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面試「官二代」,常用的一個問題就是:請直接寫下你認識或者可以聯繫到的中國內地政治經濟界的要人名單。
「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你能給公司帶來哪些業務?」這個據稱曾廣泛流傳在外資投行招聘圈的問題,顯示的是一場外資行和所僱員工之間微妙的心理對戰。
多年前,有個未經證實的段子流傳在中國的投行界。一天中金公司的一高管對朋友抱怨稱,好多高官把子女往投行部塞,有些級別太低,他們根本不要。「前兩天我把東部一個副省長的公子給拒了。」
國際投行們非常清楚,做中國的生意,「人際關係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他們逐漸開始適應中國的「圈子」文化。這種關係的建立除了直接向相關官員行賄外,也有不少是通過這些官員的子女、親戚暗度陳倉。一些官員的子女有海外留學背景,以及國內豐富的人脈關係,成為外資投行聘用的首要人選。
這些國際投行在中國攻城略地、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後,有著一張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他們重金聘請的中國的官後代,為其衝鋒陷陣,權力規則成為制勝的重要法寶。
路透社援引中國業內人士的話稱,國際投行在中國僱傭官員子女「已經有20多年歷史」。在2001年之前,外資投行在中國的辦事處已經有56個,目前該數字不斷增加。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如何才能精準地拿下中國的超級客戶呢?
4年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摩根大通展開受賄調查,以查明其是否通過僱傭中國高官子女而獲得在華從事相關業務的機會。
雖然摩根大通最終同意支付給監管機構總計2.64億美元罰款,以此解決監管部門對摩根大通招聘中國高官子女的調查。但一位香港投行高管透露,「摩根大通不過剛好撞到了槍口上,比他們更過分的國際投行多的是。」
近些年,隨著國際投行競相角逐中國區業務,越來越多的外資投行選擇僱傭有政府背景的官員子女或親屬擔任要職。
這些官員子女依靠父輩們積累的人脈資源,幫助外資投行獲取中國國有企業在美國或中國香港上市的承銷項目,外資投行藉此通道,迅速打開中國區市場的大門。
在摩根、瑞銀、美林、花旗等國際投行承攬的中國國企赴美、赴港上市的項目中,任職於各大投行的中國區高管起著決定性作用。
這些中國區高管許多是官員的子女,他們的任期甚至和所在外資投行獲取中國企業IPO的時間相一致;他們的任職與否甚至會影響外資投行中國區業務的發展。
案例俯拾皆是。美林曾是中國工商銀行IPO的五個承銷商團成員之一,該公司在2004年聘用Feng在其中國辦公室的投行業務部工作。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Feng當時主要參與工行IPO這單業務。美林同樣也聘用了Margaret Ren 。Ren從去年年底開始擔任美林中國區董事長,此前她供職於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銀行和貝爾斯登公司。2003年,Ren在花旗銀行工作期間,花旗承接了中國人壽保險35億美元的IPO。
這種關係不僅僅出現在美國的銀行,澳大利亞投行麥格理集團在中國企業IPO的繁榮期也承接了不少「大單」,同時該集團也僱傭了不少高官子女。前鐵道部高官的女婿Raymond Sun便是在2005年被聘,如今是麥格理資本的中國區副董事長。
迪羅基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在他的任期內,麥格理成為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H股上市發行的三大保薦人之一,該筆融資規模達到57億美元。此外,麥格理也是中國南車H股上市的保薦人之一。
瑞士信貸和花旗銀行,也都大量僱傭了留美的中國人,他們均有顯赫的家世。比如曾經就職於瑞士信貸的Hu,就是典型的官三代,在瑞士信貸先後出任過董事總經理、中國區投資銀行部主席。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的Chen,也是出生豪門,曾在香港花旗工作。
公子女婿挖角戰
在中國近年來眾多大藍籌和紅籌股的上市過程中,融資額動輒數百億美元,眾多國際投行趨之若鶩——而在他們的背後,則閃現著不少中國官員子女或女婿、媳婦的身影。
「外資投行能否順利拿下中國國企香港上市項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資投行中國區高管的政府背景。」一位總部在北京的投行高層坦言,通常來說,僱傭一個背景深厚的官員子女擔任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或中國區總裁,可能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回報。
這些背景深厚的官員子女甚至女婿媳婦,從而成為各大投行高薪挖角的對象。
目前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上市的幕後軍師姚允仁(Michael Yao)。姚乃「金家駙馬」——第一任特區首長董建華家族的姻親。
阿里巴巴與姚曾任職的洛希爾一直甚有淵源,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將其B2B業務來港上市時,已聘請洛希爾作為其財務顧問。而姚允仁也適逢於2006至2012年間,在洛希爾擔任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業務聯席主管,故不排除當年已與阿里巴巴主席馬雲相識。
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其上千億的資本盛宴中,不少投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其中不乏高層的後代。比如前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前中信集團原董事長王軍。
