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如何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開啟心理健康教育?

2020-09-27 心悅教育智庫

【編者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應具備的一種內涵,而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一直是困擾著中小學教育的問題之一,如何將心理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孩子?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是否可以運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本周,我們採訪到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專家侯莫易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移動心理實驗室及心生電臺」的先進經驗。

1. 首先請為我們介紹一下移動心理實驗室和心生電臺項目的具體內容。

移動心理實驗室和心生電臺項目是由成都市文明辦主辦,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承辦的特色宣教項目,旨在促進全民對心理科學的學習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引導公民培養文明創新精神。

這個整體的項目都是在今年暑假正式啟動, 會持續到今年12月。其中移動心理實驗室項目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通過每月不少於一個實驗主題的方式,開展 8 場實驗,內容包括:「家有兒女「沉浸式親子關係心理情景實驗、「21 天落地計劃」——每天下線一小時,線上社會實驗、「和網癮說再見」、「適度焦慮 事半功倍」社會心理活動實驗以及情緒與腦科學、記憶力測驗等部分藉助心理學儀器的實驗內容等。

心生電臺項目在喜馬拉雅、蜻蜓、網易雲等平臺投放,以音頻產品作為傳播手段,打造未成年人及家庭心靈棲息的第三空間,以青少年應試焦慮、網絡成癮、親子關係、未成年人成長發展階段、後疫情時期心理關懷、生命教育、心理讀書會等內容為方向,設置40期節目,每周1次,其中部分話題邀請行業大咖、學生及家長進行研討和交流,通過電波輸入信息、使聽眾獲得支持、植入力量,促進其間接學習、傾訴釋放、互動交流,樹立良好的個體身心狀態和社會心理生態氛圍。

2. 該項目的整體構想以及規劃思路是怎麼樣的?

「移動心理實驗室」和「心生電臺」,引入天府文化要素,以「建立科普體系,助人自助」和「設置心理服務載體,讓求助零距離」為兩個主要路徑,運用寓教於樂模式,對解決青少年應試焦慮、網癮兩大心理問題進行創新性探索,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了解求助途徑。

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開啟項目,主打線上視頻及音頻產品,保證當前社會大背景下項目開展的安全性、宣傳性及可持續性,通過參與性體驗,啟發市民思考。

3. 作為移動心理實驗室和移動電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您覺得這個項目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我認為該項目的亮點可以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來看。

就項目開展形式而言:

第一,充分運動網際網路思維,結合時代需求,製作線上創新產品,內容科學健康,形式生動有趣,能讓科普知識普及服務覆蓋更廣的人群。

第二,解決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大眾生活接觸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將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識轉換為身邊的小實驗、小方法,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指導幫助的作用,使科學的心理學在人群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就項目內容而言:

第一,緊跟社會需求,在後疫情時期,給予大家心理支持。同時,針對父母,給予孩子成長的實際方法指導。

第二,內容設置符合社會熱點,運用寓教於樂模式,對解決青少年應試焦慮、網癮兩大心理問題進行創新性探索,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認知觀。

第三,心理實驗室通過線上實驗的形式吸引大眾參與,形式獨特,讓大眾了解科學的心理學,並且鼓勵大家在生活種勇於探索嘗試。

4. 從初步構想到落地執行,中間遇到的難點在哪裡?最終是如何克服和解決的?

整體而言是考慮到這種活動的大眾參與及接受度的問題,特別是移動心理實驗室項目,我們應該如何將科學的心理學或者說實驗心理學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大眾。其次是考慮觀看對象的問題,我們有考慮說是否這次的項目開始可以不僅僅是針對我們的未成年人群體,也可以是青年群體,乃至我們全市市民。

通過我們多次項目組會議,就第一個難點問題,我們最後決定在「移動心理實驗室項目」中更多地通過示範倡議視頻來展示一些社會類/行為類心理實驗,即便是心理學專業實驗儀器設備的展示,我們也藉助網絡拍成互動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大眾,或者直接走進高校心理實驗室,通過直播的形式給大眾講解和科普,這樣也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就第二個難點問題,我們決定從內容呈現上進行分層。例如,心生電臺項目,我們分板塊化推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收聽需要,我們既有更適合成年人收聽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也有結合社會熱點推出的節目,讓孩子們也能參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心生電臺這個項目推進時,還面向社會招募聲音志願者和心理專業文稿志願者,就目前來看,這樣的形式還是比較受歡迎。

5. 項目目前的進展和成效如何?

