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童年記憶之年畫

2020-12-17 帝師說史

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會兒,河北農村地區還沒有電腦、手機和報紙,就連黑白電視也是不多見得,所以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比較空虛的。當然,針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空虛,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治癒」空虛的法子。

娃娃抱魚。

我們老家那會兒「治癒」空虛的法子之一,就是逢年過節在集市上購買幾張年畫張貼在屋內,儘管是幾張靜止不動也不變的圖畫,但它也能令你開心大半年。它雖然不能動,但我們的腦能動啊!

我記得小時侯,最開心的事就是過大年,當然喜歡過年不僅僅是因為過年吃好吃的,更多得是喜歡過年的喜慶、歡樂、團圓和充滿儀式感的氛圍以及難得的放假休閒時光。那會兒老家過年年俗中有幾件過年標配,除了貼年畫外,還有包餃子、貼春聯、放炮仗及除夕晚上熬肉菜等等。小的時侯我有個自己的小習慣,就是從年根兒至來年正月十五前,這段時間,哪兒也不去,就是宅在家慢慢感受過年的喜慶和團圓氛圍。

福壽萬年。

那會兒家裡還沒有電視機,就連少得可憐的幾本小人書,也被頻繁翻動得手指碾掉了皮兒,裡面的插畫更是已在腦海中形成了相機底版條似的畫面兒。所以呀,那時小孩兒過年翹首以盼的事兒,就是家裡過年趕緊買幾張像樣的畫貼在牆上。

我還記得,那時候家裡的幾張年畫,其中一張是《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形態怪異、表情肅穆,各具特色、威風凜凜。另一張則是《大聖獻寶》齊天大聖穿著戰袍、扛著如意金箍棒,另手託著珠寶薈萃的聚寶盆,寓意豐滿、映襯年景。還有就是港臺明星系列的年畫,由於那時年齡小再加上信息閉塞等原因,有很多港臺明星並不知道她們名子,反正這也絲毫不影響她們成為自己那個年代的心中女神。在眾多女明星當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內地的女明星,當時並不知道她的名子,只知道她漂亮的無法用語言形容,至少要甩當今的劉亦菲、高圓圓五條街,如此漂亮的女人在畫上又何嘗不是人世間的一大折磨。之後某年看央視春晚,突然被畫面中的一女主持人給怔住,原來自己朝思暮想的奇女子竟是央視春晚主持人,那會兒才知道她叫周濤。那時自己向上帝許下了宏願,長大後要娶周濤,可這麼多年過去了連人家面兒都不曾見過。現在想想兒童的世界是多麼的天真、無邪和童趣、爛漫。

周濤。

現在依然非常懷念兒時過年的情景,非常懷念剛從集市上買回年畫打開的那一瞬。年畫,是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年代,人們認識外面世界,嚮往美好生活的窗口,不知它陪伴多少人走過了那個令人難忘的兒時歲月。

