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位主義

2021-02-23 隨想廳

最近文章更新得很慢,實在有些慚愧。當然不是受世界盃看球的影響,呵呵,坦白說其實多少還是受了點看球的影響。也不是沒有什麼素材可寫,而是發現突然多了些讀者,讓自己不敢造次。所謂造次,肯定不是亂寫瞎寫一通,而是考慮到企業經營管理本是項很嚴肅的事,分享其中的經驗體會也得有很認真嚴謹的態度。可文章如果只有道理和說教,不光枯燥,還很沉重,人們又怎會有閱讀的興趣?辛苦寫出的東西卻無人捧場,豈不可惜?可怎麼做到輕鬆而不膚淺、有趣還帶營養呢?愁人!不禁想起古時一則笑話:一書生寫不出文章,抓耳撓腮,痛苦萬狀。其妻見曰:「怎麼比我生小孩還難?」書生曰:「當然!你肚裡有貨,我肚裡沒貨。」嘿嘿,書到用時方恨少,還是底蘊不夠吧,此時的我有點像這位書生。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個場景,看裡面有沒有自己哈。

不過,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一點,與其在這裡糾結煩惱,不如拿起筆來先動手,正所謂「打鐵沒樣,越打越像」,在實踐中慢慢去摸索解決問題才是正道。這話聽起來很像曾經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的老先生說過的「摸論」。是的,鄧老爺子還提過著名的「貓論」,這「兩論」不僅徹底搞活了中國經濟,還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好吧,閒話少敘,先按鄧老爺子的「摸論」,摸摸石頭,看能不能過河吧。

上期說到的企業內部溝通問題,主要是上下級的縱向溝通問題,談到了影響這種縱向溝通的核心原因是企業喪失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具體表現在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對於溝通成本和風險的看法及理解有較大的分歧。但我們還很容易發現企業內部平級之間的橫向溝通似乎並沒有所謂的風險問題,但照樣可能溝通不暢,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就不得不談到一個詞:本位主義!沒錯,平級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根子上的原因在於各部門存在著嚴重的本位主義,本位主義便是罪魁禍首。

     那什麼是本位主義?具體對企業而言,是指處理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

企業之間的關係時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利益和企業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及行為態度。通常本位主義「患者」有「山大王」情結,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十分看重,還常常錯誤地混淆「守土有責」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概念。卻不知任何事物都講究一個度,過猶則不及。「守土有責」一旦過了,就變成故步自封、畫地為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旦過了,變成「只在其位才謀其政」,就會作繭自縛、自廢武功。他們還往往對自己自由主義,對別人馬列主義;他們既自大無知,又自卑怯懦;既傲慢無禮,又妒賢嫉能;既好名重利,又鼠目寸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他們的表現特徵有著強烈的「自我性」和「排他性」,具體表現為:

1、單純強調自己(包括部門)工作的重要性和專業性;

2、一味突出自己(包括部門)工作的能力和業績;

3、常常誇大自己(包括部門)工作的艱巨性和付出;

4、輕視他人(包括部門)的專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5、漠視他人(包括部門)的勞動付出和工作業績;

6、嫉妒他人(包括部門)的工作業績和回報;

由於存在上述各種情況,溝通交流的基礎基本不復存在,與他人(包括部門)的溝通根本就無法正常進行,即算有溝通也是消極被動和畸形的。更不用說彼此之間的協作,稍不留神便會出現不配合或消極配合、抬槓、推諉扯皮、看笑話;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情況。

這是為何呢?思想和態度出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認知出了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既然企業的本位主義主要存在於部門之間,那部門是如何出現的?是社會分工的原因。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企業也不例外,對專業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於是組織分化出很多部門,各自負責不同專業的各個板塊。

