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2020-12-27 科學網

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8:53

加拿大蒙特婁眼科Przemyslaw Sapieha研究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經過不懈努力,他們揭示了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目標衰老血管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2020年8月21日出版的《科學》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團隊對患有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人類患者和缺血性視網膜病變的小鼠模型使用正交方法,鑑定嗜中性粒細胞在晚期無菌炎症過程中血管重構中的非常規作用。衰老的血管系統釋放了一個吸引中性粒細胞並觸發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器(NETs)產生的分泌組。

NET最終清除了患病的內皮細胞並改造了不健康的血管。 NETosis的遺傳或藥理抑制作用阻止衰老血管的退化和疾病的延長。因此,清除衰老的視網膜血管會導致修復性血管重塑。

研究人員表示,在發達國家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等血管系統紊亂,可能會纖維化。儘管許多此類病理性血管通常會自然退縮並避免視力受損的併發症,但其潛在機制仍然未知。本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解。

附:英文原文

Title: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target senescent vasculature for tissue remodeling in retinopathy

Author: Franois Binet, Gael Cagnone, Sergio Crespo-Garcia, Masayuki Hata, Mathieu Neault, Agnieszka Dejda, Ariel M. Wilson, Manuel Buscarlet, Gaelle Tagne Mawambo, Joel P. Howard, Roberto Diaz-Marin, Celia Parinot, Vera Guber, Frédérique Pilon, Rachel Juneau, Rémi Laflamme, Christina Sawchyn, Karine Boulay, Severine Leclerc, Afnan Abu-Thuraia, Jean-Franois Cté, Gregor Andelfinger, Flavio A. Rezende, Florian Sennlaub, Jean-Sébastien Joyal, Frédérick A. Mallette, Przemyslaw Sapieha

Issue&Volume: 2020/08/21

Abstrac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leading causes of blindness such as diabetic retinopathy are characterized by disorganized vasculature that can become fibrotic. Although many such pathological vessels often naturally regress and spare sight-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known. Here, we used orthogonal approaches in human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a mouse model of ischemic retinopathies to identify an unconventional role for neutrophils in vascular remodeling during late-stage sterile inflammation. Senescent vasculature released a secretome that attracted neutrophils and triggered the production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NETs ultimately cleared diseased endothelial cells and remodeled unhealthy vessels. Genetic or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NETosis prevented the regression of senescent vessels and prolonged disease. Thus, clearance of senescent retinal blood vessels leads to reparative vascular remodeling.

