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泰妮大客戶還未成立就採購300多萬!被「前財務」爆料銷售造假!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10月30日,創業板上市委將召開2020年第39次審議會議,將審議雲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泰妮」)等企業的首發申請。

招股說明書披露,貝泰妮計劃發行新股不超過6360萬股,擬募集資金15.35億元,將投入中央工廠新基地建設、營銷渠道及品牌建設、信息系統升級、補充營運資金等項目,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

儘管貝泰妮已走到IPO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但經鑑上市公司課題研究組發現,公司關聯關係混亂、疑存利益輸送、財務數據或有造假,同時還有外協供應商因衛生問題遭處罰、被爆銷售模式或涉行賄行為等問題,上會前景不容樂觀。

大客戶是「幽靈」公司,利益輸送質疑待解

貝泰妮成立於2010年5月13日,公司是以「薇諾娜」品牌為核心,專注於應用純天然的植物活性成分提供溫和、專業的皮膚護理產品,重點針對敏感性肌膚,在產品銷售渠道上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專業化妝品生產企業。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1-6月,貝泰妮營業收入分別為7.98億元、12.40億元、19.44億元、9.42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55億元、2.63億元、4.13億元、1.60億元。

儘管報告期內貝泰妮的營利表現較為靚麗,但經鑑上市公司課題研究組發現,公司關聯關係較為混亂,財務數據存作假嫌疑。

招股說明書披露,2017年貝泰妮線上經銷商模式下的第二大客戶為樂山軒沙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軒沙貿易」),當年交易金額343.04萬元。貝泰妮表示,公司與其開始合作時間是2015年度,是軒沙貿易主動聯繫尋求合作。

但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卻顯示,軒沙貿易成立於2018年1月22日,貝泰妮是如何提前近3年與一個當時並不存在的公司達成合作?

同時,貝泰妮與樂山軒沙貿易在2017年形成的343.04萬元的交易,雙方帳款、票據等又是如何結具?貝泰妮的線上銷售數據是否真實?公司財務數據是否存在造假行為?我們不得而知。

無獨有偶,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武漢市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貝泰妮的控股子公司,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於濱。

值得注意的是,於濱同時還擔任武漢皮秒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此外還控股湖北德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這兩家公司營業範圍與貝泰妮均有較大的重合,屬於同業公司。

子公司的法人控股同業公司、擔任同業公司的法人,為何在招股說明書中隻字未提?貝泰妮如何解決上述同業競爭和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是否還有其他相關事項涉嫌隱瞞?需要公司給出答覆。

高新資質存疑,法律風險不容小覷

除了關聯關係未披露、疑存利益輸送之外,貝泰妮高新資質、內控管理等方面也遭受質疑。

貝泰妮表示,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每年享受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但招股說明書披露,貝泰妮研發人員僅佔員工總數的5.67%,並沒有達到國家認定的10%的最低標準,不知其高新資質是否合格?

此外,貝泰妮委託加工模式是其主要的生產模式,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委託加工模式生產產品的成本佔當期生產的全部產品比例分別為73.93%、71.04%、74.09%。

招股說明書披露,韻斐詩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連續三年均位列貝泰妮前五大外協廠商,為公司提供面膜、乳液等委託加工服務。2019年10月16日,該公司因不符合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違反《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遭上海市奉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或對貝泰妮的產品品質造成影響。

另據一位自稱貝泰妮原財務員工2019年公開發帖表示,公司產品線混亂,大量的銷售費用用在「打理」與醫院和醫生的關係上,甚至銷售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內鬥不止,CEO高紹陽還曾被開除等。該文章稱,貝泰妮還存在非法刪帖行為。

不知上述爆料內容是否屬實?貝泰妮財務數據是否存在造假行為?線下銷售模式是否存在行賄行為?公司的內控是否如原員工描述的那樣混亂不堪?

招股說明書披露,高紹陽目前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其是否像爆料中所稱曾經被開除過?招股說明書是否存在隱瞞披露等事宜?截至發稿前企業沒有回覆。以上諸多問題,或將對貝泰妮的上會前景及未來發展造成阻礙。

