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小雞再扔掉,失去的何止是優良的教育,還有敬畏生命的失格

2020-09-04 新一個夏天

中午聽到辦公室大姐們閒聊,現在流行給家裡的孩子買小雞仔玩,談到雞仔長大後的歸宿,她們的話讓我不寒而慄。

「我昨天給孩子買了兩隻小雞仔,挺好玩的呢!」

「你剛買啊?我早都買一周了,天天嘰嘰喳喳的太吵了。」

「你們也是放陽臺嗎?以後長大了怎麼辦?」

「扔了唄!」

「我跟女兒說,燉蘑菇啊,媽媽蘑菇都準備好了!」

隨後是一陣陣刺耳的嬉笑聲。

買來——餵養——嫌棄——處理,原來這就是一條小生命的一生。

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易在孩子心裡種下惡之花

唐人街探案2》中,秦風與唐人就連環殺手案討論時,說過一句話,兒童時期縱火、虐殺小動物、尿床,是連環殺手的三個特徵。這幾個特徵都與自我控制力有關,而且多數是由於童年時的環境影響,例如沒有受到家長足夠的愛。

有人會說,媽媽們買小雞是為了孩子開心,這不是愛嗎!

這種不正確引導的愛更加可怕。當談到怎麼處理小雞亂排便的問題時,多數家長表示扔在陽臺就可以,如果小雞試圖進屋內,就打出去,也會給孩子一隻木棍之類的,讓孩子在玩耍過程中順便監督,這樣既可以讓孩子有事幹有東西玩,又可以避免分心去管理。

看,孩子剛開始根本不知道小雞可以攆、可以打,但是在家長的引導下,有樣學樣,也對小雞揮起棍子。打重了怎麼辦?沒事,本來這小雞也沒幾個錢,就是拿來玩的。

以後呢?孩子會不會覺得打小朋友也沒有事?進而打爸爸媽媽也沒有事?

只要能取樂,我可以傷害任何人或物。

這就在孩子心裡種下了惡之花。


對生命沒有敬畏,是為人的失格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小雞仔最後的歸宿不都是死去嗎?我又在聖母什麼?

這就像一有關於不吃野生動物、不屠殺流浪貓狗、不以殘忍方式食用猴腦鵝掌的呼籲時,總會有人跳出來反對,「豬牛羊禽不也是動物嗎?你一輩子不吃肉啊!」

稍稍留意就能發現,持這類「槓精」思想的人不在少數。

養殖動物和陪伴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出發點,一類是群體性的飼養,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動物產品,而另一類則被我們賦予了感情,我們對它們是有愛和責任的真的可以輕飄飄地說出長大就扔掉、長大就吃掉的這種話嗎?

英國哲學家休謨說——慈善之心是一視同仁的。設若有人因為自己碰巧生而為人,就認為只應對人保持同情,而憤憤於別人對其他動物保持同情,則其人的心必然小於針頭。

養小雞事件的思考與不可行的背後原因探討


  • 樓房不具備飼養禽類動物的條件。樓房裡,可以養狗、養貓、養魚、養爬行動物,前兩者主人能帶出去遛一遛,而且古往今來餵養的經驗豐富,各種寵物物品與服務也一應俱全;後兩者沒有出門需求,同樣也有產業鏈完全的飼養一條龍流程。禽類動物的特徵是腸道短,隨時排洩;飼料粉塵化,汙染嚴重;沒有馴養經驗,叫聲無法控制,易引起人類反感,所以樓房不具備飼養禽類動物的充分條件。
  • 禽類動物本身不能成為寵物。例如沒有經過檢疫,無疫苗,具有一定危險性。我們都知道飼養貓狗是需要定期進行驅蟲和打疫苗的。可是,哪裡有寵物雞疫苗呢?雞仔的宿命本來也不是在一個人類家庭裡被觀賞和飼養,它們應該在養雞場,成為肉雞或蛋雞的基礎雞雛。禽流感的威脅隨時可能捲土重來,一切羽類動物都有致病可能,你還想在家裡養雞,留下安全隱患嗎?
  • 飼養禽類動物死亡風險率過高。記得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大門外也有賣雞仔的,還會被攤主塗成五顏六色,就為了吸引孩子注意。這種染料塗染會造成禽類羽毛脫落,精神緊張,誤食影響消化機能等問題,因此染色的小雞壽命比普通的小雞要短。接下來談普通小雞,它只要被買來,一進家門就有各種致命危險,它可能會被主人遺忘投食餵水,飢餓而死;也可能在高溫如蒸籠的陽臺室外,受日曬而死;它如果被主人喜歡,可能會被過度抓放,驚嚇疲憊而死;如果不被主人喜歡,被打死被遺忘被扔掉,都有可能。最後,如果有幸被養大了,不再可愛了,逐漸成長為十幾斤重的大雞,處理真的是問題,把它擺在哪?


