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丨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思維教育?

2021-02-19 科米課堂

大家說到科學,往往想到的是一些非常複雜的方程式等等,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 —— 把科學變成了一個個學科。

也就是說,我們只是重視學科裡面具體的知識,比如物理、化學、生物,乃至數學,但是至於科學本身是什麼,其實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被教育過。

在國外的高中階段,學生們深入學習理化生學科之前,總要先學科學哲學,把科學是什麼講清楚。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方式。

科學,來自人類對大自然發自內心的好奇。其實我們從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來看,科學認識世界的方式,出現得是比較晚的。直到牛頓的時代,才漸漸地建立起現在科學認知的基本模式。

在那之前,我們都是在用神話、宗教等等來解釋這個世界。就是因為人類的這種好奇,不斷地想探索明白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有沒有規律可循,才發展出科學。所以希望孩子們的好奇心可以受到保護,讓他們能一直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才能一直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另外一點是,科學只是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現在有一種思潮 —— 把科學等同於正確,而我希望家長們能夠從更深的層面來理解這個問題。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科學的價值在於:科學是我們現有的認知方式中被實踐證明比較合理的一種,帶給我們生活非常多的便利,所以非常值得教給孩子。

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科學不能解釋的,很多領域是非科學的,同樣有很高的價值,比如宗教,也是我們人類文化的瑰寶。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多元化的態度。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裡非常明確的指出,科學的認知方式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事實依據,第二是邏輯關係,第三是審辯性思維,也就是批判性思維。

那什麼是事實依據呢?就是說所有科學結論,都要建立在一個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證據之上,然後我才能夠相信。

科學的領域內,一個理論是一定有事實去支持它的。在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學科中,都是通過實驗,取得實驗數據,來證明理論。

如果理論沒有事實依據,那我們就不能夠相信。重視事實依據,就不容易被那些煽動性言論所吸引,他會更關注背後的事實真相。

下一點就是邏輯推理。邏輯推理是連接事實依據與科學結論之間的橋梁。簡單講,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因果關係,也就是說,這個事實,能不能夠支持你得出的結論?這一點其實是我國的教育是比較欠缺的。

很多成人,即使大學畢業,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邏輯學,並且邏輯水平是比較差的。

嚴密的邏輯思維不僅能幫助人在科學方面有所建樹,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可以避免許多問題。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這麼小,給他們講邏輯是不是他們聽不懂?其實邏輯只是思維方式,在學校教育不夠重視的前提下,家長如果能夠引導,會有很大的幫助。

科學思維的第三個要素是批判性思維——審辯性思維。

對於科學,批判性思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科學是可證偽的,因此有不斷進化發展的過程。舊的理論不斷地被推翻,被新理論所替代。

正是因為人們不斷地進行批判思維,各自獨立思考事實是否支持理論、邏輯是否合理,有了新的事實發現,會去驗證之前的理論,看看會不會證實或者推翻之前結論,看結論裡面有沒有隱藏的假設(任何的結論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注意),才逐漸建立起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無比宏偉的科學大廈。

前面說的科學研究中,我提到了科學家會對於新的理論進行驗證,正是出於審辯性思維的立場。大家經常聽說的學術造假,就是因為其他科學家沒有成功重複並且提出質疑,所以造假在科學的世界裡是非常容易被發現的。

但我們日常生活中,批判思維就尤為重要了。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任何人都可以發出聲音,傳播某種結論,結論的真實性並沒有人去幫你驗證,所以避免人云亦云非常重要。

觀察到事實 -- 用邏輯推出結論 -- 批判性看待結論並對其進行調整 -- 尋找新的事實,這樣一個循環,構成完整的科學思維體系。

這種思維方式,是違背我們人類本能的。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天性傾向於合作和聽信他人,因此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後天刻意練習習得的。科學思維的方法比科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也是家長進行科學教育的重點。

我理想中的科學教育,會是一個金字塔。最底層(核心)的東西,是訓練孩子的品格,包括好奇心,熱情,有趣,勇於嘗試,獨立思考。

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是有趣的事情。勇於嘗試是因為在科學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很多失敗,如何有勇氣在明知道有很多困難的前提下堅持也是非常需要家長幫助培養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如前所說,非常重要。

以這樣的品格作為基礎,再上面是方法論的內容,包括邏輯,審辯性思維,設計實驗等等,最表層才是現在大部分學校教授的知識類的內容。方法論和品格才是我們教育中更需要重視的東西。

