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孤獨症兒童如何才能更好融入幼兒園

2021-02-12 揚靈影子老師

案例:

凡凡,女,6歲,1歲時,可以走路,2歲,能發聲不會用詞,3歲仍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表現任何喜悅,總扭開媽媽的擁抱,自己摔倒了,也不會像一般孩子一樣向父母求助。

當他的媽媽出差,把他留給親戚鄰居照顧時,他沒有像一般孩子表現出心煩散意亂。4歲,突然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但講話不尋常,甚至可以惟妙惟肖的說出幾天前別人的句子。

可能你在生活中會遇到這樣一些孩子,他們的行為舉止讓你覺得怪異,不同尋常且常常以一些莫名其妙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當他見到或聽到他喜愛的玩具汽車因開動所發出的嘟嘟聲時他會興奮得尖叫,但卻忽視了身邊想與他一起玩耍的人;或者向別人猛發脾氣,不悅的發出刺耳的叫聲,再或者向你發起進攻,猛吐口水。

有可能你是一位家長,你的孩子是一個嬰兒或初學走路的兒童,但她不會擁抱你,不會看你的眼睛,不會對你的愛或觸摸做出反應,當她稍長大時,她很少說話也對其他人的話語不作回應,她只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生活,即使說話也是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表達,是孩子怎麼了?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又出在哪兒……

孤獨症兒童可以根據其自閉程度與智商劃分成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與低功能自閉症兒童。

對於低功能自閉症兒童,對其教育上是必然的,但這一特殊群體回歸主流效果並不樂觀,而高功能兒童就不同了,因為他們的智力處於正常範圍,甚至一小部分是高智商,所以對於他們不僅包括低功能兒童恢復的目標,還有更多的要求。

 我們就從前面小凡凡這個高功能兒童的案例來說明一下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特徵:

1.社會交往功能損害。孤獨症兒童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冷淡。他們與其他人,包括父母在身體和情感上都很疏遠,從很小時候開始,孤獨症患者就在多方面表現出缺陷,長大了,他們幾乎沒有社交行為,看上去對其他人的感受沒有反應。孤獨症兒童對來自他人的社交刺激的敏感性和社會回應性都受到限制,也很少與其他人分享經驗或情感。

2. 認知功能不均衡。與正常兒童相比,孤獨症兒童的認知功能具有不均衡的特點。所以孤獨症兒童的某些能力(如在音樂、計算、記憶或美術等方面表現出超常的能力)與同齡健康孩子持平甚至超出同齡孩子,現實中有一些關於這類孩子表現突出的例子,電影中也有這類患者的描寫,如文章在《海洋天堂》中塑造的的大福,達斯汀霍夫曼的《雨人》。

3.溝通能力的損害與語言障礙。孤獨症兒童在很早便表現出溝通和語言方面的嚴重異常。例如,母親與超超同坐在沙發上,電話鈴聲響起,母親問:「超超,,你可以接電話麼?」「可以。」小超超回答,但他依然沒有動。擁有一半的孤獨症兒童沒有發展任何有用的語言,甚至有這種情況,他們到了冒話的年齡開始說話,但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又倒退回去,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意願。

4. 注意力分散。如果與孤獨症兒童對感興趣的物品高度集中到某點上來對比,他對周圍的其他事物就沒有那麼關心,對外界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在課堂上就表現為注意力不能跟隨老師。

孤獨症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給教師的突出印象是他們獨來獨往,對幼兒園的規矩、老師的要求置若罔聞。

他們不理解紀律是什麼意思,不懂得應該約束自己的言行,聽從老師的要求。如:老師在上課時,大多數孩子都能坐著聽講,並跟著老師的要求活動。而孤獨症的兒童卻常常離開位子,獨自一人做自己的動作(如轉圈、敲打東西等),或跑出教室。

如老師讓大家畫蘋果,在示教後,大多數小朋友都能按要求畫出蘋果的形狀,而孤獨症兒童卻只是在紙上亂塗亂畫,或畫自己喜歡畫、習慣畫的東西。由於社交障礙和智力障礙,他們不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學不會老師教的歌謠、舞蹈。

有的兒童多動不寧,有的好攻擊,常無故打小朋友或打自己。他們不理解一般的道德觀念,對老師的批評無動於衷,對老師的表揚也無愉悅的體驗。故十分難於管理,需要老師特殊的關心和照顧。

嬰幼兒是自我中心的,當他們餓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想要什麼馬上就要得到,自控力是很差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了解到一些事情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遵守一定的規矩,如在生活習慣方面,應準時起床,準時就寢,按時飲食等。

到3~4歲,特別是上幼兒園後,通過家長和老師的教育,逐漸懂得遵守集體規則和紀律,遵守社會道德規範,明白哪些事是可以做的,不可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或做集體、社會不允許做的事。

通過獎賞、懲罰、講道理等手段,使兒童逐步懂得評價自己的行為,知道哪些事做得好,能夠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獎賞,做了哪些事就會受到批評。

明白「要這樣做,不可那樣做」的道理,用這些道理來評價自己的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去做不該做的事,從而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幼兒園的規章制度。

