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穩起點更易看見未來

2020-09-03 光明日報

白色的測溫棚開始每日消毒,地面上紅綠兩色路徑指示條鮮亮分明,飲水間、衛生間門口醒目的一米間隔線,水龍頭旁一瓶瓶滿裝的洗手液,廣播在試音,課桌椅已調試平整……一切準備就緒。

一個來之不易的9月,一段值得銘記的特殊經歷。回歸校園的學生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教師能提供哪些幫助?以下,我結合長期教育教學經驗和疫情期間的特殊經歷與體會談幾點想法。

關懷學生心理,真誠交流

為了幫助學生迅速調整狀態進入開學後的常態學習生活,教師可以做以下一些具體工作。

上好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站穩起點更易看見未來。經歷過疫情的這些學生,他們的開學第一課要怎麼上,每個崗位都會有自己的考量。集體的歡迎與動員固然重要,更深入人心的恐怕還是具體到班級、到個人的「第一課」。

從宏觀來說,學校可以組織開學系列班會,就有關人類與自然,生活與健康,責任與使命,情懷與思想、當下與未來等問題展開探討,「無數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學生應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養成理性關懷天下事的習慣。具體到各年級,新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正意氣風發,老師不妨趁熱打鐵,描畫未來;高二年級已迎來選科後的班級重組和走班上課的新形式,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團隊的融合與建設;高三年級即將進入緊鑼密鼓的複習階段,教師要在理想與奮鬥,知識與能力方面下功夫。

至於形式,或班主任推心置腹,或家長代表語重心長,或優秀畢業生現身說法;出板報、搞演講、開辯論、設朗誦,不拘一格。「第一課」不一定是數字意義上的「第一節課」,它也可能是「第一階段的課」,教師要預先規劃,既在形式上有創新,也在內容上真走心,幫助學生把一整個學期或學年的心定下來。

設定並落實短期目標。疫情還未結束,每天都有這樣那樣讓人不安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長期在家,習慣於網課,甚少出門的學生難免會有各種心理,焦慮惶恐者有之,消極頹然者有之,茫然無措者有之,得過且過者有之,急躁冒進者也有之。快速調整心態的方法就是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合理設定一個相對短期的目標並遵照落實,以降低調整的難度。比如,可為各學科設計周計劃或月計劃,計劃要突出主線,留有餘地,過滿則生倦,過松則易怠。先把完成這些計劃作為每天努力的方向,那些餘地則可以用來加入一些極小的任務,比如20個英語單詞,背一首詩或一段文,額外解決一道數學填空題……這些微小的行為非常有用,堅持下去,就會養成「微習慣」。

保障線上線下無障礙溝通。疫情期間,教師和學生利用網絡建立起了成熟的溝通機制。開學後,這些依然可以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的輔助工具,畢竟我們在校的時光更多用於聽課學習,有些問題來不及處理就會羈留,使用這些我們已經熟悉的工具可以保障交流的及時性與有效性。當然,無障礙溝通更多指的是教師要給予學生平等對話的空間,談話要解決「他」的個性問題,而不是徒有交流的形式。

關注學生學習,循序漸進

線上教學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其對學生學習目標、學習狀態、學習方式、學習結果的影響還有待研究。學生在8個多月的時間內,經歷了常態與線上兩種不同的學習生活,新學期的他們又將進入「線上與線下學習結合」的新階段,他們如何適應這些變化?怎樣確保每個學生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和應對。

及時調整學習狀態。線上教學使一批積極主動,計劃性與執行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他們每天既能完成定量任務又能把原先花在上學路上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收穫滿滿。但即使成年人也有自控力弱的時候,更何況「拖延症」是絕大多數人的通病。暢通的網絡,觸手可及的遊戲,一個相對自由而舒適的環境,與之相比,學習不免成了部分學生的煩惱。而且,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線上學習放大了學習的「孤獨」。部分教師發現,隨著網絡課程的持續進行,願意連麥的打字的學生少了;即使連上線,學生的反應和語速也不像教室裡那樣有生氣。開學後,師生依然要戴著口罩上課,不要讓這層口罩延續了這種孤獨和沉默。教師要利用學生熟悉的環境,努力營造氛圍,設置教學的各種情境以激發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自主把控學習節奏。「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關於學習節奏,從小到大每個學生都沒少聽家長老師的叮囑。節奏合適,事半功倍。但節奏究竟是什麼?再回學校的節奏與居家學習的節奏不一致怎麼調整?

