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者解密: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

2020-10-06 濱州市張芳心理諮詢師

有網友在心理諮詢公眾平臺上私信問:「心理諮詢真的有用麼?」


具體內容如下 :

我的哥哥和我的父母有些家庭和工作上的矛盾,但是問題並不是太大,和家裡相處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的狀態。可是,自從我的哥哥去年去**心理諮詢中心進行心理諮詢開始,這種矛盾在不斷的加深,家裡每天都在不斷的爭吵。

後期,心理諮詢師甚至說我們全家心理都有毛病,逼著全家陪他去進行諮詢。我陪著他做了五六次的諮詢,可是除了每次幾百塊錢的支出之外,我壓根看不到我們關係改變的地方,家人之間也變得冷漠。

去年年底,他甚至逼得我媽離家出走,在外面住了一個月,期間沒有任何悔過的心態。今年以來,他更是只要有什麼不高興,就把所有的怒氣都隨意的發洩到我爸媽身上,甚至數次說出「我這輩子不孝順你們,也不欠你們什麼」這種話。

今年7月,他差點動手打我爸爸,逼得我媽媽向他下跪,求他摸著良心說話;他還動手打了我這個從小跟他長大的妹妹,每一拳都打頭,當著我爸媽的面。我真的覺得心都冷了,我的爸媽和我這輩子都不欠他什麼。他做個心理諮詢花了幾萬塊,結果是打爸爸、妹妹、讓媽媽下跪!我想問問**心理諮詢公司的員工,你們怎麼敢面對這種諮詢結果還收錢,你們怎麼可以打著心理諮詢的幌子破壞我們原本幸福的家庭!


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的心理學從業者,看了這篇長長的留言,我內心感到無比沉重。一方面,為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操守感到擔憂,一方面,為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誤解感到難過。

其實,大部分人並不了解心理諮詢,很多來訪者甚至在進行心理諮詢前都會問諮詢師:「老師,你能保證諮詢一定有效嗎?我的問題你能百分之百解決嗎?」

沒有任何一個心理諮詢師敢肯定地回答。

因為心理諮詢要達到真正有效,取決於三個層面:一是諮詢師的專業能力,二是來訪者的配合程度,三是來訪者與諮詢師之間良好的諮訪關係。

諮詢師的專業能力是諮詢效果的基礎,來訪者的配合程度是諮詢效果的保障,而來訪者與諮詢師之間良好的諮訪關係則是諮詢能夠進行的前提。換言之,沒有良好的諮訪關係,就不會有諮詢的進行,自然也不可能有諮詢效果的產生。

從上面的留言中可以看出,諮詢師的專業能力的確良莠不齊,但是,來訪者自身的狀態也各有差異。更重要的是,諮詢師與來訪者的諮訪關係產生的偏差,讓諮詢的效果走向了成長的反面。

雖然如此,但是,「心理諮詢是否有用」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與身體疾病的治療不同,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需要一定的匹配度。如果匹配度不夠,即無法建立良好的、正向的諮訪關係,即使諮詢師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即使來訪者完全配合諮詢與治療,也無法達成良好的諮詢效果。


