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自閉症孩子來說,上普通學校是比較困難的,家長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顧慮:
1.孩子自身社交障礙、認知障礙、言語障礙、自理能力差、情緒問題等;
2.孩子能否適應,是否跟得上學業的進程;
3.在學校能否融入到同學之中,會不會受欺負;
4.普通學校是否願意接收孤獨症兒童;
5.普通學校和老師是否了解孤獨症,能否給予理解和關照;
6.孩子班級的家長會不會有意見,能不能接受。
咱們不僅要考慮孩子自身的不足,還要衡量外部環境會造成的影響。所以在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因素。
01園方的態度
有的輕度的自閉症孩子,沒有明顯的行為問題,或者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幹預,具備較好的能力,可以考慮試著去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
但是在入學前,父母最好能提前和幼兒園園長、老師做一些溝通,讓他們了解關於自閉症的一些知識,如果園方能願意接納孩子並給予支持,那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園長是否有全納的理念決定了老師對特殊需要兒童的態度。有全納理念的園長會引導教師正確看待特殊需要兒童和他們的問題處理方式,以及與家長的溝通態度。
但是如果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對於孤獨症的認識不夠或者不願意接收一個自閉症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甚至對他的能力提升有礙,對身心健康也無益。
02辦園特色
每個幼兒園可能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才藝、培優、智商提升、情商培養、軍事化訓練、快樂教育等。
對於剛進入幼兒園階段的孤獨症孩子,因為沒有集體生活經驗,並不適合紀律要求高、學習壓力大、管理嚴格的幼兒園,那會增加孩子的適應難度,表現出對幼兒園的牴觸。
I DO NOT
LIKE ……
03幼兒園的課程設置
根據辦園特色,幼兒園會設置一系列課程。一般傳統幼兒園的課程是按照幼兒園教學大綱規定的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設置的。
其內容豐富,注意綜合提升兒童各方面的能力,並且以集體遊戲為主,動靜結合。這樣的課程比較合適,也和普通小學容易接軌。
有的幼兒園從小班開始就以學業為主,拼音、識字、數學等。
但是部分孤獨症孩子不一定能學習幼兒園的課程,因為他們的能力可能和普通孩子的差異較大。他們大多數認知理解方面都伴有缺陷,無法按照正常進度參與學習,可能會導致問題行為增多,從而被老師制止限制,形成惡性循環。
04幼兒園的教學形式
孤獨症孩子幾乎都伴隨著社交障礙,以集體活動為主的教學形式是孤獨症兒童需要的,培養集體意識也是他們進入幼兒園的主要目標之一。
有的幼兒園強調孩子的個性化,所有教學活動都是自主選擇,雖然小朋友都在一起,但沒有老師統一組織,這樣的教學形式不適合孤獨症孩子。
因為無序的狀態會使孤獨症孩子沒有安全感,易焦慮;同時,視覺上的無序增加了他們對常規理解的困難,會表現出無所事事或者更加沒有規則意識。
另外,有的幼兒園強調孩子自主選擇玩具操作,沒有自主選擇能力、操作玩具能力較弱的孤獨症孩子則需要有老師更多的支持。
而對於那些執迷於自己喜歡的玩具,如數字、拼圖等孤獨症孩子,如果沒有老師幹預、限制他們玩此類玩具的時間或者幫助他們擴充玩法,也無法達到幹預效果。
05其他
除了以上所述的四個主要因素以外,我們在選擇幼兒園時還要考慮師資的穩定性、是否有特教專業的老師、班級人數、地理位置等因素。
人員流動性太大的幼兒園不適合孤獨症兒童。孩子和老師的適應都需要時間,人員的經常變動增加孩子適應難度,更重要的是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產生焦慮。
因為孤獨症孩子,尤其是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穩定是最重要的。當孩子適應幼兒園以後再做人員的調整,孩子就不會這麼敏感了。
班級人數過多,孩子容易感覺混亂,老師沒有精力顧及,導致適應時間變得漫長。
當然,如果班上的輔助老師或者普通老師有更多精力顧及,人數多也不是問題。因為大多數孤獨症孩子自理能力等技能比較弱,需要得到老師們更多的支持。
地理位置最好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幼兒園,小朋友之間比較熟悉,孩子也省去奔波的辛苦。
當然,現實生活中沒有理想的幼兒園,很多環境需要家長去打造,接下來是否選擇,要根據與幼兒園和老師溝通的結果而定。溝通的目的是考量幼兒園接納的程度。
寫在最後
社會對於自閉症的接受度正在越變越高,孩子在學校得到的也會更多,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能力決定要不要上普通學校,盲目選擇上幼兒園是不理智的。
沒有融合能力的孩子即使進入幼兒園也並不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可能其他的孩子在進行集體遊戲,而自閉症兒童由於不具備社交溝通的能力或者是不具備集體遊戲技能,獨自一人玩耍,這也就沒有達到融合的目的。
不能為了去幼兒園而去幼兒園,我們更希望孩子是在能力達到的情況下進入幼兒園進行融合,幹預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