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中央:殘障兒童隨班就讀難在哪兒?

2020-12-11 中國網

《中國教育報》整版報導民進中央特殊教育專題研討會。

「發展特殊教育,保障殘障孩子的受教育權利,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建立一個獨立的特殊教育體系?是否需要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在日前民進中央舉辦的特殊教育專題研討會上,北京市殘聯理事長、民進北京市委副主委吳文彥把她一直思考的一連串問號帶進了會場。

近些年,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迅猛,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殘障兒童隨班就讀」這項特殊教育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

中西部殘障兒童入學成難題

「2014年國務院殘工委開展了殘疾人基本需求和服務的專項調查,對持證殘疾人和疑似殘疾人群體進行了入戶調查,我們發現,在未入學的24萬名殘疾兒童中,84%是農村戶口,78%分布在中西部農村地區!」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副主任李東梅說,「對比東部地區,上海沒入學的殘障兒童只有30多人。大量未入學殘障兒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殘障兒童未就學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缺乏特教資源、家長觀念落後不願讓孩子接受教育,以及兒童殘障程度比較重和家庭經濟困難。」

這組數字折射了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現階段乃至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中西部地區殘障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攻堅克難的任務將異常艱巨!

一直以來,盲、聾啞和智障孩子是我國特殊教育發展中重點關注的三類對象。但最近十幾年來,孤獨症、腦癱和多重殘疾的孩子成為社會比較關注的對象,他們也陸續進入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對象的擴增,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的特殊教育帶來了新挑戰。「我國殘障孩子在校生大概有40多萬人,其中20多萬人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就讀特教學校的差不多各有一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巡視員李天順透露,為了讓殘障孩子和其他所有人一樣接受良好的教育,從2014年起國家實施了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以區縣為單位對殘障兒童進行實名登記,並對登記在冊、沒有入學的殘障兒童要求全範圍、零拒絕,逐一安置,通過隨班就讀、特教學校就讀和送教上門來安排這些孩子接受義務教育。

截至去年年底,全國特殊教育在校生達44.22萬人,比實施提升計劃前增加7.42萬人,增長了20%。與此同時,中央財政對於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也空前加大。實施提升計劃第一年就由5500萬元提高到4.1億元,用於實施特殊教育辦學條件的改善項目,支持普通學校建資源教室、支持薄弱的特教學校改造等。

「雖然這幾年特殊教育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剩下的幾萬人,要麼就是出不了門、殘疾特別重的,要麼就是特別偏遠地區的。最近四川一個偏遠山區縣教育局局長說,他們那裡每40平方公裡就有一個殘障孩子,接下來的特殊教育剩下的『難啃的骨頭』就是要解決他們的入學問題,這也是需要攻堅的群體。」李天順說,「目前,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實施了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的一期工程,原來的布局是準備在人口30萬以上、殘障孩子比較多的縣建一所特教學校,經過努力也確實建了不少,但還有一批學校沒有建起來。目前全國還有600個左右人口不到30萬的縣沒有特教學校,不僅特殊教育的資源中心的建設相對滯後,而且對隨班就讀開展指導的專業教師的配備也不夠。」

挑戰遠不止這些。「殘障兒童學前教育與康復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目前殘障幼兒的入園率還很低。在貧困地區基本還是空白。」李東梅禁不住向參加研討會的代表們發問:「我們能不能用傳統的解決學前教育的方法來解決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這還有待調研,也有待專家進行深入研究。」

