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2020-12-11 騰訊網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必須是經過心理諮詢專業訓練的。

那心理諮詢的專業訓練又是什麼呢?車軲轆問題又說回來了。說到底,還是大家對「心理」不了解。諮詢是什麼意思大概不會理解錯,可這「心理」到底是什麼呢?

心理是什麼?

心理什麼也不是,也就是說,心理不是實體。心理這個詞,源於一門晚近出現的學科――心理學。

其實,人們對心靈現象的關注遠早於有文字的歷史。今天的考古學家在發掘的史前人類頭蓋骨上發現了有人工打孔的痕跡。而且,有的孔與頭骨病變有關,有的則是在沒有病變的正常頭骨上打孔。前者被推測為醫療目的,而後者據推測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與神靈溝通。人類學家還發現,保留至今的某些原始部落文化,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也有對心靈現象的關注與解釋,巫師就是這方面的負責人。

對人類心靈現象的解釋伴隨著我們走過了漫長的歷程,也遺留下很多難以磨滅的文化沉澱。比如,有的宗教信仰認為某些欲望與衝動是人原罪的表現,認為得了精神疾病是魔鬼作祟的結果;中國文化傳統具有泛道德色彩,甚至把新生兒畸形也看作家族「缺德」的結果。可見,一個時代對實體現象或心靈現象都會有適合當時文明發展的解釋。當然,上面提到的這些都不是心理學的解釋。

現代心理學是從十九世紀威廉?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實驗心理學開始的。他從相對簡單的感覺、知覺研究開始,終於使人們認識到,除了神學的解釋,哲學的思辨,世俗的理解,心靈現象也可以進行客觀、科學的研究。一百多年來,心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終於,人們在面對自己的性慾望時可以不再說罪過或罪孽,而是慢慢學會善待自己;於是乎,在給孩子講述孫龐鬥智的故事時,在早已熟知的「嫉妒」後面有時會加上「心理」二字。

綜上所述,心理是按心理學體系給一些心靈現象起的名字。同樣的現象過去曾經被用其他視角審視過,也起過不同的名字;而有的現象是在有了心理學研究視角後才得以發現或得到明確的。

另一方面,心理學在對很多心理現象的闡釋上,還沒有全面超越常識的理解。物理學及其技術的進步已經遠遠超越了常識。我們可以憑常識推斷一塊石頭能扔出去多遠,大概落在什麼地方。但憑物理學原理及相關技術,人類可以製造出殺人於千裡之外的精確制導炸彈,常識是沒辦法比的。但在心理學領域,還沒有這樣的差距,甚至有時還不如綜合性的常識判斷。比如,人們經常發現騙子很能把握受害人的心理,甚至說他們不亞於心理學家。其實,騙子大多沒有經歷過任何心理學訓練,他們對情境的把握靠的是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好的魔術師也善於吸引乃至故意誤導觀眾的注意,只不過事先他告訴你這是一種把戲。一般的心理學家好像都沒有這樣的本事。由於心理學還不夠發達,有的時候還會因此造成混淆,出現很多似是而非的「心理學」。

通過上面的敘述,心理學就是一種有別於常識和既往有靈論解釋的研究心靈現象的視角。心理諮詢,是心理學裡的一個分支,就是應用心理學知識體系,幫助人們解決內心痛苦和困擾的過程。

那麼,心理諮詢比其他形式的心靈溝通優勢在哪裡呢?

心理諮詢好在哪裡?

面對沒有接觸過規範心理諮詢的讀者,通過紙上談兵想講清這個問題不大容易。不過可以舉個例子。

比如,有一個年輕人來訴說自己的母親管得太多,煩人得不行。在一般交流中,作為聽眾,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站到對立雙方中某一方的立場上,對當事人母子進行評判。假如我是一個年輕人,也有類似煩惱,就容易表示「就是,有些老人就是不尊重子女的自主權,總把他們的看法強加於人。」而如果是一位家長,也有青春期孩子有出位行為,他/她很可能想到,「老人也是為了你好,從小不管你,你能有今天?再說,歷史文化都是傳承的,怎麼就說不得了呢?年輕人有沒有虛心聽聽長輩的意見,你們的看法就都對?事後證明不成熟的地方多了去了。怎麼這麼不能體諒長輩的苦衷……」

