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國茶文化精神,我們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020-12-25 武路茶香

茶文化需要更多的正能量。

2019年3月16日,「鄉村振興茶香滿園」開茶節暨茶旅文化節在壽寧舉辦。採茶大賽、茶藝表演、茶拉松等活動紛紛登場。數千名遊客徜徉在綠意盎然的茶山公園裡,領略高山生態茶園優美風光,體驗採摘新茶樂趣,樂享視聽盛宴,品味春茶及美味茶食。尤其是上午時分的採茶大賽尤為精彩,在清一色的女選手中,來自大安鄉的56歲的男選手陳如寧特別顯眼,辭工回鄉種茶六年的他笑呵呵地說,重在參與,開心就好。

精神不能跑偏。

與此同時,有一批穿著泳裝的美女在杭州茶園表演瑜伽採茶,波濤「胸」湧,「胸」湧澎湃的風波繼江蘇某景區唐裝美女「爆乳」採茶之後,網絡又颳起一陣其味無窮的絲襪茶風,看著是什麼味?還有傳統茶人精神嗎? 這種奇葩的文化主題,低俗的「文化」表演,還符合心胸寬廣、默默奉獻、無私為人的精神嗎?要知道這些丟了敬畏之心,低俗的茶文化「演藝」行為,會毀了茶,會毀了企業品牌形象,更會毀了國人的三觀,當止!現在的茶文化營銷,不應只看重形式上的炒作,而缺乏內涵,將產品以文化之名誇張化,是不可取的。宣傳形式可以多樣化,但精神不能跑偏。

茶文化畢竟是人類在發展、生產利用茶的過程中,以茶為載體,以表達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各種理念、信仰、思想情感和文化形態的總稱。茶文化的含義應該包括了茶葉的物質生產,流通活動和人類各種飲茶方式的精神內涵,包含了茶領域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

茶,本是一種飲品,因其品飲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結合,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了文化現象。品茶時追求一種超脫的精神境界,因此很多人將茶視為一種雅致的象徵。中國茶文化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時間的積累,當下企業的茶葉品牌則更需要以恰當的方式和時間去打造,在歷史的長河中,茶區的每片茶葉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沉澱,茶是一種禮儀的象徵是一種德。

茶,是一片樹葉,這片樹葉上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茶行業是一片乾淨的地方,不需要唯利是圖的東西,茶園是有生命的地方,每一片茶葉都是純淨的小精靈,不要向這些乾淨的事物潑髒水。

茶,是為真正的喝茶人而存在,真正的喝茶人能品到喝之精神與內涵,做為真正的茶人,想要的只不過是回歸本質,安安靜靜的喝茶。與人無關,只與茶有染。茶,不需要和其它的事物綁定,它本身便具有靈氣。

