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 高密這個老師很「奇葩」,但學生們都喜歡他!

2021-01-09 騰訊網

高密人都關注了這個新聞大號

用激情點燃生物課堂

——記高密市豪邁中學生物教師王仲啟

「好!」我們剛走進豪邁中學的教學樓,便聽到一個震天的講課聲,仿佛在耳邊響起一個春雷,循著聲音找去,在七年級的教室裡看到了他——生物教師王仲啟。

王老師個子不高,身材偏瘦,只看他的外表,很難同這飽含激情的講課聲聯繫起來。而正是在這普通的身軀內,藏著一個因教學而強壯的靈魂,在三尺講臺上閃閃發光,引領者同學們的思維和情感,點燃了一節又一節生物課堂…

這個老師很「瘋狂」

王仲啟1999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後,進入了大牟家中學任教。早些年,這個比較偏遠的學校,許多教學設備都落後甚至缺失,實驗材料更是鳳毛麟角。只從枯燥的書本上學習生物知識怎麼會讓孩子們真正的理解?經過認真的思考,王仲啟決定自己動手尋找實驗材料。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好像要將地面烤化,飯店旁的垃圾堆更是腥臭燻天。而王仲啟仿佛感受不到灼熱的溫度,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拿著木棍在垃圾堆不停地翻動著。偶爾有學生路過,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掩鼻小跑過去。

而在下一節生物課上,當一排排魚刺乾乾淨淨地擺在實驗桌上,學生們才恍然大悟——王老師那是在為他們尋找實驗材料!原來,學校實驗室沒有足夠的動物骨骼標本,為了讓學生人人都能更好地觀察骨的特性和骨的成分之間的關係,王仲啟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在豔陽下翻找垃圾堆整整兩個小時,終於找到了足夠的魚刺。連飯店老闆都感慨地說:「為了教學,這個老師瘋了。」

是的,為了找到足夠的實驗材料,王仲啟「瘋」了。

為了讓學生零距離接觸植物枝芽,他爬過樹;為了學生了解不同的根系特點,他到莊稼地裡拔過小麥、大豆;為了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分類,他捕過蝗蟲、青蛙,抓過蚯蚓;為了學生了解動物內臟器官,他買過豬心,解剖過蟾蜍……他「瘋狂」地尋找著一切實驗資料,讓生物課堂活了起來。

「老師他就像一座永不熄滅的火山,對待我們的生物課,永遠迸發出熱情的『巖漿』!」學生劉佳感慨地說道。

來自生物課堂的笑聲

「哪個班裡笑聲多,王老師就在哪個班裡。」同事管曉豔老師說。

2012年,王仲啟來到豪邁中學。這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但他們都最喜歡王仲啟的生物課,因為他的課堂上,不僅有獨特的教學道具,更有各種各樣的「表演」,充滿了活力。

一天,王仲啟拖著一根楊樹枝子走進課堂,龐大的樹枝都觸到了屋頂,學生們面面相覷,只見王仲啟把樹枝往牆角一立,一邊比劃著就開講了:這是頂芽,長在枝條的頂端;這是側芽,長在主幹或側枝的側面的葉腋處……王老師誇張的動作配合認真的神情,書本上抽象的名詞,在這裡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們被他新穎的教學吸引。

不只是龐大的樹枝,在王仲啟的生物課上,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課堂道具:五顏六色的彩紙,可以伸縮的長度,層層疊加,看上去像一個萬花筒,這其實是王老師自製的根尖道具,還榮獲山東省道具製作一等獎;大大的翅膀,黑色的羽毛,張開的眼睛,栩栩如生,這是王老師自製的喜鵲標本;粉嫩的、長長的羊腿骨,讓學生摸一摸,找找關節,肌腱……這些道具五花八門,極大地吸引著孩子們,激發起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我喜歡王老師的課,因為王老師生動的表演,幽默的話語,讓我們的生物課堂上永遠笑聲不斷。」學生劉冰說。在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堂關於「蛔蟲」的新授課。

