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錠子藥不能成為《紅樓夢》乾隆著書的物證

2020-12-19 吳氏紅學大揭秘

作者:逄冠卿

前些天,杭州土默熱紅學研究院編撰的《紅樓夢乾隆朝物證批評》一書,針對主流紅學提出的《紅樓夢》書中所謂「乾隆朝物證」,諸如時憲書、試帖詩、寶玉懷表、琺瑯磁、曲柄七鳳黃金傘、金西洋自行船、協理軍機等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批駁,有力地證明了《紅樓夢》是晚明文化氣脈的產物,創作於清初的康熙年間,從而否定了胡適考證出來的乾隆年間那個曹雪芹的「著作權」,為紅樓文化正本清源、紅學得以鳳凰涅槃鋪平了道路。

《紅樓夢乾隆朝物證批評》一書出版發行後,由於動了主流紅學苦心經營多年的奶酪,不可避免會有曹學死硬分子跳出來,重彈《紅樓夢》「乾隆著書說」的陳詞濫調。浙江紹興某紅學家兼作家便是其中最急不可耐的一位。但老調重彈總得拿證據說話啊,舊的證據早已被駁得體無完膚了,只好重打鑼鼓另開張搜尋拼湊新的證據,該紹興紅學家在另一紅學家童立群的博客上,發現了一件新寶貝,遂在自己的博客上急吼吼地轉發出來:

轉發:《賞賜錠子藥,斷掉「康熙說」》童力群(2019-01-05 04:18:17)

原文:賞賜錠子藥,斷掉「康熙說」

作者:童力群2019年1月3日星期四

《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四輯,發表了李曉華的《<紅樓夢>中宮廷錠子藥賞賜之俗考》。

該文【摘要】寫道:「《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提及宮廷在端午節賞賜錠子藥。通過對清宮錠子藥的考證可知,元春賞賜宮廷錠子藥給娘家這一情節是清代宮廷生活在小說中的真實反映;據現存文獻可知,宮廷賞賜錠子藥之俗始於雍正朝,在雍正帝的推行下盛行不衰,繼而成為定例延續至清末。因此可知,宮廷在端午節賞賜錠子藥,當是雍正帝開啟此習俗後,作者於實際生活中耳聞或親歷過,故於行文中信筆拈來。」

(錠子藥)

該文寫道:「從目前查到的文獻記載看,有關宮廷賞賜錠子藥的記載,最早見於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閩浙總督滿保上雍正帝的謝恩折……」

該文列舉了乾隆四年、六年、九年、十年、十一年賞賜錠子藥事,還寫道:「乾隆朝中、後期的端午節後均有大臣奏賞給錠子藥謝恩折」。

李曉華的論據皆來自清朝檔案!

顯然,「宮廷賞賜錠子藥之俗始於雍正朝」,而乾隆朝「成為定例」!

因此,賞賜錠子藥,斷掉「康熙說」。

看了紹興這位紅學家轉發的童立群先生帖子,真讓人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查《紅樓夢學刊》李曉華先生的文章,其說法本出自故宮博物院某專家研究故宮所存文物錠子藥模具的文章。故宮文物專家研究的是館藏文物,與中醫藥學本沒有多大關係,更與《紅樓夢》的著書年代無關。紅學專家們見到後卻如獲至寶,斷章取義用於自己的紅學論文中,希圖用這個「錠子藥斷掉康熙說」,以維護乾隆年間那個曹雪芹的著作權,實在是有點飢不擇食了!

我在這裡鄭重地告訴上述各位紅學家,要研究《紅樓夢》書中出現的「錠子藥」及其應用背景,首先要學點中醫藥學知識,也要懂得點中國傳統習俗,決不能挖到筐裡就是菜。讓我們首先看看《紅樓夢》書中關於元妃賞賜「錠子藥」的描寫吧:《紅樓夢 》第二十八回中描寫,端午節前夕,賈貴妃指派夏太監從宮裡送來給娘家人的節日禮品:「只見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大奶奶、二奶奶他兩個是每人兩匹紗, 兩匹羅, 兩個香袋,兩個錠子藥。」

務請讀者朋友注意:元妃賞賜給娘家人的是端午節禮品,其用意並不在於給什麼人治病;宮扇、紗羅、香袋、錠子藥等等,都是過端午節用的節日用品。端午節到了,天氣轉熱變潮,毒蟲活躍,古人都要備一些避暑、除潮、解毒、驅蟲類用品,作為節日避瘟防病之吉祥物使用,特別是賞賜給孩子使用或佩戴。我國此民俗由來已久,幾乎與端午節共始終,絕非發端於《紅樓夢》小說創作當時。時至今日,民間不是還流行端午節採艾葉、掛香袋等習俗麼?

