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攝圖網
各種思維體系所處的生態環境一覽
JUST DO IT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產品化思維,今天更細緻的討論下產品思維的具體內容。以便更好的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每一種人群的思維體系的形成都和社會文化、時代背景、生活經歷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生活中既能看到同類,也能看到自己所不能觸碰到的。
warning --警告: 跳出自己所處的環境看自己,會有可能產生不良感受。
個人的總結,必有缺陷和局限性,僅供參考。批判性的閱讀更好。
比較思維、經驗思維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特點:習慣於習慣、習慣於周圍人群價值觀、習慣於用舊有的成功經歷指導生活中的一切行為。習慣於用周圍群體的行為、結果來安慰自己,指導自己。最經典的自我驗證方式就是「別人都這樣幹,別人都這樣過」。
情況特殊的人,生活過的比較壓抑,人性被壓制太深,容易產生過激思想和行為。
行為特點:
從眾---希望得到周圍人認可,別人有什麼,我就有要追求什麼。(比如歷史上中國男人人追求的功成名就,腰纏萬貫,美女如雲,這種奇葩的價值觀,依然在現代社會以默認的形式存在)。教育、買車、買房、買包其中有不少人不為剛需,就是為了那份從眾。
情緒不穩定---生活的真實在於,拿大多數人講述一個真理或好的標準,就比如買彩票一樣,上名校一樣,成功一樣,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能獲得美好預期。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結果是平凡和失敗。不管是教育、財富、家庭幸福。對於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都會面臨的負面情緒。由於這個群體的文化特點,習慣於比較,習慣於對比的思維習慣,註定將面多的是情緒波動大,更多的是負面情緒。由於預期的標準過於簡單,而又改變不了預期,所以情緒很容易陷入不穩定狀態。總是在不斷的給自己鼓勁和挫折中來回波折。
攻擊性強、惡、不擇手段---比較思維容易形成的一種心理就是跟上,不會考慮自己的自身的真實需求、客觀條件、個體差異。為了達目的,少數人往往會暴露人性的很多惡。
目光短淺、現實---比較思維,跟上周圍的人,在教育領域,很容易把孩子形成成長偏差,壞的結果可能毀了孩子,每個孩子的智力、基因、本性都不一樣。用一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偏差是必然。
尋找依靠群體心理和行為的精神支撐---當周圍的人都幹一件事的時候,跟風而上,當大家都失敗的時候,自我安慰大家都這樣。當你想炒股的時候,你知道大家共有的大多數人炒股都會虧,你就自然的拒絕進入股市。雖然你即使進入了,大概率在比較思維的控制下也會虧,但是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炒股,怎麼炒,再不進去不是更好。
背景:儒家思想和視野局限的影響。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沒有批判、對比,就是告訴你一個世俗的規矩,幾千年下來,大家都形成了固定的習慣,默默的也會對比較思維的沉澱積累起到了推動作用。想想自己和老一輩的人的終極人生是不是有很大的相同和重合。
視野的局限就容易看眼前、看周圍,不能挑出所處的生活環境,看不同生態系統下人的文化,價值觀。容易形成認知局限。
優點:在合適的價值觀引導下,執行力比較強,至少態度積極。
顯著心理特點:合群、喜歡人多,自處比較難。
小結:這個生態環境裡的大多數人,環境惡劣、人與人的關係比較殘酷,個體的惡容易體現,也更容易覺得社會的殘酷。
邏輯思維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特點:
注重因果關係,邏輯關係。尤其是理工科背景和男士身上比較明顯。比較務實,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律,但思想維度和層次也比較平。比較專注、也容易相信勤奮、踏實會有好結果。相信邏輯就是一切真理的標準。
行為特點:
執行力強---在決策和設計方向都定好的情況下,邏輯思維比較強的人,能做好任務劃分,關係明確,能精準的執行和計算任務的時間和內容。
值得信任---長期邏輯思維培訓的情況下,對符合邏輯關係,靠譜比較重視,所以在被對方清晰的邏輯分析之後認可的人,一般能取得對方的信任。
對事不對人、較真---在和人的溝通中,如果對方思維跳躍,或者有幽默的表現,容易讓邏輯思維的人做出錯誤的判斷,瞬間「臥槽」。哈哈,其實這也不是大事,就當冷幽默咯。
背景:工業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影響。大多數理工科的人都接受過系統的工業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影響。對結構、邏輯都形成了強烈的思維特點。
優點:執行力強。
顯著心理特點:較真、不解風情
小結:這個生態環境裡的大多數人,簡單、可信度高,但是缺少價值思維和人文思維。
產品化思維、抽象思維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的特點:抽象思維的文化容易體現在,挖掘各種現象背後的底層規律,說話總結性的內容較多,有的人感覺有營養,有的人感覺過於強勢,自負。產品化思維的文化容易體現在舒適、有價值、全面、人性化。產品化思維本質上將抽象思維的結論,結合人比較能接受、產生持久興趣的方式展現。所以在這裡將抽象思維和產品化思維拿在一起比較。
