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孫世傑)「李老師,你的課是不是加上中國援助世界各國防治疫情的最新信息,以更好地體現大國擔當?」這幾天,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教科院教研員李秀芝一直守在電腦前,和老師們在線研討思政教學視頻,把成熟的課例收錄到審核系統。
和李秀芝一樣,隔空同步打磨思政教學的,在高密還有300多名教師。他們在進行著一項共同的行動:開發「疫路有責」思政課程,打造網絡思政大課堂。
疫情防控延遲開學後,高密市開發了豐富的學科輔導、自主探究、藝術體育、心理健康等教學資源,組織教師利用網絡指導學生學習生活。
「越是到關鍵時刻,思政育人更不能缺席。必須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內容,上好思政課。」高密市教體局局長明輝說。
高密市教科院分學段組織教研員、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創新預約教研機制,採取不見面的方式,分組預約時間,聚焦眾志成城、逆行擔當、科學戰「疫」、衛生習慣、愛心接力等主題,開展線上教研。
「每個主題都由名師工作室認領,名師擔任項目組長,組織名師工作室成員協同研究,確定課題名稱、教學設計、資源組配、教學視頻製作等,集中名師力量開發思政課程。」高密市教科院院長趙虎說。
各項目組完成教學課題錄製後,集中傳送到教科院。教科院組織各學科教研員跨學科會商,對課題提出修改意見,反覆打磨精品思政課,選定本學段教學最好的老師主講,確保主題鮮明、情境生動、學生愛學。
豪邁中學的王仲啟老師是生物學科名師,他負責的課題是《揭下新冠肺炎的面紗》。為了講好這節課,他和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分工收集了大量資料信息,從生物學的角度切入,對病毒的發生傳播規律進行分析,連夜研究教學設計。先後6易其稿,用了一個星期才完成,這節課既體現了學科特點,更融合了科普教育和生命教育,弘揚了科學家和醫護人員義無反顧、逆行出徵的高尚精神。播出後學生和家長反響很好,成為「網紅課」。
高密市首批推出的42節視頻思政課,分類列出菜單,推送到每個學生家庭觀看,師生連線互動分享體會。思政課還設置了「拓展空間」,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思考體驗、自主探究,通過視頻、PPT、小論文、手抄報、防疫日誌、畫冊等豐富的形式,曬出自己的作品,傳播正能量,為打贏防疫總體戰、阻擊戰、攻堅戰加油鼓勁。
第一實驗小學姜雯婷自編自演自錄的快板《我是健康宣傳員》、東關小學楊子人的詩配畫《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銀鷹文昌中學李青萍詩朗誦《這個春天》等一批作品被「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錄用播出,在師生家長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我們建立思政課同城大課堂機制,除了中小學教師,還邀請青島科技大學教師同步參與,實行大中小學四段聯動,同城推進思政課教學,進一步增強思政育人成效。目前,我們正加緊研發第二批思政課題,計劃4月份推出,確保思政教學不斷線。」明輝說。
作者:魏海政 孫世傑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