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朋友和小編談起了她兒子班級裡的一件煩心事。事情是這樣的:小編的這個朋友的小孩是某中學初一學生,班上有個智障女孩,兒童時這個女孩因為一場疾病發燒導致了智商的發育不健全,據智障女孩家長介紹,目前她的智商還停留在6歲前的水平。在小學的時候還可以哄著她保證她的安全,可是現在她的身體發育遠遠超過了心理髮育,甚至有了情思萌動的預兆。一天課間休息時,她在班上公然擁抱親吻班上帥氣的男生以視她對男生的好感,這讓師生都非常難堪。還有更為可怕的事情。某次生物實驗課上,班上一個男生因為看到她又在抓頭自言自語的嘀咕什麼說了她一句:「你在講什麼呢,吵死了。」而她說:「你罵我就要殺了你!」說完後拿著做實驗的刀片追著男生滿教室跑,把生物老師嚇得夠嗆,也更把時候知道的當事男生的家長嚇得要死,朋友後來聽說這事後,也每天提心弔膽,因為他兒子也是比較調皮的孩子,是啊,小編非常理解朋友的心情,這個女孩對於整個班級來說仿佛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小編覺得:對於輕度智障兒童來說,在現有條件下「隨班就讀」可能是家長最願意接受的教育形式。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他們希望孩子能和正常學生一起學習,使他們在文化知識、心理健康和生活自理等方面得到良好教育。社會、學校也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公平平等,完成義務教育的法定責任,自然也就無條件接受了這種所謂「容納式」教育的最佳方式。不可否認,確實有許多智障兒童因為隨班就讀而度過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生活,在智力發展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生活上也得到了良好的照顧。但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可曾認真的考慮過孩子們的感受?可曾考慮過老師的壓力和付出?可曾考慮過還有沒有更有效的教育方式?首先,智障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低下,正常孩子很容易掌握的知識,他們往往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學會。據小編了解,朋友兒子班級的該智障女孩每天上課就是揪頭髮,一到討論時間就高聲唱歌,鬼叫,跟著興奮,學校發的教材從來沒有翻動過,沒交過一次作業,雖然學校給予公平參加每次考試的機會,但是每次考試都是0分。而且坐在周圍的孩子學習上還要受到影響,就算上課受了騷擾也只能忍氣吞聲,因為人家是弱勢群體,老師都是教育其他孩子要愛護她...換個角度想想,一個孩子像聽天書一樣傻傻地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而且一坐就是四十分鐘不許亂動亂看,一天得有多少個四十分鐘就這樣坐著熬著啊。那是一種怎樣的難以忍受呢。其實,智障兒童長期和優於他們的孩子在一起,自卑心裡會非常嚴重。和正常孩子一樣,他們也需要一種與同伴們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的和諧氛圍。可是,也許是學校和老師的忽略,班級裡的同學又畢竟都是孩子,還不懂得用更多的愛心和寬容來對待智障兒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甚至有的時候被取笑。這就會使他們遭遇到更嚴重的心理失衡。那麼他們也可能會採取更加極端的方式為自己尋找安全的心理環境,為自己贏得自尊。就像上面朋友提到的那樣的事情。那麼,怎麼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首先要幫助家長澄清錯誤認識,給孩子一個更加適合的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一方面家長要正確面對,不能迴避現實,不能自欺欺人的否認自己孩子是智障兒童;另一方面,不能為了所謂的面子,因為害怕別人的指指點點,而硬是把孩子送到普通學校。否則,家長就會成為造成孩子更大痛苦的人。其次,呼籲政府更加重視這些特殊群體,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智障兒童的健康成長。這讓小編想起了30年前讀師範到基層學校實習的事情。記得那時許多學校裡都有一個或幾個專門為這些智障兒童設立的班級,當時好像叫「弱智班」,現在想想雖然班級的名稱不好聽,聽了心裡不舒服,但畢竟適合孩子成長啊。而且我曾親眼看到那些老教師對那些孩子是那樣充滿愛心。現在,我們的政府不妨投資再多辦一些專門的智障兒童教育學校,配備專業教師。也可以在普通學校裡設立「啟智班」,讓智障兒童接受更加專業的特殊的教育和輔導。這樣每個班級只有十名左右的孩子,每個孩子都能受到細緻的照顧並得到及時的教育,更加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