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狀元的故事

2021-02-19 潘姓網

潘屋村位於長汀縣河田鎮東南方向約13公裡處。這裡流傳了一個近千年的傳奇人物——潘狀元。

  潘仝,又名潘龍,出生於宋朝(公元1213-1276),長汀潘屋人(長汀縣河田鎮潘屋村)。潘仝自幼慧心妙舌、敏而好學。因其相貌醜陋(幼時家庭遭到災難而破相),「只(獨)目、拱(駝)背、瘸腳、面(臉)疤」,雖與世無爭,卻嘗盡世態炎涼。學富五車,心懷壯志的潘仝不甘心一輩子呆在潘屋。他常記父親(潘從源1)教誨,要進京趕考。經過努力,他順利地通過了解試(洲試)、省試。宋理宗(趙昀)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潘仝要去參加京城的殿試,族人都笑他痴心幻想,潘仝不顧眾人揶揄和嘲笑,收拾行囊,從潘屋出發往京城方向前行。

走在河田「九曲街」上,引來一群人的笑話,有人故意在他面前擺一幅棺材,潘仝說「棺(官)上加官」,有的人在他路過時把豬吃的汁液倒在他面前,潘仝說「汁(職)上加職」。他們稱,潘龍這麼醜,若能中狀元,我們就扯直河田「九曲街」,幫你潘屋橫磚甃路八十裡(潘屋至汀州府)……潘仝最後說:「感謝鄉親們的厚愛,提前給我加官進爵,等功成名就後再報答鄉親」,說完繼續前行。歷經千辛萬苦,潘仝終於到達京城。

皇帝召考,一見潘仝,皇帝大吃一驚,龍顏不悅。心想:我大宋江山怎會如此不濟,讓個五行不全的人考了第一。是否有假,心裡起疑。不過既已欽點,他是騾子是馬提出來遛遛便知道了。於是發話問:「你可是潘仝?」 「庶民正是」, 潘仝答。「哪裡人氏?」答:「福建汀州郡人」。又問:「為何只(獨)目、拱(駝)背、瘸腳、面(臉)疤」。潘龍答以「只目照千裡、背駝駝天子、腳跳(腳一瘸一拐)跳龍門、面(臉)疤疤天花」,寓意「放眼觀天下、替皇分憂、士子登第、盛世朗朗滿天星」,一席話博得龍顏大悅。皇帝遂問起潘龍家境,潘龍氣勢磅礴地答道:「家住九龍高嶂下,千行屋柱落地,萬條椽溝排水;武夷九龍風光好,汀州江中有金沙,男人穿的絲綢緞,女人著的綾羅紗,房中掛的碧紗帳,床上蓋的繡花被,杯盞盆碗德化造,銀盤竹筷出閩山;吃在河田、嫽在三洲、騎馬射箭四洋壩」(實指其屋後長有九棵雷公藤攀附在房頂,千條籬笆搭起的茅草屋,下雨時屋頂茅草會漏雨,吃飯在河田潘屋,玩樂在三洲,在三洲桐壩四洋壩騎馬練箭);「八十一人造飯」(實指家中八十一歲的老母做飯,);吃的是「山中山棠梨、田中甜馬薺」,皇帝說:「這麼好的東西給我嘗嘗」。潘仝道:「伸手去縮手洋(融化),爹娘不能嘗」,(實指這東西不存在的);「一百零一人吃飯」(實指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兩隻龍船送油鹽」(實指靠養兩隻鴨嬤生蛋換取油鹽)……。潘仝對答如流,口若懸河。皇上驚其學識口才,不覺脫口而出:「你有狀元之才!」「叩謝龍恩!」潘仝何等敏捷立馬雙膝下跪謝恩。皇上這才知失了口,但聖旨出口,駟馬難追,說了要算數的。可潘仝是個五行不全的人,該封什麼官給他呢?皇帝犯難了,左思右想沒有想出來,旁邊一個老臣給皇帝出了個主意,說:「皇上,為何不讓新科狀元自己說說願為何官呢?」皇帝採納,便問:「你中了狀元,想讓朕封你什麼官?可以奏來。」潘仝呢,想起自己的身世,家圖四壁,今朝沒米為米急,明朝沒錢為錢愁,日子過得苦不算,還處處受人凌辱,於是他說:「我只求一生平安,能安樂死就行了。」皇帝把「安樂死」誤聽為「安樂司」。可是在朝中從未封過這種官職,但為了維護「聖旨口」,不得不傳旨下去,封潘仝為「安樂司」(傳聞當朝有安樂司的機構,就從他而起)。