兒童自控能力的發展,是意志發展的基礎。在幼兒園,按照老師安排的課程,兒童通過上課,如畫畫、唱歌、跳舞、做遊戲等,逐步獲得知識。明白了這些,有孤獨症的兒童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

1. 對於高功能兒童。對高功能兒童的目標,要強調消除其有害的的行為和努力教兒童學會自理技能、服從簡單的要求和規則,基本的社會和情感行為、溝通的需要和適當的遊戲。

隨著這些兒童的長大,治療重點將轉移到教他們學習與人共處和與工作有關的技能方面,還包括教他們學習語言流暢,教他們在正常班級中所期望的行為和技能,教他們如何與同齡人交往等細化的內容。

2.對於教師。首先,教師要在班級中創設良好的氣氛。對於特殊兒童,他和大家在一起會產生愉快的體驗,有助於擺脫沉溺於自己那個小世界的傾向;而對於正常孩子來說,培養了他們的仁愛之心,這對於當代的獨生子女來說恐怕是非常好的作用。

其次,教師在獲得所學的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時,也應掌握一些對於特殊兒童的知識技能,這不僅有助於幫助特殊孩子的教育,還可能更敏感的發現本班孩子的一些小差別。

3.對孤獨症兒童的不良行為在寬容的基礎上加以引導。教師要對其做到心中有數,寬容,不能立即批評,但寬容並不意味著縱容,而是教師針對其特點進行積極的引導,進行缺失行為的糾正。

4. 針對孤獨症兒童的學習特點。認知能力的提高對孤獨症兒童其他能力的提高是有促進作用的。若教師抓住其學習特點,對他們的教導會更得心應手。

5.老師、家長之間要經常溝通。每個孤獨症兒童在現實中的表現都不同,這就需要家長與兒童經常保持聯繫、溝通,尤其是家長要把孩子的真實情況如實相告,讓教師真正掌握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治療康復訓練。

幼兒園教育給特殊兒童的恢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給孤獨症患者回歸主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師資與教程及其他資源得不到滿足,使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成為一個問題。

但,教育是必然的,教育也是必要的。相信在社會上更多的人的幫助下,這群星星般的孩子會在自己的天空閃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關焦點