以上兩種態度都可以理解,或者說都有道理。如果是第一種反應,可能一時讓求詢者覺得得到理解,但除了一起「聲討」,出出氣,對改善家庭氣氛及關係又有多少建設性呢?如果是第二種反應,恐怕當時就談崩了。左右不是人。諮詢師看來不好做。

這時,一個有經驗的諮詢師可以認真地聽完當事人的敘述和抱怨,之後以真切的態度反饋:「我聽到了你的苦惱,媽媽的嘮叨不僅對你沒有幫助,反而增添了你的煩惱。從中我感覺到,你特別希望得到一份寬厚、理解的母愛,是這樣嗎?」

當事人往往會回答「是」,因為這正是他內心呼喚與渴求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接下來,就可以一起討論怎麼做有利於創造適於這種母愛得以表達的氣氛。如果一時難以得到,怎麼做才能緩解對立,減少痛苦,為以後更好的親子氣氛創造條件……

諮詢師在這裡的反應雖然表面上並不複雜,也沒有什麼心理學名詞與理論,卻把求詢者的抱怨轉化成了積極的需求,這樣才可能有進一步的積極行動。這一過程反映出經過訓練的諮詢師不同於常人的地方。首先是「中立」與「不批評」的態度,這是心理諮詢的基本態度,說來容易,但要做到需要專門督導下的訓練。另外,體味當事人的苦衷而不是任其自然地和自己的經驗「共振」(如一起聲討),這也是需要訓練的。訓練其實是改變了諮詢師本人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正常反應(站在某一邊),把他訓練得異常,即異乎尋常地能理解矛盾衝突的不同側面。這個小例子還涉及把抱怨轉化成新的視角看待問題,這種技術叫做「重構」。而整個過程還體現出了諮詢師受到「人的需要」理論深刻的影響(馬斯洛,愛與歸屬的需要),體現出人本主義精神(相信當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區別

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區別在哪裡?的確,這二者聯繫相當緊密,有時難以絕對區分。總體來說,心理諮詢的對象更傾向於有苦惱的普通人,而心理治療的目標是異常程度更高的心理障礙。但心理障礙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普通人的苦惱中也反映出心理不夠健康的成分,積累的多了,難免會出現心理障礙。這也就是心理諮詢與治療難以絕然分開的原因。

什麼情況下,需要找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有許多門類。前面舉的例子是關於心理健康與個人心理煩惱的。進行諮詢,並不代表你有病。美國911後,對受難者家屬進行了大規模的心理支持幫助。他們在災難前大都是成功的中產階級家庭,沒有跡象顯示比其他人心理更不健康。但在遭遇巨大災難的時候,專業心理支持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不幸。

在西方,想了解自己的個性找什麼性質的工作更合適,可以找職業心理諮詢;學業和教育的問題,可以找教育心理學家諮詢。特別是孩子智力發展不平衡,某方面超常或明顯困難時,專業人員的指點和幫助往往比自己摸索更有效。

總之,當你感覺到自己的做法不那麼有效,又苦於沒有新的出路時,都可以諮詢。不一定非等到苦惱得不行,甚至不得不休學、停業再去亡羊補牢。

按照上面說的積極的態度尋求心理諮詢,並不意味著一定是你的毛病比別人大,而是你發展的機會可能比有同樣苦惱的大多數人多。這就是為什麼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定為「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

心理諮詢能解決什麼問題(期望值問題)

心理諮詢是一個幫助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發展自己的過程,不提供錦囊妙計。也就是說,心理諮詢師不是生活設計師,其長處不在於直接就當事人的苦惱出主意、想辦法;而是幫助當事人一起尋找苦惱更深層面的因由,希望通過心理學的視角,破解當事人一貫行為模式無法打開的僵局。只有求詢者自己意識到了新的看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且付諸行動,本人的體驗才會有所轉變,心理諮詢才會起效。也就是說,真正的心理諮詢不是在諮詢室裡就能完成的,更多需要當事人把從諮詢室獲得的感受、認識,體驗到的新態度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什麼渠道可以獲得心理諮詢