潘龍居然高中狀元的驚天消息傳到河田「九曲街」上,那些考前嘲笑他的人懊悔不迭,急急忙忙扯直起河田「九曲街」。但是,潘龍衣錦還鄉行至寧化縣安樂村(今安樂鄉政府所在地)時,卻莫名中風寒而逝,葬於安樂,原來竟是皇帝「安樂死」的贊語變成了魔咒讖語!於是,河田「九曲街」上轟轟烈烈的「扯直工程」戛然而止,因此,現在的宗祠一條街在上街三角店處還留有「一曲」(相傳是潘仝舅舅家的)。潘屋的橫磚甃路也是虎頭蛇尾(確有遺蹟,現被道路履蓋)。

以上故事根據潘屋村民間傳說改編而成

  據考證,歷史上的潘仝其實沒有那麼早去世,他獲得狀元後,回到潘屋村在社公坪種下了一棵樟樹(後人叫狀元樹)。他還曾到廣東、江西、漳州府一帶任職,官拜廣州觀察推官(三品)後升至內閣大學士(一品),政績斐然,受人愛戴,年逾古稀方才去世,留下眾多子孫且人才輩出2。潘氏還在潘屋居住時嫁了三個女兒給俞姓、鍾姓、李姓三人為妻,分別給了三塊地給俞(惟茂公妻潘三娘)、鍾(永常公妻潘四娘)、李這三個女婿建祠堂,另為了紀念戴氏外婆也給了一塊風水寶地叫「袖針落槽」做墳墓。(現還存俞氏祠堂、鍾氏祠堂、李氏祠堂已損毀,戴氏「袖針落槽」祖地在潘屋屋背山。其中鍾氏後搬遷到隔壁自然村黃坑再搬遷凹上至今,俞氏已成潘屋村旺族,李氏遷往三洲桐壩)

潘仝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相傳,潘仝因為治吏嚴明,得罪了朝廷一些重臣。這些大臣在皇帝面前誣告陷害潘仝,皇帝要治其重罪,並誅連九族。此時宋王朝也風雨飄搖、奸臣當道,潘仝有口難辨萌生退意。為了躲避朝庭的追殺,回到原籍後潘仝率領子孫離開了潘屋,從此隱姓埋名。潘氏的親戚俞氏族人和鍾氏族人繼續在潘屋村繁衍生息。

鬥轉星移時光荏苒,轉眼已過近千年。斯人已逝時過境遷,潘屋村現已是物是人非,潘屋村潘仝玩耍過的那條南山河,生生不息的唱著歡歌,向後人講述著潘狀元的故事;周圍的大山默默關注著村內日新月異的變化,聆聽南山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唱著無言的歌;社公坪上那棵潘仝親植的大樟樹3每年照常老樹發新芽,增加一圈圈的歲月印記,守候和保佑著這方熱土,仿佛在等待著原主人的後裔來尋根問祖。

