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旗下雜誌呼籲——科技界應積極應對疫情所致心理健康問題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國際戰「疫」行動

  英國《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最新刊發社論及系列文章指出,必須注重創新的舉措,同時收集高質量的數據以應對新冠病毒可能導致的更深遠影響。而當人們有時間檢驗新冠病毒對心理健康的長久影響時,縱向隊列研究將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亦有必要在當下盡最大努力維護好全世界的寶貴相關資源。

  文章稱,新冠病毒或多或少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關於病毒傳播、潛伏以及重症患者的治療等主題佔據了新聞的主要篇幅,但另一方面,人們看到關乎心理健康的問題,同樣得到了重視與充分報導。

  在這一時期,人們出現焦慮和抑鬱的症狀是正常的。但我們還要注意新冠病毒可能導致的更深遠影響。譬如,原本應該看護病人的家庭成員無法與患者直接接觸,甚至不能探望;醫護人員要嚴格做好防護工作、限制肢體接觸等;沒有機會說再見就失去親人的痛苦;兒童因為疫情而停課,只能長時間滯留室內活動造成的種種負面影響。

  今年1月,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一份新冠病毒疫情下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通過若干基本原則指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各種影響。該指導原則建議應為感染的患者、治療患者的醫務人員、密切接觸者、在家自我隔離的疑似病例以及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對那些已經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們來說,危機來臨表現的會更加脆弱,而有許多之前不認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如今卻意識到他們與社交焦慮障礙、強迫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有著共同的經歷。儘管線上心理治療服務發展迅速,但遠程醫療可能幫助到一些已經被確診的患者,對於新患者的效果或不明確。

  文章稱,在危機時刻,似乎科學研究的優先程度會較低,但無論身處怎樣一種危機,人們都必須重視創新的舉措,同時收集高質量的研究數據,以便在日後能夠了解哪些手段有效,哪些無效。此類研究要儘可能按照正常標準,遵循最符合倫理實踐的做法進行。(記者張夢然)