所謂錠子藥,顧名思義就是做成錠子形狀的藥物。它的做法是將幾味中藥材磨成細粉,再添加適當的黏合劑製作而成。錠子藥的種類很多,主要有紫金錠、蟾酥錠、離宮錠、鹽水錠、萬應錠等,它們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除潮、解毒、驅蟲等,其中端午節所用的錠子藥主要是紫金錠。由錠子藥形狀我們也可以得知,錠子藥不僅僅是一種避瘟驅蟲的良藥,還漸漸變成了一種裝飾品和工藝品,以點綴人們的生活,不僅端午節可以隨身佩帶,平時也可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端午節所用的錠子藥絕非是清雍正年間發明、乾隆年間普及的,也不是宮廷中由哪個皇帝倡導首創的,而是在民間流行千年的常見中藥和工藝品。就拿端午節最常用的紫金錠來說吧,宋代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所著的醫書《是齋百一選方》,元人所輯《衛濟寶書續添方》,明代「醫聖」萬密齋(1499-1582)所著的《養生四要》,明代著名醫家龔廷賢所著的《壽世保元》,明代吳旻所輯《扶壽精方》(刊於1530年),清初兒科學家談金章1661年所著《誠書》(一作《幼科誠書》)十六卷中,都載有紫金錠的配方。

有的紅學家可能還要狡辯說:《紅樓夢》書中元妃賞賜的錠子藥,是夏太監送來的,肯定是皇宮中製造的,而不是從民間採買的,雍正朝皇宮中才開始製作錠子藥啊?這也是似是而非的強詞奪理。雍正乾隆年間皇宮中曾大量製作錠子藥用於賞賜臣子不假,但宮廷製作錠子藥之事絕非從雍正乾隆年間才有。遠古那些朝代宮廷是否曾製作錠子藥筆者無考,僅從明清兩代的北京故宮中,都曾製作錠子藥並用於賞賜臣工和勳戚,卻是鐵證如山!

據《歷史上的端午習俗及其演變》一書所載,在北京久有「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的諺語,就和明清兩代宮廷製作錠子藥一事有關。明人的《長安客話》一書載:太醫院的御醫會在端午這天派遣人到南海捕捉蛤蟆擠蟾酥,再將其合藥製成紫金錠。有一年,受命完成這項差事的人敲鑼打鼓,彩旗飄飄,大張聲勢地列隊前往。看不慣的人就寫詩譏諷云:「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擁霓旌;穿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蛤蟆剜眼睛。」

官方帶頭捉蛤蟆之俗延續到清代,順康年間的重臣王士禎的《居易錄》明確記載:「今端陽節,中官猶於端門鬻內造紫金錠,是其遺制也。」可見在王士禎生活的順康年間,清宮內就沿襲明朝舊制,不僅製作錠子藥,還派太監在端門販賣「內造紫金錠」。《康熙朝醫案》中也載有紫金錠藥方。北京最老、最著名的藥鋪之一同仁堂創立於清康熙七年(1669) ,清宮所制紫金錠之藥方就取自同仁堂的「太乙紫金錠」。

康熙皇帝是個最善於並經常給臣工或內戚「賜藥」的皇帝。在康熙帝御駕親徵昭莫多戰役中,四皇子胤禛立了大功。這年端午節期間,康熙帝賞賜給阿哥們紗葛、扇子、香餅、香袋、香包、宮珮等節日用品,在給胤禛的賞賜物品裡,除此之外還貼心賞賜了好些紫金錠、蟾酥錠、鹽水錠這些避暑用的錠子藥。四阿哥胤禛登基後是為雍正帝,他之所以在雍正初年即位伊始就在宮中大造錠子藥,是否與父皇賞賜錠子藥這段經歷有關,不難想像。

綜上,端午節御賜錠子藥,清宮中造辦錠子藥,不能成為曹雪芹乾隆著書的物證,當然也斷不掉《紅樓夢》創作「康熙說」。《紅樓夢》是晚明文化氣脈的產物,是明末清初言情文學大潮的一朵浪花,是小說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體,絕非錠子藥一類所謂乾隆朝物證可以否定的。主流紅學多年來苦心孤詣搜尋到的時憲書、試帖詩、曲柄七鳳黃金傘、協理軍機等所謂「乾隆物證」,再加上這次臆測出來的錠子藥,都不可能治好早已病入膏肓的「乾隆著書說」!

