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葉聖陶(一):講閱讀時亂發散,這樣的語文課,您怎麼看?

2021-03-04 武漢初中語文應如是

本專題為2019暑期特供。以虛擬對話方式,摘錄葉聖陶先生的經典論說,對語文教學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葉聖陶先生堪稱「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第一人」。重溫葉聖陶,有助於我們理清思路,正本清源,破除語文教育中的種種亂象。

 

應如是:葉老,有些語文老師,在講閱讀文章時,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對此,您怎麼看?

 

葉聖陶:有些國文教師喜歡發揮,可是發揮不一定集中在所講的那篇文章。

 

如講《孟子·許行章》,或者說孟子把社會中人分作勞心勞力兩類,「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天經地義,千古不易的原則。誰敢反對這個原則,就是非聖無法,大逆不道。以下蔓延開來,慨嘆現在人心不古,亂說什麼勞工神聖,還可以有一大套。或者說孟子作這樣主張,使我國社會走入不平等的途徑,以後的君主專制,平民吃苦,都受的他這番話的影響。所以孟子實在是我國社會的大罪人。以下蔓延開來,說孟子是儒家,儒家既是社會的大罪人,儒家的學術思想還要得嗎?這樣也可以有一大套。

 

又如某篇文章提到北平,就說北平從前到過。颳起大風來,真是飛沙走石,難受難當。可是北平的房子太舒服了,裱糊得沒有一絲兒縫,寒天生起爐子,住在裡面,如江南三四月間那樣暖和。北平的果子多,蘋果、梨、杏子、桃子,你可以吃一個夠。北平的花多,海棠、丁香、芍藥、牡丹,你可以看一個飽。諸如此類,滔滔不絕。

 

又如選文的作者是梁啓超,就說梁啓超的演說,從前曾經聽過。他的頭頂禿了,亮亮地發光,上唇有一撮灰白的短鬚,他的說話帶著廣東音,不容易聽清楚,只看他那氣昂昂的神態,知道他是抱著一腔熱誠來演說的。他的兒子梁思成,現在是我國建築學專家。他的女兒梁令嫻,是個很有文才的女子。諸如此類,也滔滔不絕。學生聽這樣的發揮,常常覺得很有滋味,正在張開嘴靜聽,忽然下課鈴響起來了,不免嫌搖鈴的校工有點殺風景。

 

教師把講說推廣到相當限度以外去,雖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蔓延得愈廣,對於選文本身忽略得愈多。並且,從選文中摘出幾個詞幾句句子來大加發揮,是不能使學生了解整篇的各方面的。(摘自葉聖陶《中學國文教師》)

 

 

本問小結

 

