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霞/李程/羅鴻博合作團隊解析中性粒細胞的發育和異質性

2020-1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7日晚23時,《自然—免疫》在線發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首次從單細胞尺度系統性地描繪了中性粒細胞在穩態和炎症狀態下成熟、分化和命運決定過程中的異質性群體和轉錄組動態變化,整合了領域內已有的關於中性粒細胞異質性分類,為進一步研究中性粒細胞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數據資源。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該文的第一單位,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羅鴻博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的李程研究員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的馬鳳霞副研究員為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謝雪梅和北京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石強為該文的第一作者。

中性粒細胞是天然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循環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細胞類型,是宿主抵禦入侵細菌等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

然而,目前對中性粒細胞的分群主要是依靠經典的形態學,中性粒細胞的異質性一直存在爭議,這種分歧阻礙了中性粒細胞研究的發展。

與其他血液和免疫細胞類型相比,中性粒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數量和水平較低,從技術層面上對RNA的捕獲更加困難。

另外,由於中性粒細胞的半衰期只有15-20小時,對實驗操作細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們通過優化實驗條件,分別對小鼠穩態下的骨髓、外周血和脾臟進行中性粒細胞分離和單細胞RNA測序,並結合生物信息學方法建立了穩態條件下的中性粒單細胞圖譜。

按照發育成熟的順序,骨髓中的中性粒細胞可以分為5群,包括3個處於分裂階段的亞群(G0、G1、G2) 和2個分裂後的較成熟亞群(G3、G4)。

作者們針對顆粒蛋白、細胞周期、殺菌功能等方面,詳細解析了每個群體的特徵,並結合流式細胞標記等方法驗證了這些群體的存在。

研究發現,雖然單細胞RNA測序定義的異質性細胞群體與經典形態學分群整體具有較高相關性,但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能辨別出形態學相同、而轉錄組有差異的G3和G4粒細胞群體,增加了對骨髓成熟粒細胞異質性的認識。

根據顆粒蛋白基因在亞群之間表達的異質性,作者們提出了顆粒蛋白產生的「分選假說」(sorting mechanism),並通過轉錄調控網絡分析鑑定出了中性粒細胞發育過程中特異上調的新轉錄因子。

作者們接下來分析了外周血及脾臟中的中性粒細胞,發現外周器官中主要存在3群具有不同轉錄組特徵的成熟中性粒細胞PMNa、PMNb和PMNc。

RNA速度(RNA velocity)分析揭示了這些成熟群體有不同的骨髓來源和複雜的群體間相互轉化關係:1)PMNa和PMNb主要分別由骨髓的G3和G4發育而來;2)PMNa和PMNb均可發育成PMNc,但是PMNa和PMNb之間很少有轉化發生。

利用免疫螢光成像技術,作者們進一步驗證了高表達幹擾素刺激相關基因的成熟中性粒細胞(PMNb)在脾臟中獨特的空間分布,提示該亞群可能具有不同於其他亞群的宿主防禦功能。

中性粒細胞分化發育示意圖,左為穩態,右為急性腹膜炎。

此外,作者們還將之前文獻中使用單細胞測序定義的異質性群體映射到本研究建立的中性粒細胞參考圖譜,統一了領域對小鼠穩態下中性粒細胞異質性的分類。

最後,為了研究細菌感染對中性粒細胞發育及亞群的影響,作者們分離了急性腹膜炎小鼠的骨髓、外周血、脾臟及感染部位的中性粒細胞進行單細胞RNA測序和分析,發現在炎症狀態下的中性粒細胞的異質性群體沒有改變,但各群體的數目比例、功能特徵、轉錄因子表達和群體轉化路徑等發生了明顯變化。

分析和實驗結果共同表明,急性髓系造血主要通過增強早期中性粒細胞分裂活動和縮短分裂後中性粒細胞成熟時間來共同完成,這些發現為急性細菌性感染治療提供了潛在分子靶標。

相關論文信息:

DOI:10.1038/s41590-020-0736-z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焦點

