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心理諮詢!9個特徵看心理諮詢全貌

2020-11-04 淵大交流網


心理諮詢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既神秘又令人害怕的,尤其是當你不知該期待什麼的時候。神秘於,我們即將向心理諮詢師說出的或許本來就是個秘密,從沒有對誰說起過;害怕於,心理醫生這個詞,讓人覺得抗拒。去看心理醫生就意味著自己被歸為生病或者有問題的那一類,這是我們都想迴避和拒絕的。

我們還會有一系列的擔心:

我要向一位陌生人說出秘密嗎?

TA會怎麼看我?

如果我們在街上遇到了,

該怎麼向朋友或家人介紹?


就算這些都不考慮,

我的問題多長時間能解決?

一次?兩次?


如果我無法長期堅持怎麼辦?

真的只是「聊天」就能解決我的問題?

那我能否自己克服?

這些關於心理諮詢的疑惑,也剛好是心理諮詢師希望大家了解的。一起來看!



哪些人算是「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是老百姓通俗的叫法。在行業內,有幾種人屬於「心理醫生」的範圍:


心理諮詢師(counselor);


心理治療師(psychotherapist);


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psychologist);


精神科醫生(psychiatrist)


他們的區別是:


心理諮詢師:

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心理問題較輕的人,特別是不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在婚戀、學習或工作、社交上遇到的一些情緒困擾。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心理諮詢師在非醫療機構執業,《精神衛生法》出臺後,心理諮詢師不能對來訪者進行精神科診斷和從事所謂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師:

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心理問題較重但不是精神病的人,特別是已經構成一些心理疾患診斷的人,比如: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人格障礙等。這些疾病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能覺察到自己有心理問題,並願意尋求專業幫助。在中國大陸的「心理治療師」一般在醫院心理科工作,但是目前在衛生系統還沒有專門的職業設定,心理治療師屬於衛生系統的「技師」系列,與放射科技師類似。


臨床心理學家:

一般具有心理治療的能力,同時做一些相關領域的科研。他們通常在高校從事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和心理病理學的教學、實踐和科研工作,一些接受過系統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醫學心理學的教師也屬於此類。


精神科醫生:

主要對嚴重的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進行藥物治療。他們其中較少的一部分同時接受過系統心理治療專業訓練,因此在精神專科門診也從事心理治療(受過嚴格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生一般不給自己的心理治療患者開藥,或者會讓其他精神科同事給同一個患者開藥,嚴格區分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生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這些「專家」如何介紹自己,只有受過專門的心理治療或心理諮詢專業訓練的人員才可以算做是「心理醫生」。



BuzzFeed Health(機構)與三位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心理學家(Stephanie Smith, Ph.D.,科羅拉多州的臨床心理學家; Ryan Howes, Ph.D., 臨床心理學家以及富勒心理學研究所教授; Lynn Bufka, Ph.D., 美國心理學會實踐研究和政策助理執行理事),就「關於心理諮詢,諮詢師希望人們了解什麼」這個話題進行了對談。以下是談話內容:


1

心理諮詢師不該是那個給你建議的人

他們不會告訴你是否應該離婚或者辭職。「心理諮詢的真正工作是讓你更了解自己,改變你的思考方式以及你的行為方式,或是改變你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Smith談道:「心理諮詢並不是給一個好建議。」

當然,心理諮詢師可能會告訴你應對心理疾病(諸如抑鬱、焦慮、雙向障礙)的策略,然而真要具體到你個人生活的決定時,他們更像是一個促進者。

「你確定你來做心理諮詢是為了把做決定的權力交付給別人嗎?還是說,你希望學會如何擁有這種力量?」Howes說。


2

他們大概也有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我絕不會相信一個沒有被治療過的心理諮詢師,」Howes說。

根據這些專家所說,大多數心理從業者有他們自己的心理諮詢師——可能不是全程護航,但至少在職業生涯的某些節點上是有的。多數心理學研究生課程甚至要求申請者有被治療的經歷,Smith說。


