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寫作之比興

2021-03-01 醉月詩苑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徵,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有的詩是個別地方採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後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後來「比興」二字常聯用,專用以指詩有寄託之意。

 

比興手法最早出現於《詩經》。《關雎》首章就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鳴的鳥興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間多少有一些意義、氣氛上的關聯處,又接近於比;又如《氓》第三章以傳統的比興的開頭,寫「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於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

第四章緊承上節,開頭就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後長期過著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自然降臨到了她的頭上。

三、四章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藉此抒發女主人公對丈夫喜新厭舊行為的怨憤。最後一章中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無邊無涯。「隰」是隨處可見的低溼之地,「淇」則是女主人公與氓婚前幽會和結婚時及被棄後所必經的河流,用來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見深意。這樣既激發讀者的聯想,又增強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不僅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而且又進一步發展了它的是「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的《離騷》。

 

《詩經》的比興大都比較單純,往往是觸景生情之下真實的描寫,比興材料僅僅是人類熟悉的自然物或者日用品,而屈原的《離騷》把《詩經》原來的比興材料,如草木、魚蟲、鳥獸和風雲雷電都賦予了生命,讓它們活動,甚至讓它們有人的意志,用以寄託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謂「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詩人「蕙纕」、「攬茝」,「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用異花香草來裝飾自己,表現了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這樣把比興與所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使全詩具有了象徵的性質,同時又擴大了詩歌的意境和表現力。

 

其次,《詩經》中的比興往往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斷,是一種簡單的比喻和聯想,《離騷》則在長篇巨製中以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表現了它的內容。如詩人自比為女子,由此出發,他以男女關係比君臣關係;以眾女妒美比群小嫉賢;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約比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駕車馬比治理國家,以規矩繩墨比國家法度等等,使情感具有更具體的附著和寄託。在《離騷》中的比和興,從形象本身看來,它是虛構,是想像,但從所表達的內容、思想感情來說,又完全是現實的。這就開闢了後世的「寄情於景」「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使全詩顯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楚辭》的這種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對我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後世的詩歌創作有著極大影響。

 

在寫作中採用比興手法的作品後代有很多,如《孔雀東南飛》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激發讀者想像,不由得人不從美禽戀偶聯想到夫妻分離,這樣就給全詩籠罩上一種悲劇氣氛,起了統攝全詩、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又如《歸園田居》中把自己比成「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來表現詩人厭惡官場、回歸自然的心情。也有單句並沒有用比興手法,而整個形象都是比,如《迢迢牽牛星》,整首詩借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團聚的民間故事來比喻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的相思之情,含蓄蘊藉而又哀婉動人。

 

總之,比興手法的運用,加強了古代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了古代詩歌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國的古代詩歌永遠散發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敬請關注醉月詩苑ylpxzysy,投稿郵箱1451057278@qq.com