課堂教學的內容是相同的,每個學生的學習節奏是不同一也永遠無法同一的。因此,學生要有自己的步調,不能按別人的步幅跑。節奏看不見摸不著但會通過其他外在表現出來。如,學生臉色晦暗情緒低落,作業不能按時交、測試成績不樂觀,有狀態亢奮恨不能24小時不間斷地拼命學習得,也有懶散懈怠,不推不動的,一旦觀察到這些狀況,教師要引起重視,及時幫助學生審視和評估——鼓勵其在合理的目標下前進,保持定力,少受幹擾;幫助他理性分析自我,「長板」保持關注,「短板」及時止損;要求他按需調整並落實計劃;囑咐他要有持恆的準備,不能追求瞬間表現,學生一旦能夠心平氣和,按部就班,有充實感和愉悅感,那他就找到了合適的節奏。

再建知識體系。教與學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一些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多次反覆。開學後,教師應針對部分學習內容和知識點再做梳理重建工作,要幫助和確保學生能夠清晰地搭建本學科知識體系,遺忘的補充,遺漏的補救,不憚煩、有耐心,要以學生的「我學會了」替代教師的「我講過了」。

「事以微巧成,以疏拙敗」,學校和老師已做好了準備,期待同學們能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以飽滿的情緒投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