3

你不一定要被診斷為精神疾病才求治

一個常見誤解是:「你必須得『瘋了』才要去做治療。」Howes說。「人們之所以去做心理諮詢的理由很多,跟精神疾病關係不大。


即使你真的是因為精神障礙才求治,那也沒什麼好羞恥的。就好像你會因為其他任何身體狀況而求助一樣,你是去向一個專家詢求幫助。


這個通常處在中間地帶——當你正掙扎但又沒有完全疲憊不堪,人們猶豫著要不要去做諮詢,因為他們覺得還不需要諮詢。


「但如果你感覺被困住或被情緒淹沒,或者你無法照你想要的那樣正常生活,那麼這是一個信號——你確實需要跟某人談談了。」Bufka說。


4

你的心理諮詢師並不會私下談論你

「首要原則是保密,」Howes說。「如果我跟朋友或家人談論我的個案,我很快會失去我的執業資格。」但是,他們可能會就某些個案或延伸的主題,在由可信賴同僚組成的小團體中討論。


」我們可能每周或者每月小組討論一些困難的個案,然後從同輩中獲得反饋,「Smith談道。


「雖然我們會討論個案,但涉及的個案都會隱去識別信息。(譯者:譬如使用化名,改動個案中會識別個案是誰的一些信息)


5

你的心理諮詢師大概不會谷歌搜索你

「某種程度上,在不經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用谷歌搜索他,無異於是一種越界和違背保密條例的行為。」Smith說。


實際上,他們更願意談論你想談的內容,而不是強迫你解釋你周末發在朋友圈上的圖片。「我不會谷歌搜索我的來訪者,因為我的哲學是:我希望一切發生的事情只局限在諮詢室中。「Howes說。


6

你的心理諮詢師大概不會在公共場合跟你打招呼,除非你主動

不用擔心偶然在餐館撞見他並聽到「嘿,在諮詢室外頭見到你真高興!」,然後恰巧你正在約會。


一般來說,心理諮詢師不會在公共場合認出你,除非你主動發起。而且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會說自己是你的治療師,除非你主動這麼說,Bufka談道。


所以可以自在地打招呼,稱他們是你的心理諮詢師/瑜伽老師/鄰居,或者乾脆忽視他們。這個決定權在你,你也可以提前跟他們談談這個,如果你擔心的話。



7

你心理諮詢不必然需要長期的承諾

「我認為有時人們猶豫是否開始做諮詢是因為他們覺得『假如我去一趟,我就要被牽扯進來10年,並保持每周3次的諮詢頻率』,這感覺像是一個重大的決定。「Smith說。


然而心理諮詢的長短以及頻率是非常個人化的,它可以是一次的諮詢,或長度為數月的諮詢,或者更長的諮詢,這取決於你正經歷著什麼,以及你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諮詢就去問諮詢師的諮詢方法,是非常合理的,Bufka說。譬如這樣問:心理諮詢是怎麼樣的呢?我們會在一起工作多久?我怎麼知道何時結束諮詢呢?


8

他們沒有所有問題的答案

「有時人們認為諮詢師擁有特殊的能力來看到他們的內在世界,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那種力量,「Bufka說。」

我們有針對性的訓練和理解人類是怎樣的生物,人類的行為和情感是如何運作,我們能夠運用這些來理解特定情形下的某個人。我們沒有那種神奇的技能可以瞬間讀懂你——諮詢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9

但可能諮詢師也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的有回報、有價值

「當諮詢見效了,你攜帶著新的理解和新的處理問題方式離開諮詢,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屬於你,並在你人生餘下的歲月裡持續作用。」