現代社會為什麼要分工這麼細呢?原因當然很多,我無力做學術上的深度闡述。就從經濟學角度簡單舉個例子吧:據說我們常用的一次性打火機有十多個零件,但沒有哪個廠家一條龍生產全部的零件,而是分屬不同廠家專業生產其中某一個零件,然後由專門負責組裝的廠家最後組裝成型。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降低風險。大家應該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都有印象,商業領域同樣存在快魚吃慢魚的生存法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業的事由專業的部門負責便能提高速度、做到事半功倍。大家注意觀察自己打工的企業,是不是有很多合作方?分工與協作變成了一種常態和必要。一家企業的能量有限,資源有限,術業有專攻,專注其中的一項產品,做到專、精、尖就好了。既容易創品牌,產品也更有市場競爭力,當然效益也更有保障。控制風險也好理解,部門劃分,就不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不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就不會責任界定不清大家渾水摸魚!或者說,就是把雞蛋分放在不同的籃子裡而不是一個籃子裡,或者說責權利更加明晰,管理更加簡單直接。

企業組織分化成多個部門本質上就是想要實現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效率最高(當然,也不是部門越多越好,如果機構過於龐大臃腫,就變成了物極必反)。假如說一家房地產企業只有人事部、財務部和經營部,其中經營部包括開發、工程、營銷、成本、設計、招採等多個專業,這個經營部如何管理?缺乏外部約束,我想它只能依賴它自身強大的內驅力,即高度的自律、自覺、自動、自發,「不用揚鞭自奮蹄」。否則,都是一個部門內部的事情,一旦某個專業或環節出現問題,問題如何暴露出來?誰會自曝其短?又如何劃分界定其中的責任?

企業成立不同的專業部門便變成了必然。它們彼此關聯、相互依賴又共同制約和影響,沒有誰比誰更重要和不可或缺,只能是在達成某個具體目標的過程中,在其中的某個階段誰承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而已。等到了另一個階段,就會變成另一個部門要承擔更多更重要的責任。所以,都只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不同角色而已,誰能說自己所處部門就一定比別的部門更牛逼、更重要呢?

經濟學家薛兆豐提出過人類面臨的四大基本約束:東西不夠、生命有限、互相依賴、需要協調。所以,聰明的人往往拋棄本位主義人而選擇互相依賴,互相合作,選擇這種最科學、最合理、最經濟的共處模式。

說了這麼多,上面還只是我們對「具體的事具體的物」的一個基本認知。要想清除「本位主義」,我們還得對我們人性的劣根性有一些了解,還必須克服人性上的弱點。為什麼會有本位主義?我相信很多人其實比較清楚其它部門存在的重要性,也一定知道對方的工作越出色,越能給自己部門帶來更多幫助和支持。可一遇到具體事情,真正置身其中時,就很難保持理性,說白了還是人的劣根性在起作用,都是格局低下、鼠目寸光、心胸狹隘、妒賢嫉能惹的禍。

人性就是如此,本位主義者始終不明白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不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懂得拿來主義,不知道通過學習、吸收、改良、進化,最後把自己變強大,一切都為我所用才能做到更好。

人性就是如此,本位主義者不會想到眾人拾柴火焰高、大河有水小河滿的道理,不懂得同在一家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人性就是如此,本位主義者不懂得在企業這個大組織裡,沒有部門可以做到萬事不求人、做到獨善其身!如果互相拆臺,拒不合作,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人性雖然有時如此不堪,可劣根性畢竟不佔主流,我們所要的是做個勇者和智者,血淋淋地剖析自己,正視自己,把問題看清楚,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積極醫治,還是能治好的。治療「本位主義」常見的「處方」有三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位思考、共情處理。遇事多想想,多用這三種辦法,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求大同存小異,顧大局棄小利,多贏的局面自會水到渠成,本位主義自然慢慢淡化和退去,直至消隱。

好了,推薦大家聽聽相聲大師馬季先生的一段經典相聲《五官爭功》以及他兒子馬東的相聲《新五官說》。看有沒有什麼啟發和收穫?

