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來源:教育部
近年來,杭州市將推進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作為實現教育公平、高標準實施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以資源教室工作為抓手,積極推進隨班就讀工作深入發展,形成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學校為骨幹,資源教室為抓手的特殊教育格局。
一、以零拒絕、全覆蓋為目標,實現殘疾兒童的適宜性安置,提高殘疾兒童入學率
近年來,杭州市不斷健全特殊兒童的四級教育安置方式,即各區、縣(市)建設一所特殊學校、按需設立輔讀班、各街道(鄉鎮)至少建設一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積極鼓勵學校開展隨班就讀等,讓不同年齡段的特殊孩子在融合與無障礙的氛圍中「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形成了「零拒絕、全覆蓋、多模塊、支持性」的城市隨班就讀工作模式和「適宜性安置、協同化運作、多平臺支持、個性化培育」的農村隨班就讀模式,
目前杭州市有聾啞學校1所、工讀學校1 所、培智學校12所(在校學生1389人),在15所普通學校辦了輔讀班16個(在校學生127人),有331所普通學校開展特殊兒童隨班就讀(佔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50.2%,在校特殊學生1978人),在111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校中建設了111個資源教室,為1132位隨班就讀學生建立了個案,實施個別化教育。2012年全市7—15歲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9.83%。
二、以資源教室工作為抓手,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提升隨班就讀工作的質量
一是加強資源教室的標準化建設。杭州市從2005年開始以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為抓手,穩步提高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2005年杭州市上城區與蕭山區率先開展城區與農村的資源教室工作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2008年市教育局出臺了杭州市合格資源教室評估細則,啟動合格資源教室驗收評估,全力推進資源教室工作;2013年出臺了《杭州市示範性資源教室評估標準》,啟動杭州市示範性資源教室評估工作。目前,已有111個資源教室通過杭州市合格資源教室評估。
二是規範隨班就讀工作的運作流程。出臺了《杭州市資源教室個案工作規範》、《特殊需要學生篩查認定工作程序》、《資源教室個案幹預工作流程》、《輕度智力落後兒童隨班就讀課程學習指南》等一系列的資源教室工作制度和規範,使隨班就讀工作中特殊學生的篩查、診斷、個別化教育計劃的設計以及教學補救措施更加科學規範。
三是完善特殊需要兒童的個性化培育。近三年來,杭州市為1100多個個案提供了個別化特殊教育支持服務,改善了殘疾學生的學習品質,提高了隨班就讀教育質量,明顯改觀了殘疾學生「隨班就坐」「隨班混讀」的現象。
三、以科研和培訓為手段,提升資源教師隊伍的素質
杭州市於2007年成立了杭州市智障教育資源中心,依託其開展資源教室運作研究、隨班就讀師資培訓、隨班就讀課題研究,明顯提升了資源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
一是加強資源教師培養培訓。杭州市連續三年舉辦全市資源教師培訓班,通過專家講座、同行交流、組織考察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在全市培養了200位資源教師,改變了普通學校沒有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局面。
二是完善隨班就讀的業務指導網絡。聘請專家學者組建杭州隨班就讀工作顧問團;形成了「專家學者——特殊教育專業教師——資源教師」三部分人員組成的專業梯隊和「杭州市智障教育資源中心——各區縣(市)特教中心(資源中心)——首席資源教師」三級業務指導網絡;積極發揮教育科行政指導、特教中心業務統籌、教師進修學校幹訓師訓、教研室課程教學指導、幼教辦學前輔導五位一體的協同管理合力,深化推進隨班就讀工作和資源教室建設的研究。
三是積極開展隨班就讀課題研究。杭州市各區、縣(市)和學校都積極開展了隨班就讀教育科研活動,重視前沿課題的研究,注重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近年來,杭州市多次承擔教育部、浙江省的隨班就讀教育科研課題,並獲得浙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責任編輯:於曉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