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如何為孤獨症孩子選擇幼兒園?

2020-08-31 星希望孤獨症家庭康復

對於大多數自閉症孩子來說,上普通學校是比較困難的,家長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顧慮:


1.孩子自身社交障礙、認知障礙、言語障礙、自理能力差、情緒問題等;


2.孩子能否適應,是否跟得上學業的進程;


3.在學校能否融入到同學之中,會不會受欺負;


4.普通學校是否願意接收孤獨症兒童;


5.普通學校和老師是否了解孤獨症,能否給予理解和關照;


6.孩子班級的家長會不會有意見,能不能接受。



咱們不僅要考慮孩子自身的不足,還要衡量外部環境會造成的影響。所以在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因素。


01園方的態度


有的輕度的自閉症孩子,沒有明顯的行為問題,或者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幹預,具備較好的能力,可以考慮試著去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


但是在入學前,父母最好能提前和幼兒園園長、老師做一些溝通,讓他們了解關於自閉症的一些知識,如果園方能願意接納孩子並給予支持,那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園長是否有全納的理念決定了老師對特殊需要兒童的態度。有全納理念的園長會引導教師正確看待特殊需要兒童和他們的問題處理方式,以及與家長的溝通態度。


但是如果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對於孤獨症的認識不夠或者不願意接收一個自閉症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甚至對他的能力提升有礙,對身心健康也無益。



02辦園特色


每個幼兒園可能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才藝、培優、智商提升、情商培養、軍事化訓練、快樂教育等。


對於剛進入幼兒園階段的孤獨症孩子,因為沒有集體生活經驗,並不適合紀律要求高、學習壓力大、管理嚴格的幼兒園,那會增加孩子的適應難度,表現出對幼兒園的牴觸。


I DO NOT

LIKE ……



03幼兒園的課程設置


根據辦園特色,幼兒園會設置一系列課程。一般傳統幼兒園的課程是按照幼兒園教學大綱規定的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設置的。


其內容豐富,注意綜合提升兒童各方面的能力,並且以集體遊戲為主,動靜結合。這樣的課程比較合適,也和普通小學容易接軌。


有的幼兒園從小班開始就以學業為主,拼音、識字、數學等。


但是部分孤獨症孩子不一定能學習幼兒園的課程,因為他們的能力可能和普通孩子的差異較大。他們大多數認知理解方面都伴有缺陷,無法按照正常進度參與學習,可能會導致問題行為增多,從而被老師制止限制,形成惡性循環。


04幼兒園的教學形式


孤獨症孩子幾乎都伴隨著社交障礙,以集體活動為主的教學形式是孤獨症兒童需要的,培養集體意識也是他們進入幼兒園的主要目標之一。


有的幼兒園強調孩子的個性化,所有教學活動都是自主選擇,雖然小朋友都在一起,但沒有老師統一組織,這樣的教學形式不適合孤獨症孩子。


因為無序的狀態會使孤獨症孩子沒有安全感,易焦慮;同時,視覺上的無序增加了他們對常規理解的困難,會表現出無所事事或者更加沒有規則意識。


另外,有的幼兒園強調孩子自主選擇玩具操作,沒有自主選擇能力、操作玩具能力較弱的孤獨症孩子則需要有老師更多的支持。


而對於那些執迷於自己喜歡的玩具,如數字、拼圖等孤獨症孩子,如果沒有老師幹預、限制他們玩此類玩具的時間或者幫助他們擴充玩法,也無法達到幹預效果。


05其他


除了以上所述的四個主要因素以外,我們在選擇幼兒園時還要考慮師資的穩定性、是否有特教專業的老師、班級人數、地理位置等因素。


人員流動性太大的幼兒園不適合孤獨症兒童。孩子和老師的適應都需要時間,人員的經常變動增加孩子適應難度,更重要的是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產生焦慮。


因為孤獨症孩子,尤其是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穩定是最重要的。當孩子適應幼兒園以後再做人員的調整,孩子就不會這麼敏感了。


班級人數過多,孩子容易感覺混亂,老師沒有精力顧及,導致適應時間變得漫長。



當然,如果班上的輔助老師或者普通老師有更多精力顧及,人數多也不是問題。因為大多數孤獨症孩子自理能力等技能比較弱,需要得到老師們更多的支持。


地理位置最好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幼兒園,小朋友之間比較熟悉,孩子也省去奔波的辛苦。


當然,現實生活中沒有理想的幼兒園,很多環境需要家長去打造,接下來是否選擇,要根據與幼兒園和老師溝通的結果而定。溝通的目的是考量幼兒園接納的程度。


寫在最後


社會對於自閉症的接受度正在越變越高,孩子在學校得到的也會更多,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能力決定要不要上普通學校,盲目選擇上幼兒園是不理智的。