(作者:劉智清,系北京市第二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

相關焦點

  • 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易混淆單詞(11)
    [導讀]湖北成人高考網權威發布《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易混淆單詞(11)》,由胡老師整理髮布,更多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易混淆單詞(11) 相關信息請訪問湖北成人高考外語輔導頻道
  • 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易混淆單詞(12)
    [導讀]湖北成人高考網權威發布《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易混淆單詞(12)》,由胡老師整理髮布,更多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易混淆單詞(12) 相關信息請訪問湖北成人高考外語輔導頻道
  • 過去的終點,未來的起點
    歷時四天  逐夢十二載  今天  他們完成了這場「人生大考」  這,是一段時光的終點  這,是未來人生的起點
  • 談談未來教育的邏輯起點
    當前,未來教育已經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特別是信息技術界對未來教育充滿了憧憬。但當前的議論總是以技術的發展為邏輯起點,認為信息化、數位化正在改變著教育,但同時又不滿意教育變革那麼緩慢。有人認為,幾個世紀以來,什麼都變了,只有教堂和學校沒有變。
  • 站穩講臺,名師引路
    教師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培養青年教師,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學校的未來。金秋時節,溫州市英才學校新教師培訓開展得如火如荼,迎來了驗收時刻。2020年11月8日在溫州市英才學校舉行了「站穩講臺」教學展示活動,此次培訓旨在加強我校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提高教育能力,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 幻想國度日本 東京美術館看見未來的未來
    放眼望去,由形形色色奇特建築構成的東京,儼然就是一座通向未來的神秘都市。而矗立在東京港區六本木的新國立美術館,以其驚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造就出一種「看見未來的未來」。於是,這座充滿驚人創造力的新美術館最終展現出的,不僅是一座令人過目不忘的未來主義風格建築典範,更是一道邂逅未來的視覺藝術盛宴,彰顯出21世紀人類無拘無束、充滿想像力的思維方式。無藏品的未來主義世界耗資350億日元的國立新美術館,遠比另一位充滿未來主義的同僚「東京新天空樹」看上去更平易近人。
  • 柴靜《看見》(一)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共讀柴靜的《看見》。如果把《看見》視作柴靜的傳記,感覺有點過,說是採訪筆記吧,又有點輕了。
  • 張宏偉:重新認識教材,看見「沒看見」的
    正因為此,宏偉老師的探索才會更顯得珍貴和重要。我們的學習起點與通常的教學完全不同,我們在學生自由猜想之後,啟發學生:人類基本的認知規律是用已知探索未知,要研究圓錐這個「未知」,這三種「已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你會選誰?學生自然就會選圓柱。學生的理由是它與圓錐的相似點多。好,一大堆圓柱,請問你選誰呢?學生肯定說「等底等高」,為什麼?因為它們的相似點更多,聯繫更密切,這是他們自己想到的不是我們給的。
  • 起點?
    滬指站穩了3000點,該恐懼還是該貪婪?也許這是有些朋友一直在糾結的吧。其實,我認為,如果你立足長期,不妨貪婪一些。如果你選擇的是短期行為,那就謹慎一些。因此,3000點是低點而非高點,是起點而非終點。如果你要短期套利,這是一個費力氣的事,但是結果未必理想,也許事與願違。因為短期之內的高高低低不好判斷,不好把握,有時候越分析越亂,短期的市場走勢是誰也猜不準的。所以,假如你要判斷短期走勢,那高點、低點、終點、起點都是有可能的。所以,短期套利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
  • 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哪有零起點的神童!學齡前家長何去何從
    ,有一部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看得我「虎軀一震」,該片的製作人兼總導演陳一佳是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的華人財經女主播,常年在美國工作和生活。而與我們想像中相差甚遠的中產家長,為了拓寬孩子的視野,了解更廣闊的世界,哪怕是電腦電視這類對他們而言極其奢侈的投資,家長咬咬牙也會給孩子買。
  • 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最愛的書《看見孩子,看見自己》,最喜歡的詩歌《孩子》,最喜歡的心理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性格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理,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成年的事業婚戀與其有絲絲的對應,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 特級教師張宏偉:看見教材中那些「沒看見」的……
    我們的學習起點與通常的教學完全不同,我們在學生自由猜想之後,啟發學生:人類基本的認知規律是用已知探索未知,要研究圓錐這個「未知」,這三種「已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你會選誰?學生自然就會選圓柱。學生的理由是它與圓錐的相似點多。好,一大堆圓柱,請問你選誰呢?學生肯定說「等底等高」,為什麼?因為它們的相似點更多,聯繫更密切,這是他們自己想到的不是我們給的。
  • 正確地認識自己是在職場中站穩腳跟的基礎
    沒有誰不願意快速在職場中站穩腳跟,只有在職場中站穩腳跟了,才可以談職場規劃、職場發展、職場夢想的。好多人為了適應職場,一股腦地購買或搜集了好多有關如何在職場中「混」得如魚得水的書籍、資料、案例等,也系統地去學習了某個模塊兒,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未能如願以償,這是典型得沒有正確地認知自己才導致我們在職場上的「南轅北轍」!
  •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卻能讓你看見更美的世界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它可以讓你看見更美的世界。知識改變命運,高考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同時也是一個人生走向成功的起點。如果你考上好的大學,你就會比別人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做自己的喜歡的工作,可以獲得更多的財務自由。對你的人生而言,你又多了一條好走的路。通過高考考入好的院校,好的大學校,那裡各方面的資源都是最好的。
  • 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布局:在廣州佳兆業悅峰,看見未來
    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布局:在廣州佳兆業悅峰,看見未來 來源:吉屋   發布時間:2020-12-07
  • 牛駿峰《親愛的麻洋街》開播 易東東開啟憨甜青春
    該劇以1984年為時間起點,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廣州麻洋街上六個家庭的生活故事。其中青年演員牛駿峰在劇中飾演鄰家男孩易東東,他溫柔平和、待人真誠,在歲月打磨中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年,其暗戀馬曉曉(譚松韻 飾)長達十多年,這份感情也成為易東東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經歷。
  • 「雲端分析師」計劃啟動,和36氪一起看見未來!
    為此,36氪正式推出「雲端分析師」招募計劃,36氪將為最優秀的年輕人賦能,讓大家能比同齡人站在更高的創投行業入門起點上。無論你是相關專業的在校生,還是剛剛入行的初心者,亦或是財經自媒體創作者,我們都歡迎你提交作品,加入我們,和我們一起看見未來!劃重點!
  • 易貨的未來——賦能
    京東到家發布了零售賦能,阿里巴巴強調要賦能商家,馬化騰希望騰訊成為一家賦能型公司,谷歌創世人拉裡·佩奇說,未來組織中最重要的功能不再是管理或激勵,而是賦能。那麼賦能是什麼? 而對於易貨,賦能是新經濟條件下,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以商家為例,擁有實體店面的商家,各種經營成本是既定的,如果能通過易貨來引流客戶,將大幅提升店面的銷售額,幫助商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盡優勢。
  • 學歷是敲門磚,但硬實力只能決定起點,軟實力才能決定未來高度
    但學歷不代表一切,更不能代表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高度。學歷是一種證明,是一種資質,它只能說明你具備某種潛力,但不能證明你未來的高度。有很多人抱怨,我要是重本就好了,找工作的時候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困難了。是啊,誰叫你不是重本呢?學歷是我們通過大專4年,大學四年,通過系統的、全日制的學習所獲得一種證明,它證明了這四年我們是怎樣學習、系統的受過什麼教育、獲得什麼樣的知識。
  • 在烏鎮看見未來生活
    在互動式、沉浸式的體驗中,觀眾感受到網際網路發展的未來之光,也看見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人工智慧應用讓千家萬戶過上「智慧生活」「泡泡會從四面八方飛來,你的任務是跳躍起來,在一分鐘內,用頭頂破儘可能多的泡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