如果是學業相關和兒童心理成長方面的心理諮詢,可以到師範大學附屬的心理諮詢機構。如果是心理煩惱性質的,就比較複雜。現在北京心理諮詢機構雖多,每年批准的諮詢師執照成百上千,但真正經過嚴格督導培訓的很少。

我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國家,整個管理還多少停留在農業文明時代。所以,買房子你得自己注意五證齊全,買食品得學會看標籤識別真假。去心理諮詢,得自己辨別水平高低。

如何判斷好的心理諮詢

首先,談得進去。你說話的時候多,諮詢師說的時候少。你感到跟他交流過程中自己的感受比較充分地表達出來了,在他的引導下,一些原來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感受也表達出來了。

第二,諮詢師直接講道理少,就像上面那個簡短的例子,表面上都是普通的對話。但感覺和一般的勸說不一樣。

這樣,經過有效的諮詢,你會感覺與煩惱的「距離」拉開了,能夠跳出原來的情境看問題;理解拓寬了,而不只是學會了一些新的名詞。從感受上說,是心情開闊了,感到自己更有力量了。

最後,就像上面提到的,心理諮詢不是在諮詢室裡完成的,通過心理諮詢,你感到自己的生活改變了: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事,但交往的氣氛不同了、結果不同了。應當是更好了。

再有一點需要強調,心理諮詢需要當事人自己的主動性。有的青年人的父母,千方百計到處打聽,披星戴月為子女掛號,百般懇求施加壓力帶當事人來就診。這樣被「推」進診室的「諮詢」,效果往往不好。當事人不認同這種方式,怎麼可能主動參與?