相關焦點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海內外廣泛轉發:白巖松專訪《柳葉刀》總編霍頓
    《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的採訪,比較了中美應對疫情的不同之處,霍頓說:「中國封鎖武漢的決定表明,面對緊急情況,中國政府採取了果斷行動。」報導稱,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雜誌負責人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共同努力消除病毒威脅。
  • 如何應對問題學生?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做起
    老師不僅需要了解學生心理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發現學生自身正向的力量,把每個學生都看作是健康發展的個體,通過美德的發掘、積極品質的培養等途徑幫助他們獲得或激發積極的力量,從而克服現實中的誘惑和困難。
  • 《柳葉刀》總編輯:應感謝中國在抗擊疫情中做出的努力
    如何評價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與美國經歷?如何對待屢屢出現的「病毒起源陰謀論」和「責任論」?在5月1日的《新聞1+1》節目中,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的這次訪談,回應了相關問題。《柳葉刀》總編霍頓:中國政府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決定封鎖武漢非常果斷,通過封鎖武漢,中國能夠讓世界有時間來應對疫情,這不僅僅是正確的決定,同時也向其他國家展示了他們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緊急威脅。所以我認為應該感謝中國在武漢抗擊疫情中做出的努力。
  • 疫情中頻頻出現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文章指出,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增加社會距離的措施,將「控疫假期」與居家隔離、基層排查等其他措施結合,有效地降低了疾病傳染率。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學術界也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加入了戰場。《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的名字也頻頻曝光。
  •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應對策略
    【摘要】面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應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疫情發生後,大學生出現了心情焦慮、心理恐慌、情緒煩躁、心緒雜亂等心理問題。
  • 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提示:我國人群正面臨多重健康威脅
    是高溫熱浪、乾旱洪水、森林火災等極端氣候事件,還是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其實太多人未曾意識到,全球的持續升溫正對世界各國的人群健康帶來巨大威脅。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兩部年度重磅報告發布——《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與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
  • 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西方國家需要反省並向中國學習經驗
    中國日報網4月29日電(潘一僑) 近日,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查理·霍頓在接受美國CNN電視臺採訪時指出,英國是歐洲應對新冠肺炎傳播採取行動最慢的國家之一,認為英國此前提出的「群體免疫」絕對是個錯誤的政策。
  • 柳葉刀倒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巴黎協定》5年後,氣候變化對健康...
    原創 小葉 返樸近日,《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發布,這也是該項目成立後的第五份報告。2015年世界各國聯合通過《巴黎協定》,目標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柳葉刀倒計時》項目應運而生,以考察全球氣候變化和人群健康關係。
  • 疫情下的男性健康日童嵩珍呼籲多關注男性心理健康
    上海2020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10月28日是世界男性健康日,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嵩馥童嵩珍性治療師指出,男性的健康不僅僅局限於身體,還延伸至心理。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眾而言是一個應激事件,人們可能因此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失眠等各種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特別是之前存在心理應激問題的,症狀可能會加重,導致心理疾病的出現。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嵩馥呼籲,對男性的心理健康多一重關愛和重視。
  • 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在線成功舉辦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校長王辰院士在致辭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全球的團結和合作是戰勝病毒的最佳途徑。醫學與衛生是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決定因素,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社會安全與穩定的重要保障,這一點從未如此明確。為應對這一流行病,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醫學衛生健康事業。
  • 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落戶清華大學,關注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
    澎湃新聞從揭牌儀式上了解到,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是全球柳葉刀倒計時新成立的區域中心,總部設立在清華大學。該中心旨在促進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氣候與健康領域的科學研究,並確保決策者能夠認識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的顯著性健康收益。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在清華大學正式揭牌成立。
  • 《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背後,是政客無恥的汙名化
    隨後,《自然》雜誌於4月8日、9日分別在其海外社交媒體帳號與中文社交媒體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社論中寫到,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這種行為需要立即被停止。
  • 《柳葉刀》: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柳葉刀倒計時」年度報告由來自全球30餘家頂尖學術機構的120餘位專家共同完成,持續監測氣候變化造成的健康影響,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進行獨立評估,為各國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圖丨中國與高溫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與新冠肺炎疫情一樣,氣候變化加劇了健康不平等現象。
  • 《自然》雜誌網站發表社論呼籲:「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
    世界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網站4月7日發表社論指出,在各國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之際,少數政客卻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量美歐媒體、專家學者都認為,汙名化做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會助長排外與種族主義、阻礙國際抗疫合作。
  • 「中國不應被指責!」 這位頂級醫學期刊主編給西方政客上了一課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給部分西方政客「上了一課」。《柳葉刀》主編:「中國值得我們無條件感謝」7月8日,理察·霍頓在個人推特帳號上與網友們展開了一輪互動。他一口氣提出了10個在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值得探討的問題,其中一個與中國有關:什麼才是對中國最具建設性、最平和的戰略?一位網友回應說,不應指責中國,因為直到現在都無法確定病毒是哪裡來的,中國的反應也不比其他國家慢。
  • 疫情易引發心理問題,科普宣教如何發揮作用?
    ,這不僅為了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體現「以人為本」,體現我們的科普宣教工作,在這場抗疫鬥爭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目前,疫情心理預防和援助工作已經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心理健康的科普書籍及時編寫和印製出來了,如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出版了《線上加油站 新冠疫情下心靈守護操作指導》,一些健康網站推出了心理援助科普方面的熱線和專欄。如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心理援助專欄」,發表了諸如「如何應對『宅家』引發的孤獨感」之類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文章。
  • 快來測測你的心理健康狀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需求快速評估...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需求快速評估工具 問卷總分為0-36分,總分越高,提示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越高。 推薦11/12分作為判斷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劃界分值。
  • 心理健康應成為複課後教育教學重點
    疫情在客觀上致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空間上的社交距離改變導致新型的社交阻斷,在阻斷中凸顯出各年齡段學生的一系列心理上的社會能力問題。如同伴交往的限制性導致的人的社會性萎縮,以及學生脫離正常學校教育環境後,除了與父母交流,其他距離的社會交往幾乎全部被物理空間阻斷所切斷。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1月2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為規範、科學地開展疫情期間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提供指導;2月2日,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要求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做好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院校為例,開展了相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