內容來源:經鑑

相關焦點

  • 聚焦IPO | 貝泰妮銷售人員工資奇高有蹊蹺,收入、採購數據皆不合理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貝泰妮披露了2017年至2019年BA人員的月均工資,分別為0.34萬元、0.44萬元、0.55萬元,相較來看,以上各期均低於上海、昆明兩地的人員月均工資,而其BA人員在上述期間的月平均人數分別為260人、300人、433人,佔銷售人員總數的比重為30%以上。如此一來,究竟是哪些人將貝泰妮銷售人員月均薪酬水平由四五千元拉升至逾萬元的?他們的工資核算標準又是怎樣的呢?
  • 安聯銳視:出口數據與海關對不上或涉造假 多家大客戶採購額暴跌
    這種情況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安聯銳視的財務數據存在問題,涉嫌財務造假;另一種情況是安聯銳視報給海關的數據是假的,可能為了少繳納海關稅收,這又涉嫌逃稅的情況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安聯銳視對外講清楚。除涉嫌財務造假外,此前證監會發審委最擔心的便是安聯銳視的前五大客戶問題。由於安聯銳視對美國市場依賴較大,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存在問題。
  • IPO企業15種財務造假方法
    Reporting, 1998-2007》虛假財務報告中所列的常見財務造假手段,將這 10 家企業涉及到的財務造假手法分類統計如表 1 所示。天能科技在 2011 年 1-9 月財務報告中,虛增收入85,641,025.64 元,虛增成本 47,489,057.48 元,虛增當期利潤38,151,968.16 元,佔當期利潤總額 53.18%。 案例 4:萬福生科 萬福生科為配合虛構銷售收入,偽造了相關採購和銷售合同,虛構了 300 多個人帳戶作為供應商帳戶。
  • 實操分享|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套路解析
    一種情況是在國外成立關聯公司或空殼公司,偽裝成客戶或供應商與發行人進行虛假交易;另一種情況是偽造與海外客戶之間的合同,虛增銷售價格,虛增的收入部分自行安排海外關聯方付款。為了解決前一個問題,有的發行人將應收客戶不同合同項下的款項裹在一起,讓人不能一一對應,用新帳還舊帳,始終保持帳齡在較短時間內;有的發行人採用張冠李戴的方式,將收到A客戶的資金記到B客戶的名下(往往伴隨篡改銀行憑單),保證帳面不出現長期未收回的款項;有的發行人在報告期末利用虛假商票衝抵應收款項,期後再轉回,逃避壞帳準備的計提。
  • 丹邦科技董事長本科學歷造假查實 公司財務造假疑雲仍待解
    此前,丹邦科技離職高管鄒盛和、王李懿二人通過網絡實名舉報,直指丹邦科技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劉萍在內的核心技術人員學歷造假。舉報信還稱,丹邦科技涉嫌財務造假、涉嫌通過高科技項目騙取國家上億元補貼等行為。目前,劉萍本人尚未就上述相關事項公開作出回應。《華夏時報》記者1月6日通過電話、簡訊等方式多次聯繫劉萍,未獲任何回復。
  • 「千億白馬」財務造假300億遭頂格處罰,股票卻漲停了……
    另外,2016至2018年,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馬興田等人涉嫌組織相關人員虛開和篡改增值稅發票、偽造銀行回款憑證、偽造定期存單,累計虛增收入300億元,虛增利潤40億元。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 沽空機構控訴新秀麗六宗罪:財務造假 CEO學歷造假
    5月24日,沽空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創辦人Soren Aandahl新成立的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向新秀麗(01910)「發起了攻擊」,認為新秀麗(01910)偽裝奢侈品牌,用四種計算方法的混合平均值評估得出其股價只值17.59港元/股(今日臨時停牌前收報30.7港元)。
  • 創業板欺詐退市第一案:公司財務、銷售、高管集體參與造假
    創業板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而被強制永久退市的上市公司公司財務、銷售、高管集體參與造假,騙取上市資格涉案金額2.57億元前期公安機關的偵查重點是核實欣某公司在上市之前具體的財務造假細節,公安機關對兩名被告人前後各自製作了十幾份筆錄,涉案證人50餘人,很難全面了解案情。此外,配合造假的企業遍布全國各地,囿於偵查力量有限,相關證據在偵查終結前尚未補充到位。案件初期,辦案組就遇到了巨大困難。
  • 二八定律與大客戶銷售
    正確定位大客戶需要走出以下幾個誤區:   一、大額產品的銷售不等於大客戶   有些商品的單次銷售金額大,例如,泵車、客車、飛機、工程機械等,這些只能說大單銷售、大額產品銷售。  交易型客戶   特點之一:他們希望費用、價格能夠儘量合理、或在採購方面獲得便利。   特點之二:他們不希望把時間花在銷售人員,認為銷售隊伍沒有任何價值。     典型的交易型大客戶是那些購買原材料或供應品的傳統的代理商。
  • 三安光電:隱秘的大客戶關係 逾31億採購差額成謎