那天,王老師講課時,他把一盒蛔蟲標本拿出來,問學生:「這蟲子像什麼?」劉冰和同學們紛紛搖頭,他忽然拿起那標本從講臺上大跳下來,「飛」到學生面前,大喊一聲:「像刀削麵!」「啊……」學生們捧腹大笑。

「自此以後,每當我吃刀削麵時,便會想起生物老師這誇張的動作,生動的比喻,這堂課不僅讓我記憶深刻,也讓我牢固地記住了每一個知識點。」劉冰笑著說。

王仲啟老師講到激動處,經常踩著凳子,大拍桌子,來上一段激情解說;瞪大眼睛,盯著學生,一本正經地跟學生開玩笑;將書本捲成筒狀,隨機採訪學生……誇張的表演,輕鬆的氛圍,讓抽象的生物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課堂成為歡樂的海洋。

學生蔡航在作文中寫道:「他就是這麼一個『奇葩』老師,平靜又不失熱情,智慧又不失幽默。這些矛盾的特質,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草根教研下的「三生課堂」

在十六年的教學過程中,王仲啟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生物晦澀難學,導致興趣缺失。於是,他組織起一個生物教研團隊,紮根學生身邊,通過問卷方式,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生物課堂;召開座談會,讓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找學生個別交流,生物如何學更簡單……逐漸地,王仲啟確定,生物教學要想變得簡單易學,學生喜歡,必須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要接地氣。

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終於在2015年,王仲啟和他的團隊一起創造了「三生課堂」。

「何為『三生課堂』?這是我自己造的一個詞,」王老師向我們介紹,「『三生』即是『生物·生活·生命』,我們要從生物這門課程的諸多內容中,挖掘出『三生』的契合點,使三者合一、融為一體,層層推進,讓學生感悟『生物·生活·生命』的神奇與偉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生物學科素養,這就是『三生課堂』。」

「三生課堂」植根於學生學習的土壤,伴隨著生物課堂的逐漸深入,不斷地成長、壯大,慢慢衍生出了多個分支。如與急救相關的生物知識;理性地看待生物技術;認識自身的奧秘,學習保健知識;學會敬畏生命,呵護生命;學會敬畏自然,遵循規等。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感悟到生命的哲理,將生物與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豪邁中學校長單偉說:「將『生物·生活·生命』三者合一,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體現了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高於生活。『三生課堂』與三維目標教學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它植根於生物知識,不斷拓展到生活,進而啟迪智慧,滌蕩心靈,這是我們教育的真諦。」

天道酬勤,王老師付出的努力,收穫了累累碩果。近年來,他先後參與課題研究並結題課題3項;參編生物教學參考書、學生用書5部;發表或獲獎論文50餘篇;多次提供縣級、省級公開課或觀摩課;先後榮獲高密市生物學科教學能手、高密市生物學科骨幹教師、高密市優秀教師、濰坊市生物教學能手、濰坊市學科育人標兵等榮譽稱號;承擔高密市兼職生物實驗教研員的工作等。

「我喜歡生物教學,喜歡孩子們。我希望,充滿活力的課堂能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成就幸福的人生。」採訪的最後,望著自己的學生,王仲啟由衷地說道。