相關焦點

  • 民進中央建議規範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儘管《殘疾人教育條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都明確提出了要為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的要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 讓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別再那麼難
    邰麗華指出,《隨班就讀辦法》已出臺26年,當時的有些規定和指引,已不符合今天推進融合教育的現實需要;當下,普通學校在接納和支持殘疾兒童就學方面意願和資源均不足,即便能進入普通學校就讀,特殊兒童的受教育品質也令人擔憂。
  • 浙江輕度殘障兒童可隨班就讀 撥款為普通生10倍
    各學科教師專門給小包「開小灶」,班上同學也一對一地幫助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如今小包已經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了。  小包的變化,源自近年來浙江省推進輕度殘障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為了保障義務教育的質量,讓輕度殘障兒童少年不再「被邊緣化」,該省於近日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輕度殘障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若干意見》,讓這部分學生走進普通學校普通班級,幫助他們形成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  隨班就讀對象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輕度殘障兒童少年,主要包括輕度視力殘疾、輕度聽力殘疾、輕度智力殘疾等三類殘障兒童,以及自閉症兒童。
  • 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推動殘疾學生隨班就讀
    安徽合肥特教中心新校區計劃2020年秋投用 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 推動殘疾學生隨班就讀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新時代進一步加強隨班就讀工作
  • 潛山市開展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督查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進一步落實《安徽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文件精神,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益, 促進教育公平,切實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和入學安置工作。根據潛山市教育局文件精神,9月7日—9日,潛山市特殊教育學校組織了5個工作組,分赴全市各鄉鎮、各義務教育學校全面開展隨班就讀督查指導及入學安置情況核查工作。
  • 廣州補充特教師資 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保駕護航
    公益機構發布調查報告,顯示殘障兒童融入普校仍有困難,專家建議——2019年廣州兩會召開之際,許多殘障兒童的家長熱切期盼,孩子們能在融合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近日,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以下簡稱揚愛)發布《廣州市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有43%適齡特殊兒童在廣州普通學校就讀融入仍有困難。
  •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需要「平等和諧」的理念
    1987年我國實施全日制弱智學校教學計劃,隨後又明確指出,隨班就讀就是讓具有一定能力的視障、聽障、弱智等特殊兒童少年就近入普通學校同普通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活動,共同進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特殊教育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隨班就讀己是我國特殊教育重要的教學形式,更是一種最基本的教育安置方式。隨班就讀是我國特殊教育非常重要的政策,目的是為了保證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利。然而由於特殊兒童種類多,且差異化巨大,造成隨班就讀質量不高,特殊兒童同伴關係發展不良。
  • 不得拒絕殘疾兒童少年入學 河南出臺方案推動殘疾少年兒童隨班就讀
    科學評估應隨盡隨、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普特融合提升質量……隨班就讀是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有助於促進殘疾兒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河南省教育廳昨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將隨班就讀納入普及義務教育的整體工作中,為殘疾學生與同齡孩子一樣進入普通班級就讀提供便利,並不斷提升隨班就讀質量。
  • 為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開好綠燈
    來源:廣州日報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進一步加強隨班就讀工作,完善隨班就讀工作機制,提升隨班就讀工作水平作出部署。其中明確指出,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確保隨班就讀學位,同等條件下在招生片區內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入學。
  • 重慶首個特殊教育實驗區成立「隨班就讀支持中心」
    央廣網重慶5月4日消息(記者劉湛)記者今天從重慶渝中區教委了解到,作為全市首個「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從即日起,該區為保障部分輕度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將依託區內兩所特殊學校,成立「隨班就讀支持中心」,對全區隨班就讀工作開展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  據了解,隨班就讀是讓部分肢殘、輕度弱智、弱視和重聽等殘障孩子進入普通班就讀,享受正常教育的一種方式。
  • 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有了精準化方案
    據媒體報導,教育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新時代進一步加強隨班就讀工作,完善隨班就讀工作機制,提升隨班就讀工作水平作出詳細部署。隨班就讀是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是特殊教育相關政策的持續延伸,在保持政策內在一致性的基礎上,體現了遞進式設計。
  • 隨班就讀,需要更仁愛更負責的好老師
    【專家視點】進入新時代以來,殘疾兒童少年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更加凸顯。讓殘疾兒童少年與普通學生一起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為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使命。相對普通學生而言,普通學校教師面對的隨班就讀學生往往就是「差生」「問題學生」;資源教師或巡迴指導教師面向的更是殘障程度較重的特殊學生。要使這些學生受到教育得到發展,對老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要求更高。一個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需要好老師,一所學校的隨班就讀需要一批好老師。
  • 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權利
    原標題: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權利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等數名委員就教育問題分別給出建議,提案內容主要涉及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出臺隨班就讀保障體系等內容。
  • 開學8天被學校「勸退」,特殊兒童隨班就讀難在哪裡?
    事實上,翔恩的遭遇並非偶然,特殊兒童隨班就讀被學校拒絕,甚至遭家長聯合抵制的情況時有發生。融合教育的口號喊了多年,但在執行層面卻依然困難重重。特教老師匱乏則是問題的核心,很多普校因招不到專業師資,多以學科老師兼任,導致學生、家長、校方之間摩擦不斷。
  • 進退兩難——自閉症兒童隨班就讀的尷尬境地
    因此為「假融合」「偽融合」提供了市場,隨班就讀也變成了隨班混讀。特別是今年疫情嚴重,幼兒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為此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就被開發了出來。但是並不是隨便搭配幾個略懂特殊教育的老師就是融合教育了,這樣既欺騙了家長,又耽誤了孩子寶貴的康復時間,乃至犧牲他們一生的幸福。
  • 董奇:隨班就讀,需要更仁愛更負責的好老師
    進入新時代以來,殘疾兒童少年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更加凸顯。讓殘疾兒童少年與普通學生一起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為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使命。為此,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素質是決定隨班就讀推進速度與質量的關鍵因素。
  • 隨班就讀,需要更仁愛更負責的好老師-中國教育新聞網
    進入新時代以來,殘疾兒童少年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更加凸顯。讓殘疾兒童少年與普通學生一起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為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使命。
  • 高曉笛委員:應儘可能在普通學校安排殘疾學生隨班就讀
    持續關注殘疾人今年她的提案聚焦保障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今年,高曉迪帶來了一份《關於儘快出臺隨班就讀保障體系相關文件的提案》,繼續關注殘疾人群體。她希望教育部門儘快出臺相關文件,完善隨班就讀工作行政管理和教學支持保障的兩線工作機制。
  • 自閉兒隨班就讀荊棘滿路 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憂思
    深圳市自閉症研究會所做的《華南地區自閉症者及其服務現狀調查報告》指出,目前有10.43%的自閉症學齡兒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而有49.19%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隨班就讀。  所謂隨班就讀,即指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和普通兒童一起接受適合其需要的教育,是發達國家特殊兒童最主要的教育方式。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篇章】隨班就讀、融合教育!讓特殊兒童不再...
    「女孩,再來一遍,女孩。」資源教室裡,老師正在一字一句教殘障孩童說話。隨班就讀政策,讓殘疾孩童也能就近入學,並得到老師們的關心和特別的幫助。鎮江市落實《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在一些普通學校建設起資源教室,安排專兼職老師給予他們特殊的輔導:「目前共有5個資源教室,針對這五所資源教室,我們要求資源教室的學校均設置個別化指導。對於個別化指導,建立了一整套的方案,並且實施『一生一案』的網絡平臺,對孩子有跟蹤,有觀察,有評價。」揚中市教育局教育科張琪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