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應成為複課後教育教學重點

2020-09-0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學校教學秩序、校園防控、應急能力、責任落實4個方面,指導學校教學、防控兩手抓,全面有序推動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配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疫情在客觀上致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空間上的社交距離改變導致新型的社交阻斷,在阻斷中凸顯出各年齡段學生的一系列心理上的社會能力問題。如同伴交往的限制性導致的人的社會性萎縮,以及學生脫離正常學校教育環境後,除了與父母交流,其他距離的社會交往幾乎全部被物理空間阻斷所切斷。同伴關係的健康發展不僅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和個體發展,而且同伴作為最重要的健康行為模仿對象,對於學生的健康行為方式的形成有所影響,社交空間的阻斷使得學科教學的社會性教育價值難以實現。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開學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針對性幹預將是恢復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各地、各部門如何創新調整相關機制,學校如何落實相關意見,家長如何做好學生的後勤安全保障,學生如何配合學校的新要求,都需要認真思考。

因此,各地相關部門要創新調整應對疫情復工復學的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因地制宜制定相應指導意見,為各大中小學明確工作方向,將疫情常態化下可能遇到的應急事件納入各級各類學校的工作處置方案中。此外,動員與公共衛生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幹預相關的衛生系統、社會組織等,結合各地大中小學的校醫、心理健康師資隊伍,打造一支專業的大健康工作團隊。在開學前後,展開針對性的全員教師培訓,增強他們的公共衛生常識、心理健康專業知識,提高他們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把握能力。

對於學校而言,要做到精準對接國家疫情防控的總目標任務,細化落實中央和地方政府關於學校疫情防控的指導措施,在開學後,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疫後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形態的學校心理健康體系,融合學生、教師的心理評估和指導,特需人群心理健康疏導和應激心理事件處理,教師心理健康能力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研究等內容,涵蓋公共衛生常識、傳染病防控常識、積極心理調節和健康行為培養等方面,向全體師生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對家長而言,其健康素養和家庭教育模式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基礎,家校協同能幫助學生適應疫情後的新型社交方式,發揮溫馨、自由的家庭環境對於學生心理不可替代的支持價值。將家庭健康教育作為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補充,引導中小學生在家保持勤洗手、多鍛鍊的衛生健康習慣,配合學校開展線上、線下的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及時與老師交流,了解學生心理情況。對於復學後的高校學生,將會面臨與父母半年朝夕相處後的首次長時間分離,儘管他們已經成年,有著一定的心理調節和適應能力,仍然需要家校協同,構建體育活動聯盟、社團組織、學習共同體等新的健康教育支持體系,配合他們度過入學後的心理調整期。

對於學生而言,不僅要積極配合學校完成相應的防疫工作,而且要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於開學後可能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採取積極、平穩的心態應對。其一,心理健康是個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離不開其他方面的健康發展,因此,學生應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學習、鍛鍊兩不誤,在遇到自己難以排解的心理壓力時,及時向老師、家長反饋,向心理教師或相關工作人員尋求幫助。其二,面對同伴中可能存在的特殊群體,尤其是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可能出現應激心理的群體,採取不歧視的態度,及時向老師反映情況,並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幫助這些同學走出陰霾,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長。其三,對於開學後可能在校園、社會中傳播的紛紜雜沓的信息,要有真假判斷能力。各個學段學生都要進行相應的人生規劃引導、生涯規劃教育和公共衛生意識等方面的學習,逐步具備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真正讓自己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作者:楊玉春,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專職研究員)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焦點