  • 孤獨症科普:2-10歲的高功能孤獨症與阿斯伯格孩子,發育特點有哪些...
    按照DSM-5的診斷標準,高功能孤獨症和阿斯伯格都被放在輕度孤獨症譜系障礙裡面。 二者智力、語言基本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相對於中重度譜系孩子,他們的社會適應性更強,在正確的教育下可以最大限度融入主流學校和主流社會。
  • 一文讀懂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孤獨症兒童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視覺中國 資料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之間是什麼關係?孤獨症,又稱自閉症,與阿斯伯格症候群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臨床核心症狀表現有很多相似之處。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這是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事,當時,中國醫學界對孤獨症還沒有認識,醫生們都覺得這個孩子「很特別」,卻不知這種症狀該如何歸類。「我們一度把他診斷為『智力發育落後』,可是給他檢查智力的結果卻並不差;也曾想把他歸類為『精神分裂症』,但又覺得也不像。」最後將他確診為「孤獨症」的是賈美香的老師楊曉玲教授。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這是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事,當時,中國醫學界對孤獨症還沒有認識,醫生們都覺得這個孩子「很特別」,卻不知這種症狀該如何歸類。「我們一度把他診斷為『智力發育落後』,可是給他檢查智力的結果卻並不差;也曾想把他歸類為『精神分裂症』,但又覺得也不像。」最後將他確診為「孤獨症」的是賈美香的老師楊曉玲教授。
  • 家長們如何為孤獨症孩子選擇幼兒園?
    ;4.普通學校是否願意接收孤獨症兒童;5.普通學校和老師是否了解孤獨症,能否給予理解和關照;6.孩子班級的家長會不會有意見,能不能接受。對於剛進入幼兒園階段的孤獨症孩子,因為沒有集體生活經驗,並不適合紀律要求高、學習壓力大、管理嚴格的幼兒園,那會增加孩子的適應難度,表現出對幼兒園的牴觸。
  • 幫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
    本報訊(記者 韓雯)到2020年底,建成基本滿足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需求的康復服務體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實現孤獨症兒童應篩盡篩、應治盡治、應救盡救、應管儘管。這是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為幫助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陰影列出的時間表。如今進展如何?
  • 9個與孤獨症有關的術語
    話雖如此,這並不意味著舊的或非正式的術語已經停止使用,尤其是「高功能孤獨症」一詞比「孤獨症譜系障礙一級」的術語在描述上,更清晰易懂。所以,許多醫生及從業人員如今依然在使用像「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之類的術語。
  • 中國300萬孤獨症家庭,如何擊敗融合教育帶來的「難」與「痛」?
    但對於孤獨症兒童來說,為了能行使這份權利,他們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千倍萬倍的努力。僅是想跨越「融合」這條鴻溝,就不是件易事。我們見過很多孤獨症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進入幼兒園後,因為出現了太多行為問題被勸退後才意識到「孤獨症」的存在,只能休學專心康復;也有一部分孩子,拼盡了全力嘗試了機構幹預進展太慢,無奈之下送入幼兒園融合,但面臨的,是因為能力太弱而再一次被「勸退」的困境。孤獨症兒童融合的「難」與「痛」,不僅折磨著萬千星寶家庭,更深深刺在每一個特殊教育人的心上。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秉承著「幫助家長認識特殊兒童,並掌握在生活中促進孩子的良性發展的知識及技巧,促進社會認識、理解、接納殘障兒童,並尊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權」的辦園宗旨。機構全日制康復受訓兒童220人,至今已有一千多名孤獨症、智力障礙及唐氏綜合症兒童在接受了專業的康復教育訓練後,有效康復率達100%,部分不同類別兒童已經進入普通的學校和幼兒園隨班就讀。
  • 9家幼兒園「試水」孤獨症康復
    據悉,在精神疾病中,孤獨症作為一種嚴重威脅兒童健康的疾病,甚至會影響患者一生。為此,幾年前本市就啟動了孤獨症兒童社區康複試點。今後,本市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幼兒園開展試點,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將孤獨症兒童社區康複試點實現全市覆蓋。
  • SAP孤獨症人才項目5周年:為孤獨症群體架起融入社會的橋梁
    同時,中國的孤獨症家庭在孩子的學齡段一般對學業比較重視,但對就業準備考慮不足,孤獨症青年在入職前缺少必要的心理和先備技能儲備。目前來看,對於孩子融入社會有一定的幫助。」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溫洪指出:「孤獨症群體的教育與就業關係到家庭與社會,通過教育與就業來幫助孤獨症人群最大程度地獨立生活,是我們一直以來重點攻堅的課題。
  • SAP與中國精協攜手共同開發「孤獨症青少年IT潛能輔助課程」
    新華網天津8月12日電(記者毛振華)近日,SAP與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聯合舉辦的「孤獨症青少年IT潛能輔助課程」實驗班順利結課。該課程面向12到15歲的孤獨症青少年,側重邏輯思維培養,幫助他們發掘編程興趣,開發IT潛能,提升動手和創造能力。
  • 孤獨症兒童心智解讀能力不存在缺損
    目前對普通兒童心智解讀能力的研究已趨於完善,那麼孤獨症兒童的心智解讀能力發展情況如何?曾有研究表明,孤獨症兒童並不具備像普通兒童那樣自然而然地獲得心智解讀的能力,他們的心智解讀能力是缺損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孤獨症兒童能基本識別簡單表情,但在理解錯誤信念任務上較為困難。
  • 把數學書當玩具的孤獨症孩子
    在前一篇裡,我講述了不少人對於孤獨症的一種理解傾向,「孩子是不是不說話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尤其是高功能患者,完全不是,很多反而是更加喧鬧、愛動、情緒激烈。今天我們說說第二種理解傾向,對於高功能孤獨症覺得是「天才啊、孩子愛鑽研、沉浸自己的興趣多好啊」的另一種極端思想。給一段對白:「你現在可以休息了,你去玩會吧?」「看數學書。」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6 家長如何幫助孤獨症兒童處理問題行為? 孤獨症兒童由於溝通能力的缺乏,會通過一些不恰當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 孤獨症科普:輕度、中度、重度孤獨症,如何判斷?
    而由於孤獨症的症狀個體差異很大,每個孤獨症人士的特點都不一樣;因此,孤獨症的診斷,目前主要依賴於醫生的經驗。 在下表中,我們從孤獨症兒童的9大功能,來看看輕度、中度和重度譜系孩子的區別。
  • 孤獨症兒童為什麼會搞破壞又該如何矯正?
    有些孤獨症兒童經常搞破壞,使很多自閉症家長不知道該如何矯正,那麼孤獨症父母就要先要弄清楚孤獨症兒童破壞的原因。下面這些建議有助於減輕自閉症兒童破壞性行為造成的影響:   1、搞清楚孤獨症兒童發生破壞性行為的原因很重要。在沒搞清楚原因之前,不要過分批評,應採取措施安撫他們的異常情緒。
  • 西安治療孤獨症到哪個醫院好-西安蓮湖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西安治療孤獨症到哪個醫院好 時間:2021-01-13 10:08西安蓮湖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孤獨症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係,如果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與他人接觸時,有可能會形成孤獨症,孤獨症一般會表現為語言障礙,當然智力上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存在這種問題也要配合醫生檢查治療,下面一起來看看西安治療孤獨症到哪個醫院好
  • 孤獨症孩子應該如何治療?不要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一般的孩子比較愛哭,愛鬧,然後話特別的多,一般都是比較調皮搗蛋的,但是孤獨症兒童的不一樣,就靜靜的呆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面,不願與外人溝通,所以這樣的孩子一般是比較沉默的,但是如果認為所有沉默的兒童都患有自閉症的話,那就錯了!
  • 天津多舉措保護孤獨症兒童受教育權
    本報訊(記者陳欣然)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到今年底,建成基本滿足需求的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體系和工作格局,保護孤獨症兒童的受教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