沒有融合能力的孩子即使進入幼兒園也並不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可能其他的孩子在進行集體遊戲,而自閉症兒童由於不具備社交溝通的能力或者是不具備集體遊戲技能,獨自一人玩耍,這也就沒有達到融合的目的。


不能為了去幼兒園而去幼兒園,我們更希望孩子是在能力達到的情況下進入幼兒園進行融合,幹預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融入社會。

相關焦點

  •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如何才能更好融入幼兒園
    有可能你是一位家長,你的孩子是一個嬰兒或初學走路的兒童,但她不會擁抱你,不會看你的眼睛,不會對你的愛或觸摸做出反應,當她稍長大時,她很少說話也對其他人的話語不作回應,她只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生活,即使說話也是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表達,是孩子怎麼了?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又出在哪兒……孤獨症兒童可以根據其自閉程度與智商劃分成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與低功能自閉症兒童。
  • 大齡孤獨症患者託養機構匱乏 成為家長們的最深憂慮
    大齡孤獨症患者託養機構匱乏,缺少長效救助機制,成為家長們的最深憂慮——  當我老了,孩子咋辦  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症日。聯合國公布今年主題為:向成人期的過渡銜接。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將宣傳主題定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
  • 9家幼兒園「試水」孤獨症康復
    為此,幾年前本市就啟動了孤獨症兒童社區康複試點。今後,本市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幼兒園開展試點,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將孤獨症兒童社區康複試點實現全市覆蓋。  市殘疾人康復協會與市教委、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啟動了「天津市孤獨症兒童社區康複試點項目」,遴選了多家普通幼兒園開展孤獨症兒童社區康複試點。
  • 孤獨症孩子家長如何有效的處理負面情緒——走進南康天利康復中心...
    為關注特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構建和諧友好的校園心理環境,促進家校共育,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進校園講座活動。2020年12月18日下午南康區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走進天利康復中心開展父母講座。本次活動是由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孤獨症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熊瓊萍老師分享帶去。活動開始,講師首先帶領大家做了一個互動的暖身小遊戲,增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講座氣氛更佳,也為後面的講座內容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接下來講師採用了提問的方式帶大家進入到思考回憶,和大家產生共鳴。如:當您得知您的孩子是孤獨症孩子時,您是怎麼樣的心情?
  • 我們該如何對孤獨症孩子進行幹預?
    啟示最近宅家期間,通過天寶·格蘭丁(Temple Grandin)個人網站,閱讀了幾篇她撰寫的關於孤獨症的文章,頗受啟發,她描述了孤獨症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提到了可能的神經機制,基於此,如何有的放矢地進行幹預,提出了她個人建議,甚有道理。在此,結合個人臨床經驗,總結出部分心得,想陸續寫點東西,寫到哪算哪,與大家分享。
  • 孤獨症孩子應該如何治療?不要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一般的孩子比較愛哭,愛鬧,然後話特別的多,一般都是比較調皮搗蛋的,但是孤獨症兒童的不一樣,就靜靜的呆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面,不願與外人溝通,所以這樣的孩子一般是比較沉默的,但是如果認為所有沉默的兒童都患有自閉症的話,那就錯了!
  • 為家中的孤獨症孩子生二胎?| 特教觀點
    每位孤獨症孩子的家長可能都曾考慮過二胎的事情。因為,如果有位嫡親的兄弟姐妹能夠代替父母來作為將來也許不能獨立生存的老大的監護人,對於擁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來說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近日,韓國歐巴金秀賢帶著他的新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隆重回歸了。
  • 孤獨症兒童應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家長們注意啦
    大家都知道得了孤獨症是很可怕的事情,會覺得生活很無趣,不願意和人交流,如果是孩子得了孤獨症家長會更加擔心,擔心孩子不能與同齡人一樣健康成長,但是這種孤獨症也是可以進行康復訓練的,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
  • 盤點4種孤獨症孩子家長,你是其中哪一種?