2019年端午節前夕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賈元春端午節賜節禮,賜給王熙鳳和李紈的錠子藥,有什麼妙用?
    端午節賈元春賜下節禮,是她晉升賢德妃後第一次以貴妃規格頒賜節禮,其中最主要的涵義是對賈寶玉姻緣的插手。端午節禮寶玉寶釵一個樣,黛玉與三春一個樣。證明賈元春在寶釵、黛玉中站隊薛寶釵。但若說支持金玉良姻也未必。
  • 《紅樓夢》端陽節的「錠子藥」是什麼?
    《紅樓夢》端陽節的「錠子藥」是什麼?端陽節,賈府十分熱鬧,元妃賞賜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戲獻供,跪香拜佛。還賞賜了端陽節的禮物。賈寶玉和薛寶釵的一樣: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一領。
  • 吃喝、收禮物、玩樂,原來古代的端午節這麼豐富多彩
    端午為什麼叫作「端午」?南宋有一本關於節日資料的書《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端午,又可以稱為:端五、端陽、重五、重午,時間是在仲夏五月五日。
  • 端午節貴妃賜禮,果真是王夫人調換了黛玉的禮物嗎?襲人說出答案
    王夫人:黛玉的端午節禮物是貴妃娘娘賞賜的,我不會調換她的禮物紅樓夢第二十八回中,寶玉從馮紫英處喝酒回來,第二天襲人向他匯報了兩件事,一是小紅的跳槽 ,另一件事就是賈元春的端午節賜禮。大奶奶、二奶奶他兩個是每人兩匹紗、兩匹羅,兩個香袋兒,兩個錠子藥。」當時寶玉聽了襲人的話就急了,他覺得自己應該與林妹妹的一樣,怎麼與寶姐姐一樣,還嚷著說是傳錯了。因為寶玉的這句話,也引來了讀者的質疑,讀者甚至認為這不是賈元春的本意,而是王夫人調換了黛玉的禮物。
  • 既能治病又能當配飾的藥,你見過嗎?
    難道藥除了能治病還能有其他作用?下面就有種藥能打破你的常規思維!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中曾寫道:「只見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兩串.大奶奶、二奶奶他兩個是每人兩匹紗、兩匹羅、兩個香袋、兩個錠子藥。」這裡提到了錠子藥,它就是今天的主角。
  • 新版《紅樓夢》為何是「曹雪芹著,無名氏續」?
    原標題:新版《紅樓夢》為何是「曹雪芹著,無名氏續」?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自誕生後經歷了曲折的版本流傳。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的人民文學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紅樓夢》署名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引發讀者關注。
  • 端午節實用英語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我想各位也在策劃著端午節假期的出行計劃吧。啊哈,想像著香甜可口的粽子,真叫人垂涎欲滴啊!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端午節,讓您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領略一下中華傳統的魅力吧!   端午節(農曆5月5日)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紅樓夢》海外遭惡搞」說不能成立
    這樣的批評實在不能使人信服。  襲人,「襲擊男人」?  黛玉的譯名之外,襲人的譯名是《莎》著吸引眼球的另一點。在「啼笑皆非的英文譯名」一節中,襲人的譯名也是首先評論的對象。楊譯也好,霍譯也罷,乃至早期的英譯,直至當今英文世界中的閱讀與研究,對於《紅樓夢》文化內涵的領會與傳達,不可謂沒有誤讀,但基本上是忠實的。「惡搞」之說,不能成立。  除了從黛玉到襲人,《莎》著引起關注最多的兩點內容,與《紅樓夢》英譯的實際情形相悖,再看書中其他一些評述,也頗有令人不能同意之處。
  • 新版本的《紅樓夢》署名,為什麼是「曹雪芹著 無名氏續」?
    原本曹雪芹,高鶚著,被改為了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調整呢?其實對於高鶚的定位,人們一直都有著錯誤的理解,紅樓夢後面四十回是高鶚與程偉元倆人整理出版的,程高本紅樓也是市面上大多數紅樓的原本。可續書到底是不是他們所寫的,這還真沒有明確的答案,隨著對紅樓夢的考證工作越來越仔細,紅樓夢早期的諸多抄本也漸漸出來,學者們對於紅樓夢的整理出版歷史也有著更多的研究。
  • 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英文表達
    端午節玩什麼?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端午節,讓您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領略一下中華傳統的魅力吧!端午節(農曆5月5日)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高淮生:精讀《紅樓夢》的「大家小書」——胡菊人著《小說紅樓》
    ②值得特別關注的是,胡菊人的《紅樓夢》評論合集《小說紅樓》一書於2017年5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這部報刊文章結集堪稱「大家小書」的精彩之作。說起「大家小書」,不能不提及另一部由報刊連載文章結集成書的《紅樓小講》,這部「小書」作者是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由於這部「小書」滿足了讀者閱讀需要而一版再版。
