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學著去了解茶文化?

2020-12-25 小詹茶肆

前言

對於不愛喝茶的朋友來講,身邊若老是有討論茶文化知識的,那麼必然會有所厭煩。但是對於那些喜歡喝茶的人來講,還巴不得身邊多是一些茶友。

很多人反感茶文化,那是因為被文化這個詞所「嚇到」,一旦某個東西被灌輸上文化的概念,那麼在大眾的眼裡,這事物就變得繁瑣、不簡單。

因為覺得不簡單所以認為了解它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於是本著珍惜時間的原則,對茶文化置之不理,甚至非常抗拒了解它。

其實茶文化可以是厚重的,也可以是很貼近生活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裡能少得了茶的點綴。

一、什麼是茶文化?

要想解釋為何要去了解茶文化,首先我們得弄懂什麼是茶文化。

其實「文化」這個詞很好理解。

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文化的範圍太廣泛了,可以是教育、科學、藝術,還可以是衣食住行,只要事物有了正面的意義,那麼就是有文化的。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澱物。

換句話說,文化是人類相互之間交流且能傳承的意識形態。

而茶文化便是具有傳承性的文化,我們從歷史長河中可以發現,古人從之前的用大鍋煮茶到小鍋烹茶、煎茶、點茶,再後來到明清用蓋碗泡茶,飲茶文化在傳承也在創新,不斷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飲茶方式並不是一層不變,所以茶文化也是不斷地在升華。

二、扯了這麼多,那麼茶文化到底指的啥?

其實茶文化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到指茶道,小到指茶具,人在飲茶活動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就是茶文化。

你泡茶的過程就是在體現茶文化,你在研讀茶書就是在體現茶文化,你在向別人講述茶故事,那麼你也是在體現茶文化的內涵。

三、喝茶真的要懂茶文化嗎?

我國茶文化燦爛,我想現在也沒人敢說自己全懂茶文化,這個「懂」是精通還是略懂皮毛,其實還得看個人以及當時所處的年齡段。

飲茶有時候也是看年齡層的,年輕人喜歡喝碳酸飲料,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碳酸飲料符合年輕人充滿活力的特點。而隨著年紀逐漸增加,閱歷變多了,人的思想也變成熟了,那麼此時對茶文化的理解或許與年輕時大不同。

不同的人生階段,就有不同的感受。

茶文化內容豐富,並非是一朝一夕能弄明白。我們我們在飲茶前,千萬不要抱著先弄懂茶文化然後再喝茶,也不要有弄不懂茶文化而不敢喝茶。

其實你只要把飲茶當興趣就夠了,弄懂茶文化內涵的事就交給未來的你來做,因為人生閱歷若不同,感悟不夠深,或許就不太容易「懂」茶文化。

飲茶也有境界之分:

1、飲茶如水2、飲茶如茶3、飲茶非茶4、飲茶是茶

就好比那人生境界,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

也就是說,你對茶文化的認知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沒有實踐,就想去弄懂茶文化的內核,這是不切實際的。

就比如剛出生的嬰兒連目前爬的技能都沒學會,就為以後跑得太快而煩惱。

總之,喝茶自然要懂茶文化,但這件事是需要你長期去做,不要妄想用幾天的時間去學習完那幾千年沉澱下來的茶文化。

若不願去了解茶文化,那也是可以,飲茶如飲水罷了,與他人何幹。

不過我覺得,喝茶喝茶,首先得明白我們喝的是什麼?

