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傳統陳舊的英語教學法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初中英語的教學,顯得相對滯後的教學法已難以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新課改形式下,應結合教學實踐,嘗試一些能更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英語教學法,這樣才能適應新的初中英語課改方向和教學目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不管是從小學到初中,還是高中到大學,英語教學總是刻板的、沒有生氣的。對於新單詞的學習,總是老師先領讀幾遍,然後學生跟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印象是,單詞永遠是重複性的抄寫,課文永遠是枯燥的背誦,就連寫作也是千篇一律。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自己能夠涉獵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而那些對英語沒有興趣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往往是惡性循環。
就學習而言,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成書二千多年前的 < 論語•雍也 >中收錄的孔子的話。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在學習知識或本領時,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說明二千多年前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已注意到教學方法上興趣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儘快將學生帶進英語之門,並取得大面積的收穫,歷來是一道具有挑戰性的「門檻」。興趣是初中生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學生對所學學科一旦產生濃厚的興趣,隨之就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慾,就會自覺地去學習。
所謂興趣教學,是指教師針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創造一個和諧溫情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情感的愉悅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整合詞彙,將詞彙學習變成一種興趣
(1)初中英語學習,詞彙量的過關非常重要,一個初中畢業的中等英語水平的學生,要求詞彙量至少達到2000個詞,而這2000多個詞彙中,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水果和學習用品了,要求會使用更多的生活詞彙,那麼如何來學習和記憶詞彙成關鍵之一。因此在初中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將初中新標準的詞彙進行整合,把一些生活中隨處會用到的詞彙,放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學習;而不是課本上出現的時候才學,不出現的時候就不學,讓學生消除英語考到的才會學考不到的就不學的消極想法。比如calculator這個詞,是由十個字母組成的,在初中這是一個在拼寫和讀音上都比較難的詞彙。這個詞在初一開始的時候我便已經向學生提出,又把握住數學課學習計算器用法的契機,將這個詞適時的教授給了學生,在初一下學期我已經能聽到很大部分學生在使用計算器的時候能夠很熟練地使用calculator這個詞了,這說明,他們在計算器的使用上能夠運用英語思維來應對所見和使用所學了。
(2)不讓「熟視」變「無睹」,培養發現英語的眼睛。初中英語考試中對於詞彙量的考察並非局限於課本所學,試題也越來越接潮流和接近生活,所以我們的英語教學應開始從「應試」轉化為「應時」才行。
生活中英語無處不在,學生卻總是熟視無睹。有一次,一個學生告訴我他家住在PICC的附近,我問他「What does PICC stand for?」「不是叫中國人保財險嗎?」「那麼P代表哪個單詞?」學生卻啞口無言。喜歡遊戲和看娛樂節目的學生都知道PK、K.O.這樣的詞彙並知道它們的意思,但是為什麼用這些字母表示,各個字母代表哪個單詞,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在一次課上,兩個小組進行詞彙競賽,在最後判定小組勝利的時候我用了K.O.這個表達方式,學生眼前頓時一亮,他們發現遊戲中的詞彙也可以用到英語課堂中,我利用他們對遊戲的興趣,講解了K.O.來歷和其他意思及用法,相信這樣的詞彙學習方式,學生記得紮實,也很難忘記。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三中)
(以上為節選,詳情訂閱《新教育報》,聯繫:QQ304096470)
著名教育智庫——中國新教育智庫起源於2000年。是中國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實力最強、最具創新力的教育策劃研究培訓傳媒機構之一。目前擁有中國新教育研究院、中國新教育網、新教育報、中國課改名校聯盟、中國新教育論壇、中國課改節等十個教育品牌。北京、深圳、山東、河北四個運營中心和二十餘家地方站。擁有中國乃至世界頂級的教育策劃評價,專注研究學校發展和校長教師成長,在全國教育界擁有良好的口碑。
中國新教育智庫
公眾號——「創新創造」,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