結語

綜合來看,無論是從教育孩子的角度還是從對生命熱愛的角度,僅為了一時歡愉購買飼養小雞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放過它們,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個市場監管很難,畢竟買賣小雞都不是違法行為,但是真的養了就為了死,起碼也是道德層面的缺失。


我是 ,如果贊同我的觀點,就請給我點個讚吧,也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思考結晶。期待關注與精彩留言。

相關焦點

  • 給孩子養小雞你養對了嗎:一隻雞,一場生命教育
    家養小雞的成活率不高,我想更多的小雞逃不過死亡的命運。我很好奇,小雞死了以後,家長們為兒童精心準備的「生命教育課程」做了怎樣的總結?再或者,小雞奇蹟般的長大以後,又有怎樣的操作呢?是的,飼養小雞的確是一場難能可貴的生命教育,與飼養其他貓狗之類的哺乳類寵物相比,更容易遭遇到「死亡」,且相較於魚、烏龜等寵物來說,又能夠在飼養的過程中更多感受到生命之間的互動。
  • 讓孩子宰殺吃掉親手養的小雞,日本學校的生命教育竟然這樣做...
    我們設計「飛羽傳奇」送小雞的目的,除了讓孩子近距離了解鳥類知識,還希望培養他們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品格。「這其實也是一堂小小的生命教育課。」巧得很,這幾天我看到微博上熱傳一部日本的生命教育課紀錄片,講的也是孩子和小雞之間的故事。故事的過程很溫馨,結局卻讓人瞠目結舌。
  • 讓寵物變成盤中餐,日本「另類」生命課引爭議:敬畏還是殘忍?
    例如日本島根縣的一所學校就已經連續多年設立了「生命教育課」,意在讓孩子們了解生命的可貴。哭著吃掉親手養大的小雞,日本「另類」課程引爭議:敬畏還是殘忍?為了讓孩子們理解「食物的來源」和「生命的可貴」,日本根縣的一所學校開展了一項延續了60多年的生命教育課。課程開始時,老師會發給每個學生一個雞蛋,然後讓他們把蛋放入專門的孵化器中,觀察小雞被孵化的過程。
  • 震驚中外的「生命教育課」!先養半年,再親手殺掉,最後要親口吃掉....日本教育紀錄片再掀波瀾!
    因而,從學生時代,日本學校就會設置「生命教育課」教育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然而,最近的一個紀錄片卻把這個「生命教育課」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它的課程設置十分「殘忍」,讓小朋友親手殺掉自己養大的「寵物」並且還要一口一口的吃掉...
  • 生命教育不是孵孵小雞,而是種責任
    「許多學校把孵小雞作為一項作業,沒有事先教給孩子孵化和養殖的知識,以及在城市中養小雞會遇到的種種困境,這樣只是把小雞當作玩具,和真正的生命教育背道而馳。」在鄭老師的「小神農社」裡,他會先教孩子孵小雞、養小雞的要點,比如多久換一次孵化器中的水、小雞孵出來後把喙尖剪去掉等。並且每個想要領養小雞的成員,必須要和家人、鄰居協商好,在大家都沒有意見的時候才可領養。
  • 杭州中小學生命教育課堂流行「孵小雞」 愁壞不少家長
    「這是我們給學生布置的一項綜合實驗,也是生命教育裡的重要一環:給小雞搭房子。」科學老師曾溫如告訴記者,由於小雞隻需要一間雞舍,因此社團內成員要先組隊設計雞舍,再和其他組的雞舍PK,實用性最強的雞舍才能被留下,供小雞使用。曾老師感慨道,短短50多天,學生們從這場生命教育中收穫了許多。
  • 關注|馮正霖: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
    在這個關鍵時期,民航安全工作決不能鬆勁兒、忙中出亂,要將「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作為民航作風建設的內核,增強「三個敬畏」意識,把作風建設推向深入。一是要深刻把握「三個敬畏」的內涵,在作風建設中明確價值追求。在作風建設中倡導「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有助於為作風建設、隊伍建設植入厚重的人文內涵,為確保民航持續安全打下更為堅實的思想基礎。
  • 頻發的學生跳樓事件啟示我們:生命至上,請敬畏生命
    這些事件一次次給教育敲響了警鐘,同時也啟示我們:生命至上,請敬畏生命。願所有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煩惱,都要勇敢地面對,自毀生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生命不是你一個人的,是父母創造了你,你無權擅自決定你的生死。你若離去,父母將萬分痛苦。善待生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生命只有一次,請務必珍愛它。生命至上,請家長和老師們敬畏生命。
  • 日本奇葩生命課,讓孩子吃自己養的雞,600萬網友爭論:有必要嗎
    近年來,這樣的新聞並不少見,深究原因除了孩子們的心理脆弱外,還有就是父母對生命教育的不重視,才會讓孩子如此漠視生命日本學者谷口雅春:生命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課,對生命沒有敬畏心的人,是可怕的。生命教育很重要,但日本島根縣的出雲農林高中,開設的一門「奇葩」生命課,卻讓人直呼受不了。
