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意義,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永不放棄

2020-12-25 驚蟄影視

現實中,有一部分人很好笑。他們總在盲目的排外,無論你手裡的iPhone手機,或者非國產車,都會遭到這部分人的鄙夷。好像只要不用中國製造,那麼就是一個「叛國者」一樣。哪怕你只是無心的說了句認同美國的教育方式,都會引來鍵盤俠的瘋狂謾罵。真正的強大,從來都不是井底之蛙一樣的孤芳自賞。

是的,國外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和我們一樣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著。甚至在歷史上的幾個朝代裡,中國都站在世界巔峰之上,受各國朝拜。可為什麼曾經那麼強大的我們,被甩在後面?其原因是中國清朝腐敗之下的「閉關鎖國」,這個教訓還不夠大嗎?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優勢,就像魯迅先生曾說「不管對什麼事物,都應當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們應該做到,不盲目排外,也不崇洋媚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電影,就是有關於國外教育理念的一部電影《錄取通知》,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在教育面前都應該得到一視同仁的對待,發展其優勢。

高中生巴特比的父母對其抱著很高的期望,他們最想看到的就是孩子拿到大學的通知書,然後進入大學完成教育。很不幸的是,巴特比讀書並不是強項,於是很自然的高考落榜,被各種大學排斥錄取。他面臨著沒大學可上,偏偏父母對其進入大學十分看重。基於父母的壓力,他做了個荒唐的決定,自己開學校,辦一所不挑剔學渣的大學。不需要分數,誰都可以入校。他的本意只是為了矇騙父母,不料,父母堅持要參觀他的學校,並稱巴特比是他們的驕傲。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他租賃了廢棄的療養院,開始裝修,完善,招收教師和學生……

老實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更滿足於自己國家給予國民的生存環境。沒有那麼多生活重壓,不必擔心走在大街上隨時面對突如其來的槍擊事件。一位在美國留學的朋友總會和我吐槽在美國看個簡單的感冒都會傾家蕩產的無奈,為了解決生存壓力,她每天穿梭在陌生的城市中,半工半讀,辛苦異常。很顯然,美國並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樣美好。但不得不承認,美國在某些地方,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電影中所出現的教育理念。

通過電影我們發現,美國的教育更自由,但學生們並不懶散,反而會專注於自己擅長的專業。術業有專攻,正是如此。在電影《公主日記》中有個片段,女主因為在演講上不達標,於是拉低了平時分數。由此可見,美國是個既注重學生課業,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國家。在這一方面,中國的教育顯得有些薄弱。雖然中國式教育中一直強調著「全面發展」,但實際上家長和老師更注重紙上談兵,考試好就是王道。而巴特比開辦的學校,不為應付考試,而是根據學生們擅長的興趣來開辦專業。於是看似胡鬧的做法,居然讓學校成功開課了。

美國的大學不同於中國的大學,考不上真的就是考不上,不存在門路或者其他投機取巧的不正當途徑。在這種嚴苛的制度下,就造成了,一所普通高中出來的學渣沒大學可讀。這種冷硬的制度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們知道,某一科目功課不好,不代表其他方面能力不行。如果全然因為一點弊端而否定整個人,這是非常極端的。也會讓國家失去很多有用的人才。我特別看好電影中巴特比的說辭,他說「教育不是用死板的方式剝奪學生的創造力,和不斷學習的追求。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天賦和興趣來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每一個人,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正是如此。每個人都應該發揮屬於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不應該被強制著以偏概全,這會埋沒掉很多本質優秀的人。記得很多年前在新聞中看到的那個黑了騰訊網站的十六歲少年,他學習不好,半路輟學,但卻有著比一般程式設計師高超無數倍的專業計算機技術。電影中,有人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廚師,有人想成為雕刻師。當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才去報名這所荒誕的大學,最終這所學校成功了。

