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腦癱孩子 衢州好軍嫂借了錢辦智障學校

2020-12-15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8月03日訊武警衢州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喬建水的妻子徐建英,日前,被武警浙江總隊和省婦聯評選為「十佳軍嫂」。徐建英是衢州市衢江區智障兒童培智學校校長,她辦智障學校,招收的全是來自農村的孩子,不僅無利可圖,還欠下了一屁股債。

  4年來,她招收了80餘名智障者,免除了16名困難家庭孩子的學費、夥食費等,而她自己,為了給老師開工資,借過高利貸,最多時欠債近30萬元。

  2007年3月,徐建英在衢州市區某幼兒園當園長。一名腦癱兒童的家長懇請她收下5歲的兒子,那是一個重度腦癱兒。

  那位母親說,她曾帶孩子去杭州的特教學校進行矯正康復。可是每月4000元至5000元的訓練費,令她難以承受。

  「她是我的朋友,哭著求我答應。」徐建英說,她收下了那個孩子,3個月後,這個孩子不但能站立,還開口叫了「爸爸」、「媽媽」。

  很快又有3名智障兒童的家長找到徐建英。「我實在不忍心推脫,就全部收了下來。我想專門為這樣的孩子辦一所學校。」2008年1月1日,衢州市首家民辦特教學校正式成立。

  學校成立之後,前來的智障兒童不斷增多。在一個筆記本上,徐建英記著培訓中心的收支帳目:2010年,中心招收了32個孩子,除去收取的學雜費、食宿費、訓練費等收入,以及殘聯補助的12萬元,學校還虧欠149823元。