有效的諮詢,必須是雙方互動的結果。諮詢師聲望再高,經驗再豐富,如果不能形成互動,也是有勁兒使不上。這很像年輕人找對象,外人看著再般配也僅供參考,當事人談得來才是關鍵。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出發點的錯誤
    社會在高速運轉,有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心理諮詢也就被搞了起來。很多人有了心理問題之後就去心理諮詢,有的還要看心理醫生。那麼,心理諮詢真的那麼有用嗎,還是根本沒用,從出發點就錯了?心理諮詢主要用談話解決心理問題,搞心理諮詢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心理醫生,也就是說,很多心理諮詢師根本不是心理醫生
  • 低價心理諮詢有用嗎?靠譜嗎?
    能看到這篇文章,也就意味著你對心理諮詢或多或少感點興趣。也許你已經有過要心理諮詢的念頭,但還在做決定的階段;也許,你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感興趣。至於人們為什麼需要諮詢,或許是因為,被看見,被接納,被關注是人們與生俱來的需求。而現在,這個職業終於漸漸發展起來了,這種需求也漸漸被重視。@Crystal因為不確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通過普通的日常活動無法了解深層次的需要,只是治標不治本罷了,於是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引導自己去開發思想。
  • 學生說做心理諮詢,就是和你聊聊天,心理諮詢是「聊天」嗎?
    ︱心理諮詢不就是聊聊天嗎有一天下午三點多鐘,琪琪在她的同學陪同下來我們學校心理諮中心找我。我請琪琪進了心理諮詢室,讓陪她來的同學回宿舍,告訴她你的任務完成了。我對琪琪說,你的情況輔導員都給我說了。我聽說你對心理諮詢有些誤解,說心理諮詢就是和人聊聊天,是這樣嗎?琪琪說我對心理諮詢的印象就是廣播中晚上的夜話節目,聽眾把自己的心事說給主持人,然後主持人給聽眾支支招,告訴聽眾怎麼做,怎麼改,不就是你和我聊聊天,兩個人說說話嗎?與聊天有什麼區別呢?看來你對我們心理諮詢還是不了解,對心理諮詢有誤解啊。
  • 從業者解密: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
    有網友在心理諮詢公眾平臺上私信問:「心理諮詢真的有用麼?」我想問問**心理諮詢公司的員工,你們怎麼敢面對這種諮詢結果還收錢,你們怎麼可以打著心理諮詢的幌子破壞我們原本幸福的家庭!一方面,為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操守感到擔憂,一方面,為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誤解感到難過。其實,大部分人並不了解心理諮詢,很多來訪者甚至在進行心理諮詢前都會問諮詢師:「老師,你能保證諮詢一定有效嗎?我的問題你能百分之百解決嗎?」沒有任何一個心理諮詢師敢肯定地回答。
  • 你所經歷的「情感諮詢」是心理諮詢嗎?當然不是
    情感諮詢到底是不是心理諮詢」。第二,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自己所做的諮詢到底是否符合諮詢設置,有沒有遵守諮詢倫理,是否違背所學和初心。,心理諮詢和情感諮詢完全不是一回事,兩者的區別就像張涵予和張含韻一樣大。
  • 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的諮詢範圍和精神科醫生的差別
    也有人說:心理諮詢就是騙子,我去做了幾次,但是諮詢師也沒有給我任何建議,我覺得沒有什麼用」還有人說:心理諮詢太貴了,動輒幾千塊一次,做了一次什麼用也沒有。……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瞬間覺得我應該好好嘮叨嘮叨,到底心理諮詢是做什麼的?有用嗎?
  • 心理諮詢收費到底怎麼樣
    心理諮詢收費到底誰是合理的    每天都會有朋友打電話或是微信問我,心理做諮詢怎麼收費的問題。今天不妨給朋友們普及一下。  心理諮詢收費,大多是根據諮詢師本人的資質和來訪者問題類型而定。     2000以上收費屬於諮詢師事物繁忙,或有其他事情做,並不想做個體諮詢,不好推辭傷害對方。因為考慮到他們的感受,考慮到自身的專常並不是個體諮詢,但是不明行內規範的人又想找他們做諮詢,他們不能直接拒絕,只好用這樣高收費的方式去拒絕。心理應用行業,拒絕也是在向來訪者負責。
  • 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會尋求心理諮詢嗎,做心理諮詢就是失敗?
    孩子有心理問題,尋求心理諮詢幫助,家長就是失敗者嗎?這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尤其是在中國,大家都特別愛面子,如果一個家庭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去尋找心理諮詢專業幫助,那絕對是一種弱者的表現,表明父母沒有能力,家長的教育失敗了。
  • 心理諮詢,你需要嗎?
    「奢侈品」,是屬於小眾的需求誠然,行業存在「亂象「,在一種混亂中肆意地「百花齊放」,而一些真正有需求的群體可能由於信息不對稱,又或是對心理諮詢的一些「誤解」,總是不停的在這一條尋求心理救贖的路上繞彎道,或者產生對某些諮詢師or整個行業的憤怒與敵意01—到底什麼樣的人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
  • 什麼是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進行時隨著國家對大眾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於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來做心理諮詢的來訪者也越來越多,那到底什麼是心理諮詢呢?心理諮詢就是聊聊天嗎?首先說,心理諮詢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聊天。它是一種專業的助人活動,旨在幫助生活中遇到困擾等問題並希望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的心理服務。