相關焦點

  • 【詩詞微塾】詩詞寫作之比興
    詩詞寫作之比興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徵,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 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這次課程我們來練習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教你輕鬆拿下古詩鑑賞。【練習】1.下列詩詞作品中,通篇運用比興象徵手法託物言志的是( )。A. 《秋興八首》(其一)B. 《早雁》C.
  • 比喻、象徵和比興,這次終於全分清
    作者先吟詠蒹葭,除了觸發對「伊人」的思念之情,也以深秋清晨河濱的圖景渲染一種悽清氛圍,有利於思念的表達。因此興句往往放在首句,起渲染氛圍的作用,被稱為起興。第三種興句除了渲染氛圍、烘託情感以外,往往和後面的句子有一種隱喻的關係。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比興。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詩摘詞選投稿郵箱mm0127m@163.com詩詞微塾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毛澤東詩詞中的"黃鶴"、"黃粱"、"鯤鵬"、"不周山"、"霸王」「東臨碣石"、"神女"、"吳剛、嫦娥"、"華佗"、"九嶷山"、"陶令"等,都是用典之例。用典需要貼切,忌生僻,忌晦澀,也忌堆聚。此外,還有對比、設問、反問、雙關、嵌字等修辭方法,在詩詞中也常可見到,在此不再一一介紹。詩詞是語言藝術。詩詞寫作的過程,說到底就是語言的斟酌、推敲的過程。
  • 讀胡曉軍古體詩詞集《有戲人生》說「玩味」
    最近讀胡曉軍(筆名宇錦)的古體詩詞集《有戲人生》,頗有感慨。該書收錄作者創作的104首古體詩詞,數量多且質量高,珠璣閃爍之間為當代上海詩詞創作增色,說明只要認真鑽進去,年輕詩人也可以寫好古體詩詞。胡曉軍的詩詞以戲曲劇目為題材,寫出作者獨特的觀戲感受。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立意
    詩詞微塾 格律詩寫作之立意 尹俊認為,「情是詩的基礎和支柱,情乃詩之魂,無魂則是殭屍;意乃詩之骨,無骨則不成體態」。注意這裡的詩包涵詞。情是詩之根,無情則無詩。寫詩不但要情,而且要有激情、真情,如此才能寫出好詩來。意境:是形象,是生動美,鮮活美,是詩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詩詞以境界為最上。至煉意則未必知也。故知煉意者可與言詩。」
  • 語文學科常識——賦比興
    《周南·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比:類比。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點更鮮明。(這裡有兩種說法,分別是類比和比喻。而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興:以其他事物為發端,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 比興的顯與晦背後,是屈原的意氣風發,和阮籍的軟肋 | 李翰
    在眾芳蕪穢的深春,攤開《詠懷詩》,忽有不忍卒讀之感。    阮籍《詠懷詩》多用比興。顏延之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比興寄託,便是寫作上致其「文多隱避」的重要原因。所謂「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乃至「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學詩詞的幾點粗淺體會
    今天開始,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是怎麼樣學習寫作詩詞的。共分三個部分,分別是起步階段、入律階段和提高階段。退休後,生活安定時間充裕,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家務之餘,讀書寫作成了一件快樂的事。心中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怎麼高興就怎麼寫,通過詩詞把晚年生活搞得有聲有色。第二種就不光是修身養性,還要入群,投稿發表,進行社會交流等等。這就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了,就必須要研究詩詞的創作規律。這二者不能說誰好誰不好,都可以。 今天,我們在「白浪情」綜合群中來討論的格律詩詞的寫作,主要是針對第二種的「自娛娛人」為目的。
  • 悠韻翩飛沁心脾—淺析流行歌曲與古典詩詞
    詩詞貴含蓄,顯然,不用典,就很難抵達此境界,因此,詩人常藉助用典來塑造形象、表達情感、營設意境。歌詞創作中不直白地表達究竟發生了什麼,而是巧用古詩詞中的典故,含蓄蘊藉地表明內容,增加了歌詞的朦朧美和意蘊美,倍添藝術魅力。不過完全欣賞需要一些古典文學的積澱。在欣賞了歌曲之餘也可增加古文化的修養,一舉兩得。
  • 【詩詞微塾】詩之八要
    詩詞微塾 詩之八要 一般來說,詩有賦比興等修辭賦比興又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賦是敷陳其事而直言,就是敘述陳說。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打比方。興是先言他物作引伸,就是借物或景以開頭,也可用作結束。 另一說則大不一樣。直接敘述事情,把各種事物反映在詩語中,這是賦。通過客觀物象的描寫以表現作者的情志,這是比。
  • 趣味語文丨比喻、象徵和比興,這次終於全分清
    作者先吟詠蒹葭,除了觸發對「伊人」的思念之情,也以深秋清晨河濱的圖景渲染一種悽清氛圍,有利於思念的表達。因此興句往往放在首句,起渲染氛圍的作用,被稱為起興。第三種興句除了渲染氛圍、烘託情感以外,往往和後面的句子有一種隱喻的關係。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比興。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郭沫若的一首七律,全篇採用比興手法,精彩紛呈
    古詩詞中經常採用各種修辭手段,例如比喻、擬人、比興等手法。讀者們都很熟悉比興手法,如《詩經·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人們有時候託物詠人、緣物寄情,從而情因物顯,言在此而意在彼。
  • 高中語文常用表現手法(2):抑揚、比興、象徵、白描、託物言志等
    5.比興比興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比興手法最早出現於《詩經》。
  • 高考滿分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寫作技巧總結,太精彩了!
    2、妙引詩詞名句,凸顯底蘊 古詩文名句是一座豐厚多彩的作文素材庫,聰明的你若能將它們巧妙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文採斐然,並營造出濃厚的文化底蘊。一篇文章,若能一開篇就引用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古詩名句,能夠引人入勝,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長江詩苑》2020年第42期詩詞選登(2)(70)
    當然,詩詞中提問不像其他文體那麼明顯,比較含蓄。如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提問意思明顯。2、景物開頭。景物開頭多是氣氛渲染,主旨是歡愉的景物用暖色;主旨是優傷的景物用冷調。如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箸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3、開門見山開頭。
  • 上遊讀書丨《詩詞及楹聯寫作》教你如何賦詩作對 - 鍾小族
    《詩詞及楹聯寫作》教你如何賦詩作對鍾小族2016年,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就引起全社會關於詩詞教育的熱烈討論。該節目至今已播出五季,仍然熱度不減。
  • 比興和比喻有何不同?讀詩總是弄混淆?幫您總結了三點
    在此之前,我們先重溫一下比喻和比興的定義。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比興:既有比喻,也有起興。所以這也不是比興句。2、在比興句中,本體一般出現在喻體之後或者不出現;而在比喻句中,都可以。原因還是一樣,起興的定義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 詩詞寫作入門(一)押韻
    話說詩詞君從昨晚八點一直弄到十二點左右,結果微信網站掛了,今天補上昨晚的文章。從此,一致公認的權威性的規則被確立起來。 宋朝在《唐韻》基礎上又頒詔修韻,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稱《廣韻》。 宋末金代,官方對《廣韻》又作了一些修訂,使之進一步完善。修訂後的韻書最初刊行於「平水」(今山西臨汾市)這個地方,世稱《平水韻》,「平水韻」一詞始見於金王文鬱《平水新刊禮部韻略》,也就是明清以後一般所說的「詩韻」,一直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