發散雖能引興趣,

脫離文本無意義。

東拉西扯假博學,

不過滿足八卦欲。


相關焦點

  • 課堂觀察:語文課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課」
    課堂觀察:語文課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課」王營 前段時間,聽了一節小學語文課《三克鐳》,教師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重點詞語寫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解決生字詞;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並提出以下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三克鐳」是怎樣來的
  • 《落花水面皆文章:葉聖陶談寫作》:學寫作,從建立寫作思維開始
    這本書適合教師、學生,和想要學習寫作的青年朋友,甚至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學寫作的朋友都可以看一看。學寫作,建立寫作思維特別重要,這本書的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寫作的基礎知識,告訴我們寫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接下來我分三部分講一講這部分的主要內容。一、寫作是極其平常的事。
  • 《文心》:回顧民國語文課,讓你重新喜歡語文課
    作者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夏丏尊原本我是不認識的,經過一番查詢我才知道,他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先驅,還是我國語文教學的耕耘者,在文學道路上的貢獻非常大。葉聖陶這位先生我知道的是一位大教育家,在教育領域有很多貢獻。
  • 美國小學語文課為何不學課本?了解了考試內容才明白緣由
    他說:「這是我們語文課的教材。」我覺得很奇怪,問他:「你們語文課不學課本嗎?」他回答說:「我們上課都是看老師推薦的書,看完之後一起討論問題,我很喜歡上語文課。」美國小學這樣上語文課他們對於閱讀的重視程度非常高
  • 看電影、聽音樂、唱搖滾......這樣的語文課,你們上過嗎?
    這樣的感受,想說「愛語文」真的不容易。如果有這麼一位語文老師,他的講課方式新穎獨特,發人深思,還可以在他的課上看電影、聽音樂,甚至聽他彈吉他、唱搖滾、吹口哨,.這樣的語文課,你會討厭嗎?這樣的語文老師你會不喜歡嗎?你可能會說:「當然喜歡,不過講課講得好還讓人相信,看電影、聽音樂,有點天方夜譚。」
  • 語文課的幾種非常態
    王興偉語文課是讀書課。用陳日亮先生的話說,就是「我的讀法就是我的教法」。可惜,很多課,花裡胡哨,教師激情澎湃,但看不到學師生的讀書,或者說看不到有效的讀書。這樣的語文課司空見慣,有許多表現狀態,以下三類是最為常見:一、「讀不透,環節湊」型。
  • 跟名家學寫作 | 葉聖陶先生的寫作「奧秘」
    而且是這樣一個跟你素不相識的農民工的小孩,他知道你有困難了,又不好意思,很害羞,這種感覺讓人非常感動。等我寄完書,謝過這小孩,之後去超市買東西,破開了100元錢,有零錢了,回郵局一看小孩還在,因為人特別多,他們還沒寄完錢呢。我當時要掏出2毛錢還給小孩,但剎那間我猶豫了一下,是還好還是不還好?小孩幹一件好事,如果還他,拂了他的面子,我倒是知恩圖報了,但是對小孩來講會是一件大事。
  • 精確閱讀,讓閱讀回歸語文教學的正道
  • 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
    他說:「要大量閱讀,有精讀、有略讀,二者的界限也不必劃得太清。一學期讀它80萬到100萬字不為多,這裡面當然包括語文課本。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自己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70%得之於課外閱讀。」 所以這一輪新課改強調學生閱讀,讓學生在課本內學習之外,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 「語文」一詞從何而來?葉聖陶是創始人
    所有受過初等教育以上的人對語文課本和語文課無疑都印象深刻。但要說清楚「語文」一詞究為何意,恐怕就難有一致的答案,至於「語文」從何而來,恐怕除語文教育方家,他人未必知曉。 我們可能想當然地會以為「語文」一詞歷史上早就存在了,其實不然。
  • 大教育家葉聖陶:要想孩子學好語文,從小學開始養成這2個習慣
    當然溫儒敏教授也曾對這件事兒做出了解釋,他認為高考就是選拔人才的考試,語文的改革中,閱讀速度已經成為考試的一個項目,所以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也正常。雖然溫儒敏教授給出了解釋,但面對這樣的改革,很多家長開始焦慮,孩子這語文該怎麼學、怎麼考?
  • 閱讀比上語文課管用
    在濰坊的時候,我曾經對學生搞過這樣一個調查:在中學的語文學習期間,對你幫助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在41份問卷裡面,有好多學生談到了自己登上講臺講了一節語文課,當學校校刊的編輯,積累了300首宋詞,看完了《家》、《春》、《秋》,堅持看《讀者》,收集好文章做剪報,寫周記,一次迎奧運徵文獲獎的鼓舞,利用班級圖書角進行讀書,等等。
  • 現在讀書會 |「走出」:語文課的真諦與驕傲——讀連中國《語文課III》
    我與語文課打了一輩子交道,深深感覺到語文課改革創新之不易,在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的那些一味求新的新名稱、新花樣面前,我甚至覺得我們語文課還是保守一點好,至少比較穩妥一點。連先生的這本書紮根於語文課真諦的追尋,而且站在了全新的人學——心學的高度上,所探索的是語文課最核心的意義和價值。
  • 《給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學課》:語文大師葉聖陶教孩子閱讀和寫作
    養成了習慣,就連這樣做會健康都想不到,才是真正終身受用的。閱讀和寫作一樣。不能在閱讀和寫作的時候,還想著閱讀應怎樣,寫作應怎樣,那就破壞了興致。「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必須化為習慣,在不知不覺之間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二十七篇經典範文:好文章是什麼樣,要怎樣寫?
  • 外國的語文課怎麼上,你一定想不到?
    我們的語文課怎麼上,上過學的人其實都知道。但國外的語文課怎麼上,可能沒有幾個人清楚。今天我就就帶領大家看一下外國的老師是怎麼上語文課的,與我們的語文課差別大嗎?美國:語文課就是讀書會。美國的語文課更像閱讀分享課。至於讀什麼書,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要求,更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由任課老師來決定。儘管中學語文課深淺程度是可選的,但無論哪種課程,大量的閱讀都逃不掉。剛上初中的孩子,每學期大概要讀六七種英文風格的英文作品。如果是希望上好一點高中的學生,平均一學期大約要讀10本左右的名著。
  • 一百年前從事小學教育的葉聖陶
    在課上時,葉聖陶還給學生們講美國總統林肯的故事,"頗足興起童稚之仰慕";講範仲淹在私塾學習的故事,學生們聽得"笑口齊開"。他還給學生們講武昌起義和剛剛過去的辛亥革命,引導他們關心國家大事,"學生興趣都躍然而勃發焉"。  葉聖陶願意為孩子們多上這樣的課,認為"吾輩為教師者,固必以鼓人情志為務也"。
  • 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與寫作水平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繫。」閱讀與寫作對於孩子來說十分重要,佔有很大的比例,同樣寫作也是有技可循的,寫作的源泉是生活、寫作的基礎是課堂、寫作的關鍵是閱讀、寫作的秘訣是多練。
  • 語文學習「靈魂三問」: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
    他們說:我們數學佔分最多的題目也是這樣,往往是學生閱讀能力太差,就是抓不住其中的要點,不知道怎麼答,在這個題目上失分太多,就是因為他們的閱讀能力上不去。從個人來說,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精神發育和心靈成長,他所有的學習能力、實踐素養,甚至是習慣、興趣、事業等等,無不是從讀書開始的,而讀書又是從識字寫字開始的。
  • 葉聖陶與《開明國語課本》
    1917年,葉聖陶的一位同學在蘇州甪(lù)直小學當校長,請葉聖陶到那裡去教書。當時,這所學校集結了一些熱愛教育、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提出很多教育改革的想法,其中就有編寫新的教科書。從那以後,葉聖陶的一生就跟編寫課本結緣。值得一提的是,葉聖陶業餘時間的文學創作沒有停止,他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後來大家所熟知的童話《小白船》,也是在這一時期發表。
  • 看了一年級的課程表,家長著急了,語文課突然變得多了,怎麼辦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馬上開學了,各地中小學都已經結束了入學報到,新書也發了,今天有家長和我說,老師,收到了我們一年級新生的課程表,怎麼語文課的這麼多呀?小學現在以語文學習為主了嗎?我們在暑假上了幼小銜接,光去學了英語和數學,語文只把拼音學了學,看這課程表的節奏,看來一年級是以語文為重了?其實,小學階段就是以語文和數學為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習目標,語文的學習一向也是比較重要的。對於低年級語文課的安排比數學、英語都多的現象,其實每個小學的學習重點不一樣。今年的語文新教材,對小學生的要求確實難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