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潛規則......

2021-02-19 投行菁英匯

投行面試「官二代」,常用的一個問題就是:請直接寫下你認識或者可以聯繫到的中國內地政治經濟界的要人名單。

「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你能給公司帶來哪些業務?」這個據稱曾廣泛流傳在外資投行招聘圈的問題,顯示的是一場外資行和所僱員工之間微妙的心理對戰。


多年前,有個未經證實的段子流傳在中國的投行界。一天中金公司的一高管對朋友抱怨稱,好多高官把子女往投行部塞,有些級別太低,他們根本不要。「前兩天我把東部一個副省長的公子給拒了。」

國際投行們非常清楚,做中國的生意,「人際關係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他們逐漸開始適應中國的「圈子」文化。這種關係的建立除了直接向相關官員行賄外,也有不少是通過這些官員的子女、親戚暗度陳倉。一些官員的子女有海外留學背景,以及國內豐富的人脈關係,成為外資投行聘用的首要人選。

這些國際投行在中國攻城略地、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後,有著一張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他們重金聘請的中國的官後代,為其衝鋒陷陣,權力規則成為制勝的重要法寶。

路透社援引中國業內人士的話稱,國際投行在中國僱傭官員子女「已經有20多年歷史」。在2001年之前,外資投行在中國的辦事處已經有56個,目前該數字不斷增加。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如何才能精準地拿下中國的超級客戶呢?

4年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摩根大通展開受賄調查,以查明其是否通過僱傭中國高官子女而獲得在華從事相關業務的機會。

雖然摩根大通最終同意支付給監管機構總計2.64億美元罰款,以此解決監管部門對摩根大通招聘中國高官子女的調查。但一位香港投行高管透露,「摩根大通不過剛好撞到了槍口上,比他們更過分的國際投行多的是。」

近些年,隨著國際投行競相角逐中國區業務,越來越多的外資投行選擇僱傭有政府背景的官員子女或親屬擔任要職。


這些官員子女依靠父輩們積累的人脈資源,幫助外資投行獲取中國國有企業在美國或中國香港上市的承銷項目,外資投行藉此通道,迅速打開中國區市場的大門。

在摩根、瑞銀、美林、花旗等國際投行承攬的中國國企赴美、赴港上市的項目中,任職於各大投行的中國區高管起著決定性作用。

這些中國區高管許多是官員的子女,他們的任期甚至和所在外資投行獲取中國企業IPO的時間相一致;他們的任職與否甚至會影響外資投行中國區業務的發展。

案例俯拾皆是。美林曾是中國工商銀行IPO的五個承銷商團成員之一,該公司在2004年聘用Feng在其中國辦公室的投行業務部工作。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Feng當時主要參與工行IPO這單業務。美林同樣也聘用了Margaret Ren 。Ren從去年年底開始擔任美林中國區董事長,此前她供職於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銀行和貝爾斯登公司。2003年,Ren在花旗銀行工作期間,花旗承接了中國人壽保險35億美元的IPO。

這種關係不僅僅出現在美國的銀行,澳大利亞投行麥格理集團在中國企業IPO的繁榮期也承接了不少「大單」,同時該集團也僱傭了不少高官子女。前鐵道部高官的女婿Raymond Sun便是在2005年被聘,如今是麥格理資本的中國區副董事長。

迪羅基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在他的任期內,麥格理成為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H股上市發行的三大保薦人之一,該筆融資規模達到57億美元。此外,麥格理也是中國南車H股上市的保薦人之一。

瑞士信貸和花旗銀行,也都大量僱傭了留美的中國人,他們均有顯赫的家世。比如曾經就職於瑞士信貸的Hu,就是典型的官三代,在瑞士信貸先後出任過董事總經理、中國區投資銀行部主席。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的Chen,也是出生豪門,曾在香港花旗工作。


公子女婿挖角戰

在中國近年來眾多大藍籌和紅籌股的上市過程中,融資額動輒數百億美元,眾多國際投行趨之若鶩——而在他們的背後,則閃現著不少中國官員子女或女婿、媳婦的身影。


「外資投行能否順利拿下中國國企香港上市項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資投行中國區高管的政府背景。」一位總部在北京的投行高層坦言,通常來說,僱傭一個背景深厚的官員子女擔任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或中國區總裁,可能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回報。

這些背景深厚的官員子女甚至女婿媳婦,從而成為各大投行高薪挖角的對象。

目前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上市的幕後軍師姚允仁(Michael Yao)。姚乃「金家駙馬」——第一任特區首長董建華家族的姻親。

阿里巴巴與姚曾任職的洛希爾一直甚有淵源,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將其B2B業務來港上市時,已聘請洛希爾作為其財務顧問。而姚允仁也適逢於2006至2012年間,在洛希爾擔任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業務聯席主管,故不排除當年已與阿里巴巴主席馬雲相識。