  • 動物所等Wip1調控中性粒細胞發育分化研究獲進展
    中性粒細胞在機體抗感染防禦及自身損傷中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維持中性粒細胞適度的內穩態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野生型P53誘導的磷酸酶1(Wild 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 )由PPM1D(protein phosphatase magnesium-dependent 1 delta)基因編碼。
  • 科學家發現一種單潛能中性粒細胞前體
    科學家發現一種單潛能中性粒細胞前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4 15:12:0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Lai Guan Ng、Immanuel Kwok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組合單細胞分析發現粒細胞-單核細胞前體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細胞核呈杆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具有分葉形或杆狀的核,胞漿內含有大量既不嗜鹼也不嗜酸的中性細顆粒。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參考值參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 Nature:體內微生物促進中性粒細胞衰老加重炎症性疾病
    血液中的分葉核中性粒細胞為機體對抗病原體提供了重要的免疫防護作用,但同時也會促進炎症性疾病中的組織損傷。雖然普遍認為中性粒細胞是一個相對同質性的細胞群體,但是也有研究證據表明在中性粒細胞群體中也存在異質性。 在穩定狀態下,中性粒細胞的異質性可能來自於細胞衰老也可能來自與骨髓釋放的新生中性粒細胞。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或降低是什麼意思?
    白細胞是血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白細胞又可以分為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今天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中性粒細胞又根據胞核的不同分為兩種,杆狀核中性粒細胞和分葉核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參考值百分比是佔白細胞的50-70%,絕對值是2-7的10的9次方每升。那你知道,中性粒細胞在我們體內都有什麼作用呢?
  • 中性粒細胞減少,該怎麼治療?
    在電腦上查詢到出生5天時的血常規結果:白細胞計數13×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4.6×109/L。我把每次檢查的血常規結果摘錄下來,然後和寶媽核對:出生時中性粒細胞計數正常,6個月之後每次檢查都是降低的,但紅細胞和血小板一直正常。寶寶出生後至今只感冒過一次,2天就好了。沒有出現過發燒,皮膚沒有長瘡癤,沒有口腔潰瘍和牙齦潰爛。
  • ...CoBATCH並解析多器官內皮細胞譜系發育的表觀與功能異質性
    利用這一單細胞技術,研究者首次解析了小鼠胚胎10個器官(心臟、肝臟、肺、左腦、右腦、後腦、腎臟、皮膚、肌肉和小腸)的內皮細胞譜系發育、分化和功能的異質性。基因的表達是生物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核小體重新定位等表觀遺傳的調節對基因表達調控具有重要作用。
  • 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成功解析雞胸肌組織異質性並發現標記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聚焦雞肌肉和肌內脂肪(IMF)性狀研究,通過引入單細胞RNA測序等方法,解析了不同發育階段雞胸肌組織異質性,並發現IMF標記基因APOA1(Apolipoprotein A1)和 COL1A1(Type I collagen),為高效優質肉雞新品種培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18:04:01 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Catherine C.
  • 人體第一防線中性粒細胞:蜘蛛俠也會黑化
    莫慌,我們的身體在幾百萬年前就演化出了一個微型而功能強大的84消毒液工廠,它就是血液裡的一類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被激活,原本保護人類的中心粒細胞也會反噬機體,掀起令人聞之色變的炎症風暴。
  • 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升高就是細菌感染?
    大多教課書給的知識點是,血常規能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比如:一般來說,WBC 計數不高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病毒感染;WBC 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細菌感染。
  • 生科徐成冉課題組揭示生理和病理狀態下胰島β細胞異質性
    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分析了鏈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誘導的小鼠糖尿病模型中胰島細胞的分子特徵、揭示生理和病理狀態下胰島β細胞異質性,並評估了該模型中β細胞的功能缺失以及再生現象。STZ誘導的小鼠糖尿病模型(圖1)被廣泛應用於糖尿病以及β細胞再生領域的研究。然而,目前對於該模型中胰島細胞的狀態以及分子特徵了解十分有限。
  • 兒童中性粒細胞低問題嚴重嗎?
    寶寶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1、感染,尤其是革蘭陰性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等),某些病毒感染(流感,肝炎,水痘, 風疹等),某些原蟲感染(瘧疾,黑熱病等); 2、血液系統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嚴重缺鐵性貧血,陣發性血紅蛋白尿;
  •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例決定了糖皮質激素治療COVID-19患者的...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例決定了糖皮質激素治療COVID-19患者的臨床療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43:39 武漢大學李紅良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例決定了糖皮質激素治療COVID
  • 白細胞高,中性粒細胞高,淋巴細胞高是新型肺炎嗎?為什麼?
    僅憑一項檢查來判斷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不但過於武斷和草率,而且是不負責任的診斷,不符合,臨床診斷思維和科學程序。所以,血常規出現異常與新型肺炎不存在必然關係,無法做出肯定的判斷。
  • Nat Commun:中性粒細胞或促進腫瘤細胞死亡 但這或許並非好事
    圖片來源: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研究者說道,鐵死亡(ferroptosis)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調節性細胞死亡,其會誘發組織死亡。文章中,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分析了來自膠質母細胞瘤動物模型機體的腫瘤組織樣本。結果發現,名為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似乎與死亡的腫瘤細胞存在於同一組織區域中。為了闡明這些細胞是否屬於組織死亡過程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減少了動物模型機體中中性粒細胞的水平,隨後就能降低這些癌症模型機體中壞死的水平。
  • 科學家發現中性粒細胞如何為免疫反應供能
    科學家發現中性粒細胞如何為免疫反應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5:14:39 英國愛丁堡大學Sarah R. Walmsley研究小組發現,中性粒細胞通過糖異生和糖原生產來為有效的免疫反應供能。
  • 炎症的自述:發生、機理和結局|中性粒細胞|炎症|機理|損傷|-健康界
    機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統稱為吞噬細胞,人類的吞噬細胞有大、小兩種,小吞噬細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是血液中的單核細胞,以及多種器官、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而急性炎症中涉及到的主要為中性粒細胞,顧名思義,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很多小顆粒,裡面包有許多能將細胞殺死的酶和蛋白。
  • 張力異質性決定細胞命運
    張力異質性決定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3:58:2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Didier Y. R. Stainier和Rashmi Priya課題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8:53 加拿大蒙特婁眼科Przemyslaw Sapieha研究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