該項目從今年暑假正式啟動之後,目前我們完成了4次線上實驗課,包括B站的《人生實驗室》互動視頻、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推出的《情緒與腦科學》線上實驗課、未來有心小程序推出的《21天落地計劃—每天下線1小時》線上打卡實驗以及《和網癮說再見》線上實驗。

心生電臺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25期節目, 包括後疫情時期的心理支持、親子關係、兒童成長指導等專業內容以及結合社會熱點新聞及重要節日推出的心理宣教文章。

6. 您和您的團隊如何評價這個項目?

「在嘗試中創新 在創新中成長「

此項目開啟對我們而言是一次創新型探索,也許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仍會充分查閱資料,結合行業專家的意見進行調整,希望項目呈現對市民而言既有趣又專業,最重要的是希望這類項目工作開展正真給到大家一起啟發和思考,無論是建議意見、還是內容反饋、活動感受等,「社會廣泛參與、共同發聲、共同進步」恰恰也是這個社會共建項目的意義所在。

7. 您能總結一下本項目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關注和作為今後的借鑑?

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專門機構,希望能為青少年的積極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盡我們的專業之力和持續之力,我們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我們的一些做法。

(1)貼近社會需求多樣化宣教普及內容的呈現形式。

(2)項目設計充分考慮觀看者的參與度(捲入度)。

(3)項目內容充分體現心理專業度,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作為核心內容,預防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

(4)緊扣社會階段性情況,充分開展後疫情時期的心理幫扶計劃。

(5)將心理健康宣教產品化,增強項目推廣的可持續性,擴大受眾覆蓋面。

專家介紹:侯莫易,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專家組成員,成都市成華區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榮譽顧問,成都高新區心能源青少年發展中心副秘書長,英國遊戲治療協會認證兒童遊戲治療師。