  •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井邊灣心理常在後臺看見用戶求助,「我這個情況到了要見心理諮詢師的程度了嗎?」「找心理諮詢師意味著我病得很重了嗎?」從井邊灣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諮詢者從關於心理學,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開始做心理諮詢,這往往會經歷很長的階段。有的人,可能從初中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感受到一些「不對勁」,在學校和家庭有限的環境中了解非常局限的關於心理諮詢的東西,直到大學成年之後,有了更多的信息途徑去確認去了解,有一天可能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我想找一位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陽光心健 心理科普
    2、心理諮詢有效果嗎?很多研究證實,專業且符合倫理的心理諮詢可以達到良好的諮詢效果。只要關注自己的切身感受,就能體會到諮詢是否正在發揮作用,這的確是個「神奇」的過程。不過,諮詢的有效性絕不是「一次見效」的。諮詢的1-4次,諮詢師需要首先了解來訪者的困擾和個人背景,之後逐步深入。往往處理的困擾持續時間越長、問題越深刻,需要達成改變的諮詢周期也就越長。我需要心理諮詢嗎?
  • 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
    從一帆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諮詢者從關於心理學,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開始做心理諮詢,這往往會經歷很長的階段。有的人,可能從初中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感受到一些&34;,在學校和家庭有限的環境中了解非常局限的關於心理諮詢的東西,直到大學成年之後,有了更多的信息途徑去確認去了解,有一天可能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我想找一位心理諮詢師。
  • 學心理諮詢到底有用嗎?聽聽「乘風破浪」的過來人怎麼說
    從心理學的零基礎,到入門了解心理諮詢工作的概況和搭建系統的成長路徑規劃,從夯實心理學的基礎理論開始,到心理諮詢的能力課程,學員們持續了半年的學習,每份收穫的背後都是沉甸甸的艱辛和汗水,也承載著追求夢想的熱忱和決心。
  • 一定要有病才能看心理諮詢嗎?
    嚇得我趕緊拉了一個朋友:33,一位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一位b站科普視頻up主聊聊心理諮詢這件小事,看看我們對心理諮詢這件事的誤解,到底有多深,也抓著33,問了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幾個問題。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他曾找到一個諮詢師,想問對Open Relationship(開放式關係)怎麼看?諮詢師一下子懵住了。用我朋友的話說,諮詢師有種從神壇跌倒低谷的表情。他也沒再找過那個諮詢師。還有一次我去參加培訓時,有一個諮詢師甚至問我們的督導老師說「出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心理諮詢系統學習訓練——跟楊明磊老師學諮詢
    一:當代心理諮詢學派大整合一次將現代心理諮詢十大派別(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阿德勒、完形、認知、行為、現實、存在、人本、溝通分析等)以系統化方式講述,重點不在個別學派介紹,而是教導融會貫通的途徑,讓學員不再一下子用這派,一下子用那派,看似樣樣有其實都不懂,上了課,讓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在線心理諮詢沒用?在線諮詢不安全?最全的在線心理諮詢科普知識
    有些客戶選擇在線諮詢,一種情況是出於地理因素的考慮。在下列情況下,網絡的存在使他們得以進行心理諮詢:家住偏遠地區;雖不住在偏遠地區,但交通不便;諮詢師很少,難以找到。另一種情況是有些客戶則可能是由於不便出門,比如要照顧老弱病殘等等。那些倒班的上班族,尤其在班次不固定的情況下,很難找個固定的時間進行面對面的心理諮詢。在線心理諮詢對身有殘疾的人士也十分有用。
  • 你真的了解心理諮詢嗎?
    一、心理諮詢是什麼? 心理諮詢是由心理諮詢師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存在心理困擾並企圖尋求幫助的來訪者進行心理援助的過程。其工作形式一般為通過談話形式,協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困擾。 來訪者,指在生活、工作、婚姻、學習等方面存在心理困擾的正常人群,此困擾一般已明顯影響到了其工作和生活,來訪者無力自行解決,從而主動求助。二、心理諮詢是怎麼起作用的? 很多人都好奇,心理諮詢師坐在那和來訪者聊聊天,就能幫來訪者解決問題?
  • 心理諮詢有作用嗎?
    大家對心理諮詢,好像很模糊,知道一些,但是又不是很了解。知道很貴,談一次話就要好幾百,甚至更貴,聊個天,就能夠治好病,就能解決我所有問題嗎?心理諮詢和普通的閒聊,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普通的閒聊一般都是漫無目的,而心理諮詢,是需要解決來訪者,一些問題,或者實現目標。
  • 心理諮詢預約!
    心理諮詢到底是什麼?可能就是為我們賦能打氣,陪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幫助我們達成自我實現的手段之一。如果我們在自己生活或者發展中遭遇到了障礙,受到了打擊,不妨試試心理諮詢能不能幫你我克服困難,脫離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