「我只是喜歡人,」Smith談道。「我喜歡去了解人,就是這麼簡單。我覺得人身上有無窮無盡有趣的地方。」


「每當我發現來訪者的成長確實發生時,我都非常高興,」Howes說。「我發現自己大笑的時間比過去以為的要更多一點。

相關焦點

  • 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會尋求心理諮詢嗎,做心理諮詢就是失敗?
    孩子有心理問題,尋求心理諮詢幫助,家長就是失敗者嗎?這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尤其是在中國,大家都特別愛面子,如果一個家庭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去尋找心理諮詢專業幫助,那絕對是一種弱者的表現,表明父母沒有能力,家長的教育失敗了。
  • 學生說做心理諮詢,就是和你聊聊天,心理諮詢是「聊天」嗎?
    這是三年前我做過的一個案例,來訪者是位女生,叫琪琪。她是因為暴食暴飲,身體消瘦,精神恍惚,才來做心理諮詢的。起初她不想來,說心理諮詢就是和你聊聊天,是輔導員費了好大勁才把她動員來的。琪琪這才同意去學校心理諮詢中心,輔導員害怕琪琪不去做心理諮詢,還專門安排琪琪宿舍的同學陪著她。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
  • 原來你是這樣的心理諮詢
    我曾在臨近畢業時,因為壓力大而鼓起勇氣去找學校的心理老師做諮詢。這段經歷和體驗非常的有趣。我對此的概述是「哭著進去,氣著出來--這算哪門子心理老師和心理諮詢?!」直到後來,想要考心理諮詢師,於是去參加培訓班,聽了老前輩的分享以及學習了專業的知識,才意識到......老師,對不起!您是專業的!是我錯怪您了!
  • 沒用過「心理諮詢」?心理學:「心理諮詢」能解決你的困擾!
    眾所周知,通過「心理諮詢服務」改善「人際關係」,在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極多。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三、「心理諮詢」可以提供「具體應用類」的服務。小剛(化名)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男學生,之前他的英語成績一直不好,具體表現就是「記不住單詞」。心理諮詢師經過了解後,發現他的智力並沒有問題,之所以學習能力低下,原因是出在心態上。
  • 心理諮詢的簡單十問
    (諮詢師:四島)1、心理諮詢的主體是誰?來訪者還是諮詢師?弗洛依德說:「精神分析只能治好有精神分析頭腦的人。」大意就是,來訪者才是諮詢的主體。你是船,諮詢師是水,你要去那裡取決於你內心的方向,水只是承載你並輔助你。2、心理諮詢短期多長時間?基本不能立馬見效,它不像普通醫學,即使診斷明確,也不能提出幾條建議,你去嘗試就可以完成。
  • 什麼是心理動力學心理諮詢?
    這部分包括了來訪者自己體會到的問題(「症狀」),或者是生活中面臨的困境,比如有人會說:「我最近有點心情不好,總是提不起精神,以前感興趣的也不感興趣了。」這就提示了一些抑鬱的情緒;也有的人會說:「我最近換了個領導,我們協作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這是既有「症狀」,又有困境;還有的人說:「我就是想離婚。」「我不夠自信,想提升一下自信心。」「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工作了。」
  • 心理諮詢行業現狀是怎麼樣的?
    我工作有個習慣,除了電腦裡有預約時間的記錄,日曆上還要劃一划,有時候工作忙了,安排諮詢時間很緊湊,會很疲憊,腦子轉不過彎來,看到電腦裡的數據都看不進去,與其這樣,那就在日曆上勾一勾,如果有打圈圈的,則說明這一天有事情安排,儘快翻電腦的記事本看看,免得到時遺漏了什麼。
  • 揭開心理諮詢的神秘面紗,看這本書就夠了
    第一次看到「果麥」官宣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很Q的封面吸引了,一隻僅有輪廓和綠色填充的小青蛙。《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原來是「蛤蟆先生」呀,它怎麼了,為什麼要去看心理醫生,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迫不及待買來讀,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本值得擁有的小書(薄本易讀),有趣且有料。✨這本書在1997年就已經出版,是英國暢銷20多年的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
  • 如何正確看待心理諮詢?哪些人群適合做心理諮詢
    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信息傳達速度越來越快,以前很多接受不到的信息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的被普及,而心理諮詢就是其中之一。「做心理諮詢是有病的人才去的」;「去精神科的都是有神經病」,以前大部分人對於心理諮詢的認知還停留在這個階段,提起來就是這一類的想法。
  • 心理諮詢師證如何選擇?