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其上千億的資本盛宴中,不少投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其中不乏高層的後代。比如前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前中信集團原董事長王軍。

在唐曉寧與摩根大通的案例中,它隨後拿到了光大集團的一些重要業務,並且負責經辦了中鐵股份逾50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IPO)交易。

對選擇摩根大通,光大集團解釋,一是認可其作為一家國際知名投行的專業能力;二是考慮到其具有深厚的商業銀行經營背景,有助於光大銀行提煉投資價值和業務亮點。


「這個解釋不能講沒道理,以摩根大通在投行中的實力和影響力,即使沒有唐雙寧之子,光大或許也會首選它。」民革中央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鄧聿文分析稱,但光大的解釋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人們相信,其在選擇摩根時,唐雙寧之子未對其父的決策產生影響。

流傳在香港投行界的一個段子非常具備說服力。

有些國際投行在招「官後代」時,常用的一個面試問題就是:請直接寫下你認識或者可以聯繫到的中國內地政治經濟界的要人名單。如果寫下的名單夠長或者夠重量級,基本上都可以當場錄用。

而在隨後的投行生涯中,這些官後代各顯神通。

2003年7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下屬子公司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中電國際」)邀請了花旗集團、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德意志銀行、美林公司、瑞銀等多家國際知名投資銀行競標其IPO的發行顧問,德意志銀行和美林公司最終中標。


美林成為中電國際赴港上市的最大贏家,不僅是交易的保薦人,擔任牽頭行和主承銷商,同時也是中電國際的帳戶管理人。

投行部董事總經理George Li是美林拿下中電國際大單的重要功臣。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他身世顯赫,進入美林之時,George Li只是一個新手,在投資銀行界不到一年時間。

除了國際投行,中國大投行裡亦是官後代雲集。中金自不用贅述,中銀國際1998年之後,很快成為「託兒所」。名氣稍遜的建銀國際(現任董事長LI潛心,優秀的80後女性),其中以地位稍低的省部級副省級領導人子女居多,近幾年積極介入各地政府融資平臺業務。

但更多投行界人士看重的是,制度才是根本,制度能夠讓投行變成鬼,也能夠讓鬼變成人。


在沒有強大的背景和感情基礎的前提下,全拼綜合實力。對於弱逼來說,那些所謂人脈,看似全線飄紅,實則虛假繁榮。

社會是一個圓錐,每個人都在圓錐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是你所處平面圓的半徑。只要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觸別的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會更短。

三流的投行員工認識三流的演員不太容易,但是投行老總和大明星就可以出雙入對。博士剛畢業的學術菜鳥認識一個基層政府科員的難度微大,但是院士可以很方便跟省長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所以,決定你人脈的不是你接觸範圍的廣袤否,而是你自身的實力水平。你認識多少人沒有意義,能號召多少人才有意義。

不是說我每天又認識了誰,跟CFA持證人一起考過CFA,一起吃了一頓飯,我就和他們建立了友誼關係或者形成了新的人脈資源。

問題的關鍵是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水平與他們站在同一個高 ,即便是不同的領域,也可以肩膀對著肩膀來對話——他是投行MD,我是政府副市長,他是大學副院長,我是電影大導演等等。


圈子內外不重要,實力高低才重要。

即便我們和大神處於同一個具備某種特質的圈子——IT圈,娛樂圈,投資圈,學術圈等等——經常一起開會,出席CFA協會活動,我們還是沒有機會跟他們形成真正的友誼,建立穩定的聯繫,遑論「人脈資源」。原因就是大神只看得到同一高度的大神,我們還處於大神的俯瞰視線之外。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學生,上午和一個富二代一起看書,下午旁聽了馬斯金的制度經濟學,晚上買票參加了李澤楷的慈善晚宴,又能怎麼樣呢?即便是你四處發朋友圈,水微博向著世界描述你和富二代,馬斯金,李澤楷等等多麼多麼熟悉,但又有什麼意義呢?


富二代不會幫助你,馬斯金不會給你寫推薦信, 李澤楷也不會跟你合夥做生意。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太弱,以至於都沒有資格用共同特質向牛人拋出友誼的橄欖枝。不能拼背景但能拼努力,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而是少了堅持的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聲明:本平臺除發布原創文章報告以外,亦致力於精選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源自網絡,分享時未能及時聯繫上原作者或由於原作者無法考證導致未能及時取得聯繫及來源標註錯誤的,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後臺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全文完,如果喜歡,請點亮「在看」並放到圈子裡。

 分享學習文章:(點擊下方藍字開啟閱讀)

0.關於投行的一些基本邏輯和知識(財稅篇)

1.吐血整理 | 中國金融體系主要指標大全!(收藏版)

2.投行思維與投資思維的區別

3.乾貨 | 中國財務報表分析公式大全!(史上最完整版)

4.企業上市前的資本運作模式大全

5.純乾貨!財務造假中的函證造假套路大全!讀一遍頂事務所工作5年!