供稿:高密市教育局 曹穎

相關焦點

  • 教師風採 | 高密一中校長 陳餘彬:好校長成就好學校,好老師育得桃李芳!
    陳餘彬是高密一中的校長,同時還是濰坊市人大代表,他將一切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如今他又將人大代表沉甸甸的責任扛在肩上,不問辛苦為民代言。高密一中是一所有著70多年輝煌辦學歷程的紅色學校,也是全省高中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
  • 高密五中舉行「張海倫名師工作室啟動 暨課題'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研究開題儀式」
    根據高密市教科院和教科所的安排,2019年12月31日上午9:00,張海倫名師工作室啟動暨課題「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研究」開題儀式在高密五中第一錄播教室舉行。教科院孫顯聖主任、教科所趙在民所長、唐堯文科長、劉金龍科長、李劍琴主任、我校鍾召強校長、綦愛萍副校長、劉沈副校長、梁明鵬主任及張海倫工作室和課題組所有成員近20人參加。儀式由學校教師發展中心梁明鵬主任主持。
  • 【中山名師】朱建平:以心交心,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在中山小學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這樣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教育、追求卓越的名師團隊:他們嚴謹踏實,潛心耕耘,把先進的理念融入於精彩的課堂,把無私的師愛融化於諄諄的教導,他們用廣博的專業知識和靈動的教育智慧默默傳承著師者仁心。本學期,中山小學微信公眾號推出「中山名師」欄目,歡迎圍觀!
  • 豪邁高中 於宏展:精心打磨每堂課 高密三中 管目軍:陪伴學生每一天
    她說,我們責無旁貸,因為我們是老師,是高三學生的老師。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學期,在這個高三學子分秒必爭的關鍵時刻,舍下小家顧大家,是每一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生們都說:「和於老師在一起,讓我們如沐春風,時刻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 山東高密:打造「疫路有責」思政大課堂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孫世傑)「李老師,你的課是不是加上中國援助世界各國防治疫情的最新信息,以更好地體現大國擔當?」這幾天,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教科院教研員李秀芝一直守在電腦前,和老師們在線研討思政教學視頻,把成熟的課例收錄到審核系統。
  • 奇葩學生們是怎麼請假的?你用過哪些奇葩的請假理由?
    學生請假,老師批假,多少有點像「貓和老鼠」的故事,形形色色的請假條,哭笑不得的老師,讓我們不得不去追問:如今的學生都是怎麼請假的?奇葩學生們是怎麼請假的?你用過哪些奇葩的請假理由?早晨的鬧鐘總被莫名其妙地關掉,朦朧中覺得自己好像起床上班去了,結果猛地驚醒才發覺是夢。
  • 為什麼新東方老師喜歡參加電視節目?
    比如熱播的《奇葩說》,艾力參加了兩季,在第二季中獲得不錯的表現,樹立了正能量的形象,還拿下了一個辯題的「BBking」 ;新東方名師周思成也參加了兩季奇葩說,雖然沒有走的長遠,但他參加綜藝之路可以追溯到2008 年,敢在《快樂大本營》上跳脫衣舞……
  • 學生寫的5張請假條,奇葩理由太有趣,老師看了都不忍心拒絕!
    上學的時候,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請假了。因為有時候家裡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只是自己偷懶不想上學了,想請幾天假放鬆一下,所以要想好理由獲得老師的批准。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學生寫的5張請假條,奇葩理由太有趣,老師看了都不忍心拒絕!
  • 小學生試卷火了,奇葩的腦迴路讓網友佩服,老師們哭笑不得
    每次考試的時候,小學生們就會非常的「頭疼」。小學生的腦迴路相當的奇葩,特別是在考試的時候,寫出的答案讓人意想不到,有時為了把試卷寫滿,也是絞盡腦汁。小編整理了幾個試卷,奇葩的腦迴路讓網友佩服,老師們哭笑不得,一起看看吧。從圖上看出,這個小學生的答案讓人摸不著頭腦,直接表示失明了,這位學生的拼音掌握的還是不夠,相信老師看到了以後,一定哭笑不得。
  • 名校、名師,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
    每年招生的時候,名校那叫個火爆,家長們想盡辦法、不惜重金,要送孩子進名校。而很多差校,只有幾十個學生在那裡「成長」。名校財源滾滾,校長們樂開了花。由於好學生被名校掐尖而去,名校越來越名,差校越來越差。於是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和爭論:名校之好,到底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很難爭論出個什麼結果來。只有目睹了名校的興衰之後,才能知道名校到底名在哪裡。