願每一位諮詢師在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更關注與來訪者的匹配度,在建立良好諮訪關係的同時去展開諮詢;願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諮詢師,在溫暖和專業的陪伴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一名普通從業者揭開行業神秘面紗
    寫這篇文章的緣起,是因前幾天在網上看到在一個論壇中,大家激烈討論心理諮詢相關話題。為了能夠讓朋友們儘量客觀的了解和認知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及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我將該論壇中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問題在這裡呈現,並結合我從業的經歷及認知,儘可能的回答好這個問題。問題:「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感覺就是騙子。坐在那裡跟你聊天,按小時收費還挺貴,一個小時200元呀!
  • 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陽光心健 心理科普
    2、心理諮詢有效果嗎?很多研究證實,專業且符合倫理的心理諮詢可以達到良好的諮詢效果。只要關注自己的切身感受,就能體會到諮詢是否正在發揮作用,這的確是個「神奇」的過程。不過,諮詢的有效性絕不是「一次見效」的。諮詢的1-4次,諮詢師需要首先了解來訪者的困擾和個人背景,之後逐步深入。往往處理的困擾持續時間越長、問題越深刻,需要達成改變的諮詢周期也就越長。我需要心理諮詢嗎?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
  • 你真的了解心理諮詢嗎?
    一、心理諮詢是什麼? 心理諮詢是由心理諮詢師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存在心理困擾並企圖尋求幫助的來訪者進行心理援助的過程。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心理諮詢要發揮療效,中間起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同時,隨著信任的建立,來訪者願意相信諮詢師真的能夠幫到自己,這種信念會讓來訪者願意去與諮詢師協同工作,這也是諮詢能夠起到效果的重要因素。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針對那些做過長程治療的來訪者進行調查,發現在諮詢結束很多年後,諮詢師說了什麼他們已經不記得了,但諮詢師當時的眼神、動作、能量卻一直縈繞在他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
  • 你真的需要心理諮詢嗎?
    經常有人在網上發問「我要不要做心理諮詢?」「我與必要做心理諮詢嗎?」「心理諮詢有沒有用?」「我做心理諮詢有幫助嗎?」「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這種健康和不健康心理的區別就是心理幹預的價值,後者如果不能自愈,想要走出困擾就需要心理諮詢師的陪伴指導。心理諮詢有短程、中程、長程諮詢,短程是在心理諮詢師的陪伴下共同在黑暗中掙扎,下猛藥針對產生壓力的應激源做認知幹預、自我能力認知幹預。但是作為難以自愈的心理亞健康人群,認知邏輯的形成是有成因的,也就是一個應激源消除後,會產生新的應激源,再次焦慮、抑鬱。
  • 低價心理諮詢有用嗎?靠譜嗎?
    能看到這篇文章,也就意味著你對心理諮詢或多或少感點興趣。也許你已經有過要心理諮詢的念頭,但還在做決定的階段;也許,你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感興趣。她與你沉默對峙,誰也不肯妥協先說出第一句「你好」,越是如此不可觸碰便越是欲罷不能,你開始變得浮躁,或用稜角傷人,或徹底在人群裡隱藏自己,你渴望看清楚那個人最真實的面容,渴望觸摸到別人未曾探索到的那一小部分內心。心理諮詢,就像是在替你對內心的那個其實叫做自己的你,先說出一句:很高興認識你。
  • 心理醫生真的有用嗎?
    這個誤解,一是因為心理諮詢的效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二是因為心理諮詢通常採用的療法都是非藥物的,而大部分人對於治療的認知都是吃藥、做手術等,認為「聊天」是沒有那麼大力量的。但心理諮詢真的只是日常坐著聊聊天嗎?
  • 心理諮詢避坑指南|如何識別心理諮詢師履歷是否「注水」?
    了解心理諮詢師專業背景,是來訪者的知情權,可以理直氣壯詢問諮詢師。如果來訪者提出了解相關信息,從業者有義務在正式諮詢前,不得收費,不得推遲到付費諮詢後才告知。1.教育背景教育背景篩選專業從業者,有心理學、精神病學等,與心理諮詢強相關專業的科班從業者,優先於非科班從業者;有國外相關專業留學背景的從業者,優先國內從業者。提醒:這種優先性是相對的。
  • 心理諮詢避坑指南|如何識別心理諮詢師履歷是否「注水」?
    如果來訪者提出了解相關信息,從業者有義務在正式諮詢前,不得收費,不得推遲到付費諮詢後才告知。1.教育背景教育背景篩選專業從業者,有心理學、精神病學等,與心理諮詢強相關專業的科班從業者,優先於非科班從業者;有國外相關專業留學背景的從業者,優先國內從業者。