或許我們都活在父母的期許裡,或許我們被現有的教育壓制的不得不服從成績。甚至,我們之中不免有學渣,比如盡力了,某科成績卻怎麼都提高不上去。我想說,很多時候,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我們更不應該因為成績去放棄自己,或許一部分人和巴特比一樣,被大學拒收。但都不應該就此止步,因為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不能局限在成績和學歷上。只要自己不放棄,夢想才會照進實現。

相關焦點

  •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牆倒眾人唾棄,拔出「鍵」去伸張正義。我們討厭水軍,我們自己很難發現,也不會發現,在情緒之下,其實自己就是水軍。我們的重點真的就應該放在這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嗎…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聽到的,就真的是那個樣嗎…好,真的是那個樣,我們真的需要用上這些汙名化的標籤嗎,他們自己願意這樣去做嗎?這樣去做自己又能獲得什麼最重要的利益呢?
  •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風水學!
    如果我們能夠在應用時,剝開其玄學的外殼,剔除混雜其中的糟粕,那麼風水學不失為一門指導人們選擇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準科學體系。正如風水名家董斌先生所說:「當代堪輿(風水)學,如果不加入現代學術,就與古代的風水先生沒有兩樣,被主流社會視為不學無術的騙子。」而如果將風水學建立在環境哲學、環境經濟學、建築環境景觀方法、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生態科學等正統科學的基礎之上,則將在最大程度上造福現代社會。
  • 2020國考申論熱點:宣揚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申論熱點:宣揚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高中 政治學科中我們常背的有一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但傳承的過程中也有這些不和諧的畫面。
  • 幼兒讀國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君子氣節
    幼兒讀國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君子氣節在當時,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正確的,並且佔據了我國思想界的潮流,也正是這樣的思想,造就了我國近代的發展,挽救了我國危亡的現狀,正所謂,不破不立,破則後立業! 但是家長朋友們,您真的知道什麼是國學麼?
  • 孩子容易受到動畫片影響,幫助孩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周末閒來無事的時候,我去朋友家做客,我忽然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朋友讓他的孩子打掃自己的屋子。但是他的孩子卻馬上說道:「如果我打掃完房子,會不會讓我出去玩一會兒?」我對你這個孩子和話語十分意外,我沒有想到他那麼一點點就學會了討價還價,我好奇這是不是我朋友特殊的教育方式的緣故,等孩子去打掃房間的時候,我問朋友,這是怎麼回事?
  •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四世同堂》看老舍的傳統文化態度
    在中國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中,它代表的意義重大,更是對中國當代文化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老舍先生在創作這部作品時具有很強的文化意識,小說中人物和環境的特徵和老舍本人有極強的自覺文化意識密不可分。這些腐朽落後的思想就像是一種頑疾,如果不把它剔除掉,那麼它所產生的後果將會越來越嚴重,所以老舍先生明白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的一些腐朽落後的思想有必要把它揭露出來,沒有「大家」便沒有「小家」,以此來警醒世人,可謂意義深重。
  • 從長輩(前輩)身上學來的經驗——取其精華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我們學習所必備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其精華,也必然都有其糟粕。我們每個人都有偏見,也都是傲慢的,我們大多都不希望被批評和教育。我們都不希望有一個人總是口口聲聲教育著我們,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幹涉著我們的選擇。我們也都反對那種「你永遠都是錯的,我才是對的」的語氣和態度。
  • 文化:我們應該保持那種吸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
    世間萬物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一點一點的消逝,但是他們給我們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是永恆不變的,有人說,一本好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的減少它的價值,將它的現實意義磨滅,而一件件的古董會隨著時間的移動,使它的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可能會成為無價之寶,這才是唯一一個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沒有現實意義。在我看來,這都是那些俗人眼裡的看法,沒有一點精神涵養。
  • 氣象「土法子」出路何在 浙江氣象局稱取其精華