  雖然條件這麼艱苦,但是徐建英從不拖欠學校老師的工資,為了給老師發工資,她甚至借了6萬多元的高利貸。

相關焦點

  • 智障孩子的好媽媽:軍嫂借錢辦智障學校
    好軍嫂徐建英將大愛播撒每名殘疾兒童,希望社會能夠給一米陽光,更多的關注智障兒童的生活。衢州市衢江區智障兒童培智學校有一群特殊的智障孩子,他們不能像正常的生命那樣去看,去聽,去說,去思考……但是,有一個人,她堅信殘缺的生命也能綻放出美麗的光彩。她就是軍嫂徐建英。徐建英是浙江總隊衢州支隊一大隊大隊長喬建水的妻子。
  • 「最美媽媽」照顧腦癱兒子能月領2000元工資?背後原因太暖心
    一位足足照顧腦癱兒子25年的河南媽媽,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不過,2年前,這名人見人誇的「最美媽媽」終於熬到苦盡甘來,如今,患病兒子免費住進了殘疾人託養中心,辛苦多年的她,也成了託養中心的一名護工,不僅每天依舊可以悉心照顧患病兒子,每月還能領到2000元的工資。
  • 90後川妹子辦智障人士咖啡館:讓他們和普通人一樣養活自己
    當過品酒師  做志願者陪伴智障孩子  智力障礙、自閉症、腦癱和唐氏綜合症患兒,社會上有針對這類特殊群體開設的特殊學校和託管機構,然而大部分都是照顧。  「有一次我幫朋友辦事,去了一趟成華區殘聯特教學校,這下來對了。」張瑗衝到校長面前,直言想做志願者。這裡的孩子,患有自閉症、智力殘疾或是唐氏綜合症。從那天起,每周四下午,張瑗就到這家特教中心來當志願者。  「陪他們做康復訓練,陪他們玩,跟他們聊天,還有他們在鍛鍊的時候在旁邊看護著不受傷。」這一開始,就是四年,期間張瑗還帶了工作上的同事、朋友過來幫忙。
  • 浙江一富翁女兒10年收治900餘名智障兒童(圖)
    「義烏富二代10年收治眾多腦癱及智障兒童」一事博得網友好評。主人公周曉麗接受本報專訪時謙虛地說——  家人資助、政府補貼,我沒做什麼  創辦腦癱康復部10年、育智學校7年,默默無聞的周曉麗最近走紅網絡——「義烏富二代10年收治眾多腦癱及智障兒童」一事廣為流傳。
  • 北京市健翔學校校長「送教上門」 讓腦癱兒童不再與世隔絕
    於文,北京市健翔學校(原過渡期結束)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職稱。作為我國第一批從事智障教育的老師已經在智障教育領域耕耘了30餘年。於文開始開創了多個「第一」:她率先進行智障教育的輪讓智障孩子有了適合自己的;為了讓極重度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教育,她在全國率先進行送教上門」;她也是全國範圍內訓練自閉症學生最多、時間最長的特教老師。
  • 智障孩子的母親創辦浙江首家民營智障兒童託管中心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23歲的「智障兒童」高弘毅,跟年齡相仿的6個同樣重度智障的「兒童」一樣,憨憨地笑著,一邊高舉起雙手,擺出一些誇張的舞蹈動作……昨天是第21個全國助殘日,作為我省首家民營智障兒童託管中心,杭州彎灣託管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創辦託管中心也是一位重度智障孩子的母親,叫徐琴。
  • 「借」孩子辦滿月酒,竟引發血光之災
    王英和夏蘭的孩子出生就嚴重缺氧,一直在醫院裡治療,但是王英的母親是個要強的人,她早已經通知了老家的親戚來喝滿月酒。現在孩子住著院,如果取消酒席,不光酒店的定金退不了,親戚的紅包也收不到了,情急之下,她找到了當初和夏蘭同一個產房的同鄉春梅,提出用錢跟她借孩子來辦滿月酒。
  • 衢州小夥成腦癱玄幻寫手:9年寫210萬字 把夢想寫進小說
    男主角都有我的影子,由笨小孩變成絕世高手——衢州小夥想寫出好看的故事,能養家,能收穫愛情­  進擊的腦癱玄幻寫手­  一根手指每日更新5000字­  昨天下午1點,住在衢州城區的27歲腦癱男青年毛晗濤端坐在電腦前敲擊著鍵盤
  • 腦癱孩子,媽媽不忍心送去特殊學校,可在普通學校不會受欺負嗎
    每所學校都會有些特殊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不想承認孩子的與眾不同,同時他們也希望孩子能在普通公立學校中,和諸多正常孩子在一起,變得「正常些」。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嗎!如果到了特殊學校,都是特殊孩子,那不是「和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嗎?
  • 無力的人間:腦癱家庭的痛苦與掙扎
    現實:一次意外的摔倒,發現孩子是腦癱兒為了照顧孱弱的小傑,玉姐帶著女兒從深圳回到了老家,在沒日沒夜的精心呵護下,小傑的身體開始壯實起來,白白嫩嫩,人見人愛,就在玉姐以為「搏對」了的時候,小傑開始有些不一樣了。
