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官本位六策

2021-02-13 人民政協報

周新生

長時間以來,官本位風氣陰魂未散。君不見,一些官者,趨之若鶩,削尖腦袋謀求上位,一度買官賣官甚囂塵上;有些非官者,以靠近有官階者為榮,一度官商關係極端扭曲。現實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社團組織、事業單位等均被賦予了官階等級,其負責人員均有相應級別並享受相應官員的相關待遇。官位多、官員、準官員及享受官員級別人員多成為一道風景。公務員的招考熱,更讓那些「官不聊生」的感嘆,成為反腐敗大潮背景下因權力不再好用發出的怪論。

在現代化進程中,官本位風氣的危害很大。一是官本位意識同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同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公僕意識、以人為本意識,同當代社會所倡導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拓創新意識等存在著深刻矛盾。官本位意識不僅同黨政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有直接關係,而且同黨政幹部隊伍中的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也有一定內在關係,不利於黨風社會風氣的好轉;二是不利於改革的推進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三是不利於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四是不利於黨群關係、政商關係的良性化。官本位風氣,催化腐敗,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削弱了黨和政府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我認為,首先要客觀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官本位現象、意識、思維、文化、機制、行為依然存在於我們的政治體制、經濟生活、價值觀念以及思想文化之中,並表現為多種形態。要認識到,夯實黨風廉政基礎,剷除腐敗滋生土壤,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讓「官本位」觀念沒有市場,讓特權思想無容身之地。反腐敗要向縱深推進,不斷動搖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觀念,努力使幹部回歸「人民本位」、「服務本位」的理念。

其次,在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的原則下,改變對非黨政官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按照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社團組織、事業單位的性質和特點,定位其負責人的職位、職稱,不與官位官階掛鈎;可以市場化的崗位儘可能市場化或半市場化;探索黨政官員崗位官和僚的分離。消除幹部級別泛化現象;在幹部管理中,逐步取消沒有職權、職責的行政級別;嚴格控制超出職位行政級別的官員數量和超編制配備副職領導職務;推進幹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三是在黨政幹部選拔和企事業單位在人才激勵政策方面破除官本位意識。在選拔一級幹部時一般不設置在前一級別任職的條件,允許沒有當過「官」的優秀人才得到職務的機會。

四是進一步加大黨政機構改革力度,不斷簡政放權。加大反腐敗力度和對權力的監督。行使權力而不逾越法律紅線是為官最基本的要求;堅決從制度上消除「官大於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改革退位官員的福利待遇制度。

五是在官員之間、官民之間倡導同志、先生女士之稱呼,或者直呼其名。引導社會有關方面不以官員大小和多少論英雄、論排名、論標誌。

六是加強各類學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導向,排除家長們望子成「官」心理的作用和影響,儘可能排除官本位意識在一些青年學子身上的代際傳遞。破除老百姓的草民意識、盲從心理和慕官敬官畏官心理。增強民眾的公民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明顯增強。在與官員交往中往往自重自敬,對官員不曲意奉承,堅持真理。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陝西省委副主委)

