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題為2019暑期特供。以虛擬對話方式,摘錄葉聖陶先生的經典論說,對語文教學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葉聖陶先生堪稱「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第一人」。重溫葉聖陶,有助於我們理清思路,正本清源,破除語文教育中的種種亂象。
應如是:葉老,有些語文老師,在講閱讀文章時,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對此,您怎麼看?
葉聖陶:有些國文教師喜歡發揮,可是發揮不一定集中在所講的那篇文章。
如講《孟子·許行章》,或者說孟子把社會中人分作勞心勞力兩類,「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天經地義,千古不易的原則。誰敢反對這個原則,就是非聖無法,大逆不道。以下蔓延開來,慨嘆現在人心不古,亂說什麼勞工神聖,還可以有一大套。或者說孟子作這樣主張,使我國社會走入不平等的途徑,以後的君主專制,平民吃苦,都受的他這番話的影響。所以孟子實在是我國社會的大罪人。以下蔓延開來,說孟子是儒家,儒家既是社會的大罪人,儒家的學術思想還要得嗎?這樣也可以有一大套。
又如某篇文章提到北平,就說北平從前到過。颳起大風來,真是飛沙走石,難受難當。可是北平的房子太舒服了,裱糊得沒有一絲兒縫,寒天生起爐子,住在裡面,如江南三四月間那樣暖和。北平的果子多,蘋果、梨、杏子、桃子,你可以吃一個夠。北平的花多,海棠、丁香、芍藥、牡丹,你可以看一個飽。諸如此類,滔滔不絕。
又如選文的作者是梁啓超,就說梁啓超的演說,從前曾經聽過。他的頭頂禿了,亮亮地發光,上唇有一撮灰白的短鬚,他的說話帶著廣東音,不容易聽清楚,只看他那氣昂昂的神態,知道他是抱著一腔熱誠來演說的。他的兒子梁思成,現在是我國建築學專家。他的女兒梁令嫻,是個很有文才的女子。諸如此類,也滔滔不絕。學生聽這樣的發揮,常常覺得很有滋味,正在張開嘴靜聽,忽然下課鈴響起來了,不免嫌搖鈴的校工有點殺風景。
教師把講說推廣到相當限度以外去,雖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蔓延得愈廣,對於選文本身忽略得愈多。並且,從選文中摘出幾個詞幾句句子來大加發揮,是不能使學生了解整篇的各方面的。(摘自葉聖陶《中學國文教師》)
本問小結
發散雖能引興趣,
脫離文本無意義。
東拉西扯假博學,
不過滿足八卦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