另外,再轉述一個故事: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說,自然很高興。可他一時促狹,對佛印說:「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後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蘇東坡聽了頓感羞愧。

最後,願我們的管理日趨簡單。

 

相關焦點

  • 本位主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本位主義,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出自:毛澤東《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六)本位主義,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反義詞有:大公無私,本位主義是貶義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私心重。
  • 弱化本位主義要理順三大關係
    合法合理的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都不是本位主義,那些只顧局部利益,不顧全局利益,對別部、別地、別人漠不關心的價值排序與行為選擇,才是本位主義合法合理的個人利益不是本位主義,而是探究其他一切利益單元的「本」與「源」。離開合法的公民個人利益談論其他形式的利益,則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 【言論】如何克服「本位主義」
    本位主義最具象的內涵就是顧小我而舍大局,眼中緊盯蠅頭小利,漠視企業發展大局或者公司整體利益。自我設置框架,固步自封,片面以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了,其他和自己沒有關係,忽略了工作的流程化和系統性,沒有把自身崗位職責作為公司整體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在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這種思想和行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者阻礙了公司的快速發展,必須從心底上予以摒棄。
  • 從「社會身份本位」到「人類需要本位」:社會政策的範式演進
    當代中國社會政策的發展肇始於「國家主義」的勞動保險制度,具有明顯的「社會身份本位」特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政策的範式經歷了從「發展主義」到新世紀社會政策的轉型和變革,「人類需要本位」的要素開始出現並逐漸成為社會政策範式演進的重要基礎。
  • 減少本位主義才是高效溝通方式
    而且這種認知偏見會慢慢的內化到我們的思維當中,從而讓自己形成「本位主義」的心態,成為利己主義者,在職場上為自己樹立更多的敵人。2、跨部門高效溝通第一步:打破本位主義思想所謂的本位主義指的是為自己或所在的小團體利益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或行為。
  • 阿甘本|本位理論
    2.4 如果普羅提諾真的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本位學說的開創者(Dörrie, p. 45),那麼波斐利(Porpgyry)則將他老師的本位思想更加專業化,而本位思想已經在《九章集》的第五章的第一節「論三個原初的本位」和第三節「論認知的本位」中。
  • 超越「詞本位」和「字本位」
    超越「詞本位」和「字本位」 2015年08月11日 13: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東偉 字號 內容摘要:近年來,「字本位」與「詞本位」兩種語言觀討論熱烈,「語素本位」語言觀悄然出現
  • 能力本位課程的要素及實施途徑
    從高職課程培養目標的三種典型觀點—知識本位觀、技能本位觀、人格本位觀出發,探討高職的課程目標定位應放在能力上,以及能力本位課程應涵蓋的要素和有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職業教育課程;能力本位;行動學習;動態評價  高職人才培養所要達到的目標直接影響實踐的方式方法和實踐的效果。因此,以能力為目標的高職教育,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行動方案以及方案的有效實施,目標仍然不能夠達到。
  • 關於建構主義背景的介紹
    對於學習理論很多同學都感覺比較陌生,對這些學習理論產生的背景,了解的太少,比如說: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導致在學習它們的理論時候感覺很抽象,特別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了解這些理論的背景感覺學習時候很難建立起聯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熟悉一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產生,以及簡單介紹一下建構主義關於學習的方法。
  • 清華大學劉兵:官本位是對科學精神的嚴重扭曲,影響科研評價
    在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劉兵看來,官本位,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講,都是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劉兵表示,科學的進步和創新需要懷疑精神,而在官本位思想主導下,往往是下級服從上級,似乎人的職務越高,說話的真理性就越強,這與科學精神本質是矛盾的。