相關焦點

  •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牆倒眾人唾棄,拔出「鍵」去伸張正義。我們討厭水軍,我們自己很難發現,也不會發現,在情緒之下,其實自己就是水軍。我們的重點真的就應該放在這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嗎…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聽到的,就真的是那個樣嗎…好,真的是那個樣,我們真的需要用上這些汙名化的標籤嗎,他們自己願意這樣去做嗎?這樣去做自己又能獲得什麼最重要的利益呢?
  •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風水學!
    風水起源於中國,是東方古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風水就帶有很強的神秘色彩,它長期在封建制度下傳承,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雜質,如有些人淪入對風水的荒唐膜拜之中,更有一些風水流派在發展壯大時,不惜吸納旁門邪說,流入迷信的行列。
  • 2020國考申論熱點:宣揚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申論熱點:宣揚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申論熱點離不開我們每日一天一點的積累,為了更好備戰2020國考,寧夏華圖每天都有新的熱點分享給各位考生
  • 幼兒讀國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君子氣節
    幼兒讀國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君子氣節在當時,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正確的,並且佔據了我國思想界的潮流,也正是這樣的思想,造就了我國近代的發展,挽救了我國危亡的現狀,正所謂,不破不立,破則後立業! 但是家長朋友們,您真的知道什麼是國學麼?
  • 強大的意義,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永不放棄
    好像只要不用中國製造,那麼就是一個「叛國者」一樣。哪怕你只是無心的說了句認同美國的教育方式,都會引來鍵盤俠的瘋狂謾罵。真正的強大,從來都不是井底之蛙一樣的孤芳自賞。是的,國外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和我們一樣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著。甚至在歷史上的幾個朝代裡,中國都站在世界巔峰之上,受各國朝拜。可為什麼曾經那麼強大的我們,被甩在後面?
  •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四世同堂》看老舍的傳統文化態度
    除此之外,這也成為老舍先生憂思家國命運的根本出發點,老舍先生在這部作品中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理性的審視,以此來挖掘民族精神本源,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注入自己的愛與恨,讓傳統文化變得有血有肉。本文就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中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所持態度進行初步地探究。
  • 孩子容易受到動畫片影響,幫助孩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從這兩個家族中可以看出,父母其實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讓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父母要抵擋成為環境中不好的因素,也要儘可能的為做出表率,提供正確的參考物,讓孩子知道哪些可以模仿,哪些是堅決不能夠模仿的。我們首先從大環境開始分析在我們生活的地區中,是否鄰裡和睦,書香氛圍濃厚,是否有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良特點?
  • 文化:我們應該保持那種吸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
    世間萬物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一點一點的消逝,但是他們給我們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是永恆不變的,有人說,一本好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的減少它的價值,將它的現實意義磨滅,而一件件的古董會隨著時間的移動,使它的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可能會成為無價之寶,這才是唯一一個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沒有現實意義。在我看來,這都是那些俗人眼裡的看法,沒有一點精神涵養。
  • 我們為什麼要學著去了解茶文化?
    其實茶文化可以是厚重的,也可以是很貼近生活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裡能少得了茶的點綴。一、什麼是茶文化?要想解釋為何要去了解茶文化,首先我們得弄懂什麼是茶文化。而茶文化便是具有傳承性的文化,我們從歷史長河中可以發現,古人從之前的用大鍋煮茶到小鍋烹茶、煎茶、點茶,再後來到明清用蓋碗泡茶,飲茶文化在傳承也在創新,不斷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飲茶方式並不是一層不變,所以茶文化也是不斷地在升華。二、扯了這麼多,那麼茶文化到底指的啥?
  • 氣象「土法子」出路何在 浙江氣象局稱取其精華
    浙江省氣象局副局長苗長明在今天舉行的氣象為民服務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於「土法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發布會上,浙江省氣象局發布的《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包括各類氣象監測、天氣預報、氣候服務、專業專項氣象服務等方面的內容,是全國首部省級全面闡釋公共氣象服務情況的服務性手冊。
  • 日本足球的價值觀的上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華」。這句話對我們學習日本足球適用嗎?在中國,很多人看過以其故事改編的《排球女將》電視劇,其嚴苛的訓練方式讓人不忍目睹。由於訓練強度太大,一度曾激起了勞工組織的強烈抗議。1962年和1964年,大松博文帶領的東洋魔女,兩次擊敗當時世界排壇霸主、在幾百年的戰爭中多次打敗日本的前蘇聯,在世錦賽和奧運會奪冠(下圖)後壟斷國際排壇若干年,成為日本民族英雄。
  • 從長輩(前輩)身上學來的經驗——取其精華
    我們都有自己的長輩,也幾乎都有有些年紀比自己較大的兄弟輩,他們的很多經驗其實都值得我們學習。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他們迂腐狹隘,但其實有時候確實是我們看得還不夠仔細全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我們學習所必備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其精華,也必然都有其糟粕。
  • 《聊齋》不止狐仙鬼怪,文學大家手把手教孩子取其精華
    既然要講《聊齋》,我們首先應該知道《聊齋》都涉及了哪些內容。《聊齋》的全名叫做《聊齋志異》,也就是作者蒲松齡在自己書齋裡記錄的一些奇聞怪談。所以帶孩子讀《聊齋》,絕不能因小失大,而是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適合4-8歲孩子閱讀的《聊齋》繪本——《給孩子講的聊齋故事》。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弘揚時代新風,振奮中華民族精神。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我們黨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立場和態度,為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對於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到底是糟粕還是精華?
    三個詞不可混為一談,天地玄黃講的是中國古人對宇宙最初的認識,人生五倫是古人規定的做人的基本道德,三綱五常講的是儒家的倫理規範,總的來說,這三個詞中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但也有糟粕在其中,比如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就是絕對的糟粕。
  • 日本足球和體育的價值觀的下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
    日本足球的價值觀的上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介紹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魔鬼訓練對日本足球的影響和精華和糟粕的界限:國際組織和IOC意見如何界定刻苦嚴格訓練和科學安全的訓練、懲罰性教育和鼓勵性教育、不打不成才和不罵不成器和對人性的尊重的界限?在本文中列舉的各項日本校園足球和精英體育的做法,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現在二十四孝裡面講述的內容,按照我們現行的看法來說,很多故事不適用於今天。比如連魯迅先生也對此批判的郭巨埋兒,故事自身就是封建社會的舊習氣,是不可取的。
  • 充滿封建糟粕?廢掉「弟子規」不如與時俱進更新
    從《二十四孝》中「嚐糞憂心」「為母埋兒」的故事,到各類女德班、國學班中的「因果報應」「三從四德」,都不同程度帶有封建糟粕的色彩。此類現象的頻繁出現,足以引發我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再思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留存至今的古文古訓大多是思想精華。
  • 立升淨水器:取水精華,去水糟粕
    中國數字科技館(中國科協、教育部、中科院共建的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播的國家級公益性科普服務平臺)發布的某篇文章中提到:矽在骨骼鈣化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能夠促使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正常生長、發育。但當人體內矽含量不足時,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生長遲緩,骨骼異常、畸形,牙齒和牙釉質發育不良等症狀。
  • Witness 5 正式發布:取其糟粕,棄其精華
    這麼和大家舉例吧: Witness 4就像一位顏值高,打扮精緻,還有著不錯身世背景的精神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