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養生氣功是從【八段錦】的各個流派中誕生出來的,融合了少林八段錦、武當十二段錦、中醫點穴等優點。此功法歷史悠久,簡單易學,功效顯著。八段錦至少有8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古老的導引術中,八段錦是流傳最廣,對導引術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八段錦流派眾多有坐八段錦、立八段錦、床上八段錦之分,北八段錦與南八段錦,文八段錦與武八段錦,少林八段錦與太極八段錦之別,在我國深受練習者的喜愛。
(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
(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正宗第二十一代傳人,張至順道長)
(著名中醫鄧鐵濤先生)
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時,就一直堅持練習八段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
張至順道長傳授的《八部金剛功》也是屬於太極八段錦的流派,堅持練習80多年,2015年在張家界羽化成仙,享年104歲。
2016年底,著名中醫鄧鐵濤先生過101歲生日時,談到養生秘訣,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堅持練習八段錦.堅持練習無為養生氣功,在無為工作過、來無為的顧客中百歲老人一定會成批的出現。
(三)柔剛結合:全身放鬆,用力輕緩,切不可用僵力。
(一)雙手託天理三焦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掌心向上託,小指和無名指有麻的感覺。加強四肢和軀幹的伸展活動確可影響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於肺部的擴張,使呼吸加深,吸進更多的氧氣,顯然對消除疲勞有一定的作用。由於這節動作是全身的伸展活動,又伴隨深呼吸,所以對內臟各部調理是自然的。不僅如此,對腰背肌肉骨骼也有良好作用,有助於矯正肩內收和圓背等不良姿勢。
(二)左右開弓似射鵰
除了頭以外,上焦可說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這節動作影響所及,包括兩手、兩臂和胸腔內的心肺,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加強和血液循環,有助於進一步糾正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病態。
(三)調理脾胃須單舉
這段動作是一手上舉,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對拉,使兩側內臟器官和肌肉進一步受到牽引,特別是使肝、膽、脾、胃受到牽拉,使胃腸蠕動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強,久練有助於防治胃腸病。脾主升,胃主降,氣機升降正常,何病之有?
(四)五勞七傷往後瞧
頭部運動對活躍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頸部肌肉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而且對消除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疲勞和一些生理功能障礙等也有促進作用。關鍵點是肩胛骨向後關門、轉臂、轉頭。可是,這節動作按中醫理論卻歷來被認為對五勞七傷有防治作用。
(五)搖頭擺尾去心火
任督通,病不生,頭旋轉,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脈。呼氣,以意領氣由下丹田至足心,意守湧泉穴;吸氣,同時以腰為軸,將軀幹搖轉至左前方,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做撐勁,目視右足尖,右臂繃直,左臂彎曲,以助搖擺。
(六)兩手攀足固腎腰
這一段動作,既有前俯,又有後仰,可充分伸展腰背肌肉,同時兩臂也儘量向下伸展,顯然對增強腰部及下腹有良好作用。上舉時雙手伸展,屁股向後。對足太陽膀胱經有充分的拉伸作用。膀胱與腎相表裡,膀胱經是運行陽氣的重要經絡,不可不通。
(七)攢拳怒目增氣力
松靜站立,吸氣,左足橫出變馬步,兩手提至腰間半握拳,拳心向上,兩拳相距三拳左右,兩手環抱如半月狀,意守丹田或命門穴。隨呼氣,將左拳向左前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過左拳瞪虎視遠方,右拳同時向後拉,使左右臂爭力,稍停片刻。兩拳同時收回原位,鬆開虛拳,向上劃弧經兩側緩緩下落.收引左足還原為站式。如此左右交替做6次。
(八)背後七顛百病消
松靜站立,膝直足並,兩臂自然下垂,肘臂稍做外撐,意守丹田。隨吸氣,足跟上提,同時,意念頭向上虛頂,氣貼於背;隨呼氣,足跟下落著地.落地要重,全身放鬆,感覺有震動。如此反覆6次。
(收勢)特別說明幾點:
揉按百會穴36次,可以提昇陽氣,開竅醒神。有人按摩百會,便秘通暢了,頑固頭痛好了。36在象數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兵法只講36計,豬八戒學了36招,36+72=108.孫悟空學72招,水滸有108條好漢。是意外巧合嗎?總之好好練。
點風池穴。風為百病之長,風為天之號令。風邪可以把百病帶進人的身體,所以有風寒、風熱、風溼..點按風池穴可以藉助風的領導,把各種病邪帶出人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