既然是茶不是誰,為何不試著多去了解茶文化,人要有好學之心,不對嗎?因此,我們應該去多去了解茶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茶文化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千年積澱的茶文化知識,讓我們對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來共同了解有關茶文化知識的介紹吧。茶文化的起源●(1)神農時期: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 無論是茶經,還是陸羽,都是我們真正了解茶文化的關鍵元素
    無論是茶經,還是陸羽,都是我們真正了解茶文化的關鍵元素整部茶經中涵蓋了與茶相關的各種關聯元素。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與茶相關的專著,所以整部著作中,我們能夠看到與茶葉生產相關的所有細節。所以在其對茶文化的敘述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所容納的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古籍《茶經》,還是茶聖陸羽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內容,也是我們想要真正了解茶文化的關鍵元素。
  • 吃茶記|淺析中日茶文化差異之「一期一會」與「吃茶去」
    幾日前,濟茶協會女子分會會員們帶來了一場日本茶文化研學匯報會。天裕泰陳總講了在日本茶文化研學過程中的見聞和對日本茶道的一些感悟。有一些心得所以記錄下來。首先,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日本茶文化或者要研究一下日本茶道?
  • 精讀堂|甘霞:《茶之書》是中國茶文化「如何走出去」的啟示之書
    活動邀請到持續從事茶文化行業16年的高級經濟師甘霞,解讀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美術家岡倉天心的《茶之書》。甘霞「我第一次接觸茶,是我爸爸那斑駁的搪瓷大茶缸,抿一小口,滿嘴苦澀。後來,隨著我對這個行業不斷學習和了解,才慢慢了解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講座開始,甘霞首先分享了自己與茶文化的淵源。
  • 世界茶文化介紹,了解亞洲茶文化,印度|斯裡蘭卡|日本
    大家好,我是茶人滿常覺,今天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世界茶文化之亞洲茶產區,重點介紹印度、斯裡蘭卡和日本。一,亞洲茶文化之印度在世界五大洲中,茶樹種植面積最大的是亞洲,約佔全球的90%,產量約佔全球的84%,有22個國家產茶。印度茶葉生產發展始於19世紀30年代。1939年印度成立了專門發展茶葉生產的阿薩姆公司,茶葉生產進入發展階段。
  • 弘揚中國茶文化精神,我們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茶文化需要更多的正能量。2019年3月16日,「鄉村振興茶香滿園」開茶節暨茶旅文化節在壽寧舉辦。採茶大賽、茶藝表演、茶拉松等活動紛紛登場。要知道這些丟了敬畏之心,低俗的茶文化「演藝」行為,會毀了茶,會毀了企業品牌形象,更會毀了國人的三觀,當止!現在的茶文化營銷,不應只看重形式上的炒作,而缺乏內涵,將產品以文化之名誇張化,是不可取的。宣傳形式可以多樣化,但精神不能跑偏。
  • 石門董昭:傳播茶文化,分享茶之美
    茶藝師,顧名思義,茶文化的傳播者。聞香品茗,一頷首,一舉杯,舉手投足間儘是優雅。從事茶文化推廣工作五年的董昭,正是這樣一位茶香氤氳中溫婉端莊的女子。董昭日漸嫻熟的技藝和對茶文化獨特的理解,吸引不少同道中人。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器皿、這樣的水溫、這樣的程序來泡這種茶,客人們在喝茶的時候,逐漸了解各種茶的特點、口味、產地等。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一大批哲學、民俗學、歷史學、生態學、文學、文化人類學、宗教學、藝術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紛紛加入茶文化研究隊伍,為茶文化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添磚加瓦,採用不同學科視角、不同理論方法開展茶文化學術研究,形成了當前茶文化研究「百家爭鳴」的格局和良好的茶文化研究氛圍,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 茶文化專家徐南眉老師:我為什麼推薦少年兒童學習茶藝與禮儀
    涼拌茶就把茶葉採來以後,葉子搗了以后里頭要加很多佐料,主要是生薑、花椒等作料放在一起搗,搗了以後加水,拌勻了吃也是一種茶葉的菜。我們為什麼能做花茶?主要是茶葉會吸收花的香氣,所以茶葉可以做去味劑。把陳茶沒用的茶包起來放到冰箱裡,會吸收臭味。我們杭州有九蓮小學,他們90年代就有少兒茶藝隊,當時學校裡申請一個國家課外子課題就是做茶包。還可以做茶點,我們把抹茶的粉和水一起調,調的時候抹茶粉少一點,因為它的味道比較澀,把餡放在裡頭壓成麵餅,在微波爐裡頭烤成金黃色就可以了。
  • 董昭:讓茶文化在石門遍地開花
    董昭告訴記者,一個好的茶藝師,不僅要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還要能分享茶的知識、茶的禮儀,傳播茶文化。 這些年來,從導診護士到茶藝師,再到企業家,董昭的身份不斷在變化。「身份在變,但傳播茶文化這顆心從不曾改變。」為了推廣茶文化,推介石門的茶,董昭不斷參加各種比賽,先後獲得了省茶藝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全國茶藝職業技能大賽個人賽三等獎。
  • 茶文化是什麼呢?茶企們需要茶文化嗎?未必
    這幾天每天入眼文章,談茶文化,有人老談茶文化有意義嗎,茶文化包括那些?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嗎?其實這些一連串問題問的很有水準,不是吹牛就是談茶文化,茶企做大了就是有茶文化,有底蘊,未必。茶文化究竟又是什麼?普文是這樣分析的。