6.投行高手是如何在一周的時間內快速摸清一個行業的?

7.如何培養投行思維?讀一遍頂投行工作十年!(深度好文!)

8.未來十年,什麼是回報最高的資產?(建議收藏)

9.什麼是格局?(看完勝讀十年書)

10.稻盛和夫:像談戀愛一樣工作,像有錢人一樣生活

11.如何分析一家上市公司?(12000字詳解版)

感覺不錯請點亮: 在看 

相關焦點

  • 投行女親述行業潛規則
    聽說有個項目,一個投行老保代B總親自上陣忽悠,成熟穩重加專業功底深厚,企業老闆對其崇拜有加,把其他大投行都一腳踢走,後來就聽企業老闆說:咋回事兒?自打和他們籤了協議,B總就再也沒來過。首先是出大牌,如果想拿下一個大的項目,派去忽悠客戶的人級別一定要高,最好是公司總裁、副總裁級別,實在不行也得投行總經理親自上,這一招首先就會讓客戶覺得「倍兒有面子」,體現出我們投行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
  • 熬成VP最少6年 揭秘華爾街投行加薪"潛規則"
    商學院的同學,畢業之後有進投行的,有去創業的,本文將讓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反思是否值得,並揭秘投行加薪的「潛規則」。  投資基金和矽谷成為與華爾街大投行們爭奪人才的主要對手。  以香港的投行來說,等級制度非常森嚴。一般進入投行的職位都是從analyst開始,得熬過最辛苦的三年,才能做到asso的職位,然後要再熬大約三年半的時間,才可能升至VP。  等級制度的森嚴在需要幹活的時候,就能發揮其最大效用了。
  • 投行面試潛規則:請問你的父母是幹什麼的?
    曾有一投行高層坦言,外資投行能否順利拿下中國國企香港上市項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資投行中國區高管的政府背景。僱傭一個背景深厚的官員子女擔任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或中國區總裁,可能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回報。有網友表示,在 Morgan Stanley 的網申題中,疑似有調查申請人背景的題:
  • 《半是蜜糖半是傷》中投行是做什麼的 電視劇裡的投行是做什麼的
    《半是蜜糖半是傷》中投行是做什麼的什麼是投行?詞條搜索很詳細,可惜對於非專業人士的觀眾來說,依然不懂。能領會到兩個重點:投行是資本市場上的金融中介。投行屬於金字塔頂端,其高管收入極其可觀。為什麼要查「投行」這個詞?
  • 揭秘投行肌肉男
    投行有一條不為人知的招聘潛規則那就是↓體育好申請投行還能加分拿到面試的機率大大增加
  • 震驚投行圈!有券商對投行員工嚴查出勤率,有人遭降職降薪!
    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稱,無論是大投行,還是小投行,都有不幹活的,藏在隊伍裡面,也有特別能幹活的,但是未改革之前投行員工在收入結構上沒有太大的差異,這並沒有體現「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所以投行隊伍越搞越大。為避免積重難返,投行MD制旨在對投資銀行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管理,將為投行員工造成危機感,珍惜目前的工作崗位,同時真正留住能幹活的人才。
  • 去英國留學商科金融方向,投行認可的英國大學有哪些
    而最近金融圈的網紅是投行,也就是投資銀行,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  那問題來了,投行認可哪些學校的學生呢?這年頭誰心中還沒個list,投行也有「潛規則」,下面,和立思辰留學小編看看投行認可的英國大學有哪些。
  • 潛規則下家屬質疑選擇性執法
    四年貪汙1200萬,「青年才俊」鋃鐺入獄進入浙商證券的周躍一直負責公司投行業務,且業績亮眼。公開報導顯示,從周躍進入浙商證券的2011年至周躍被監察調查的2018年,浙商證券投行業務的債券主承銷金額翻了13倍,排名躍升了十個位次,浙商證券的投行業務在周躍手中連續多年保持超30%的年增長率。
  • 揭秘投行男女:頂級投行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再加上新聞爆過不少投行男女的「奇聞趣事」(這裡的奇聞趣事你們的懂的),投行總是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在投行工作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頂級投行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今天就給大家八一八神秘的投行!什麼是投行?投資銀行,又簡稱為投行,是很多金融人心目中的聖地。
  • 金融分析師被指「潛規則」女生未遂 中金公司:已停職調查
    中金公司黃某與多位女生的聊天記錄曝光,被指欲潛規則女生未遂。
  • 進入投行的乾貨詳解!超詳細投行攻略在這裡!
