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未來教育的邏輯起點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當前,未來教育已經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特別是信息技術界對未來教育充滿了憧憬。但當前的議論總是以技術的發展為邏輯起點,認為信息化、數位化正在改變著教育,但同時又不滿意教育變革那麼緩慢。有人認為,幾個世紀以來,什麼都變了,只有教堂和學校沒有變。確實,自上個世紀中葉電子計算機發明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陸續被應用到軍事、金融、醫學等領域,使這些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學校的變化甚微。

在人類發展史上,科學技術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開始是獨立進行的,與生產沒有多少聯繫。但科學技術一旦與生產相結合,就使生產發生了巨大變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蒸汽機和新的工具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工場手工業時代遲緩的發展進程變成了生產中真正的狂飆時期。」工業革命也帶來了教育的革命,由原來的手工業式的個別教育改變為集體教育,班級授課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從而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所說的:「從規模上看,當前的學習格局變化可以同19世紀出現的從傳統的工業革命前教育模式向工廠模式的歷史性過渡相提並論。」所以,有的論者認為,現在的學校制度和班級授課制是工業化的產物,在信息化時代,這種制度應該改變。信息化為個性化學習創造了條件,班級應該打散,學校應該消亡。

但是,多數學者否定了這種觀點。我認為,技術的進步對生產來講,可以產生顛覆性的變革,電子商務可以把實體商店顛覆掉,但沒有力量把學校顛覆掉。我們常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場革命,它使教育生態發生了變化,學習環境在變化,學習內容在變化,學習手段在變化,師生關係在變化。但是,學校教育的變革是十分緩慢的,有些是不變的。

首先,教育的育人本質不會變,立德樹人這個目標不會變。教育的內容(課程)、教育方式、評價標準都不能離開教育的終極目標。為什麼說幾個世紀以來,教堂和學校沒有變化?因為教堂和學校都是塑造人的心靈的地方。人的心靈是要靠人的心靈來培養的,要靠文化的積澱。學校是文化的殿堂,是一個民族傳承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教師是一個人從蹣跚學步到獨立生活的引路人。人是要靠人來培養的,技術是替代不了的,技術只是手段而已。

其次,即使遠程教育、慕課、虛擬實境等運用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使教育的組織結構、方式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師生的群體組織顛覆不掉。因為兒童總是需要在一個群體裡成長。即使不把這種群體組織稱為學校,但兒童的學習群體總是要存在的,而且兒童最終要走向社會。正如《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所說的:「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並沒削弱。學校教育是制度化學習和在家庭之外實現社會化的第一步,是社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不應只是個人的事情,作為一種社會經驗,需要與他人共同學習,以及通過與同伴和老師進行討論及辯論的方式來實現。」

再其次,陳舊的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的障礙。教育的變革需要人觀念的變革、教師觀念的轉變,但習慣勢力往往阻礙了變革。例如,認為知識學得越多越好。因此,許多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往往停留在如何有利於知識傳授上,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不善於利用信息技術來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

當然,教育需要變革,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當今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世界充滿著種種矛盾,政治的動蕩變幻,科技的日新月異,經濟的全球化,教育的普及化、終身化和國際化,處處都在推動教育的變革。因此,考慮未來教育不能只從技術著眼,而要從未來時代的發展著眼,為人類未來發展著眼。正如《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所說的: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在教育和學習方面,要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和經濟主義,將人類生存的多個方面融合起來,採取開放的靈活的全方位的學習方法,為所有人提供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才是討論未來教育的邏輯起點,只有在這個教育本質的基礎上去考慮信息技術如何有益於人的發展。同時,我們也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數位化的發展,一定會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教育必須改革。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積極情緒、優良品格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在網際網路時代,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改革教育內容(課程)、改革教學方式(從教到學的轉變)、改革評價制度(多元的評價標準),以提高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另一方面要堅持教育的本質,讓改革服從於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