DOI: 10.1126/science.aay5356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6/eaay5356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元素,細胞分為很多種如紅細胞、白細胞等,在這之中還有一種細胞名為中性粒細胞。可能很多朋友會很納悶,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話題便是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值。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是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
  • 人體第一防線中性粒細胞:蜘蛛俠也會黑化
    Brinkmann稱其為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網NETs(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這一發現開闢了中粒細胞系研究的一個新領域[3]。當病原體進入人體後,會被「崗哨」淋巴細胞打上標籤——抗體。注意!有一波神奇的操作:有的標籤還自帶「調味劑」,也就是調理素,能讓病原體相對中性粒細胞口感變得更「美味」,讓後續的吞噬作用更加強大高效。衝破崗哨的病原體開始侵染組織,此時,中性粒細胞還在血液中巡視。那麼問題來了,中性粒細胞是如何衝破血管屏障來殲滅病原體的呢?
  • Nature:體內微生物促進中性粒細胞衰老加重炎症性疾病
    2015年9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小鼠模型發現體內中性粒細胞衰老與其促炎症活性具有正相關關係,並且中性粒細胞衰老會受到微生物的驅動。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或降低是什麼意思?
    白細胞是血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白細胞又可以分為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今天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中性粒細胞又根據胞核的不同分為兩種,杆狀核中性粒細胞和分葉核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參考值百分比是佔白細胞的50-70%,絕對值是2-7的10的9次方每升。那你知道,中性粒細胞在我們體內都有什麼作用呢?
  • 中性粒細胞減少,該怎麼治療?
    人體內中性粒細胞數量是很龐大的,每公斤體重大約有100億個中性粒細胞,並且每天會更換掉大約1/5。中性粒細胞在骨髓裡面產生,然後絕大多數還是呆在骨髓裡面度過它們的青少年期(從啟動增殖到成熟大約14天),等到成熟了才被釋放到血流。成熟之後,中性粒細胞就踏上了其「胞」生的單向道,在幾個小時內跨過血管內皮進入組織。
  • 炎症的自述:發生、機理和結局|中性粒細胞|炎症|機理|損傷|-健康界
    除了擴張,血管的滲透性也會變大,導致血管內的一些物質和液體流失到血管外,填充到組織中,所以會變得「腫」,造成組織的變形,這種變形又牽拉到該處的神經,導致發「痛」。不過這裡的「痛」還有部分原因是炎症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如緩激肽、血清素、前列腺素等)造成的。
  •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0:52 德國科隆大學Matteo Bergami、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 Elisa Motor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中性粒細胞如何增強機體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易感性?
    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帝國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未遭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感染的志願者相比,被RSV感染的志願者或在暴露於病毒之前就已經在呼吸道中擁有更多稱之為中性粒細胞的白細胞了。
  • 【重磅綜述】衰老過程中經典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
    例如,有研究發現EVs中存在NAD+的調節因子細胞外煙醯胺磷酸核糖轉移酶(eNAMPT),且在小鼠和人類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此外,含有eNAMPT的EV可增加受體細胞中的NAD+水平,延緩小鼠的衰老並延長壽命。有趣的是,NAMPT已經被證明可以調節SASP,因此NAMPT和EV兩者可以相互作用、調控衰老。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胞外代謝物譜不同。
  • 衰老源於血管,氫氣作用從保護血管開始
    最新研究證明一種抗氧化劑對人的血管老化具有對抗作用,其實血管是組織後勤補給線,是信號傳遞路,人老其實先老血管,血管內皮功能是血管最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最新人體試驗研究證明,能靶向線粒體的抗氧化劑具有對抗血管老化的作用,這證實了過去動物實驗的研究推測。
  • 【小編翻譯】APL經維甲酸治療後出現含棒狀小體的中性粒細胞
    【翻譯】在她入院治療的16天,外周血塗片可見顆粒缺失、特異性顆粒減少的成熟中性粒細胞,其胞質中含有符合棒狀小體特點的內含物【翻譯】在全反式維A酸治療期間,骨髓和外周血中的成熟中性粒細胞偶見含棒狀小體,與其來源(白血病細胞)相吻合。
  • 科學家發現中性粒細胞如何為免疫反應供能
    科學家發現中性粒細胞如何為免疫反應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5:14:39 英國愛丁堡大學Sarah R. Walmsley研究小組發現,中性粒細胞通過糖異生和糖原生產來為有效的免疫反應供能。
  • 專家論壇|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免疫失衡的發病機制及免疫靶向治療策略
    固有免疫系統是機體抵禦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固有免疫細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樹突狀細胞(DCs)等,通過抗原非特異免疫機制迅速募集到感染部位,吞噬病原體從而清除感染。固有免疫細胞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作為抗原呈遞細胞(APC),攝取加工抗原並呈遞給適應性免疫細胞,誘導有效的適應性免疫應答,是連接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橋梁。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王強團隊揭示咽囊在弓動脈前體細胞特化中的重要作用
    弓動脈的發育分為弓動脈血管的形成以及血管重塑兩個過程,最終形成頸動脈、括鎖骨下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等心臟大動脈血管。斑馬魚胚胎弓動脈發育雖然沒有重塑過程,但弓動脈的形成高度保守,是研究心血管發育的理想模型。心臟大動脈血管發育缺陷是導致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數百萬嬰兒和兒童因心臟大血管發育異常死亡。
  • 下一個風口,或許是幹細胞外泌體
    諾獎的肯定,使得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及其生理學功能成為熱點,得到廣泛的研究。1 外泌體是一種胞外囊泡不同類型的細胞均可以通過出芽方式釋放各種各樣的膜包裹的囊泡(如外泌體、微囊泡、凋亡小體)到它們的細胞外環境中,大小從大約40 nm到幾mm不等。
  • 人類與癌症的史詩級較量:分子靶向治療 倍道而進、一日千裡 _ 東方...
    我們將通過細胞或者胞內受體感受胞外化學信號分子的刺激,經過細胞內信號傳導系統弄轉換,進而影響細胞生物學功能的過程稱之為細胞信號傳導,此類信號傳導中信號分子組成的系統被稱之為細胞信號通路(Cell Signaling Pathways)。
  • GCMS、LCMS代謝組學LCMS脂質組揭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生物標誌物
    通過多變量/單變量統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並驗證了一個新型組合標誌物(12-HETE和2-piperidone),實現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快速、精準的體外診斷。該組合標誌物在疾病的早期診斷中也表現出明顯優勢。該研究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血液檢測提供了可靠、高效、便捷的新方法。
  • 免疫細胞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而我們每天接觸的環境中,病毒病菌更是無處不在。人類能繁衍至今,不會輕易被細菌和病毒打倒,也能夠拼盡全力與癌症抗衡,靠的是什麼?是人體強大的免疫力。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人體的免疫細胞。 調節自身免疫狀態,提升機體對疾病的自愈能力,有效降低組織部位各類疾病的發生;及時殺死體內病變或腫瘤細胞,預防腫瘤發生;及時清除衰老細胞,促進細胞新生,延緩組織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