    今天要給大家盤點一些關於自閉症的4種家長類型,也希望大家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都說孤獨症孩子是&34;、&34;,我們在為孤獨症寶寶感到同情的同時,一路上支持並且攙扶孤獨症寶寶過來的家長,才更加值得我們支持和同情!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秉承著「幫助家長認識特殊兒童,並掌握在生活中促進孩子的良性發展的知識及技巧,促進社會認識、理解、接納殘障兒童,並尊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權」的辦園宗旨。機構全日制康復受訓兒童220人,至今已有一千多名孤獨症、智力障礙及唐氏綜合症兒童在接受了專業的康復教育訓練後,有效康復率達100%,部分不同類別兒童已經進入普通的學校和幼兒園隨班就讀。
  • 大學生為孤獨症兒童自製千張「愛心胸牌」
    「我們希望通過發放包含父母聯繫方式的二維碼貼紙及掛牌的方式,將我們的愛傳遞給這些特別的孩子們,也讓那些好心人能及時幫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的8名大學生志願者將自己製作的二維碼貼紙和掛牌送到哈爾濱市一孤獨症康復中心的孩子們手中,希望用大家的愛心讓這些患孤獨症的孩子不再迷失回家的路。  大學生志願者李明瞳告訴記者,學校的「關愛孤獨症組」成立於2010年,主要服務和幫助對象就是患有孤獨症的孩子。
  • 當孩子出現這些疑似孤獨症的特徵,家長應該怎麼做?
    生活和職場上的各種巧合,讓我投身到了孤獨症兒童教育的工作中。現開闢此專欄,在此不定期更新一些關於孤獨症兒童教育的手記和感想;若能留給家長或同行一些參考,則深感榮幸!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一些傾向孤獨症的可疑特徵時,習慣性地在網上求助。
  • 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
    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   本期淘寶貝國際兒童發展中心的Phoebe老師,為家長們解讀選擇幼兒園的標準。
  • 孤獨症科普:輕度、中度、重度孤獨症,如何判斷?
    而由於孤獨症的症狀個體差異很大,每個孤獨症人士的特點都不一樣;因此,孤獨症的診斷,目前主要依賴於醫生的經驗。 在下表中,我們從孤獨症兒童的9大功能,來看看輕度、中度和重度譜系孩子的區別。
  • 孤獨症兒童也有「選擇性障礙」解決方法和成人截然不同
    自從得知寶寶是孤獨症兒童,相信很多家長立刻像我一樣,著手為孩子開始幹預。雖然看著寶寶一天天進步,但是心裡總不是滋味,因為寶寶發育遲緩,距離能力表達自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以前我曾設想:和寶寶「討價還價」應該是很有趣的事情。
  • 孤獨症誤區:了解孤獨症,別再說孤獨症就是孤獨引起的了。
    孤獨症,從字面上看貌似是由孤獨引起的一種症狀,那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嗎?從定義上看,孤獨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興趣狹窄和欣慰方式刻板,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發育遲滯。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孤獨症,儘早進行醫學幹預,是家長的一種責任與擔當。
  • 孤獨症孩子共患癲癇怎麼辦?家長如何及早鑑別?
    值得注意的是,癲癇兒童中32%的患兒具有孤獨症表現,其中1/3既往從未被診斷為ASD或其他發育障礙。癲癇,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發育性障礙(疾病)之一:有報導稱,癲癇患者共患ASD的發生率為8.1%,是一般人群 ASD患病率的7.4倍。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你有注意過嗎,你是如何向別人或是自己說明孩子和孤獨症的關係的呢?這些詞不應該被用來描述任何一個孤獨症孩子!作為被孩子愛著、信任著的人,她不得不當即做出決斷:我該如何看待孩子和他的孤獨症。由於現在科學知識的普及,這樣極端的例子確實少了很多,但是希望孩子完成超出「該年齡段孩子正常能力範圍」的要求卻很多:關注我們答疑欄目的家長,可能會有印象看到過這樣一則答疑:如何教會寶寶在我說「媽媽肚子餓了」的時候,主動拿食物給我吃?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請直接給指令」。
  • 中國300萬孤獨症家庭,如何擊敗融合教育帶來的「難」與「痛」?
    但對於孤獨症兒童來說,為了能行使這份權利,他們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千倍萬倍的努力。僅是想跨越「融合」這條鴻溝,就不是件易事。我們見過很多孤獨症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進入幼兒園後,因為出現了太多行為問題被勸退後才意識到「孤獨症」的存在,只能休學專心康復;也有一部分孩子,拼盡了全力嘗試了機構幹預進展太慢,無奈之下送入幼兒園融合,但面臨的,是因為能力太弱而再一次被「勸退」的困境。孤獨症兒童融合的「難」與「痛」,不僅折磨著萬千星寶家庭,更深深刺在每一個特殊教育人的心上。
  • 把數學書當玩具的孤獨症孩子
    在前一篇裡,我講述了不少人對於孤獨症的一種理解傾向,「孩子是不是不說話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尤其是高功能患者,完全不是,很多反而是更加喧鬧、愛動、情緒激烈。這是阿斯伯格孩子的一種常態,把數學書可以換成anything。孤獨症家長有時也會想,人家的孩子都要這要那,咱們多省心,孩子的欲望何其少。所以,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難念的經,特殊兒童也有特殊兒童帶給家長的諸多簡單。那家長對此的困難究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