相關焦點

  • 2018國考行測邏語句排序必殺技之抓邏輯起點
    2018國考行測邏語句排序必殺技之抓邏輯起點 推薦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結束,成績即將在2021年1月發布,公告已發布
  • 天童美語:用心的教育,夢想的起點
    本網12月11日訊 起始於2004年的天童美語,至今已在教育行業深耕16年。天童始終堅持「幫助全中國的兒童學好英語,贏在未來」的使命,並將「陽光天童,亮麗人生的起點!用愛心做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學,以培養優質國際化人才為己任,力求做到以英語學習為基礎,同時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性格以及未來的領導能力,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 談談事實和邏輯-虎嗅網
    昨天發了一篇文章《關於程式設計師的996,我們談談歷史和邏輯》。其實我猜到會被很多人噴,本來寫文章的時候想多加點說明,後來想想算了,正好可以洗洗訂閱者,篩掉一些蠢貨。我的舊文很多次提及邏輯,但是很遺憾,不懂邏輯的人,其實是教不會的。那麼,今天我想說什麼呢?第一,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邏輯起點與路徑選擇
    角色定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是一個理論的起始範疇,是理論構架的根基,也是實踐範式科學有效的根本前提。邏輯起點的不確當,必然造成理論體系的完備性和實踐範式的實效性存在諸多缺陷。
  • 讀書 | 論《法哲學原理》的邏輯起點
    而所謂「‌邏輯起點」是指一研究對象(任何一種思想、理論、學說、流派)中最簡單、最一般的本質規定,並構成研究對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單位。邏輯起點是一個理論的起始範疇,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來表現。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要件:1.有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質之規定;2.此邏輯起點是構成該理論的研究對象之基本單位;3.其內涵貫穿於理論發展全過程;4.其範疇有助於形成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 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的演進邏輯及未來展望
    扶貧政策在我國教育扶貧進程中扮演著指揮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制約著我國教育扶貧的未來走向,並對鞏固扶貧成果和精準脫貧起著一定的支持作用。因此,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扶貧的政策文本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其內容及演進邏輯,或許能對我國脫貧攻堅的治理層面提出更加理性的政策抉擇,對更規範有效地實施「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提供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 大屏、互動、AI、虛擬實境:談談未來教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暑期教育採購季。作為專業顯示最大的塊細分行業市場,教育多媒體行業未來的商機在哪裡呢?這可能是教育多媒體行業的供應商們,在招投標競賽之餘談論最多的話題,對此,筆者認為,教育多媒體的發展方向,正在經歷一個從硬體為中心到軟體為中心,從獨立節點為中心到網際網路化、從強調教師使用的人性化到教學過程的AI化的巨大轉變。
  • 邏輯的起點和終點是什麼,邊界又是什麼
    今天在哲學群有人問了幾個問題,邏輯的起點在哪?邏輯的邊界和終點在哪?然後有個神秘人回答說,邏輯的起點是語言的起點,邊界是語言的邊界,終點也是語言的終點。說得很有道理,於是我與他發生了如下的辯論。他的語言邏輯完全搭不上邊?為什麼人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人能夠使用語言,為什麼人類自己沒辦法創造自己?其實有時候,我們看別人說話感覺沒邏輯存在一種情況,那就是存在信息代差,比如你一個現代人對一個古代人說,用鐵做的鳥能在天上飛,他大概率會認為你是胡言亂語。所以這裡我們就要明白,看邏輯並不是看語言構成形式,關鍵還是看語言後面代表的含義。他的語言看似很多沒有關聯,但實際卻又很多說道。請聽我細細道來。
  • 祖父悖論與叔本華的自由和必然:命題的邏輯起點
    而從思維和語言邏輯的立場去分析這兩個問題則比較少。這兩個問題的癥結:當下的思維和語言邏輯方式製造了矛盾和悖論。被指定了身份和來歷的人通過消除自己的歷史,導致了被指定的身份和喪失身份之間的矛盾;自由和必然這兩個概念在定義上的對立性,導致了對生活中同一個過程進行定義的矛盾。