  • 2020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心理健康應成為複課後教育教學重點
    開學在即,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開學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針對性幹預將是恢復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學校如何落實相關意見,家長如何做好學生的後勤安全保障,學生如何配合學校的新要求,都需要認真思考。 據報導,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學校教學秩序、校園防控、應急能力、責任落實4個方面,指導學校教學、防控兩手抓,全面有序推動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配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 深圳加強返校複課後學生心理建設:加強家校互動 守護心理健康
    原標題 深圳加強返校複課後學生心理建設:加強家校互動 守護心理健康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心靈下午茶,單周星期五與你相約。」
  • 開學在即,心理健康成為教育重點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學校教學秩序、校園防控、應急能力、責任落實4個方面,指導學校教學、防控兩手抓,全面有序推動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配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 光明時評:下好複課後學生心理健康的「先手棋」
    作者:楊玉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步入常態化,各大中小學即將迎來秋季新學期,為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順利全面恢復,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學校教學秩序、校園防控、應急能力、責任落實四個方面,指導學校教學、防控兩手抓,全面有序推動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配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 心理教育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其主要是幫助青少年擺脫心理障礙
    暴力遊戲、低俗電影等都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學校教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逐漸興起和發展,這種教育模式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能夠豐富心理教育的內容,創新心理教育的方法,符合現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將成為未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向。
  • 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家庭「必修課」!
    對此,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回龍觀醫院主任醫師李獻雲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家庭的日常「必修課」。父母不應剝奪孩子在試錯中學習和成長的權利我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小娜,自述從小就是一位悲觀主義者,凡事都喜歡做最壞的打算。她不能理解樂觀的人為什麼能夠做到樂觀,為什麼總往好處想。
  • 關廟中心校到關廟小學心理健康專項督導
    文圖/簡洪濤六月三日上午,關廟中心校督導曹坤、田雲、姚建勇一行三人,來到關廟小學,就該校返校複課後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進行了專項督導。,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不良影響。(關廟小學教師潘秀磊在給學生心理輔導)針對學生返校複課後表現出來的問題,關廟小學及時成立了心理健康領導小組
  •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
    對於廣大即將要成為教師隊伍一員的考生們,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是同學們必須明確了解的,為以後從事教師工作培養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好準備。一、心理健康的內涵健康應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2.參考架構:疾病模式、健康模式。3.評估方法:心理測驗、評估性會談(基本方法)。三、心理健康教育1.意義(1)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3)學校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 對外經貿大學|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心理健康教學技能提升培訓班開班
    2020年7月15日,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的「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計劃」——2020年心理健康教學技能提升培訓班在線開班典禮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行。
  •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有利的條件實發揮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向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方向發展。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全方位的、綜合性的教育過程。我認為中學教師在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採取以下措施。(一)創建優良的「心靈土壤」。
  • 教育部: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
    答覆指出,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強化教學體系,完善諮詢體系,加強幹預體系,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兼職工作隊伍及專家隊伍,通過專業化培養和系統化培訓,加強心理危機幹預相關技能的工作指導,提高心理健康教師水平。
  • 學生複課後突然發燒怎麼辦?實拍合肥市初三複課後防控疫情應急演練
    初三複課後,複課後學生如何就餐、如何上課?假如學生突然出現發燒症狀怎麼辦?今天(4月1日),合肥市初三複課後防控疫情應急演練示範觀摩活動在合肥市西安路學校舉行。
  • 鄂爾多斯市開展復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開設空中心理課堂為給全市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防護指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推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心語小課堂》。課程設計以情緒調節、學習適應、生活適應、親子關係四大模塊為基礎,針對中小學生適應超長假期生活和複課後的學校生活作出有益的、正面的心理健康指導。
  • 2019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進展與趨勢
    》中「心理育人」的具體要求,探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格局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問題。當前,多數高校已結合實際,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對大學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和輔修課程,著力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最大化覆蓋。在本年度的研究中,激發學生自主性,提升課程實用性和滲透力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創新發展的重點。
  • 重點關注9類學生和班主任,中山發布通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5月2日,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面向各鎮區文體教育局(教育事務指導中心),市直屬學校,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確保返校師生身心健康的通知》,提出重點關注9類學生群體和高度關注班主任的心理疏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幫助師生順利適應新學期。
  •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推動中小學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為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建議學校及有關部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發揮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教學活動主導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
  •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心理素質教育教學體系構建
    心理健康教育應適應學生的新特點、新需求,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在工作模式、工作理念、工作格局上轉型,以更加主動深入的教育、更加全面有效的覆蓋、更加紮實和專業化的力量,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心理健康教育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教育綜合知識信息: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更多關於廣東教師招聘,2016教師考試,教育學,教師教育綜合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構建教育領域心理健康預警幹預體系
    記者就精神心理衛生等問題專訪了我國精神衛生領域首位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教育家》:陸老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隨著學校延遲開學、網絡授課的開展,教師需要學習適應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也難以保證,給教師們造成了較大的壓力,由此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需要得到重視。我們希望「創傷後應激障礙診療中心」和「疫後症候群工作室」的成立,能為武漢人民的心理健康做好臨床診療和服務工作。
  • 河南: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
    德育教育要實現全程育人《意見》要求,教書育人,應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落實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各地要推動「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加強德育內容、途徑、方法的創新,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