    很多小夥伴多在問,心理諮詢師證書是不是取消了,現在還能考心理諮詢師嗎?該考哪個證書。今天就整理下相關的問題,給大家解答一下。首先,原有的心理諮詢師二三級考試,已經於2017年9月取消了。但是取消的是資格證書,而不是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也就是說心理諮詢行業現在是非準入行業,國家沒有明確具備什麼樣的資格才能從事心理諮詢工作。
  • 南閣子心理諮詢,你首選的成都心理諮詢公司
    心理諮詢這一行業在我國仍屬起步階段。如何以專業化的服務水平匹配市場需求,這是個問題。南閣子心理諮詢是一家專注於心理學應用和傳播的心理諮詢公司,團隊以「用愛感化,理性引導」為理念,致力於為飽受心理疾病困擾的人群提供心理疏導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 心理諮詢、個案諮詢(一對一)預約指南
    本著利己利人利益眾生的出發點,許添盛醫師以傳播身心靈全人照護理念為己任,20餘年來應邀至世界各地舉辦專業課程、療愈工作坊和大型講座上千場,場場爆滿,佳評如潮。面對面諮詢:深圳地面工作坊:深圳不接受電話或網絡諮詢 【預約諮詢 +來訪者須知】1.
  • 對心理諮詢的這10個誤解您也有吧?
    ​如果你對心理諮詢到底如何起作用十分好奇,請一定不要錯過這篇文章。心理諮詢師幫助的對象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困境的人,那種認為只有負面情緒累積到「病」的境地才要諮詢的看法是錯誤的。,安慰一下,我找個朋友開導我,不也一樣麼?」
  • 小學生心理諮詢專題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我們許多教師缺乏心理健康知識,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與指導,大多數小學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諮詢目前仍是空白。教師是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保護者, 教師要真正負起這一重任,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輔導,要做好這一項工作,就必須掌握心理諮詢藝術。
  • 心理諮詢出發點的錯誤
    社會在高速運轉,有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心理諮詢也就被搞了起來。很多人有了心理問題之後就去心理諮詢,有的還要看心理醫生。那麼,心理諮詢真的那麼有用嗎,還是根本沒用,從出發點就錯了?心理諮詢主要用談話解決心理問題,搞心理諮詢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心理醫生,也就是說,很多心理諮詢師根本不是心理醫生
  • 心理諮詢室該配置些什麼心理諮詢設備?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隨著19大報告中寫到,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各地陸續開始自己的心理諮詢室建設、心理諮詢中心建設、心理輔導中心建設等。但是在心理諮詢室建設、心理中心建設、心理輔導中心建設的過程中卻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資金有了,場地有了,具體的心理諮詢中心建設規劃和心理諮詢室設備的配置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 全國知名心理諮詢專家、浙江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馬建青教授
    《心靈的挑戰—情商的自測與調適》、《FQ測試與職場把脈》、《SQ測試與婚戀診療》、《IQ全測試》、《EQ全測試》;  【近期力作】──《馬建青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叢書》(這是一套十分重要的心理學系列讀本,共13本。
  • 接受心理諮詢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你看開些、看淡些,誰都有不順心的事,別想太多……」首先要聲明的是,見心理諮詢師不等於有心理疾病或心理變態,主動尋求諮詢的人多數是健康的。對這一點的錯誤認知,導致了羞恥感,怕別人誤會自己心理有問題,所以即便有尋找諮詢的動機,也會忍受著、痛苦著;其實,早求助早獲益,每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 什麼是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進行時隨著國家對大眾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於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來做心理諮詢的來訪者也越來越多,那到底什麼是心理諮詢呢?心理諮詢就是聊聊天嗎?首先說,心理諮詢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聊天。它是一種專業的助人活動,旨在幫助生活中遇到困擾等問題並希望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的心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