  • 【社科專訪】四川師範大學教授林勝強:聚焦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研究
    邏輯教育工作者要與相關各界攜手努力,凝聚力量,推進工作,讓全社會形成重邏輯、重理性、講邏輯、講道理的社會風尚。  中國社會科學網:您長期在高等師範院校從事邏輯學教育教學研究,可否從基礎教育視角談談推進邏輯學研究,特別是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 邏輯英語鍾平老師:重新定義中國未來英語教育
    如果這句話放在之前可能只是一句玩笑,但是現在真的有這樣一位老師,用理科思維重建了英文學習,為中國未來英語教育開創了一種新的定義,這位老師就是有道邏輯英語鍾平老師。鍾平老師憑藉十餘年的專業教學經驗,聯合網易有道精品課共同打造了《有道邏輯英語》等系列課程。該課程將上百種語法規則、成千上萬的單詞、以及讓人一聽就頭疼的口語聽力,用理性邏輯的方法解決了這些英語學習的根本問題。
  • 起點四大「神書」,看完邏輯顛覆爆炸,最後兩本已被起點刪除
    起點四大「神書」,看完邏輯顛覆爆炸,最後兩本已被起點刪除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絡小說出世,網絡小說就開始盛行在網絡上,近些年來,很多讀者看小說的效率越來越高,各種類型的小說吸引了讀書網站的出現,因此,千奇百種的小說都難以避免網站的審核
  • 新生入學教育講座,校長開講啦!丨贏在起點,成就未來
    新生入學教育講座,校長開講啦!丨贏在起點,成就未來 原創 汕頭一中 汕頭市第一中學 汕頭市第一中學微信號 stsdyzx- 功能介紹 學校宣傳及信息發布 收錄於話題為了讓2020級新生儘快適應一中學習生活,早日成為一名高素質的一中生,9月7日及11日,我校分別在新、老校區舉行由陳俊才校長主講的新生入學教育講座
  • 觀點 童程童美唐曉瀾:少兒編程教育是未來的剛需教育
    但在童程童美線上運營官唐曉瀾看來,中國家長的這一觀點將在未來逐漸轉變,在大環境的變化、尤其是數字時代的滲透下,家長將積極擁抱真正的素質教育,尤其是科技素質教育,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剛需教育。這也許已經不是單純的素質教育,而是要培養在未來的數字時代生存的必備能力。「童程童美未來教育研究院總結了這些必備能力,提出了數字公民未來勝任力模型。」唐曉瀾表示,「包含四大核心能力,信息的辨識與分析、數字信息的調用與編輯、數字信息的應用與協同和數字信息的反饋與創新。」簡而言之,人機互動語言與計算機運行邏輯的學習,是打開數字時代未來大門的鑰匙。
  • 觀點|童程童美唐曉瀾:少兒編程教育是未來的剛需教育
    但在童程童美線上運營官唐曉瀾看來,中國家長的這一觀點將在未來逐漸轉變,在大環境的變化、尤其是數字時代的滲透下,家長將積極擁抱真正的素質教育,尤其是科技素質教育,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剛需教育。
  • 新東方「穩健」、好未來「新潮」,2019年兩大教育巨頭的投資邏輯
    新東方與好未來呈現出不同的投資風格,其背後體現出什麼樣的投資邏輯?文/丁志斌在線紅利刺激下的教育投資狂奔幾年之後,逐漸陷入寒冬。2019年依舊難以挽回頹勢,投融資數量和交易額均銳減。DaDa、曉羊教育、河小象、豌豆思維、小鵝通陸續完成億元以上融資,而這些大額融資的背後,有兩個耳熟能詳的教育巨頭——新東方與好未來。新東方、好未來近幾年一直通過投資拓展疆土,資本寒冬持續下的2019年,新東方、好未來又投了哪些企業?折射的投資邏輯又是什麼?
  • 過去的終點,未來的起點
    歷時四天  逐夢十二載  今天  他們完成了這場「人生大考」  這,是一段時光的終點  這,是未來人生的起點
  • 學齡前教育第一步,6成富裕家庭選錯了!
    今天我就從贏在起點說起,來談談孩子學齡前教育的選擇。何謂贏在起點孩子認字比同齡人多、數學比同齡人好、英語比同齡人學得早……這些先發優勢並不等於贏在起點,所謂贏在起點,是指孩子人生啟航伊始,就著手為他成人之後所需要的素質進行方向正確的準備。
  • 邏輯,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巨大差距
    邏輯,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巨大差距昨晚,在朋友組織的一次品酒會上,我和我鄰座的德國小夥聊了兩個小時——小夥有家族繼承下來的酒莊,出產的葡萄酒品質極棒,小夥正在大學攻讀葡萄酒釀造專業,馬上畢業繼承家族的產業。
  • 經濟學中的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
    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是科學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邏輯思維方法。作為社會科學中最為成熟的學科,經濟學對這兩種邏輯思維方式的應用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說,了解這兩種邏輯思維的方法,是學好經濟學的必備知識。那麼,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是什麼?它們在經濟學中是如何體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