相關焦點

  • 一篇網際網路思維的健康日曆是如何煉成的?
    文|曾響鈴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時間觀念與健康理念的碰撞,讓網際網路醫學科普找到打通線下的路徑。作為騰訊旗下專業的醫學科普資訊平臺,騰訊醫典具有天然的網際網路屬性,如今走向線下,做健康日曆,自然也是能從中看到其一貫的網際網路思維的運用。儘管做健康日曆的形式與做線上內容平臺有所不同,但是本質還是想大眾用戶普及醫學科普,核心邏輯還是不變的。以不變應對變化,在健康日曆上,便能總結出3點網際網路思維的運用。
  • 校長專訪丨陳清茂: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推進關鍵在於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
    本屆「骨幹研修班」的主題主要圍繞教育信息化與高效課堂展開,對於這個主題,您怎麼理解?陳清茂:參加第13屆中學骨幹英語教師新課程教學高級研修班以及第三屆網際網路+學校教育高峰論壇,收益良多,感受頗深。這次會議為我們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者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對我們起到了很好的解惑啟迪的作用。
  • 開啟教育公平新模式 在線教育如何健康前行?
    在線教育如何健康前行【視點】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重點部署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其中包括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國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的高度重視
  • 產品思維分析網際網路心理測試
    編輯導語:隨著生活和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現代人的心理壓力難以排解,於是網際網路心理測試應運而生。本文作者就用產品思維為我們分析了網際網路心理測試,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最近被吐槽了產品思維,心裡很不爽的同時覺得真的挺無聊的。為了表明我只是不願意事無巨細的表達出來並不是不懂,所以來從產品思維的角度分析分析網際網路「心理測試」這個玩意。
  • 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成都未成年人心理實驗室和心理電臺項目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8月初,成都市2020未成年人心理實驗室和心理電臺項目正式全面啟動,該項目都是由成都市文明辦主辦、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承辦的特色宣教項目,旨在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健康向上的成長心態,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健康心理環境,引導全民開啟科學、文明、時尚的「心」生活。
  • 衍藝圈丨專訪藝術家——張蓉
    專訪藝術家張蓉1988年生,陝西渭南人。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中國精神工作室,清華美院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2015年11月渭南市教育局主辦渭南市教師才藝展示系列活動入展(獲二等獎)2016年4月渭南市美術家協會主辦春之戀寫生作品展入展2019年9月 首屆陝西省寫意油畫研究會畫展入展2019年9月 渭南市教育系統主辦的
  •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的設想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是指教育者運用與心理學相關的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和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人格水平的一類教育活動。教育部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大中城市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鎮及農村的中小學也要從實際出發,逐步創造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 從工廠思維到網際網路思維,abc360的「老母雞模式」如何快跑?
    從2011年創業至今,abc360精簡課程,業務變成兩個產品線;從工場思維跳轉網際網路思維;兩年半內融資四次。五年多的摸索,abc360經歷哪些階段和轉型?一對一和小班業務又是如何運營?近期,鯨媒體專訪了abc360創始人李晶。(abc360創始人 李晶)差異化競爭,「看自己能做什麼」2011年10月創立abc360之前,李晶曾在日本工作五年。
  • 九江小學運用「網際網路+」 創建家校課堂新模式(組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通訊員盛麗華攝影報導:網絡已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家校教育如何擁抱「網際網路+」,已被各學校高度重視並進行研究,近日,九江小學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在創建家校課堂新模式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 專訪徐凱文:大學生為何頻出「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問題通常源於「關愛缺失」和「價值觀迷惘」   ——專訪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   據《京華時報》報導,1月18號,一名女大學生從薊門橋西過街天橋跳下身亡。不禁讓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產生擔憂。1月21日,新華網記者就此專訪北大---徐凱文博士。徐博士就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 心理健康教育怎麼做?這所世界頂尖大學的經驗了解一下
    心理育人質量的高低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要做好此項工作,高校可從哪些方面發力呢? 隨著疫情發展,心理健康問題也再次被提及。它既使人們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讓人們關注到了其緊迫性。那麼,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在日常的工作中該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如何讓你的心理更健康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豐盈呢?我們很多人對於心理學或許很陌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學習來改變自己,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有中科院專家寫的一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為我們解釋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困惑,更為我們開啟一扇了解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的機會。
  • 產品化思維在興趣教育領域的運用|興趣教育
    以便更好的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每一種人群的思維體系的形成都和社會文化、時代背景、生活經歷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生活中既能看到同類,也能看到自己所不能觸碰到的。warning --警告: 跳出自己所處的環境看自己,會有可能產生不良感受。個人的總結,必有缺陷和局限性,僅供參考。批判性的閱讀更好。
  • 2017福建省教師招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考試大綱
    招聘考試從教師應有的職業素質、專業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二、考試目標與要求(一)考試目標1.考查考生對心理學專業知識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水平。2.考查考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知識的領會與掌握情況。
  • 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數字原住民」如何更安全...
    網際網路作為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豐富且龐雜,如何讓青少年正確使用,而不沉溺其中,使得網際網路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被爭議。今年的情況更加特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大青少年對網際網路的接觸和使用更密集,不僅長時間在家接受在線教育,也有更多時間進行網際網路休閒與娛樂。青少年利用網絡在尋求什麼?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 【網際網路+教育】卓越教育首試內部創業模式 給教育「+」個想像空間
    卓越教育敏銳地嗅到了這一發展態勢,舉辦了一場「卓越未來,我們來」的內部創業大會,此番鼓勵內部創業行為有效的刺激傳統教育與創新思維的更緊密融合。  縱觀教育行業,網際網路+浪潮席捲而來,在線教育、網絡微課、教學O2O、素質新模式等詞語賦予了更多可想像的空間。沒錯,一個「教育+」的時代也撲面而來。卓越教育敏銳地嗅到了這一發展態勢,更是走在了行業前端。
  • 開學在即,心理健康成為教育重點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學校教學秩序、校園防控、應急能力、責任落實4個方面,指導學校教學、防控兩手抓,全面有序推動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配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 網際網路來襲,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
    確實,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某些網路遊戲、某些短視頻、不健康聊天網站或者連結等,也在毒害著孩子們的思想,佔據著孩子們的大腦。 有時,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過於依賴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反而會讓人的思維變得「懶惰」,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深度思考能力。前幾天,孩子還說,老師說了,不讓他們當「電腦人」,不進行思考就直接搜索答案。
  •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泖港鎮這堂課給你想要的答案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促鄉村振興」專題研修班上,鎮黨委副書記沈全林以「如何運用法治思維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為主題開展授課。但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謹記前車之鑑,加強反思總結,運用好法治思維,堅持依法辦事,正確處理好效率和規範這一問題。❂ 四、堅持學以致用,是培養和提高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有效途徑★ 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定勢。★加強法治教育,充實幹部隊伍法治思維知識儲備。
  •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通過對現今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了解與分析,研究發現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很多問題。如何利用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此進行分析與闡述。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問題高校學生面臨著人際關係、學習方法、生活方式等方的巨大轉變。並且高學歷、高薪金已成為眾多大學生追求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