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人都關注了這個新聞大號
用激情點燃生物課堂
——記高密市豪邁中學生物教師王仲啟
「好!」我們剛走進豪邁中學的教學樓,便聽到一個震天的講課聲,仿佛在耳邊響起一個春雷,循著聲音找去,在七年級的教室裡看到了他——生物教師王仲啟。
王老師個子不高,身材偏瘦,只看他的外表,很難同這飽含激情的講課聲聯繫起來。而正是在這普通的身軀內,藏著一個因教學而強壯的靈魂,在三尺講臺上閃閃發光,引領者同學們的思維和情感,點燃了一節又一節生物課堂…
這個老師很「瘋狂」
王仲啟1999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後,進入了大牟家中學任教。早些年,這個比較偏遠的學校,許多教學設備都落後甚至缺失,實驗材料更是鳳毛麟角。只從枯燥的書本上學習生物知識怎麼會讓孩子們真正的理解?經過認真的思考,王仲啟決定自己動手尋找實驗材料。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好像要將地面烤化,飯店旁的垃圾堆更是腥臭燻天。而王仲啟仿佛感受不到灼熱的溫度,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拿著木棍在垃圾堆不停地翻動著。偶爾有學生路過,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掩鼻小跑過去。
而在下一節生物課上,當一排排魚刺乾乾淨淨地擺在實驗桌上,學生們才恍然大悟——王老師那是在為他們尋找實驗材料!原來,學校實驗室沒有足夠的動物骨骼標本,為了讓學生人人都能更好地觀察骨的特性和骨的成分之間的關係,王仲啟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在豔陽下翻找垃圾堆整整兩個小時,終於找到了足夠的魚刺。連飯店老闆都感慨地說:「為了教學,這個老師瘋了。」
是的,為了找到足夠的實驗材料,王仲啟「瘋」了。
為了讓學生零距離接觸植物枝芽,他爬過樹;為了學生了解不同的根系特點,他到莊稼地裡拔過小麥、大豆;為了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分類,他捕過蝗蟲、青蛙,抓過蚯蚓;為了學生了解動物內臟器官,他買過豬心,解剖過蟾蜍……他「瘋狂」地尋找著一切實驗資料,讓生物課堂活了起來。
「老師他就像一座永不熄滅的火山,對待我們的生物課,永遠迸發出熱情的『巖漿』!」學生劉佳感慨地說道。
來自生物課堂的笑聲
「哪個班裡笑聲多,王老師就在哪個班裡。」同事管曉豔老師說。
2012年,王仲啟來到豪邁中學。這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但他們都最喜歡王仲啟的生物課,因為他的課堂上,不僅有獨特的教學道具,更有各種各樣的「表演」,充滿了活力。
一天,王仲啟拖著一根楊樹枝子走進課堂,龐大的樹枝都觸到了屋頂,學生們面面相覷,只見王仲啟把樹枝往牆角一立,一邊比劃著就開講了:這是頂芽,長在枝條的頂端;這是側芽,長在主幹或側枝的側面的葉腋處……王老師誇張的動作配合認真的神情,書本上抽象的名詞,在這裡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們被他新穎的教學吸引。
不只是龐大的樹枝,在王仲啟的生物課上,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課堂道具:五顏六色的彩紙,可以伸縮的長度,層層疊加,看上去像一個萬花筒,這其實是王老師自製的根尖道具,還榮獲山東省道具製作一等獎;大大的翅膀,黑色的羽毛,張開的眼睛,栩栩如生,這是王老師自製的喜鵲標本;粉嫩的、長長的羊腿骨,讓學生摸一摸,找找關節,肌腱……這些道具五花八門,極大地吸引著孩子們,激發起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我喜歡王老師的課,因為王老師生動的表演,幽默的話語,讓我們的生物課堂上永遠笑聲不斷。」學生劉冰說。在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堂關於「蛔蟲」的新授課。
那天,王老師講課時,他把一盒蛔蟲標本拿出來,問學生:「這蟲子像什麼?」劉冰和同學們紛紛搖頭,他忽然拿起那標本從講臺上大跳下來,「飛」到學生面前,大喊一聲:「像刀削麵!」「啊……」學生們捧腹大笑。
「自此以後,每當我吃刀削麵時,便會想起生物老師這誇張的動作,生動的比喻,這堂課不僅讓我記憶深刻,也讓我牢固地記住了每一個知識點。」劉冰笑著說。
王仲啟老師講到激動處,經常踩著凳子,大拍桌子,來上一段激情解說;瞪大眼睛,盯著學生,一本正經地跟學生開玩笑;將書本捲成筒狀,隨機採訪學生……誇張的表演,輕鬆的氛圍,讓抽象的生物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課堂成為歡樂的海洋。
學生蔡航在作文中寫道:「他就是這麼一個『奇葩』老師,平靜又不失熱情,智慧又不失幽默。這些矛盾的特質,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草根教研下的「三生課堂」
在十六年的教學過程中,王仲啟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生物晦澀難學,導致興趣缺失。於是,他組織起一個生物教研團隊,紮根學生身邊,通過問卷方式,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生物課堂;召開座談會,讓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找學生個別交流,生物如何學更簡單……逐漸地,王仲啟確定,生物教學要想變得簡單易學,學生喜歡,必須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要接地氣。
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終於在2015年,王仲啟和他的團隊一起創造了「三生課堂」。
「何為『三生課堂』?這是我自己造的一個詞,」王老師向我們介紹,「『三生』即是『生物·生活·生命』,我們要從生物這門課程的諸多內容中,挖掘出『三生』的契合點,使三者合一、融為一體,層層推進,讓學生感悟『生物·生活·生命』的神奇與偉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生物學科素養,這就是『三生課堂』。」
「三生課堂」植根於學生學習的土壤,伴隨著生物課堂的逐漸深入,不斷地成長、壯大,慢慢衍生出了多個分支。如與急救相關的生物知識;理性地看待生物技術;認識自身的奧秘,學習保健知識;學會敬畏生命,呵護生命;學會敬畏自然,遵循規等。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感悟到生命的哲理,將生物與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豪邁中學校長單偉說:「將『生物·生活·生命』三者合一,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體現了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高於生活。『三生課堂』與三維目標教學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它植根於生物知識,不斷拓展到生活,進而啟迪智慧,滌蕩心靈,這是我們教育的真諦。」
天道酬勤,王老師付出的努力,收穫了累累碩果。近年來,他先後參與課題研究並結題課題3項;參編生物教學參考書、學生用書5部;發表或獲獎論文50餘篇;多次提供縣級、省級公開課或觀摩課;先後榮獲高密市生物學科教學能手、高密市生物學科骨幹教師、高密市優秀教師、濰坊市生物教學能手、濰坊市學科育人標兵等榮譽稱號;承擔高密市兼職生物實驗教研員的工作等。
「我喜歡生物教學,喜歡孩子們。我希望,充滿活力的課堂能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成就幸福的人生。」採訪的最後,望著自己的學生,王仲啟由衷地說道。
供稿:高密市教育局 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