  • 日本生命課:親手養、親手殺、親口吃.孩子們崩潰大哭,對不起.
    我們敬畏生命,是為了更愛自己。「生命教育」對於日本的教育,特別是有關珍惜食物熱愛生命、面對死亡的教育,的確比很多國家更重視、做得更多。不可否認,其中有許多可圈可點、值得借鑑之處。更多的人卻說:這究竟是生命教育課  ,還是殘酷認知課?
  • 日本「另類」教育:讓學生親自把小雞養到大,又讓親手宰了吃掉
    文|秘籍君最好的生命教育,不是讓孩子學會殘忍,而是學會如何珍惜生命。鄰國日本有一種「另類」教育,名曰讓孩子認識生命,了解生命的可貴。可過程卻非常殘忍,對孩子而言也很殘酷。一開始,他們會給每個孩子一個雞蛋,之後集中放到孵化箱,讓其孵化出小雞。
  • 人為什麼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中華民族自有史書記載以來,就倡導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古聖先賢,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神明,將「天道」視為中華民族的共同核心理念,將「天人合一」視為文明進步的道德標準,將「天地人和」視為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社會大同理想。《莊子天道》篇說:「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
  • 要知道生命到底是什麼,就必須養小動物
    當然,除了它們,還有數不清的「動物原住民」。青豆園為什麼要養小動物呢,為他們做了哪些事情,來聽聽我們的故事吧。(一)青豆園為什麼要養小動物?     今年春天的時候,一木老師帶著班級的孩子們去農場撿來雞蛋,借了小學孩子的孵蛋器。等了二十來天,大家以為雞蛋都要臭了扔掉的時候,結果孵出三隻小雞。
  • 學校門口賣的「彩色小雞」,養幾天就死掉,它們是怎麼產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正常的小雞小鴨子,羽毛多呈白色或者黃色。而在很多九零後印象中,還有羽毛顏色是彩色的小雞,小鴨,他們大多被小販拿去學校門口販賣,看起來非常可愛,很多小朋友都會將其買回家。但很多小朋友將這些小動物買回家之後,過幾天小動物就會死掉。這到底是什麼造成的呢?
  • 讓孩子親手養大小雞小豬又殺了吃掉,這樣的生命教育你贊同嗎?
    但你一定沒想過,日本的生命教育可並不至於此:日本的一所高中不僅讓學生親自孵化小雞、養大最後還要親手將雞殺掉並懷著感恩的心吃掉!一旦小雞孵出,每名學生都要挑選一隻小雞,負責給雞餵食、經常給雞換水、監控雞舍的溫度,定期給雞稱重並記錄成長進度。6個月後,學生要親手殺掉自己養大的雞並煮熟了吃掉,體驗生命的意義和食物的珍貴。
  • 敬畏生命不辱使命,敬畏規章只爭朝夕,敬畏職責不負韶華
    敬畏生命不辱使命安全是民航業發展的生命線,敬畏生命體現了安全從業者必須始終保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工作態度,體現了民航行業的價值追求。民航空管人對于震驚世界的德國烏伯林根空難始終記憶猶新。一起空難讓無辜者失去生命,也讓他們的家庭遭受了難以承受的痛苦。空難發生之後,當事管制員尼爾森遇刺身亡,也成為空難的犧牲者,行兇者是一名俄羅斯建築師,空難讓他失去了兩個孩子和妻子,痛苦讓他失去了理性。根據事故調查分析,如果當時機務人員做雷達檢修時,沒有導致飛機衝突告警功能失效;如果當時尼爾森沒有受到通訊設備故障的幹擾,導致他與圖-154客機建立聯繫延遲了23秒才發出下降指令;這場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 日本生命教育有多殘忍:吃掉自己養的寵物,孩子們都崩潰了
    而這個國家的一些教育也讓人沒有辦法認可。案例:之前,在網上曾經曝光過日本某個小學的一門特殊課堂,這門課堂的本意是讓孩子了解生命的含義,只是,他們的教育方式,卻是讓很多人都表示憤怒。事情的起因是,該小學為了讓給孩子們科普生命的知識,於是開設了一門特殊的課程,比如,讓孩子們培養小雞。
  • 敬畏生命,休戚與共
    善是保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如果我們擺脫自己的偏見,拋棄我們對其他生命的疏遠性,與我們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那麼我們就是道德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一種特殊的、不會失去的、不斷發展的和方向明確的德性。
  • 別再給孩子買了!染色小雞引娃追捧
    (原標題:別再給孩子買了!隨著春季的到來,各幼兒園、小學附近常常會出現眾多兜售小雞的商販,為了提高銷量、引起人們的吸引力,不少商販將小雞染成各類顏色,引來不少孩子爭相購買。
  • 親手殺掉並吃下自己養大的小雞,日本學生們的一堂生命課程,引起了巨大爭議...
    而課程的內容是這次事件的最大爭議——課程要求這些高中生們自己孵化然後養大一隻小雞,最後親手把他們養大的雞殺了吃掉。。。接著同學們找到自己要負責的小雞,給它們取名字,認真的記錄下他們生活環境的溫度還有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