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選擇奶粉時,配料表是值得關注的,嬰幼兒奶粉屬於配方食品,因此配料表看起來種類很多,有許多家長在奶粉智庫交流群中表示,不是很會看配料表。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分析一下看配料表要看哪幾點~
首先,我們要知道配料表的構成,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配料是礦物質、維生素的來源,通過我國配方註冊的嬰幼兒奶粉,含量都是符合國家標準,所以看配料表時,家長們可以不用去仔細研究。
來源:奶粉智庫網站信息
接下來,我們需要重點看的幾點,也就是看懂配料表的這4招:
第1招:看奶基原料
奶基原料是一款奶粉的主要原料,可由鮮乳直接或其加工產物組成。
鮮乳與乳粉:奶粉加工過程中,如果生鮮乳直接入料,經過配比合理的營養素製成奶粉罐裝,那麼我們可以說其新鮮程度較好。但要結合其奶源地和工廠的距離來看,距離太遠無法將鮮奶及時運送到工廠加工,又或者是沒有自控牧場的條件,那麼一般都會採購其他地方的優質奶源,這樣原料又會經過一個較長的運輸階段。所以在選擇奶粉時,家長最好關注下奶粉的奶源地和產地。
全脂與脫脂:主要區別就是脂肪的含量不同,全脂奶經過離心,得到脫脂乳和副產品稀奶油。脫脂乳加工成脫脂乳粉,則更有利於儲存。
想要詳細了解這幾種原料有什麼區別,可點擊文章:奶粉配料中生牛乳、全脂、脫脂牛乳/乳粉,有什麼區別?
脫鹽乳清粉:主要成分是乳清蛋白和乳糖,可作為乳糖的來源。當然,奶粉中也可以單獨添加乳糖來提高其在碳水化合物中的比例。
乳清蛋白粉、濃縮乳清蛋白粉:主要是用於提高乳清蛋白的比例。目前國標只對1段奶粉乳清蛋白∶酪蛋白要求在6∶4以上,因為乳清蛋白比例越高,越有利於消化吸收。
羊奶粉原料:對於羊奶粉來說,其中的羊乳蛋白成分是值得關注的。奶基原料中注意區分與「牛」相關的蛋白成分,如「脫鹽乳清粉(來源牛乳)、脫鹽牛乳清粉」等。當然,乳鐵蛋白目前也是來源於牛乳,只是相對於前面的奶基原料來說,量非常的少。
來源:奶粉智庫網站信息
第2招:看特色成分
很多媽媽選擇奶粉,比較關注的一個版塊就是營養成分表。而在奶粉中,除了營養成分表中所示的一些可選擇成分,一些特色成分只能從配料表中查看,比如:
益生菌:從配料表中可以看到,益生菌的種類以及添加的含量。值得注意的是,從配料中益生菌的含量表示方式來看,有「添加量不少於」、「出廠時不低於」等標示,有所區別。
益生菌不同於其他原料,屬於「活物」,在經過貨架期,以及開封後食用的階段,益生菌會發生一定損耗,因此益生菌含量高的留存率會更高。
稀奶油、無水奶油:在原料的加工過程中,鮮乳經過離心分離(脫脂),可得到脫脂乳和稀奶油。無水奶油是以乳和(或)奶油或稀奶油為原料,經加工製成的脂肪含量不小於99.8%的產品。
來源:奶粉智庫網站信息
這兩者都是奶粉中天然乳脂的來源,即「天然OPO」,其棕櫚酸主要在Sn-2位上,與OPO結構類似,這種營養物質不僅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容易吸收,還可以減少鈣皂,降低便秘機率。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構成視覺細胞內的感光物質,對於維持視力、上皮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增強細胞活性及自然殺傷力,提高免疫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一些奶粉中會加入β-胡蘿蔔素來用作維生素A的來源。
酵母β-葡聚糖:能夠刺激增強NK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吞噬活性,刺激釋放白介素以增強機體防禦有害物質的能力,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
其他益生元:HMO、異構化乳糖液、聚葡萄糖等。在奶粉中常見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多聚果糖等,但像HMO(母乳低聚糖)這類益生元也逐漸有奶粉添加,在配料表中的名稱主要是「 2'-巖藻糖基乳糖」。
來源:奶粉智庫網站信息
第3招:看敏感成分
碳水化合物類:白砂糖、葡萄糖漿、玉米糖漿、果糖、麥芽糊精等。其中,麥芽糊精的甜度相對較低,除了提供能量,還有改善口感及奶粉感官性質的作用。其餘碳水化合物甜度較高,尤其是白砂糖,有可能加重寶寶口味,甚至養成挑食、偏食的習慣。當然,除去部分特醫食品如無乳糖配方奶粉等,普通奶粉中的碳水化合物還是首選乳糖。
棕櫚油:添加棕櫚油在奶粉中是為了提高脂肪中棕櫚酸的含量,但其中的棕櫚酸結構易於鈣結合產生鈣皂,影響能量和鈣的吸收,出現便秘。但是,由於寶寶體質不同,對棕櫚油的消化情況不一樣,如果寶寶消化吸收不錯,也沒有必要刻意去更換奶粉。
當然,現在有許多奶粉中選擇添加OPO結構脂(配料表中標示:1,3-二油酸-2-棕櫚酸甘油三酯)來提高棕櫚酸的含量,並且其sn-2位的棕櫚酸比例更高,更易消化。
香精香料:包括香蘭素、乙基香蘭素、香莢蘭豆浸膏,可改善奶粉的感官性質(比如腥味),不具有其他營養價值。國標(GB 2760-2014)中對三種香精香料的添加含量也做了規定:1段是不允許添加任何香精香料,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可以使用香蘭素、乙基香蘭素和香莢蘭豆浸膏,最大使用量分別為5mg/100ml、5mg/100ml和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想要詳細了解奶粉中的敏感成分,可點擊文章:科普 | 麥芽糊精、棕櫚油、香精對寶寶很敏感?正確看待不恐慌!
第4招:看成分排序
配料表與營養成分表不同,無法看到具體的原料添加量。但《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的第4點「標示內容」規定:「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
來源:《GB 7718-2011》
也就是說,超過2g/100g的成分,都是按照含量多少來排序的。我們想知道奶基原料、特色成分、敏感成分的含量,就可以用這個方法粗略地判斷出來。
當然,依據含量排序來看,生牛乳作為原料,往往是排在第一位,但由於其中87%左右都是水分,濃縮過後乾物質的量會少很多。如果配料表中生牛乳後面還有全脂奶粉、脫脂奶粉等原料的,那麼光從配料表上無法確定實際用於生產的生牛乳乾物質還是第二原料加的多。
此外,還有目前的許多品牌的賣點之一「小分子蛋白」,如乳清蛋白、水解蛋白、α-乳白蛋白,在配料表或營養成分表中是無法知道其具體添加量的,主要標示都是乳清蛋白。
並且乳基嬰兒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的比例並非強制標示項,企業可自己選擇標或者不標,所以我們僅能通過其在配料表中的順序來判斷,即乳清蛋白粉的排序情況,越靠前就證明乳清蛋白比例越高。當然,即便無法知道含量,但有添加這類成分也是一款奶粉的額外加分項。
總結
通過上面這4招,你可以初步了解一款奶粉的優勢(奶基原料、特色成分)與劣勢(敏感成分),還可以通過這些成分在配料表中的排序情況來對比含量。當然,選擇奶粉是多方面的,營養成分、品牌、價格等因素都是值得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