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得寵引發阿拉伯世界母語危機

2020-12-15 觀察者網

今年3月,我訪問了杜拜美國大學(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Dubai)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傳播學院(the Mohammed bin Rashid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我與該地區一些傑出的商界領袖同屬該院顧問委員會成員)。部分學生用流利的英語向我們作了報告,隨後我驚訝地聽到,其他幾位顧問坦率地指出他們的母語「已陷入危機」。

事實表明,英語正在迅速成為新一代受過良好教育的阿拉伯人士所掌握的唯一語言。

這對阿拉伯地區乃至全世界(這一點我稍後再詳述)都不是一件好事。杜拜美國大學的新聞學院是中東唯一一個允許學生用阿拉伯語學習的現代教育項目。儘管如此,許多來到這裡的學生阿拉伯語行文書寫和正式表達能力都相當不足,需要重修阿拉伯語課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海灣地區的識字率高達98%,可所識之字越來越多地是指的英語,而非阿拉伯語。

偏愛英語的傾向很早就開始了,阿聯那些私立「模範」學校的學童全部課程都採用英語授課,包括數學和科學,就連公立學校也在推行偏向英語的政策。已在阿聯居住16年、在中東地區逗留逾30年的帕特裡夏•阿布•瓦德教授惋惜地說,就連阿聯政府資助的扎伊德大學(Zayed University)也沒有一門課使用阿拉伯語授課。

看起來,這種趨勢正在向整個地區蔓延。沙烏地阿拉伯許多中上等階層的家庭在家裡也說英語——而不僅是在職場上,據一位知識淵博的人士分析,這是因為家長們擔心阿拉伯語不夠成熟完善。

一位阿聯執行長告訴我,他自己的孩子阿拉伯語都說不流利。他說,為了讓他們將來能夠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前途,他送孩子們就讀英語學校,但現在感到後悔,因為孩子們已不習慣說祖祖輩輩沿用的語言了。

精英階層為何對此感到焦慮呢?它不僅是個情感問題。該地區其他國家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的關鍵原因之一是貧富分化,而語言分化正是其反映。人們不斷告訴我,我憑生活經驗得出的感受是準確的:家庭越富裕,其成員在家說阿拉伯語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同一個國家的人民卻說這不同的語言,他們怎麼可能超越階級界限,解決就連沙烏地阿拉伯這種石油富國都深受困擾的高失業率問題呢?(SM諮詢集團表示,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計,沙特失業率也高達20%。)

對於試圖在當地大展宏圖的企業高管來說,偏愛英語也會帶來挑戰。杜拜美國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阿里•阿爾•賈伯對我說:「如果不能與本國人民對話,就不可能成功。」MBC廣播公司執行長皮熱•達赫則表示,聘請合格的新聞記者很不容易,因為同時精通英語和阿拉伯語「是一種罕見的素質」。

沒錯,英語確實是通行全球的商業語言。現在學習英語的中國人比全美總人口還多,可中國求得了兩種語言間的平衡,其研究型大學使用中文培養一些全球少有的聰明人。瓦德教授發現,多數阿拉伯國家都仰慕這種模式。她告訴我:「腦子正常的人都會學習中國人的做法。」

阿拉伯語聽起來很美妙,無線巨頭Du的執行長奧斯曼•蘇爾坦對我說,他看到一些精英人士在阿拉伯之春後學習新的阿拉伯語詞彙,以便領會正在萌芽的區域認同感。湯姆•斯皮奇利是總部設在阿聯的Abraaj Capital的高級合伙人,他指出,得益於行動裝置在大眾中普及率的迅速提高,阿拉伯語內容在網際網路上取得了最快的增速。他希望這種增長有助於說服政府首腦和發展迅猛的移動行業,使其認識到阿拉伯語事關經濟未來,而非已經過時的文化遺蹟。