  • 呂世浩: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近代以前,無論在中國或是西方,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甚至視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的必要教育。可是到了現代,忽然之間,有許多人都覺得學歷史沒有用,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說不出學歷史的實際用處何在。 為什麼對於學歷史有沒有用,過去和現在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事實上,不是歷史沒有用,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式出了問題。
  • 茶書精選丨茶藝與茶道 能簡要快速了解茶文化精髓的圖書。
    中國人最早發明飲茶,茶藝、茶道、茶文化皆由中國人率先創造出來。 隨著茶文化的流傳,飲茶之風傳遍全世界。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當今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億人飲茶,形成了蔚為大觀的世界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之源,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 我們為什麼要學五線譜
    今天我就說說,為什麼要學五線譜,以及簡譜在學音樂的過程中有什麼危害。鄭小瑛老師批評國民音樂教育進步的慢,在這一點上,我是比較有感觸的,不僅僅是國民音樂教育進步的慢,專業教育進步的也慢。讀譜教育這個事情,在我看來,就像鄭小瑛老師說的那樣,完全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好多人講,簡譜怎麼了,簡譜不能用嗎?不能唱嗎?沒錯,簡譜是可以用的,要說中老年人唱個合唱,不識譜也行,一句句學唄,記住了也能唱。
  • Vivian說丨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
    2015年公派至中國駐加拿大使館,長期從事外交工作自主研發7-14歲少兒英語分級閱讀CLIL精講在線課程,擁有一批熱愛英語學習的大小「粉絲」現任新文達國際少兒英語中心副總經理,全面負責課程研發和教學工作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
  • 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你了解多少經濟全球化帶動了文化全球化,茶文化作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不僅對亞洲文化影響頗深,而且在英美一些國家中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茶文化不斷輸出,
  • 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
    入住百家號已經十來天了,發布了一些英語文章和音標視頻,收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評論,也收到了好幾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就個人感覺來說,可能有以下的原因。一是考試需要,基礎教育階段的現行考試都是瞄準的全國高考,高考科目中便有英語這科目,而且還是150分,儘管好多專家都在建議降成100分,但事實沒有成功,還是改變不了150分的現實,即使到了研究生考試,也會有英語這科,所以,作為學生我們需要學習英語。
  • 茶文化:清雅茶文化,砥礪前行中
    中國是茶的故鄉,國人飲茶的歷史要追溯到4700多年的神農時代,直到新時代下的今天,以茶代禮的風俗依舊在我們之間流傳。茶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茶樹的原產地位於中國,所以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民間飲茶的興起最早始於西漢時期,到了唐代,茶葉便成了市場上的暢銷商品之一,它的興起,對唐朝的經濟發展可謂是起到了極其明顯的作用。
  • 茶葉冷知識:什麼是茶文化?
    茶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每天多要和這7者接觸,我們離不開油鹽,也離不開茶。什麼是文化文化這個詞感覺離我們很遠,同時又覺得離我們很近,因為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文化的身影,比如美食文化、建築文化、藝術文化等等,但我們卻時常不明白文化的定義是什麼,文化到底如何被形容。什麼是文化?相信很多人不太理解,不了解文化的含義,那就更加不理解茶文化。
  • 湔江制茶人丨何麗榮:做一名優雅的茶文化傳播者
    一個好動,什麼都要嘗試,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事物加以審視和消化。動靜之間,唯有茶是轉換器。只要手邊有一壺茶,那便有了內心的安寧,與生活的閒適。」所以與來自中國核心茶產區的茶商合作開起了功夫茶店,半年很快過去,慢慢了解了茶葉經營的小技巧,了解了店上每天結帳都有收入,於是在彭州、郫縣等地開起了自己喜歡的「茶書店」、「茶琴店」、「茶花店」等,還驕傲地給每個店主命名「麗麗店」,「華華店」、「琳琳店」-----因為這些小店都是何麗榮根據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並收集自己行走全國對茶的理解和認識而精心設計的,很多路過茶店的人都會進去瞧一瞧,甚至說這個老闆應該不是賣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