  • 眾家說語文| 賴正清:語用本位 ——有關「閱讀本位」還是「寫作本位」談論引發的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閱讀本位」還是「寫作本位」的討論很熱烈。站在甲方,聽聽很有道理;站在乙方,聽聽更有道理。但兩個「本位」在互相打架呀!因此作為和事佬的我,息事寧人地仿造出一個說法——語用本位。    提出「語用本位」也是有依據的o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一學習語用一語用,就是概括的過程。當然,會不會斷章取義,估計也會有質疑的。
  • 朱光潛: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
    道家反對社會,所以反對適用於社會的一切美德如仁義禮智之類,他們的理想是「遺世獨立」,「超然物表」。儒家與道家徹底不同的地方在淑世心切,極重有為,要把世界由「自然狀態」提升到「文化狀態」。但是儒家雖不倡個人主義,而論道德,說仁義,卻全從個人本位出發。修身誠意,克己復禮,是基本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過是修身以後的效用。政治只是一種教育,而教育又只是人格感化。
  • 革命文化、消費主義、上海本位……「海派」究竟是什麼?
    如果我們以這樣的眼光來看,海派文學也孕育了「革命」的部分重要內涵,這就形成了某種悖論:一方面,激進的審美感覺構成了上海現代文化的重要層面,對作家來說,它們在都市風景線面前倍感震驚,破碎的鄉愁和眼前強烈的視覺衝擊形成了新的感覺結構,基於人格分裂感的焦慮,常常與叛逆、激進的創作動機聯繫在一起,使城市書寫帶上了很強的批判性;另一方面,由於海派文化中各種不同的理念和行為混同一處,在總體表象上構成奇觀乃至於消費主義
  • 「人本位」時代 感受不一樣的護理!
    張紅紅說道,關節外科作為貴州華夏骨科醫院人本位護理的示範科室,開展人本位護理以後,還制定了一張術後患者的評估表,表裡面的內容有術後第一天的飲水量,引流量,傷口敷料 ......,術後第十天的康復效果,康復訓練指導,健康教育等,內容都是圍繞患者的情況來真實的記錄和指導,規範化、標準化開展人本位護理工作。
  • 羊城晚報:公民充分參與才能遏制立法"部門本位"
    羊城晚報:公民充分參與才能遏制立法"部門本位" 2008年12月06日 14:29 來源:羊城晚報 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近日舉行的立法項目論證會上,與會專家對一些項目中體現的部門本位現象提出尖銳批評。(見昨日《羊城晚報》)  立法中的部門本位現象由來已久。作為地方立法機關啟動立法項目論證,嚴守「門檻」防止立法中的部門本位帶入立法規劃中,無疑極需肯定。這次立法項目論證會審議的,是省政府各部門等提出的100多項立法建議項目。
  • 本位規律—新中國
    什麼是本位?本位就是「是什麼,最終就一定會成為什麼」。這話很拗口,但只有這樣才能準確表達本位的意思。
  • 教育學知識點-社會本位論
    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觀,主張教育目的應當根據社會的要求來確定,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使受教育者掌握社會的知識和規範。這種目的觀一般強調人是社會的產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為社會需要的,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進步的人。
  • 多層次的能力本位學習:CBE的四大優勢
    隨著能力本位教育的持續發展,高等教育產業開始認識到關於能力本位教育的一些明顯優勢。
  • 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之爭
    其中爭論最多、影響最大的是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個人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應該主要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育活動。其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子、盧梭、帕克、愛倫•凱、馬斯洛、羅傑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奇等。社會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由社會的需要決定,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 三十六論十八辯:論女權主義
    歷史上的母系社會,算是女權主義最輝煌的時代,那時候不叫什麼主義,不過女性的地位無比的崇高是事實。然而,毫不過分的說,除此這個時代之外的中國歷史卻是一部女性悲慘史,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證明。女權主義建立在這些表象之上,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到了墮落的地步。這一點,我認可俞敏洪所宣揚的女性墮落的觀點。誠然,這並不是俞敏洪的真實想法,我們只是誤會了他。我認為,女性墮落,不是思想以及身體的墮落,而是對自身價值觀的錯誤定位導致的。正是這種錯誤定位使得當代的女性依然地位低下,那些印度的女性社會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