,唐代池州郡屬縣,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因境內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遊秋浦,留下七十餘篇佳作。這兩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遊秋浦時期秋浦歌·其一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 十首思鄉詩詞:每個想家的人,心裡都有一首詩
    每一個遊子,心裡都有一首詩,那裡藏著最溫暖的家,那裡藏著最溫暖的情緒。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思念詩詞,哪一首,是你想家的情緒呢?白居易在外飄泊,他說,家裡的人肯定在想念我這個遠行人。與其他詩人寫思鄉不同,白居易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像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真實感人。
  • 白居易最驚豔的一首詩,其中四句,成為了千古名句!
    而白居易這首詩恰恰是因難見巧,顯示了不凡的才華。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首詩限定詠古原草送別,既要顧到送別,又要顧到芳草,這就必須找到草和送別的關聯,並在它們的聯接點上挖掘出詩的情趣。白居易從《楚辭》的兩句詩裡找到了這種聯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兩句詩本來只是感嘆王孫久遊不歸,並沒有正面寫離別,但盼歸裡已包含著離別的意味; 而盼歸的感情又是由春草引起,並以春草為象喻表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