現在大部分家長都很熱衷於繪本。繪本中有很大一類是科普繪本,又可以分為發展興趣和補充未知兩類。

發展興趣是針對孩子已經有的興趣進行拓展。比如很多家長提到了孩子很喜歡汽車、火車等,就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買相應的繪本。

另外一種是補充未知。現代孩子們的生活範圍是非常有限的,很多知識不在他們生活範圍內的,繪本就是很好的補充。比如給孩子讀《地底下的動物》,他們讀過之後會開始去公園地下挖一挖。

第二點是與現實生活聯繫,讓孩子有參與感,主動將生活中遇到的現象聯繫書本,讓他們體會到書並不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最後一點是,家長不要以掌握知識為目的。因為家長很容易心理上陷入一種期待,就是我給孩子讀了很多書,他應該會知道很多知識,還能夠跟別人家孩子比較一番,但是家長要注意控制這種心態,因為培養科學的思維才是更重要的。

做實驗沒有想像的那麼高大上,不需要很多專業的實驗器械,核心的思路就是:什麼事情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時候「試試看」。

比如:孩子去廚房看到調味罐裡面的東西,與其直接告訴他鹽糖醋,不如直接讓他自己用勺子去嘗嘗。做實驗的時候牢記科學三要素:事實依據,邏輯關係,審辯性思維。

實驗源於生活,生活中很多道理都可以用做實驗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實驗也是回答孩子們「十萬個為什麼」的好辦法。

提問是訓練孩子思維能力的一種核心方法。所謂思維就是思考的過程,通過回答問題來思考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孩子3、4歲以後會有很多問題。

大部分家長會直接回答問題。但更好的辦法是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後將問題拆分成小問題再反問回去。孩子會跟著反問回去的問題進行自我思考,從而一步一步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問題就從科學三要素來引發。

總結一下提問的切入點:問事實: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比較一下有什麼不一樣。問原因: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A發生了一定會導致B發生嗎,還有什麼其他東西會導致B發生嗎?問可能:這件事情是這樣的,還可能會是什麼其他情況嗎?

心態需要放平和,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孩子的思維跟我們不一樣,家長不要著急。也許當時沒有什麼反應,但是後續會激發出來。