Erin Burnett是CNN電視節目 Erin Burnett OutFront的主播。

相關焦點

  • 阿拉伯語的文化危機:捲土重來的東方主義
    ——卡爾·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當代阿拉伯語的危機自2011年以來的阿拉伯地區的政治動亂掩蓋了這個地區以更加不為人注意的方式出現的危機——如果以書面文化進行衡量,阿拉伯語世界正處在低谷。以書籍出版為例,橫向比較來看,將所有阿拉伯國家視作一個整體,也已經無法與土耳其或者伊朗相比。
  • 美媒: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語言 110國將其作為母語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誌2017年12月31日刊登題為《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的報導稱,撇開哪門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問題,有一門語言因為在最多的國家得到普遍使用而佔據優勢,它就是英語。
  • 調查:哪些國家英語不是母語但卻說得很溜?
    如果你出國旅遊,遇到一個英語說得特別好的老外,你可能以為對方是英國人或美國人,實際上,對方也可能是荷蘭人或瑞典人,因為在一些母語非英語的國家,英語說得好的人也比比皆是。除了荷蘭和瑞典,這些國家的人英語說得也不錯。
  • 雙語:哪些國家英語不是母語但卻說得很溜
    不光是你,據估計現今有15億人會說英語,這使得英語成為世界上最常用的語言。大多數會說英語的人母語都不是英語,英語是第二語言,而對於更多人而言,英語是第三或第四語言。So which destination holds the most fluent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那麼在這些母語非英語的國家中,哪些地方的人英語說得最流利呢?
  • 世界母語日 論母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定國際母語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語文化的現狀,推動語言及文化的多元發展。在理解、寬容與對話的基礎上幫助人們進一步加深對語言傳統及文化傳統的認識。世界目前有7000多種語言,但使用其中96%的語言的人口只佔世界總人口的4%。
  • 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不是英國,母語使用人數比英語還多
    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不是英國,母語使用人數比英語還多說到「日不落」帝國,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英國了,但其實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並不是形容它的。直到現在它所用的母語也比英語範範圍更廣,使用人數比它還多,是世界上使用人數第二多的語言,這都不難看出西班牙曾經是多麼風光無限。雖然現在西班牙也是一個發達國家,但它的影響力卻遠遠不如以前,儘管在歐洲也名列前茅,但跟之前比起來也差距太大了。因為西班牙之所以能保持現在的發展,都是因為其它國家的幫助,可以說「欠了一屁股的外債」。
  • 七七阿語:阿拉伯語學習資源已備好,這可是「壕」國家的母語
    2021阿拉伯語是阿拉伯民族的母語。
  • 雙語閱讀:哪些國家英語不是母語但卻說得很溜?
    不光是你,據估計現今有15億人會說英語,這使得英語成為世界上最常用的語言。   大多數會說英語的人母語都不是英語,英語是第二語言,而對於更多人而言,英語是第三或第四語言。   So which destination holds the most fluent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那麼在這些母語非英語的國家中,哪些地方的人英語說得最流利呢?
  • 調查:哪些國家的人英語不是母語,說得卻很溜?
    不光是你,據估計現今有15億人會說英語,這使得英語成為世界上最常用的語言。大多數會說英語的人母語都不是英語,而是第二語言,而對於更多人而言,英語是第三或第四語言。So which destination holds the most fluent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那麼在這些母語不是英語的國家中,哪些地方的人英語說得最流利呢?
  • 國際母語日|世界上有六千多種語言,但每兩周就有一種消失
    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漢語有將近13億的使用者,這比西班牙語、英語和阿拉伯語三種語言的母語人數加起來還要多。一方面,這要歸因於世界上的華人人口眾多,除了中國外,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有不少華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華人的通行語言較為一致。  而同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語言就複雜得多。根據該國憲法,聯邦的官方語言有18種。雖然英語和印地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但在印度,合計只有2.63億人的母語是這兩種語言。另外,根據民族語言網的統計,在印度的公共場所,通行的語言有64種之多。
