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創業板上市委將召開2020年第39次審議會議,將審議雲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泰妮」)等企業的首發申請。
招股說明書披露,貝泰妮計劃發行新股不超過6360萬股,擬募集資金15.35億元,將投入中央工廠新基地建設、營銷渠道及品牌建設、信息系統升級、補充營運資金等項目,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
儘管貝泰妮已走到IPO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但經鑑上市公司課題研究組發現,公司關聯關係混亂、疑存利益輸送、財務數據或有造假,同時還有外協供應商因衛生問題遭處罰、被爆銷售模式或涉行賄行為等問題,上會前景不容樂觀。
大客戶是「幽靈」公司,利益輸送質疑待解
貝泰妮成立於2010年5月13日,公司是以「薇諾娜」品牌為核心,專注於應用純天然的植物活性成分提供溫和、專業的皮膚護理產品,重點針對敏感性肌膚,在產品銷售渠道上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專業化妝品生產企業。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1-6月,貝泰妮營業收入分別為7.98億元、12.40億元、19.44億元、9.42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55億元、2.63億元、4.13億元、1.60億元。
儘管報告期內貝泰妮的營利表現較為靚麗,但經鑑上市公司課題研究組發現,公司關聯關係較為混亂,財務數據存作假嫌疑。
招股說明書披露,2017年貝泰妮線上經銷商模式下的第二大客戶為樂山軒沙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軒沙貿易」),當年交易金額343.04萬元。貝泰妮表示,公司與其開始合作時間是2015年度,是軒沙貿易主動聯繫尋求合作。
但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卻顯示,軒沙貿易成立於2018年1月22日,貝泰妮是如何提前近3年與一個當時並不存在的公司達成合作?
同時,貝泰妮與樂山軒沙貿易在2017年形成的343.04萬元的交易,雙方帳款、票據等又是如何結具?貝泰妮的線上銷售數據是否真實?公司財務數據是否存在造假行為?我們不得而知。
無獨有偶,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武漢市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貝泰妮的控股子公司,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於濱。
值得注意的是,於濱同時還擔任武漢皮秒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此外還控股湖北德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這兩家公司營業範圍與貝泰妮均有較大的重合,屬於同業公司。
子公司的法人控股同業公司、擔任同業公司的法人,為何在招股說明書中隻字未提?貝泰妮如何解決上述同業競爭和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是否還有其他相關事項涉嫌隱瞞?需要公司給出答覆。
高新資質存疑,法律風險不容小覷
除了關聯關係未披露、疑存利益輸送之外,貝泰妮高新資質、內控管理等方面也遭受質疑。
貝泰妮表示,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每年享受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但招股說明書披露,貝泰妮研發人員僅佔員工總數的5.67%,並沒有達到國家認定的10%的最低標準,不知其高新資質是否合格?
此外,貝泰妮委託加工模式是其主要的生產模式,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委託加工模式生產產品的成本佔當期生產的全部產品比例分別為73.93%、71.04%、74.09%。
招股說明書披露,韻斐詩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連續三年均位列貝泰妮前五大外協廠商,為公司提供面膜、乳液等委託加工服務。2019年10月16日,該公司因不符合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違反《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遭上海市奉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或對貝泰妮的產品品質造成影響。
另據一位自稱貝泰妮原財務員工2019年公開發帖表示,公司產品線混亂,大量的銷售費用用在「打理」與醫院和醫生的關係上,甚至銷售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內鬥不止,CEO高紹陽還曾被開除等。該文章稱,貝泰妮還存在非法刪帖行為。
不知上述爆料內容是否屬實?貝泰妮財務數據是否存在造假行為?線下銷售模式是否存在行賄行為?公司的內控是否如原員工描述的那樣混亂不堪?
招股說明書披露,高紹陽目前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其是否像爆料中所稱曾經被開除過?招股說明書是否存在隱瞞披露等事宜?截至發稿前企業沒有回覆。以上諸多問題,或將對貝泰妮的上會前景及未來發展造成阻礙。
內容來源:經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