家長需要持續地按照科學思維的方式去引導,不要糾結結果,慢慢地都會產生正向的作用。只要播種下了科學思維的種子,按照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進行,一定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運用STEAM教育方式更好的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
    幫孩子提升學習,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科學的STEAM教育方式,帶孩子愛上學習! 什麼是STEAM教育? 很多家長對此都會有多少的了解,那麼我再來跟大家分享一下STEAM教育。所謂STEAM教育是指集合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於一體的教育模式,這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相比以往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更容易接受,而且還會更加的專注。
  • 蒙氏幼兒園是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的?
    科學技術推動了生產,發展了經濟,繁榮了社會,無論是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越來越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當今世界更需要大量的具有科學才幹的人才來攻克由科技構成的未來世界。特別是此次疫情的發生,更是讓全人類再次感知科學於人類的重要,科學教育於未來人才的重要。那作為幼兒教育,應該如何從小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呢?
  • 對幼兒進行科學思維教育,你需要AR互動場景營造學習氛圍
    我們對自然發自內心的好奇心,其實也屬於科學,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 我們開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從我們人類文化的發展歷史來看,也是不斷的向著科學探索來進步的,在形成科學認知之前,我們都是依靠神話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不知道天地如何形成的,便編出來一個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來告訴後人,諸如此類的童話也是有很多的!
  • 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呢?
    及早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在今天的時代愈發重要。許多家長會給孩子零花錢,什麼時候給,以及如何給,其實正是對孩子金錢教育的合適機會。可以嘗試把零用錢分成三份,放在三個透明塑料罐子裡。這三個罐子分別代表消費、捐獻與儲蓄。事實上,這是一種預算精神,像這樣把錢分開,可以讓孩子養成一個觀念:有些錢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錢要給比我們更需要的人,有些錢則要存下來,等以後需要時再用。
  • 如何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家長別避諱,這樣和孩子解釋最好
    就比如孩子夏天的時候喜歡戲水,但是家長們都會加以阻止,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實際上在我們同孩子進行生命安全交流的時候,死亡教育就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只是這個時候我們都對其感知比較弱。所以,死亡教育,指的就是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的過程。
  • 機器人編程教育是如何塑造孩子思維能力的?
    隨著機器人編程教育在一線城市的大眾化,許多家長也紛紛跟隨著趨勢送孩子去學習,但其實大部分的家長都還不太清楚什麼是機器人編程教育?機器人編程教育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好處? 什麼是機器人編程教育呢?
  • 哈佛校長: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學會一堆知識,而是掌握科學思維
    換句話說,一旦一個人的思維出現了錯誤,就無法作出正確的行為,那麼這個人的命運將會被改變,一般思維分為很多種,生活思維,工作思維,科學思維……今天我要說的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科學思維。
  • 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呢?
    新生兒是出生1個月內的嬰兒,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動,如何進行教育呢?新生兒有自己的身心特點。視覺:出生後他的雙眼運動不很協調,有短暫性的斜視,見了光亮會眨眼、閉眼和皺眉,並逐漸能對視野內的物體產生短暫的注視,目光可跟隨近距離的物體移動。
  • 對孩子的放養教育要搞懂,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每當她想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總是不耐煩回他一句,媽,你能不能別管我?現在小麗表示孩子的生活狀態越來越差勁了,身上一堆壞毛病。她本來以為從來沒有嚴格的要求過孩子,孩子就會因此得到一個科學健康的成長過程,但是沒想到她親手毀了孩子,現在孩子不僅身上一堆壞習慣,而且更聽不進家長的教育。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二、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孩子學會了敬畏生命,知道生命的寶貴,知道生命失去了就不會再重來了,他們就不會輕易地傷害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父母在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時,可以使用以下方法:第一,利用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 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只是為了考試麼?
    瘋狂的開業招生背後,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素質教育意識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商家巨大利潤的驅使。「古往今來,無論在哪個時期,哪個國家,教育都不是一個商人聚集的行業,因為他沒有巨額的利潤,高利潤的產生,背後一定有偷工減料或者羊頭狗肉。」
  • 專訪丨如何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開啟心理健康教育?
    【編者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應具備的一種內涵,而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一直是困擾著中小學教育的問題之一,如何將心理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孩子?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是否可以運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本周,我們採訪到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專家侯莫易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移動心理實驗室及心生電臺」的先進經驗。1.
  • 「問晴天」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拐騙教育」?
    晴天媽媽,暑期裡孩子戶外遊玩的頻率增多, 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拐騙教育0 3 從小教孩子「自我保護」世界上最著名的兒童自我保護指南,《英國兒童十大宣言》就提到了孩子如何防止被騙0 4 幫孩子正確認識傷害身體教育,安全教育,霸凌教育,性別教育,性教育,死亡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 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自然科學思維訓練,你需要這份乾貨
    上上周我寫了《學齡前思維可塑性最強,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語文思維和數學思維訓練》,裡面概括了思維培養的四大方面: 語文思維 家裡有個小動物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好處的。 我一直記得自己小時候養蠶、養蝌蚪的經歷:在外面找桑葉,看著蠶一天天長大變成蠶繭,最後變成蛾子;看著蝌蚪慢慢長出四肢,尾巴退化,最後變成了青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只要家長引導適當,很容易就激發出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 你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了嗎?
    蕾蕾的爸爸大大方方地講了他的育兒故事:做家長的,除了必須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心理健康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外,還要進行一項同樣重要的教育——生命教育。什麼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種旨在幫助孩子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賞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目的是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一代新人。
  • 個性化教育探索,不能隨心所欲地對孩子進行實驗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這種快速通過自考獲得大專、本科文憑的「育兒模式」,並非個性化教育探索,而是對孩子進行拔苗助長的功利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獲得一紙文憑,而是要讓學生有完整的教育體驗,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為未來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對於基礎教育,尤其如此。」熊丙奇分析稱,民間的教育實驗,都以不滿意體制內教育為出發點,然而,具體觀察教育實驗,有不少比體制內教育更功利。
  • STEM教育和科學教育的關係
    不少教師關心在STEM課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參與到科學實踐中,並在實踐中提高科學思維能力。
  • 什麼是機器人編程教育?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好處?
    是激發孩子學習、觀察、思考、探究、動手、合作等多方面興趣的科學啟蒙教育;是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寓教於樂的一種教育方式。在思考設計機器人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需要在虛實空間中靈活轉換,會鍛鍊孩子空間想像的抽象思維。在組裝搭建過程中,會涉及物理、數學、機械結構、工程結構上的原理。
  •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學會以下4個教育方法,孩子內心更強大
    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近幾年來,挫折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認為從小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 怎麼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有的家長在說孩子現在還小,還不懂這些,那麼孩子多大的時候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這個時間段產生的客觀印象,會對孩子以後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有必要在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父母如果不去教育孩子,那麼也不會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明白祖國的概念,當我們去從身邊小事慢慢的潛移默化的對這方面教育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這方面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