注1:潘仝父親潘從源曾擔任江西吉州教諭

注2:潘仝生有九子,其中第一子潘念為南宋光祿大夫,第八子潘毅為南宋皇室護衛都統;潘毅之子潘任封為扶駕徵討大將軍,是南宋最後一任兵部尚書。

注3:大樟樹樹齡約800年,樹圍 15 米,高50餘米,佔地面積約900平方。

相關焦點

  • 《潘》:富有想像力的起源故事
    不幸的是,這部電影是通過製作一部彌賽亞或「選定的」敘事來實現的,這種敘事以一種非常公式化的方式展開,為許多轉義提供衍生的旋轉,同時在類似的幻想故事中使用了更為有效的元素(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等)。潘還嚴重依賴熟悉原版彼得潘的電影觀眾故事,經常重新利用書籍戲劇中的著名線條和預示與電影中發生的事情無關的事件,但未能對巴裡原始童話中提出的主題和想法提供新的見解。
  • 古希臘神話故事:潘(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古希臘神話故事:潘(雙語) 2013-12-21 16:28 來源:網絡 作者:
  • 百館之旅丨姑蘇狀元,甲冠天下
    潘世恩一脈,蘇州民間習慣稱為「貴潘」,以一狀元、八進士、十六舉人,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是當時蘇州最為顯赫的家族。狀元世家裡有:祖孫狀元、叔侄狀元、親家狀元,反映出了蘇州狀元的盛況。紗帽廳展廳重點介紹了潘世恩一生經歷,以及潘氏家族的富貴鼎盛,展出潘家文物史料。參觀此廳,可深入了解蘇州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典雅風格。
  • 潘氏狀元墓風水密碼(有緣得地,以死求發)
    捨命智取風水地,始得文武兩狀元,說的就是潘氏狀元祖墳墓用生命換來的風水寶地。狀元墓又名「牛崗地」,名稱來歷還有一段故事,據興國潘氏(琴公後裔)四修族譜上看記載,墓主潘從源,福建汀州人氏,任吉州教諭,熟讀詩書,尤精堪輿,卸任還鄉時,途經五裡隘,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他讓家人驅牛食禾,和當地農民發生爭執後,捨身自縊,其子遵父囑,與當地農民變涉,將潘從源葬在此地。因為事情由牛吃禾引起,故當地人稱為牛崗地。
  • 興國陰宅風水案例:興國均村狀元墓
    捨命智取風水地,始得文武兩狀元,說的就是潘氏狀元祖墳墓用生命換來的風水寶地。狀元墓又名「牛崗地」,名稱來歷還有一段故事,據興國潘氏(琴公後裔)四修族譜上看記載,墓主潘從源,福建汀州人氏,任吉州教諭,熟讀詩書,尤精堪輿,卸任還鄉時,途經五裡隘,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他讓家人驅牛食禾,和當地農民發生爭執後,捨身自縊,其子遵父囑,與當地農民變涉,將潘從源葬在此地。
  • 寒門狀元的故事
    寒門狀元的事。鄭燁,2018年麗水市高考狀元。他的父親在9年前因病去世,還留下了一堆債務。
  • 豐縣華山古鎮:狀元故裡喜獲狀元匾
    2017年4月8日,豐縣黃樓「李氏家祠」落成典禮徐州李氏宗祠,坐落在程子書院右側,與狀元碑園相鄰。佔地面積約九百平米,高十三.八八米,長二十米,宗祠主體建面積二百七十多平米,宗祠總耗資三百萬元,全由李氏族人捐資興建。宗祠坐北朝南,飛簷走獸,古樸典雅。
  • 我的領導小潘
    我說的「小潘」,其實也早已到了老潘的年齡;只是我改不了口,叫習慣了。十二年前老馬曾經跟小潘和語文組的幾個同事說:校慶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一是校歌的重新創作,結果出來所有人聽了都感覺有氣勢,非常好;再則就是《校史紀念冊》這本書,我把它交給時任語文組組長的小潘負責了。梳理一個單位的50年歷史是個非常複雜的工作,涉及到很多人、事,必須要評價,要總結。這些最敏感的部分都是由我親筆撰寫,交由很多同志看,聽意見。
  • 【故事】中國古代最富傳奇色彩的十大狀元
    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這592個狀元中,亦各有千秋。 中國歷史上唯一可考的駙馬狀元:鄭顥 自古以來,民間就經常把駙馬與狀元這兩個詞聯繫起來,好像中了狀元就可以做駙馬。
  • 老字號故事 記憶中的狀元樓
    狀元樓創始於哪一年,已無從稽考。一般說是始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初址在江北岸三江口,以烹製正宗甬幫菜著名。狀元樓,原稱三江酒樓,改稱狀元樓有一個小故事。乾隆年間,相傳當時有兩個舉人上京趕考,途經寧波,聚於三江酒樓,店家以紅甲魚待客,並謂此菜名「獨佔鰲頭」。後來這兩個舉人都金榜題名,其中一個甚至做了天子門生狀元公。
