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小時候特別淘氣,有一次,他在家中畫了幅畫,把他的父親嚇了一跳。但達·文西卻沒有狠狠地打他一頓,反而是覺得自己的兒子很有繪畫的天賦,就把他送去學畫畫。後來,達·文西果然成了名垂青史的畫家。
多年後的,類似的故事同樣在美術老師菲利普家發生。菲利普是個細心的父親,為了擋住危險的壁爐,他在壁爐前放上了自己展覽過的畫作。誰想到,兒子嘉士伯竟然在他很滿意的這個作品上,刷刷刷完成了塗鴉的「傑作」。
有一瞬間,菲利普震驚到有些心痛,但他深知如果因此斥責兒子,兒子以後可能就不會再畫畫了,於是他選擇了接受這個現實。而在此之後,菲利普甚至從中獲得了自己的創作靈感,並因為在孩子塗鴉上的疊加畫作而出名。
看,很多時候,畫畫之類的藝術啟蒙都能喚醒孩子,甚至喚醒我們自己。這是孩子成長的秘密之一,也是法國創意教育的秘密。在致力於兒童藝術教育的辛有美和西多妮·本茨共同寫成的這本《藝術遊戲力》中,就讓我們看到了從小在藝術的滋養中長大的孩子,有多自信,多細心,多有創意。
01別人家的幼兒園生活給我們的啟發
法國幼兒園的一天,和我們熟悉的幼兒園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每天都有雷打不動的室外運動時間,哪怕外面颳風下雨,室外活動也不會因此取消。比如不同年齡的孩子會被安排在一起學習,同樣年齡的孩子所接受的課程也會有所不同。
而最大的不同,大概在於我們的幼兒園主要會教一些知識,傳授一些經驗,而法國的幼兒園則主要是讓孩子們進行美術活動,通過提供特定的主題,讓孩子們產生好奇心,並主動去探索和完成整個創作過程。
從別人家的幼兒園生活中,我們不難感受到,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各種新鮮的事情,遠比我們反覆強調要來的有效許多。其實在大部分情況下,孩子都會主動成長,我們做父母的,也要學會退後一步,不因為自己的過多幹預而打斷孩子的學習過程。
02我們如何給孩子提供一個遊戲的樂園?
藝術的啟蒙能從小培養孩子獨特的創意,溫和的性格和細緻的觀察力。那麼,身為父母,我們如何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能夠想畫畫就畫畫,想做手工就做手工的樂園,讓孩子充分享受到創作的樂趣呢?在《藝術遊戲力》中,作者走訪了很多家庭,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靈感,比如在家裡的每個角落放一些孩子畫畫的材料,或者和孩子一起動手做玩具。
幾乎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比如有些家長辛辛苦苦在外打工,自己吃個方便麵都捨不得,但看到商場上新款的玩具,還是會咬咬牙,買下來寄給孩子。
昂貴的價格相比父母們無價的愛,當然不值得一提。但問題是,孩子從玩具中得來的幸福感並不和價格掛鈎呀。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愛意的,是他們心裡夢想了許久的玩具,還有自己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出來,有故事有回憶的玩具。
都是心意,但製作玩具能帶來一種不一樣的體驗。把心中的想法,通過遊戲變成真實存在的玩具,這樣的過程不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豐富了孩子的童年生活。
孩子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有個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美術創作的空間就足夠了。哪怕是地上平鋪的一塊長布條,哪怕是上面毫無修飾的一面白牆,他們也能玩得津津有味。重要的不是這個遊戲的樂園,而是爸爸媽媽能不能全身心地陪伴他們,能不能無條件地支持和鼓勵他們。
03在畫畫中成長,在遊戲中交流
「畫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強調讓孩子充分享受畫畫的自由,並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小畫家,而是為了讓孩子在畫畫中成長,去盡情地感受這個世界,去探索,去耐心且細心地觀察生活的細節,去尋找真正的快樂和夢想。
被記錄的每一個瞬間,都足以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苗,讓天馬行空的想像落筆生花。它們以後能夠成為孩子的翅膀,成為孩子腦海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
與此同時,孩子的塗鴉也不是毫無意義地亂抹亂畫,通過孩子的筆下的畫,我們能觀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走進孩子的獨一無二的世界裡,並體會到孩子的感受。而和孩子一起沉浸在藝術創作中,也進一步拉近了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成為彼此這件彌足珍貴的時光。
《藝術遊戲力》裡提到,藝術最根本的意義在於活動進行瞬間的幸福感,以及內在自我的表達。和孩子一起畫畫、做手工,就能把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過成充滿色彩和陽光的親子時光。珍藏孩子的每一份作品,就能記錄孩子成長的每個腳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