  • 端午節|20首端午詩詞,祝您端午安康!
    、重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在古漢語中,「端」是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意為「初五」。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懸艾草、菖蒲,包粽子吃粽子,以此慶祝端午節。在古時,端午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文人墨客也喜愛端午節,在他們筆下,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 賈元春賞賜端午節禮究竟是何意圖?賈寶玉第二天進宮後才恍然大悟
    賈元春省親後,給賈府帶來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勢,所以賈元春瞬間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而她的一舉一動更讓人關注。 01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端午節前,賈元春打發夏太監出來,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同時把端午的節禮也賞了出來
  • 高淮生: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
    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一書由臺北經聯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9月出版,林以亮即宋淇,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版)將宋淇列為「著名紅學家」。
  • 安宮牛黃丸成「神藥」?長沙中醫提醒:是急救藥不是保健品,不能盲目...
    端午服安宮,遠離腦中風。」端午節前後,不少藥店大力推銷安宮牛黃丸,市民爭相購買,有人甚至將該藥作為保健品服用,安宮牛黃丸一躍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藥」。今日,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藥學專家胥新元教授提醒,安宮牛黃丸只能作為一種發生中風、高熱昏厥等狀況時的急救藥,不能當做保健藥品服用,也不能長期服用,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
  • 細品紅樓:透過《紅樓夢》探究傳統端午節的習俗與文化
    今天我們將以紅樓夢為切入點去探究紅樓夢當中關於端午節的記載與敘述。一、《紅樓夢》中關於端午節的多重描述1. 賈芸借端午向王熙鳳謀得好差事紅樓夢當中提到端午節是在第24回,在這一節當中主要說的是賈府當中的賈雲,他為了能夠謀得一些差事,當時正好趕上端午節,同時在家福當中掌握經濟大權的是王熙鳳與此,他就投其所好給予了王熙鳳。
  • 1972年端午節,國學大師跳湖而亡,身上翻出遺書,20個字揭露死因
    王國維在其《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文中,試圖解釋這位古代詩人之死:「屈子自贊曰廉貞,餘謂屈子之性格此二字盡之矣公元1927年,馬上就要過端午節的前兩天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科普】端午竟是「防疫節」?這些操作太強了!
    但其實,在端午節除了這些傳統習俗之外,還包含著極其珍貴的公共衛生防疫觀念。沐蘭湯、噴雄黃,避免「五毒」侵擾,都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超強預防意識。可以說,端午節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共衛生防疫節」。意思就是從端午起,「五毒」開始滋生,擾得人不安寧。這裡提到的「五毒」,就是古時在人們看來有毒害的五種動物:蛇、蠍、蜈蚣、壁虎、蟾蜍。為了避免毒蟲侵擾,人們想盡辦法,因此在民間形成了種種「驅毒」風俗。端午:中國最早的「醫藥保健節」民俗專家表示,從這些風俗來看,端午節堪稱是中國最早的「醫藥保健節」,也可以算是我國最早的公共衛生節日。
  • 孕育紅樓夢的小村莊,隱沒百年,曹雪芹在此著就另一巨著轟動學界
    孕育紅樓夢的小村莊,隱沒百年,曹雪芹在此著就另一巨著轟動學界《紅樓夢》這部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令無數人為之痴迷。曹雪芹晚年在西郊幾經遷徙,最後一次大約是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左右,由香山北上,徒居至白家疃,居住在怡賢親王祠西邊的不遠之處,建有「土屋四間」,度過了生命的最後五年。曹雪芹在這裡終了,完成了《紅樓夢》的最後修改,窮困潦倒,經歷了失去獨子的悲傷後最終也在這裡淚盡而逝。
  • 馬上就評|端午節意義習俗都很多,防疫更是題中應有之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馬純瀟端午佳節到來,先給大家道一聲端午快樂,或者端午安康?記得曾經有人說,端午節不能互道快樂,如果祝福的話只能說安康,因為端午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互道快樂顯得很沒文化。同時提醒大家,防疫本來就是端午佳節題中應有之義。宋代詩人陸遊有一首《乙卯重五詩》是專門寫端午節的: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