  • 白塔嶺畫室雙狀元彭千禧龍&徐浩強:從小白到大佬的復讀故事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故事關於兩位白塔嶺小馬,兩位狀元,兩位助教,同時也是好朋友的擁有「多重身份」的復讀生故事。在白塔嶺的這段日子,幾乎涵蓋了我這一年所有的快樂和憂傷吧,收穫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認識了很多很好的同學朋友,也認識了我們白塔嶺很可愛的老師們,像表面很兇,其實很溫柔的潘總呀
  • 揭秘彼得∙潘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彼得∙潘》也是一樣,然而了解原著故事的人或許會驚奇地發現,一路走來彼得∙潘已經變了很多。1902年,詹姆斯∙馬修∙巴裡(James Matthew Barrie)在小說《小白鳥》(The Little White Bird)中寫下了彼得·潘嬰兒時的故事,這是彼得·潘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儘管只出現在前面幾章,彼得·潘的形象依舊大受歡迎,也成為該書大為暢銷的原因之一。
  • 由某潘父子挨罵,想起三個故事
    這個故事我最初以為是佛經裡面的,百度了一下,發現是中國古人劉義慶最先講的,典型的中國故事。 這個故事裡的鸚鵡,比較有情義。我記得有一個版本裡面,鸚鵡是這樣說的:以我世居此山,豈能無情? 中國文化講情理,情在理先。有理無情的人往往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看得透,算得精,賺中國人的錢,入外國籍。
  • 荒誕故事 全是小說惹禍,潘銀蓮愛上東門慶惹是非,能成眷屬嗎?
    本故事乃本人原創,喜歡請親們點讚轉發砸評,謝絕搬運抄襲話說清朝年間,有個賣首飾的小鋪,店主潘老四隻有一獨生女,名曰蓮兒。她手巧得很,尤其善做銀簪,蓮花形狀的,特別好看,遠近的姑娘媳婦都樂意來這裡買首飾。因此成年後爹便給她取大名叫潘銀蓮。也怪這老人家沒文化,這名弄得跟潘金蓮的妹子似的。以後給這姑娘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我們後面繼續講。
  • 歷史是最好的編劇,這個故事令人唏噓 梅爾吉布森&西恩潘《教授與...
    時光網訊 電影《教授與瘋子》今日上映,一款終極預告和今日上映版海報新鮮曝光,進一步揭開了梅爾·吉勃遜飾演「教授」莫瑞博士,西恩·潘飾演「瘋子」邁納參與編纂《牛津英語字典》的塵封往事。      《教授與瘋子》取材自真人真事,「瘋子」邁納的案件資料曾被封存百年之久才得以解密,梅爾·吉勃遜當初讀到這個驚世駭俗的故事時,深感救贖的力量和及生命的光輝,於是購得原著版權,並不惜二十年磨一劍促成本片問世。
  • 憂傷的《彼得•潘》
    憂傷的《彼得•潘》 2002-12-30 13:27 作者:鍾和晏 2002年第4期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
    隨之而來湧入人們視線的,還有一個個高考狀元背後追夢的勵志故事。當各大媒體、平臺都在吹爆這一屆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的時候,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在朋友圈瘋狂轉發,點讚。於是,多年前,一個叫遊安的高考狀元,塵封多年的高考往事浮出水面。
  • 大型兒童劇《小飛俠彼得-潘》新年震撼首演
    小飛俠「飛進」中國兒童劇場傳遞飛翔的真諦  世界經典童話《小飛俠彼得-潘》發表於1904年,是英國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巴裡最為著名的劇作,故事主要講述了永遠不會長大的彼得-潘與永遠不想長大的小女孩溫迪在「夢幻島」上和小夥伴們一起收穫友誼並與海盜船長虎克鬥智鬥勇的奇幻故事。
  • 張韶涵-《潘朵拉》
    張韶涵這張全新專輯《潘朵拉》,依舊找來陳偉擔任第三度合作、擔任製作人,而專輯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張韶涵展跳舞了。同名主打歌走的是電子搖滾曲風,盼藉此讓歌迷看到不同面向的她,讓每個人耳朵一亮!作詞頑童於光中描寫愛情有如「潘朵拉」的盒子,必須撕開糖衣包裝,才能在好奇心與溫柔的催化下,尋到真愛。《潘朵拉》延續《歐若拉》童話式遊戲化的聲音能量,並新加入了更多更為個性化的電子搖滾音樂元素!
  • 梅爾·吉勃遜和西恩·潘,攜手出演《牛津英語詞典》的故事
    梅爾·吉勃遜和西恩·潘,攜手出演《牛津英語詞典》的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2016-08-03 14:1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