行為特點:
抽象思維---
愛分析:喜歡搜集各種現象,總結出各種現象背後的邏輯。
不輕易下結論:在沒有足夠的現象的考察,不會輕易對事和人下全面的結論。
為人顯得高冷:在ta的認知體系裡,在沒有足夠的內容來表現規律性的特點的時候,情緒變化不大。
產品化思維---
善於總結人性的特點:人生而感性和本能,只是接受外界的影響和歷史文明的影響逐漸發展了理性的維度,所以對人性的了解,更容易將理性的事物、觀點、產品,以感性的方式讓用戶、對方容易接受。
具備抽象思維:不懂底層規律,是不可能清晰的將理性、結構、邏輯的內容很好的表達。
具備將規律性、邏輯性、理性的東西以感性的方式表達:掌握理性的內容和感性認知的中間橋梁,以用戶和對方容易本能接受的方式呈現。
背景:哲學思想、科學思維,不斷的影響和產生了抽象思維的誕生。產品思維的鼻祖應該非賈伯斯莫屬,大大了促進產品思維的發展,讓人以更簡單、舒適的體驗各種文明產物。
優點:抽象思維對各種現象看的透徹。產品思維有助於人與人的交互。有利於各種不同生態的人以及內容的溝通。
顯著心理特點:孤獨感強
小結:這個生態環境裡的大多人,有營養,思考維度更豐富,立體。
決策、設計思維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特點:大多數個體也會有決策、設計的時候,但是因為個體缺乏社會多維度的了解,所以這些價值不大。能產生價值的決策、思維的生態環境,往往體現出,知識面廣、對各個領域的基本規律、價值體系有清楚的了解。能讓決策和設計產生價值。淡定、從容、平和、堅定、精準、毅力、周期性、思考維度廣這些特點明顯。
行為特點:注重生態建設、結合政治、經濟、行業、人性,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作決策,設計思路能從理性到感性的平滑過度。
背景:商業文明、價值理論、現代文明的發展,需要一批人引領企業、行業、社會、國家的發展。
優點:完美。
顯著心理特點:壓力大,身心疲憊
小結:。。。。。。
引用一句經典:人的一生都為認知所困,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也得不到認知以外的人。
各種生態環境的轉換和演變規律---產品思維
JUST DO IT
人、群體、社會,站在歷史的角度,都是在不停的演變,在個體的某些維度匯聚成一種力量,必然會產生某種事實的凌駕於當下生態環境的視野。
人轉換生態環境的幾個因素
上一篇分析了,人如何跨越自身歷史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和心態。即如何突破當下的所處的生態環境。人的時間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做出突破自己,只能在其餘的兩個因素裡做文章。而第三個因素,在你想進入新的領域,即學習新的東西,在開始階段,你是不可能了解底層規律的。
興趣培養的著力點,就在於第二個因素,足夠全面的現象認知,形成一個人能感性認知的全面的產品生態環境。
個人的經歷體驗:任何一種心理認知的變化都需要達到一個理論的極限。
比如你過去形成的認知、心理、專業素養,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時間的足夠長。
人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去跨越多個生態環境、變化職業放心,通過時間的積累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須結合思想轉換的基本規律,用產品化的思維,初步形成產品層面的生態環境,讓這個維度積累到一個極端,即全面的產品認知和體驗。從而形成興趣。進而帶你進入對底層理論的認知,從而具備在新的生態環境下生存。
產品思維在興趣教育中的案例
JUST DO IT
利用上面第二個維度:足夠全面的現象認知、應用場景---興趣培養
學習語文、寫作
學習語文、寫作的本質---對個體的情感、現象的觀點、態度。對社會的現象、道德、文化的觀點,態度。從個體和社會兩個維度產生自己獨有的觀點和態度。
有哪些個體和社會現象?哪些情感?哪些文化?哪些道德品質?
比如我們總結幾個個體和社會的現象主題舉例:
親情、友情、人生的意義、職業選擇、競爭、團隊意識、
貧困、戰爭、文明衝突、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商業文明、政治體制差異性。。
去思考和找出關於個體和社會的足夠全面的主題,主題足夠全面,就更容易達到思想、心態改變的臨界點,更容易形成感性的認知、入心。
如何形成全面的現象認知呢?
其實很多書已經形成了很好的現象認知,家長所要做的事,就是找出關於自己總結出的主題的書,結合自己孩子的認知能力,可以選擇泛泛而談的書,逐步演變到知識全面,系統的書,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涵蓋足夠全面的主題,先產生一個全面的生態認知。才能通過系統的內容去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心理興趣的認知。不需要書有多深奧,只需要讓他知道有這些主題,體驗下。
在大多情況下,當孩子有興趣了,基本上自主學習的動力有了。只需要適當的交流學習成果,分享觀點和態度。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狐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