  • 智障小孩適合隨普通班就讀嗎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他們希望孩子能和正常學生一起學習,使他們在文化知識、心理健康和生活自理等方面得到良好教育。社會、學校也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公平平等,完成義務教育的法定責任,自然也就無條件接受了這種所謂「容納式」教育的最佳方式。不可否認,確實有許多智障兒童因為隨班就讀而度過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生活,在智力發展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生活上也得到了良好的照顧。
  • 啟智學校在讀學生1438人 還有很多孩子沒條件入學
    原標題:啟智學校在讀學生1438人 還有很多孩子沒條件入學   「毛毛的降臨給我們帶來許多歡樂……一年後,我們發現她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愛哭鬧、難餵養、反應遲鈍、不能翻身,找過無數名醫,最終確診患有輕度腦癱……」這是智障孩子母親的一段日記。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我們把目光投向智力殘障兒童的教育。
  • 腦癱男孩_新聞中心·外聯信息部_騰訊·大渝網
    由於孩子從小患有慢性腸胃炎,母親擔心藥物產生,副作用停掉了醫生開具的一部分藥物,轉而求索偏方。從燒燈草到配豬精水,從請鄉裡赤腳醫生到前往四川南充尋方,「這幾年能試的方法我都試過了,就盼著孩子能好起來。」由於發育遲緩,興國6歲才開始上幼兒園。【父親當小工120元一天撐起全家 照顧孩子一天只吃一頓飯】興國是陽倫樹和二婚妻子生的孩子。
  • 十佳軍嫂候選人——耿文芳
    時間的隧道把我們帶回到三年前七月的一天,發生在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家庭中的故事: 一段時間以來,耿文芳越發不安地發現,和同齡的孩子的相比,自己剛滿一歲的女兒季恩亦出現了異常現象,孩子不分白天夜鬧騰的不行。經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輕度腦癱,這對於這個平靜的家庭簡直是無聲的驚雷!更何況,這一幕是發生在一個分居兩地的軍人家庭。
  • 軍嫂」創業18年 辦了4所幼兒園
    捨不得花錢去列印店,兩份簡章都是手寫的,「為了到處多貼點兒,手都寫麻了!」寫好後,唐蘭用麵粉兌水做成漿糊,一個人到南充城區各個小區和菜市場張貼廣告。洗衣做飯為了學生再苦再累也沒怨言剛剛創業,沒有家長相信,唐蘭和 3 名老師帶上招生簡章,挨家挨戶上門推銷,講自己的辦園理念。好說歹說,開園第一期招了40名幼兒,分為大中小3個班。3名老師各包一個班,唐蘭是園長,又是打雜的「後勤保姆」,買菜、做飯、給幼兒洗衣服,哪位老師請假了,她還要去「頂班」。儘管學費很低,但那時民辦幼兒園很少,大家將信將疑。
  • 寶山培智學校張潔華:用愛點燃智障孩子智慧火花
    自助教育教會孩子生活本領  戴著一副眼鏡,留著一頭齊耳短髮,張潔華清秀的形象一看就是老師。1997年,34歲的她離開公辦小學副校長崗位,開始和智障孩子打交道。「當時思想上也有疙瘩,但答應去了,就一定要做好。」張潔華說,丈夫甚至不好意思在外人面前提及妻子在特教學校工作。
  • 南京新建最大智障兒童學校 79名智障孩子安新家
    79名智障孩子秦淮安新家  本報訊 昨天,原南京市信府河小學在新校園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遷址更名典禮,從此該校正式更名為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學校。據悉,為了讓特殊孩子受到更好的關懷和教育,秦淮區斥資260餘萬為79名孩子改造了一所新學校,這也是南京最大、設施一流的智障兒童學校。
  • 樂山一母親每天只睡3小時照顧腦癱兒子35年
    樂山一位母親每天只睡3個小時照顧自己從小腦癱的兒子35年。日日夜夜,年復一年,35年如一日,始終對自己的腦癱兒子不離不棄。    先天性腦癱 親戚曾勸不要這個孩子    據了解,這個母親叫雷淑容,今年67歲了,丈夫叫李學明,今年已經72歲,家住井研縣寶五鄉桂花村5組,老兩口至今只有一個兒子。
  • 父母殘疾男童又患先天腦癱 全家苦盼孩子康復
    「我這是二級殘廢,但是我們家不止我這樣,我老婆的右胳膊也在上班的時候絞斷了,是三級殘廢,現在孩子又是腦癱,是四級殘廢。」一說起以往的經歷,家住望城的韓先生眼中便泛起了淚花。他告訴記者,孩子叫浩浩,今年已經六歲了,一出生就被確診為先天性腦癱,渾身無力,自己都翻不了身,即使扶著他坐起來也坐不穩,根本直不起腰來,「青島、濟南、北京……能去的大城市大醫院都去過了,但是孩子的病情並不見好。」
  • 選出你眼中的「最美軍嫂」2020「幸福和諧」
    現在家裡只有她母親和三歲的孩子,她的母親說:「現在是疫情的關鍵時期,你去照顧病人,我自己一個人可以把孩子照顧好。你就放心的去吧!」她的丈夫在微信留言:「現在正是需要你的時候,老婆,加油!我支持你去!」家人的隻言片語,對她而言,卻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這就是黃陂區人民醫院的黃錦雲,一名軍嫂,一位三歲孩子的母親,一位90後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