  • [名師風採] 省特級教師、高密五中優秀教師張海倫:做最好的自己
    這是高密五中歷史教師張海倫的人生感悟,也是他對教學工作的孜孜追求。  初入教壇的他對教育教學充滿了激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中。為了儘快提高專業和教育教學素養,他訂刊物、讀專著,跟老教師學習,認真準備每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鍛鍊,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傾注於所教的學生們。
  • 那些年遇到的奇葩老師:體育老師總生病,數學老師總喜歡講歷史
    有人覺得,確實存在老師體罰學生,傷害學生自尊的現象,一位「壞」老師真的能給人留下一輩子的陰影。但也有人認為,那只是個別現象,大部分的老師還是一心為學生著想的。比如,近日爆紅網絡的班主任就是這樣一位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你若聽話,老師帶你下網吧。
  • 北海校園裡的這些「奇葩」老師,我全部都想要!
    馮筱露認為,這種考核方式看似「奇葩」,實際上還是遵循課程標準的考核方向來操作,只不過換一種考核形式。孩子們在這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不但在「玩樂」中掌握課本知識點,還融會貫通到生活應用中,從小學部升上初中部的學生來看,這種考核效果遠好於普通考核。 這種「奇葩」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們大呼「痛快」,也深受家長歡迎。
  • 女老師自學木工 學生們都表示很喜歡木工課
    女老師自學木工 學生們都表示很喜歡木工課時間:2017-03-10 09:37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老師自學木工 教學生傳統手工工藝來源:中國青年網 女老師自學木工,前日中午,在長江職業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的教訓中心,數名學生戴著口罩、繫著圍裙,專注地在木頭上鑽方孔
  • 怎樣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現在老師也難當啊,評優也要學生投票
    成為同學們喜歡的老師,我想這應該是每個老師的理想。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部分老師的課總是很難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喜歡。怎樣的課堂才能獲得學生的喜歡呢?先看兩個同學的真心話:「據說這是本學期最後一次上交積累本了,趁著這個機會,想跟老師說兩句心裡話。
  • 雙核心名師精彩對決 瑞達法考奇葩說引熱議
    今年雙十二當晚,瑞達法考精心策劃了「法考奇葩說」節目,以名師辯論的形式,為法學生以及法律工作者,帶來一場試聽盛宴。這場直播十分火爆,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1萬人,當晚播放人次逾230萬次。筆者了解到,此次瑞達舉辦的「法考奇葩說」共有兩個辯題:法學女博士做全職太太是否浪費;30歲的法律人應該選擇安穩還是夢想?
  • 學生時代老師上課時的「奇葩」動作,好搞笑,網友:天秀操作
    學生時代老師上課時的「奇葩」動作,好搞笑,網友:天秀操作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編的生活世界,今天小編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內容。提及學生時代,估計很多人都感到就是很有印象吧。也是,學生時代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時候了,因為我們不用擔心這樣那樣的問題,只需好好上課就可以了。
  • 奇葩九流學校裡的奇特老師,你更喜歡哪一個?
    裡面那些風格各異的老師,你還記得嗎?《青出於藍》的故事圍繞&34;——一間九流的奇葩學校展開。原本是商界精英的賈濟材(歐陽震華 飾),受託成為了這個九流學校的校長。面對極差的校風,無心向學的學生與不太配合的教師,他想盡辦法要幫學校扭轉虧款局面。
  • 什麼樣人都能當老師呢?日劇告訴你~奇葩老師爭霸戰(下)
    日劇真的一直是考驗衝刷三觀的神劇集合,果然日劇的背景下,沒有什麼不可能~日劇裡面的老師也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奇葩存在,各種奇葩老師沒有更奇葩誓做最奇葩~日劇奇葩老師爭霸賽(Round 1)繼續~上部()說了熱血沸騰的奇葩雞血部門,繼續開始下部。
  • 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簡介
    涵蓋工、經、管、文、藝等5個學科,設有化工系、經管系、機電系、藝術系、外語系、計算機系、自動化系、高材系、基礎教學部等9個系(部)共26個本專科專業,2017年10月大數據學院在高密校區成立。專任教師300餘人,目前在校生近7000人,已畢業生學生近7600人。圖書館館藏文獻30餘萬冊、期刊600類,電子圖書和網絡數據資源與青島校區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