    順著這個思路,當我們清楚了什麼是投行,為什麼要進入投行之後,緊隨其後,我們亟需解決的就是怎麼進入投行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進入投行的人間正道!全文乾貨,建議收藏!如何進投行?理想狀態,2021年7月畢業,也就是同年7月、8月入職培訓,9月正式入職投行。這部分同學校招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呢?前兩年11月到前一年4月申請summer intern。這個跨度有半年,不同投行的summer intern實習,申請時間是不一樣的。
  • 一則醜聞揭秘投行實習生生存法則,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事?
    而在投行,實習價碼已經開到了100萬?實習生的全部任務和轉正標準只有兩個字:找錢!千萬級的錢。券商永遠有吃不完的瓜!這不,100萬中介費的大瓜就來了。網上流傳的截圖中提到:中信建投IBD(投行部)上海暑期實習轉正,中介費100萬。歡迎女生報名。
  • 投行用工荒?多家券商急招投行人手,有券商同時放出55個投行崗位,從...
    進入7月份後,投行也迎來招聘的黃金時期,根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8家券商有投行部門的相關招聘,其中銀河證券、申萬宏源、東方財富、渤海證券各放出投行項目負責人崗位,光大證券和西部證券放出投行高級別崗位。從保代人數變化上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民生證券、中金公司今年以來保代增加均超過30人,隨著項目的鋪開,不少券商出現投行人手不足的現象。
  • 《投行風雲》:投行版「實習醫生格蕾」?
    HBO最近開播了一部新的英劇《投行風雲》(Industry)。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本劇的話,那麼它大概可以算是投行版《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
  • 民生證券對投行員工嚴查出勤率 背後竟是大變革
    民生證券內部人士接受券商中國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當前推行MD制改革,初衷是把能幹活的人留下來,把優秀的人才留下來,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民生證券的投行隊伍。核心目的是提高投行員工使用效率(個人單產),激發員工幹活積極性,鼓勵投行員工多幹活、多接項目。通過推行MD制,優化整頓投行隊伍結構、完善投行制度框架,儘快適應監管部門對投行業務內控管理的新要求。」
  • 投行的「二十不惑」
    其中有關學金融的姜小果求職的劇情,背景其實蠻符合講投行的主題。雖然說姜小果工作的「普凌資本」,並不能算傳統意義上的投行。(不過大量的營銷號已經蹭過相關的熱度了)一、投行是個啥玩意?主要是因為在概念上投行存在著泛投行與狹義投行之分:泛投行指的各類經營「類投行」業務的機構,不止包括證券承銷、併購重組等資本市場業務,也包括其他廣義的投融資業務,只要做的事情符合促進交易達成的「投行精神」,即撮合成交,有效配置資金,都屬於「泛投行」;狹義投行則是指的專門從事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機構
  • 疫情下的投行眾生相,今年還有機會進投行嗎?
    >投行業務受影響大嗎今年的招聘計劃會減少嗎我,還有機會進投行實習/工作嗎?No.1疫情下的非典型投行生活疫情前,投行人士的標籤是「空中飛人」,「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他們的日常是這樣的:疫情後,投行精英們不得不居家隔離,近期復工後也只是偶爾去辦公室,還是輪番值班。
  • 科創板倒逼投行轉型 券商投行進入強者品牌為王時代
    券商投行進入「強者為王」和「品牌為王」時代  頭部券商致力於構建全能型金融控股投行,中小券商則試圖走「精品投行」發展新道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正是我國券商投行業務的真實寫照。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券商投行經歷三次大起大落,逐漸踏出專業、規範、創新的新格局。
  • 2021 Vault 投行排名出爐,九大投行遭吊打?!
    投行偏愛小鮮肉,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不僅經常在招聘季先為大一大二低年級同學開放網申通道,還動不動加快招聘速度:在21申請季就忙著搶23屆大二學生(大三大四:終究是錯付了)↓↓↓▼RBC早在去年9、10月份秋招正打得火熱的時候,就在官網釋放出一大波2022 Summer Analyst的招聘信息!
  • 多事之秋:東吳證券投行被曝裁員、拖欠工資 投行人數到底是多少?
    多事之秋:東吳證券投行被曝裁員、拖欠工資 投行人數到底是多少?回應:人員擴張與行業相當那麼,東吳證券投行人員是否存在大規模擴張呢?根據東吳證券2015年年報顯示,東吳證券投行人員324人;2016年年報顯示,投行人員擴至485人,同比增長近50%;再根據2017年年報顯示,投行人員規模進一步增長至5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