相關焦點

  • 武漢一小學取消幾道槓 淡化官本位有叫好有懷疑
    武漢一小學取消幾道槓 淡化官本位有叫好有懷疑   在武漢市武昌實驗小學,一項旨在淡化小學生官本位思想的革新正在展開,學校少先隊裡98個大隊長、中隊長和隊委被要求取下肩膀上代表身份的「二道槓」、「三道槓」,代之以統一的志願者標識,沒有差別。  有人開始叫好,有人開始懷疑,當成人的世界已經在向幼兒園滲透時,一所小學又如何能夠倖免?
  • 清華大學劉兵:官本位是對科學精神的嚴重扭曲,影響科研評價
    在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劉兵看來,官本位,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講,都是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劉兵表示,科學的進步和創新需要懷疑精神,而在官本位思想主導下,往往是下級服從上級,似乎人的職務越高,說話的真理性就越強,這與科學精神本質是矛盾的。
  • 官本位帶來的種種危害
    正是存在這樣的內在邏輯及其影響,我們才強調斷不可輕看官本位而來的種種危害,也不能高估了反腐對危害的消解能力。歷代封建王朝所以皆強化官本位,根源於未找到替代等級制度而來的社會動力系統。
  • 專家談社會性官僚政治:中國官本位傳統之源
    破除官本位的途徑 王亞南研究中國官僚政治的基本結論是:其一,「官僚政治得從技術的社會的兩方面去說明,而當作一種社會體系來研究的官僚政治,寧是重視它的社會的方面,雖然我們同時沒有理由不注意它的技術的方面。」
  • 關於本位主義
    這就不得不談到一個詞:本位主義!沒錯,平級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根子上的原因在於各部門存在著嚴重的本位主義,本位主義便是罪魁禍首。     那什麼是本位主義?具體對企業而言,是指處理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時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利益和企業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及行為態度。
  • 超越「詞本位」和「字本位」
    超越「詞本位」和「字本位」 2015年08月11日 13: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東偉 字號 內容摘要:近年來,「字本位」與「詞本位」兩種語言觀討論熱烈,「語素本位」語言觀悄然出現
  • 眾家說語文| 賴正清:語用本位 ——有關「閱讀本位」還是「寫作本位」談論引發的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閱讀本位」還是「寫作本位」的討論很熱烈。站在甲方,聽聽很有道理;站在乙方,聽聽更有道理。但兩個「本位」在互相打架呀!因此作為和事佬的我,息事寧人地仿造出一個說法——語用本位。    提出「語用本位」也是有依據的o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一學習語用一語用,就是概括的過程。當然,會不會斷章取義,估計也會有質疑的。
  • 羊城晚報:公民充分參與才能遏制立法"部門本位"
    羊城晚報:公民充分參與才能遏制立法"部門本位" 2008年12月06日 14:29 來源:羊城晚報 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近日舉行的立法項目論證會上,與會專家對一些項目中體現的部門本位現象提出尖銳批評。(見昨日《羊城晚報》)  立法中的部門本位現象由來已久。作為地方立法機關啟動立法項目論證,嚴守「門檻」防止立法中的部門本位帶入立法規劃中,無疑極需肯定。這次立法項目論證會審議的,是省政府各部門等提出的100多項立法建議項目。
  • 高職院校工作管理意識創新之二,意識錯位「官本位」與「工本位」
    作者前言:對於一個基層單位來說,「官」是把握方向的,為官者必須把握好方向,「工」是具體做事情的,為工者必須做好具體事情,「官」與「工」密切配合,各司其職,才能有好的結果,對於「官」與「工」有交集時就要看其成分的多少了,「官」的成分多就以管理為主,「工」的成分多就做事為主。
  • 弱化本位主義要理順三大關係
    合法合理的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都不是本位主義,那些只顧局部利益,不顧全局利益,對別部、別地、別人漠不關心的價值排序與行為選擇,才是本位主義合法合理的個人利益不是本位主義,而是探究其他一切利益單元的「本」與「源」。離開合法的公民個人利益談論其他形式的利益,則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 吉他上的本位音
    本期我們先來學習吉他的音與五線譜、六線譜的對照關係。之後結合大、小調音階的推導,在吉他上開始進行解說。我們從音最低的第六弦開始,第六弦空弦音為E,按照CDEFGABC的循環,同時謹記E-F、B-C是半音(1品),其餘相鄰音名都是(2品),那麼下一個本位音是F,所以六弦1品是F;下一個是G,F-G相隔2品,所以6弦3品是G;下一個是A,G-A相隔2品,所以6弦5品是A。
  • 從「社會身份本位」到「人類需要本位」:社會政策的範式演進
    縱觀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政策的發展與演進,可以發現這樣一條範式演進的脈絡: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轉型打破了具有濃厚「社會身份本位」特徵的勞動保險制度;並且隨著21世紀初期的社會政策擴展和新時代的社會政策深化改革,中國社會政策的範式也朝著「人類需要本位」的方向逐漸演進。但時至今日,「社會身份本位」的遺緒還沒有完全消失,「人類需要本位」的體系也仍沒有完全建立。
  • 本位規律—新中國
    什麼是本位?本位就是「是什麼,最終就一定會成為什麼」。這話很拗口,但只有這樣才能準確表達本位的意思。
  • 本位主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本位主義,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出自:毛澤東《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六)本位主義,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反義詞有:大公無私,本位主義是貶義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私心重。
  •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終究淡化了一切消散成煙雲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終究淡化了一切消散成煙雲有時候,失望到一定程度後,反而會開出一朵花來,那朵花的名字叫,無所謂。二、打一個比方,你如果真的很窮,人家罵你你就會暴跳如雷;假如你其實很富,你會一笑置之。六、你是溫柔的代言,你是賢惠的註解,你是美麗的標誌,你是聰明的詮釋,值此婦女節,向美麗優秀的你送去真誠的問候,願你婦女節快樂!七、 後來我終於不喜歡你了,開始了新的生活,身邊人的樣貌脾氣樣樣不像你。八、你一出現,那些我在心裡堅定了無數次要忘掉你的信念,都成了鬼話。
  • 能力本位教育:同質化還是異質化?
    在國際上,對能力本位教育認知是基於開展職業工作崗位和職業技能培訓所要求的各種知識、技能而組織的課程與教學體系,也就是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各種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思想。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能力本位教育在美國、加拿大出現之後,其教育理念就迅速傳播到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等國,可以說是影響了東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
  • 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之爭
    其中爭論最多、影響最大的是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個人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應該主要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育活動。其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子、盧梭、帕克、愛倫•凱、馬斯洛、羅傑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奇等。社會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由社會的需要決定,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 破除官本位的封建思想
    對群眾高高在上,對下屬頤指氣使,處處唯我獨尊,天天呼來喝去,竭力鼓吹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心心念念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再如,有的篤信「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夢想「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追求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浮華生活,醉心於酒池肉林、一擲千金的享樂奢靡,只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群眾背後戳脊梁骨。
  • 朱光潛: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
    道家反對社會,所以反對適用於社會的一切美德如仁義禮智之類,他們的理想是「遺世獨立」,「超然物表」。儒家與道家徹底不同的地方在淑世心切,極重有為,要把世界由「自然狀態」提升到「文化狀態」。但是儒家雖不倡個人主義,而論道德,說仁義,卻全從個人本位出發。修身誠意,克己復禮,是基本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過是修身以後的效用。政治只是一種教育,而教育又只是人格感化。
  • 阿甘本|本位理論
    א 在蓋倫(Galen)的一段話中,清晰地說明了是從斯多葛學派開始採用了這種新的本位的術語,在那裡,蓋倫將本位定義為某些哲學家在存在和本位之間作出「迂腐不堪」的區分:「我認為,在存在和本位之間(to on te kai to hyphestos)作出這種區分太過迂腐(mikrologia)。」(Galen 2, II,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