相關焦點

  • 老式爆米花機,抹不掉的童年記憶
    近日上街看到,有一中年男子用老式大炮爆米花機在蹦玉米花大米花等,霎時勾起了童年的美好回憶。 那時候蹦一鍋爆米花就幾分錢的加工費,由於農村錢少錢實,一般家庭都拿不出來,為了能夠蹦爆米花,就給小商販一些玉米抵做加工費,俺就經常這樣做。
  • 女兒兒時的天真模樣如何成了家喻戶曉的年畫娃娃
    [摘要]記者近日走訪了張大昕的女兒、畫家張弛,以她的記憶呈現張大昕先生的「三個世界」——年畫世界、山水畫世界和生活世界。張大昕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知名年畫家,其筆下大量年畫幾成當時專屬的文化符號。而張大昕畫筆下的「年畫娃娃」原型正是女兒張弛。兩場同日舉行的畫展如同兩代人傳承的跨時空對話,「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走訪了張大昕的女兒、畫家張弛,以她的記憶呈現張大昕先生的「三個世界」——年畫世界、山水畫世界和生活世界。
  •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版「清明上河圖」描繪記憶中的故鄉 網信...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版「清明上河圖」描繪記憶中的故鄉 網信綏化 前天 2020-11-30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慶「魚」年:「缸魚」年畫匠人的年味記憶與期待
    王學勤在畫「缸魚」(1月6日攝)。「缸魚」,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一種,而且是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那種。過去,家裡少有自來水,儲水用缸。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張「缸魚」年畫,貼在水缸旁的牆上。畫中的金鱗紅鯉映在水中,一舀水,便隨波遊弋,煞是好看。不僅如此,魚與餘諧音,寓意吉祥,於是這就作為一種民俗傳承至今。「藍綠的底子上,一條肥頭大尾的大紅鯉魚遊弋其中。
  • 俺覺得還是把童年還給孩子
    童年究竟應該是個什麼樣子,恕我口拙,還真說不明白,也沒見誰能說明白過。那就不揣淺陋,試著說說看吧。以老夫拙見,蒼白的童年,無論如何都是人生最灰暗的記憶,豐厚的童年,是一個人堅實的人生之基。頑皮過、懵懂過、執拗過、失敗過、荒唐過…,在孩童的視界裡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童年。不完整,談何豐厚呢?
  • 千年古縣,年畫之鄉,這家博物館美輪美奐,堪稱「民族藝術敦煌」
    一次「收官之年看扶一次「收官之年看扶貧」民間採風的機會,讓我有幸見識了「千年古縣」、「年畫之鄉」河北衡水武強民間藝術的無限魅力。1993年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版年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而據史志記載,武強始於夏商時期,正式建制於兩漢。單單是被稱為「中國農耕文化傑出代表」的武強年畫,迄今為止,就有了500多年歷史。武強縣歷史文化足夠悠久。傳說,西漢高祖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在今武強境南部置武強侯國,距今已有2200餘年歷史。
  • 竹報平安、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年畫見證各時代審美變化
    清代的年畫之盛,不僅使這一傳統的年俗文化得到了新的發展,而且不斷擴大了年畫的表現範圍,延伸了年畫中的祝福新年吉祥的社會功用。至今留給人們深刻記憶的有,力群反映大生產運動的《豐衣足食》;彥涵表現「軍民合作,抗日勝利」的門畫;鄧澍表現邊區掃盲運動的《學文化》;而華北美術社、南大美術工廠和晉魯豫邊區人民美術工廠以及邊區一中藝術部畫工班、冀魯豫新華書店美術組、大眾美術社等單位印製的新年畫,在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更是家喻戶曉。
  • 《童年之謎》,記憶中的「羅生門」是內在小孩的呼喊
    晦澀難懂的術語與豐富立體的案例背後,是多年潛心的研究《童年之謎》一書不僅多次參考精神分析的各種經典著作,同時也吸收了目前兒童實驗發展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進展,併兼顧了盎格魯撒克遜系精神森分析和拉丁系精神分析的見解。
  • 記憶裡的童年是什麼模樣?
    如果要我說,什麼最純潔,什麼可以讓自己心態最明朗,那答案一定是:童年因為童年是純粹的,因為童年是稚嫩的,>因為童年是最真實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因為童年是會得到最大的溫度與愛的。拿起相機拍照至今有一年半之久了,在這期間,每每外出拍照,看到小孩就會下意思的想要定格他們玩耍的畫面,不會打擾,只要靜靜的看著,就這樣抓拍,看著他們開心的玩耍也好。
  • 走近臨朐手繪年畫藝術,過多姿多彩的新年
    臨朐手繪年畫藝術不僅是春節時五彩繽紛的點綴,還是一種悠久的民間藝術、一種文化交流的載體。自從步入臘月以來,臨朐非遺小鎮呂家樓村的遊客就絡繹不絕,人們紛紛前來自己體驗年畫藝術,只為在臘月的最後一天「除夕」時,在自家門楣上貼春聯,窗戶上貼剪紙,屋子裡貼滿親手繪製的年畫,把家裡裝飾一新來迎接新年。臨近春節,呂家樓村裡已處處透著節日的喜慶氛圍。
  • 說說童年記憶裡的未解之謎