    浙江省氣象局副局長苗長明在今天舉行的氣象為民服務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於「土法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發布會上,浙江省氣象局發布的《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包括各類氣象監測、天氣預報、氣候服務、專業專項氣象服務等方面的內容,是全國首部省級全面闡釋公共氣象服務情況的服務性手冊。
  • 弘揚中國茶文化精神,我們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茶,本是一種飲品,因其品飲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結合,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了文化現象。品茶時追求一種超脫的精神境界,因此很多人將茶視為一種雅致的象徵。中國茶文化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時間的積累,當下企業的茶葉品牌則更需要以恰當的方式和時間去打造,在歷史的長河中,茶區的每片茶葉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沉澱,茶是一種禮儀的象徵是一種德。
  • 墨子倡導要批判地接受前人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又說顏淵,「其心三月不違仁」。他的一個學生曾參也是一樣的:替別人辦事我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與朋友交往我是不是真誠的?老師傳授的知識我是不是複習了?每天這樣反省三次。「忠」、「信」和「知」前已說過,都包攝在「仁」裡面的,所以也就是自己從反省中看有不有違背了「仁」的地方。
  • 到底是糟粕還是精華?
    三個詞不可混為一談,天地玄黃講的是中國古人對宇宙最初的認識,人生五倫是古人規定的做人的基本道德,三綱五常講的是儒家的倫理規範,總的來說,這三個詞中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但也有糟粕在其中,比如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就是絕對的糟粕。
  • 《聊齋》不止狐仙鬼怪,文學大家手把手教孩子取其精華
    所以帶孩子讀《聊齋》,絕不能因小失大,而是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適合4-8歲孩子閱讀的《聊齋》繪本——《給孩子講的聊齋故事》。節目反覆強調,《聊齋》中的一個個故事,揭開年代背景的外衣,其精神內核
  • Witness 5 正式發布:取其糟粕,棄其精華
    也就是說 在Witness 4 的基礎上做改進的話 鞋面包裹上的科技疊加 實則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 立升淨水器:取水精華,去水糟粕
    那麼過濾水中雜質和保留水中精華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專注淨水27年的立升淨水,傾力打磨優質淨水產品,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立升超濾淨水器)為了實現「過濾雜質,留存精華」的淨水目的,立升超濾淨水器採用立升淨水自主研發的PVC合金毛細管式超濾膜, 它是一種純物理過濾篩分材料,其濾芯由大量管狀的毛細管超濾膜組成
  • 山東禁止全文閱讀三字經 稱糟粕腐蝕孩子心靈
    山東省教育廳29日發出相關通知,要求規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消息一經報導,立即引起全社會熱議。經典誦讀正搞得轟轟烈烈,現在又突然要「去其糟粕」,哪些算「糟粕」呢?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他翻遍《弟子規》,認為其中算得上糟粕的也只有「父母責,須順承」。但這句話到底算不算糟粕呢?他也說不清楚。【質疑】何謂「糟粕」?怎樣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了好多年了,但何謂「精華」?
  • 陝州區實驗幼兒園開展「取其精華 擇善而從」周六培訓活動
    為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汲取先進教育理念,開拓視野增強見識,豐富園本研訓形式,充分發揮國培教師的引領作用,達到資源共享,繼而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陝州區實驗幼兒園特於12月19日上午開展國培學習交流活動——取其精華 擇善而從。
  • 日本足球的價值觀的上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華」。這句話對我們學習日本足球適用嗎?1964奧運冠軍:大松博文和日本女排日本足球:精華和糟粕的邊界在哪?「武士道精神」和「魔鬼訓練」也深深地影響了日本足球。
  • 充滿封建糟粕?廢掉「弟子規」不如與時俱進更新
    從《二十四孝》中「嚐糞憂心」「為母埋兒」的故事,到各類女德班、國學班中的「因果報應」「三從四德」,都不同程度帶有封建糟粕的色彩。此類現象的頻繁出現,足以引發我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再思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留存至今的古文古訓大多是思想精華。
  • 日本足球和體育的價值觀的下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
    日本足球的價值觀的上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介紹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魔鬼訓練對日本足球的影響和精華和糟粕的界限:國際組織和IOC意見如何界定刻苦嚴格訓練和科學安全的訓練、懲罰性教育和鼓勵性教育、不打不成才和不罵不成器和對人性的尊重的界限?在本文中列舉的各項日本校園足球和精英體育的做法,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