    然而,在超高銷售淨利率的風光之外,三安光電卻屢屢被質疑。一份來自三安集團的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顯示,三安光電與大客戶之間或存在隱秘關係。同時,根據三安集團2017年光電板塊披露的供應商採購金額數據,一筆31.82億元的差額,也讓人產生疑問。
  • 上交所「零容忍」打擊財務造假違規
    新華社上海12月8日電(記者潘清)因年報披露相關財務數據嚴重失實,東方金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金鈺」)及相關責任人近日遭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上交所以此為契機再度重申,「零容忍」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違規行為。  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的財務數據是投資者獲知公司發展現狀的重要信息來源。
  • 康美藥業造假被罰 被罰款60萬財務造假300億
    康美藥業造假被罰 被罰款60萬財務造假300億 2020-05-15 16:04:20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佚名| 字號:A+ | A- 【康美藥業造假被罰】財務造假300億,被罰款60萬,股票不僅沒有跌,而且馬上漲停回應——這樣的「黑色幽默」,又一次出現在大A股。
  • 大客戶銷售管理方案:含崗位職責、績效考核指標、業務流程管理
    微網商學院精心打造的官方專欄《企業管理工作手冊-全新實用版》本專欄將從辦公室日常規範、財務管理制度、採購管理制度、經營管理、項目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倉儲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多個板塊,系統全面深入的為各位專欄讀者分享。本節內容分享的是全套大客戶銷售業務流程管理與方法,收錄於專欄內。
  • 安永在瑞幸咖啡財務舞弊案中是揭弊者還是過失者?
    事實上,春節前安永已開始對瑞幸咖啡2019年度財務報表進行現場審計,並注意到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二季度起增加了大量的B端大客戶。瑞幸咖啡業務模式的突然改變,由2C變成2B不合乎邏輯,引起了安永審計團隊的充分關注和高度懷疑。安永指派一個由十幾人組成的反舞弊法務會計(Forensic Accounting)團隊介入,讓瑞幸咖啡通過B端大客戶購買巨額咖啡代金券的造假行為無所遁形。
  • 青達環保IPO:實控人王勇大玩「無間道」,個人履歷造假
    富凱IPO財經關注到這家公司,還並非是財務數據,而是該公司實控人、董事長王勇身後的種種謎團。謎團一:董事長王勇個人履歷為什麼造假?招股書顯示,青達環保第一大股東、董事長王勇,在年月創辦了青達環保,而王勇在1997年7月至2007年4月長期在青島四洲電力設備有限公司任職,到2007年時已經官至銷售副總。
  • 珀萊雅開啟IPO之路 前直營部門疑變大客戶
    而除了知名韓星帶來的流量與關注,這家起步於2003年的公司還於5月27日發布了A股招股說明書,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了繼丸美、相宜本草之後,第三家試水A股IPO的國產護膚品公司。  相較另外兩位前輩的「出師未捷」,定位於二三線城市的珀萊雅此次似乎來勢洶洶。除了高價邀請章子怡、宋仲基等演藝明星出任代言人,在招股說明書中珀萊雅還透露了其單品牌直營店的未來規劃。
  • 四方光電衝擊IPO:涉嫌財務造假 實控人曾為公司業務「行賄」
    除行賄的「汙點」外,筆者研究還發現,四方光電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近年公司業績「詭異」暴增,業務可持續性存疑;公司9成盈利靠政府補貼。四方光電所在地武漢,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然而今年上半年,在諸多上市同行,業績紛紛暴跌下,四方光電營收和淨利潤卻依然大增,或存在財務造假或者粉飾。
  • 艾隆科技子公司財務數據「打架」,關聯交易信披或存遺漏
    《商訊·公司金融》發現,艾隆科技的子公司優點優唯財務數據,在不同公告信息中出現「打架」的情況;同時,與子公司關聯交易信息似乎在IPO信息披露中出現遺漏。此外,艾隆科技大客戶並不穩定,在經常變動,並且個別大客戶在公司經營中或存在未給員工繳納社保的情況。對此,《商訊·公司金融》函至艾隆科技,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復。
  • 重磅:A股財務造假的動機、原理、手段和識別
    康美藥業企圖通過會計差錯的方式矇混過關,初善君當天就寫了文章《300億,說沒就沒了!》,質疑公司企圖通過把貨幣資金轉存貨,以後年度在計提存貨減值損失的套路洗白造假。該文章引起廣泛關注,不少媒體跟進報導。
  • 蘇寧大客戶發布開學季採購數據:採購額同比增長10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9月開學季的校園採購與往年大為不同,防疫用品成為校園採購的主要品類。 9月11日,蘇寧大客戶大客戶發布開學季校園採購數據。截至9月10日,高校採購額同比增長103%。在今年的高校採購中,蘇寧針對校園採購的各個場景有針對性的配對了多個專區,品類包含入學用品、教學用品、文具、辦公耗材、防疫物資、宿舍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