    三記憶也許是會騙人的,可這些事情發生得那麼真真切切,應該是不會有錯的。細想起來,我的童年生活是很豐富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我對兒時的事情記憶都比較模糊,有很多已經斷了片。剩下在腦海裡的,都是些記憶深刻的事,比如上面說的那些未解之謎。
  • 那些年家家戶戶都要張貼的年畫,你還記得麼?
    ▲天津楊柳青《連生貴子》年畫30.7cm×49.7cm清代這個娃娃有沒有很眼熟?小時候是不是經常在自家大門或是牆上看到?沒錯,這就是那些年家家戶戶都要張貼的年畫。如今,年畫已經漸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然而,它卻如同陳年的酒,散發著濃鬱的時代氣息,承載著人們對過去的記憶。▲天津楊柳青《八扯圖》年畫59cm×98cm清光緒 說到年畫,當數楊柳青的年畫最負盛名。
  • 楊柳青木版年畫、河北武強木版年畫齊聚天津美術館
    &nbsp&nbsp&nbsp&nbsp2019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nbsp&nbsp&nbsp&nbsp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美術形式。它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崛起於民間藝術之林,其作品有著自身的藝術組成因素,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 「水上童年」的記憶
    「水上童年」的記憶厲劍童童年,是一個人心靈的棲息地,是一個人行走世上的「潤滑油」,是夢想插翅飛翔的動力源。回味童年,就是在品味人生,開啟新的人生。這裡雖然不是陰雨連綿的江南水鄉,可我童年的相當一部分時光卻與水有關,甚至可以說,童年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水。所以在這裡,我稱我的童年為「水上童年」。說是「水上童年」,並沒有一絲一毫的誇張和故弄玄虛。家鄉地處山區,溫帶季風氣候顯著,加之這裡四面環山,除個別乾旱年份外,降水量豐沛。
  • 童年記憶裡的螢火蟲
    童年記憶裡的瑩火蟲晨 流《白浪情》網友夏天,望著漆黑的夜空,我便常想起那些在童年記憶裡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山鄉的夜很靜,也很寂寞。在哪些沒有煩惱,沒有憂傷的童年時光裡,黑夜也沒能關住我們快樂的童心。寧靜的星空下,最誘人最快樂的事莫過於追捉那些提著燈籠飛來飛去的塋火蟲了。螢火蟲是光的使者,那一盞又一盞忽閃忽閃的小燈,點亮起山鄉的黑夜,也點亮起我和小夥伴們的快樂心情。山鄉的夜很靜,蟲的鳴叫聲,劃破夜的寧靜安祥。
  • 年畫尋訪③|上海小校場年畫裡的海派年味
    年畫總是和年節纏綿得最緊,相依相偎。時光流逝,雖然年畫的表現題材和應用範圍在以後擴大了很多,不再總是和新年捆綁在一起,但在所有畫種中,她依舊還是帶著濃濃的「年味」,而上海小校場年畫的年味,因其置身都市,更多更早的感知繁華時尚,因而更有其特殊之處。
  • 濰坊木版年畫大師張殿英:耕耘年畫裡的一生
    ▲木版年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殿英在創作中▲張殿英老師在教授孩子們製作木版年畫▲年畫:得勝回朝「濰坊年畫歷史悠久,有深厚的民間基礎,一直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過去,不管日子過得咋樣,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在門口、炕頭貼幾張年畫,不僅喜氣,也是傳授故事、啟蒙教育的一種方式。」日前,記者帶著一顆敬畏之心採訪了84歲的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濰坊木版年畫大師張殿英。
  • 中國民間美術之木版年畫「清央美術」
    北宋時期,在市民階層,豐富起來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刺激了年畫的發展,帶來民間木版年畫的定型與興旺。「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俗稱「四美圖」(圖1-12)及「義勇武安王位」(圖1-1-3)、「東方朝愉桃圖」等都是宋金時期木版畫的稀世珍品。明代初年,曾在甘肅發現兩幅宋朝年畫:一幅是以班姬、趙飛燕、王昭君、綠珠為主角的「四美圖」,四美都作高客長袖的宮裝;另一幅是灶王爺和關聖帝君的義勇武安王位。
  • 一張年畫五層木版 周家口木版年畫不只有「門神」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年畫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代表著對來年幸福平安的祝願,在很多地方,年畫也被稱為門神畫。在河南周口市的川匯區,當地的周家口年畫正是門神畫的代表。其傳統的年畫內容中包含門神、灶神、馬王爺等民間傳說,當地人逢年過節時也都有貼年畫的傳統。始於清朝的周家口木版年畫,傳承至今已是第七代,已有超過200年的歷史。
  • 童年的閃光記憶
    我時不時的回憶我的童年記憶,想按照一定的邏輯比對找到自己最早的記憶。看「超級大腦時」我不得不服,人家能記著幼兒園的同桌,我卻沒有印象,我記不清我幼兒園的同桌,更記不清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只記得自己的母親是幼兒園老師,她初中畢業,在公社當過初中老師。印象中有一年回老娘家有個大女孩對多說:「我是你娘教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