在唐曉寧與摩根大通的案例中,它隨後拿到了光大集團的一些重要業務,並且負責經辦了中鐵股份逾50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IPO)交易。
對選擇摩根大通,光大集團解釋,一是認可其作為一家國際知名投行的專業能力;二是考慮到其具有深厚的商業銀行經營背景,有助於光大銀行提煉投資價值和業務亮點。
「這個解釋不能講沒道理,以摩根大通在投行中的實力和影響力,即使沒有唐雙寧之子,光大或許也會首選它。」民革中央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鄧聿文分析稱,但光大的解釋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人們相信,其在選擇摩根時,唐雙寧之子未對其父的決策產生影響。
流傳在香港投行界的一個段子非常具備說服力。
有些國際投行在招「官後代」時,常用的一個面試問題就是:請直接寫下你認識或者可以聯繫到的中國內地政治經濟界的要人名單。如果寫下的名單夠長或者夠重量級,基本上都可以當場錄用。
而在隨後的投行生涯中,這些官後代各顯神通。
2003年7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下屬子公司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中電國際」)邀請了花旗集團、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德意志銀行、美林公司、瑞銀等多家國際知名投資銀行競標其IPO的發行顧問,德意志銀行和美林公司最終中標。
美林成為中電國際赴港上市的最大贏家,不僅是交易的保薦人,擔任牽頭行和主承銷商,同時也是中電國際的帳戶管理人。
投行部董事總經理George Li是美林拿下中電國際大單的重要功臣。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他身世顯赫,進入美林之時,George Li只是一個新手,在投資銀行界不到一年時間。
除了國際投行,中國大投行裡亦是官後代雲集。中金自不用贅述,中銀國際1998年之後,很快成為「託兒所」。名氣稍遜的建銀國際(現任董事長LI潛心,優秀的80後女性),其中以地位稍低的省部級副省級領導人子女居多,近幾年積極介入各地政府融資平臺業務。
但更多投行界人士看重的是,制度才是根本,制度能夠讓投行變成鬼,也能夠讓鬼變成人。
在沒有強大的背景和感情基礎的前提下,全拼綜合實力。對於弱逼來說,那些所謂人脈,看似全線飄紅,實則虛假繁榮。
社會是一個圓錐,每個人都在圓錐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是你所處平面圓的半徑。只要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觸別的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會更短。
三流的投行員工認識三流的演員不太容易,但是投行老總和大明星就可以出雙入對。博士剛畢業的學術菜鳥認識一個基層政府科員的難度微大,但是院士可以很方便跟省長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所以,決定你人脈的不是你接觸範圍的廣袤否,而是你自身的實力水平。你認識多少人沒有意義,能號召多少人才有意義。
不是說我每天又認識了誰,跟CFA持證人一起考過CFA,一起吃了一頓飯,我就和他們建立了友誼關係或者形成了新的人脈資源。
問題的關鍵是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水平與他們站在同一個高 ,即便是不同的領域,也可以肩膀對著肩膀來對話——他是投行MD,我是政府副市長,他是大學副院長,我是電影大導演等等。
圈子內外不重要,實力高低才重要。
即便我們和大神處於同一個具備某種特質的圈子——IT圈,娛樂圈,投資圈,學術圈等等——經常一起開會,出席CFA協會活動,我們還是沒有機會跟他們形成真正的友誼,建立穩定的聯繫,遑論「人脈資源」。原因就是大神只看得到同一高度的大神,我們還處於大神的俯瞰視線之外。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學生,上午和一個富二代一起看書,下午旁聽了馬斯金的制度經濟學,晚上買票參加了李澤楷的慈善晚宴,又能怎麼樣呢?即便是你四處發朋友圈,水微博向著世界描述你和富二代,馬斯金,李澤楷等等多麼多麼熟悉,但又有什麼意義呢?
富二代不會幫助你,馬斯金不會給你寫推薦信, 李澤楷也不會跟你合夥做生意。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太弱,以至於都沒有資格用共同特質向牛人拋出友誼的橄欖枝。不能拼背景但能拼努力,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而是少了堅持的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聲明:本平臺除發布原創文章報告以外,亦致力於精選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源自網絡,分享時未能及時聯繫上原作者或由於原作者無法考證導致未能及時取得聯繫及來源標註錯誤的,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後臺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全文完,如果喜歡,請點亮「在看」並放到圈子裡。
分享學習文章:(點擊下方藍字開啟閱讀)
0.關於投行的一些基本邏輯和知識(財稅篇)
1.吐血整理 | 中國金融體系主要指標大全!(收藏版)
2.投行思維與投資思維的區別
3.乾貨 | 中國財務報表分析公式大全!(史上最完整版)
4.企業上市前的資本運作模式大全
5.純乾貨!財務造假中的函證造假套路大全!讀一遍頂事務所工作5年!
6.投行高手是如何在一周的時間內快速摸清一個行業的?
7.如何培養投行思維?讀一遍頂投行工作十年!(深度好文!)
8.未來十年,什麼是回報最高的資產?(建議收藏)
9.什麼是格局?(看完勝讀十年書)
10.稻盛和夫:像談戀愛一樣工作,像有錢人一樣生活
11.如何分析一家上市公司?(12000字詳解版)
感覺不錯請點亮: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