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會兒,河北農村地區還沒有電腦、手機和報紙,就連黑白電視也是不多見得,所以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比較空虛的。當然,針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空虛,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治癒」空虛的法子。
我們老家那會兒「治癒」空虛的法子之一,就是逢年過節在集市上購買幾張年畫張貼在屋內,儘管是幾張靜止不動也不變的圖畫,但它也能令你開心大半年。它雖然不能動,但我們的腦能動啊!
我記得小時侯,最開心的事就是過大年,當然喜歡過年不僅僅是因為過年吃好吃的,更多得是喜歡過年的喜慶、歡樂、團圓和充滿儀式感的氛圍以及難得的放假休閒時光。那會兒老家過年年俗中有幾件過年標配,除了貼年畫外,還有包餃子、貼春聯、放炮仗及除夕晚上熬肉菜等等。小的時侯我有個自己的小習慣,就是從年根兒至來年正月十五前,這段時間,哪兒也不去,就是宅在家慢慢感受過年的喜慶和團圓氛圍。
那會兒家裡還沒有電視機,就連少得可憐的幾本小人書,也被頻繁翻動得手指碾掉了皮兒,裡面的插畫更是已在腦海中形成了相機底版條似的畫面兒。所以呀,那時小孩兒過年翹首以盼的事兒,就是家裡過年趕緊買幾張像樣的畫貼在牆上。
我還記得,那時候家裡的幾張年畫,其中一張是《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形態怪異、表情肅穆,各具特色、威風凜凜。另一張則是《大聖獻寶》齊天大聖穿著戰袍、扛著如意金箍棒,另手託著珠寶薈萃的聚寶盆,寓意豐滿、映襯年景。還有就是港臺明星系列的年畫,由於那時年齡小再加上信息閉塞等原因,有很多港臺明星並不知道她們名子,反正這也絲毫不影響她們成為自己那個年代的心中女神。在眾多女明星當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內地的女明星,當時並不知道她的名子,只知道她漂亮的無法用語言形容,至少要甩當今的劉亦菲、高圓圓五條街,如此漂亮的女人在畫上又何嘗不是人世間的一大折磨。之後某年看央視春晚,突然被畫面中的一女主持人給怔住,原來自己朝思暮想的奇女子竟是央視春晚主持人,那會兒才知道她叫周濤。那時自己向上帝許下了宏願,長大後要娶周濤,可這麼多年過去了連人家面兒都不曾見過。現在想想兒童的世界是多麼的天真、無邪和童趣、爛漫。
現在依然非常懷念兒時過年的情景,非常懷念剛從集市上買回年畫打開的那一瞬。年畫,是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年代,人們認識外面世界,嚮往美好生活的窗口,不知它陪伴多少人走過了那個令人難忘的兒時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