  • 上外附中學生說:外語學得好母語更出色
    圖說:多語研討會照片 上外附中供圖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到來,有關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工翻譯的討論就未曾停歇,更有人提出,是否還又必要花大力氣學外語?全國首屆基礎教育階段多語種教育教學研討會昨天在該校召開,校長束定芳感嘆,學習外語,不僅幫助學生長出探索世界的翅膀,更奇妙的是,反而促進了母語的學習。「我們有過統計,外語學得好的學生,語文成績通常都很出色。」束定芳說。
  • 中國多個少數民族正創立文字 東鄉族用阿拉伯文
    原標題:專家學者建言少數民族母語傳承 獨有民族正在恢復文字  中新網蘭州5月15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17世紀前後,裕固族文字失傳,本民族語言靠口耳相傳延續至今,目前我們正在嘗試通過阿拉伯文、拉丁文等方式恢復文字。」15日,裕固族作家、甘肅肅南縣文聯主席瑪爾簡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最難學的小語種專業: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即阿拉伯民族的語言,屬於閃含語系閃語族,主要通行於中東和北非地區,現為27個亞非國家及4個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以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超過二億一千萬人,同時阿拉伯語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語言。阿拉伯語因分布廣闊,因此各個地區都有其方言,而「標準」阿拉伯語則是以回教經典《古蘭經》為準。
  • 世界母語日與母語政治的變遷
    本文是結繩志語言人類學取向的第一篇文章,借日前的「世界母語日」之力,思考口舌與土地背後的政治和歷史。本篇文章亦是結繩志「聯結」欄目的開門稿件。人類學不是閉門造車的書桌學科,它一直在吸納社會運動的能量,亦試圖為行動者提供思考的新基點。
  • 你沒看錯:蘇黎世保險公司專對母語是英語的員工「培訓英語」
    為了能講出讓更多非母語者聽得懂的英語,巴倫重新上起了英語課。蘇黎世保險公司總部位於瑞士名城蘇黎世,專門為母語是英語的員工開設英語網絡課程。經過這樣的內部培訓,巴倫了解到那些非母語者理解起他的話來,可能並不如他想像得那麼輕鬆。要是他無意中再穿插進一兩句美國南方俚語,更可能讓他們丈二摸不著頭腦。
  • 誰是「母語英語」的使用者?
    大多數雄心勃勃的英語學習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把英語說得和母語一樣純正。那什麼是母語英語呢?誰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英語學習者(以及許多英語教師)的普遍看法是:純正英語屬於英國及其五個前殖民時代的主要國家: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美國。但這真的準確嗎?那真的是世界上唯一的以英語為母語的社會嗎?那六個國家的公民是否都說英語?
  • 漢語會擊敗英語,成為世界語言嗎?
    (英)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 著 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漢語就成為其官方語言之一,在這個意義上說,普通話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現在,世界上十分之一的人口使用這種語言。但我把漢語作為英語的一位挑戰者,全球25—30%的人口使用英語。世界上一半的人口使用世界上排名前十二的母語。剩下的一半人口使用6900種母語。
  • 地圖看世界;世界語言分布圖、漢語是最複雜的語言、英語最簡單
    阿拉伯語使用人數約2.11億人,使用人數佔世界人口的3.12%;印地語使用人數約1.86億人,使用人數佔世界人口的2.74%。三,英語:英語是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和地區共有175個。
  • 馬祖小朋友個個得學福州話--世界母語日
    《馬祖地區推行國語與母語教育問題之研究》(陳瑜,2007)一文稱,「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目前國內(臺灣)許多官員、學者、民眾大部分都不知道原來馬祖地區的母語是福州話。在一些政策刊物、研究論文、報告、數據上,都獨缺馬祖的母語─福州話」。
  • 母語水平下降並非英語之禍
    事實上,中國學生課業負擔重是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其根子主要在於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只要這種體制不發生根本變革,學生的負擔不可能真正減輕。  增加語文分值、減少英語分值,能否使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當前我國語言生活的真實生態是:全民英語熱,國人的母語、母文化水平大大下降。這似乎是因為英語擠佔了母語文化生存空間,但稍加分析便會發現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