  • 心理諮詢的安全基地和分離
    我覺得「賦能」不準確,應該用「啟能」——重新開啟諮詢者內在具有的能力。心理諮詢工作者並不能賦予諮詢者能力。心理諮詢不是教育,沒法「教」給諮詢者某種能力便解決問題。儘管諮詢者在心理諮詢中也有學習,可是這種學習不是只學解決問題的「技能」——因為諮詢者的困擾,不是單由缺乏能力導致。
  • 網絡心理諮詢是否有效?
    當面諮詢一來一回,可能要用1-2小時,加上心理諮詢1小時,意味著做一次要花費2-3小時時間,時間成本非常大。網絡諮詢只需要佔用諮詢的1小時。02 省錢當面心理諮詢,諮詢機構或者個人諮詢室,都存在辦公室租賃費用、水電、物業等支出,機構還有員工成本、營銷推廣費用等。
  • 自學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拒絕心理從業者的心理操控!
    我帶你走進「準心理治療師」、心理社工周雲騫的內心世界,看我是如何自己和自己對話和治療,走出抑鬱,走過人生一道道坎的。還沒有關注《超心理》這個號的朋友記得關注一下。因為我不做收費諮詢,都是免費的。私信給我諮詢關於你個人問題的朋友,你可以把內容編輯好,按照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你自己的努力(比如有沒有去悟空問答做過諮詢?),這4個部分寫成段落,發給我。我看到了,一定會抽空回覆你。
  • 怎麼樣,可以使心理諮詢更短時間見效?
    本文是我的一些思考:一、諮詢目標SMART縮短諮詢進程,促進心理諮詢在更短時間內達成目標,諮詢目標具體化很重要。目標越具體、明確,始終圍繞目標改善,有助提升諮詢效率。目標制定有個借鑑管理學的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時限。
  • 心理諮詢走進社區的啟示
    我就坐在心理諮詢的位置上。說實在的,不光是前來參加活動的居民看到「心理諮詢」的字樣,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我也覺得這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也給了我一些啟示。2、無知會禁錮靈魂的第二個坐下來是一個位60多歲的阿姨,她一坐下來就笑嘻嘻地問:「心理諮詢是測量心臟的嗎
  • 原來這就是心理諮詢!9個特徵看心理諮詢全貌
    我們還會有一系列的擔心:我要向一位陌生人說出秘密嗎他們通常在高校從事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和心理病理學的教學、實踐和科研工作,一些接受過系統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醫學心理學的教師也屬於此類。「你確定你來做心理諮詢是為了把做決定的權力交付給別人嗎?
  • 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會尋求心理諮詢嗎,做心理諮詢就是失敗?
    孩子有心理問題,尋求心理諮詢幫助,家長就是失敗者嗎?這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尤其是在中國,大家都特別愛面子,如果一個家庭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去尋找心理諮詢專業幫助,那絕對是一種弱者的表現,表明父母沒有能力,家長的教育失敗了。
  • 一定要有病才能看心理諮詢嗎?
    Yeye: 因為這幾年當項目經理的職業習慣,我會更傾向書面說明,這也是心理諮詢裡很重要的一環嗎?33: 我覺得是這樣子的,一定要有保密協議通知書,和來訪者澄清對話是保密的,包括有一些時間上的安排,收費轉診等。10.
  • 心理諮詢是讀心術嗎?
    現階段全國持證心理諮詢師超過百萬,真正在行業內活躍的不過10%,尚且在學習成長階段,只有1%的的持證心理諮詢師在從事業內工作,真正全職依賴心理諮詢養家餬口的大約不到0.2%,也就是說全國14億人,我們可能只有一兩千個心理諮詢師從事一線心理諮詢工作,所以外人對心理諮詢師存在較大的誤解。 在這裡,我們做一次科普:心理諮詢不是讀心術。
  • 你所經歷的「情感諮詢」是心理諮詢嗎?當然不是
    ,也慢慢有了基礎方向和方法,可是,掛了諮詢熱線之後,他又陷入了沉思:聽說心理諮詢是一門科學,可以有效地解決人的心理問題,可我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啊。 業內一直有一種這樣的說法,一個心理諮詢師是有基本素質和能力去勝任情感諮詢的,但是,一個情感導師卻很難有基本素質和能力去做心理諮詢。
  • 進入心理諮詢行業時,你必須知道的心理諮詢師職業危害有哪些?
    從事心理諮詢是一件艱巨而又吃力的活兒,弗洛伊德將其描述為&34;工作。心理自己師所從事的職業,既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既費神,又費力。所以,如果你要進入心理諮詢行業,請切記心理諮詢師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位幫助來訪者的心理諮詢師,你有七情六慾,你和來訪者一樣,所不同的你是心理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