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薛松的作品,傳達出的信息量很大。站在他的作品面前,腦子裡能冒出無數個關鍵詞:絢麗、波普、焚燒、拼貼、西方、結構、傳統、山水、書法、篆隸、文本、姓氏、城市、廣告……
龍美術館巨大的灰色展廳,特別適合展薛松的作品。
二十多米的展牆上,40張一米見方的拼貼作品並列排開,每張作品都是傳統書法的某個局部,每件作品至少兩個顏色,這組《文字遊戲》至少有80個顏色,色彩絢爛同時又有傳統書法的形式美,這或許就是薛松作品最惹人愛之處。
同樣是組畫,《基因族譜》則由100件小尺幅的綜合材料繪畫拼貼而成,每一張60釐米見方的彩色畫面上,各自書寫著一個姓氏,書寫方式皆是傳統巖畫的筆觸,代表100個姓氏的繪畫在十多米高的展牆上拼成了一幅中國地圖的形狀。
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書寫與拼貼,毀滅與重生,藝術家薛松的個展上,你能感受到一個充滿魔幻的歷史與現實世界。
並沒有過多形而上的藝術觀念的描述,在薛松的解讀裡,他的作品靈感大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例如洗車時車窗上的泡沫,走在去工作室路上的城市標語,都成為薛松創作的直接創作原因,只是在表達方式上,他一直鍾情於歷史文本、書法的燒毀、拼貼等。
薛松《泡沫》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50x150cm x3 2018
被冠以「波普藝術家」的身份,薛松覺得可以接受:「我是喜歡用現成的圖像、有名的圖示,通過我自己的方式很過癮的完成作品。」關注當下,回到過去,薛松在不斷的反覆、來回之間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堅持了30年。
薛松大型個展「涅槃」開幕式現場
藝術家薛松(中)、龍美術館館長王薇(右)與策展人傑佛瑞·約翰·斯鮑丁(左)
2019年5月17日,藝術家薛松大型個展「涅槃」在龍美術館(西岸館)開幕,展覽展出了薛松30多年的藝術創作歷程,包括多件重要代表作,早期的碑帖殘片拼貼、「與大師對話系列」、「歷史與現實系列」、「城市與青春系列」、「傳統山水系列」、「泡沫系列」等作品近50組(兩百餘件)。展覽由對波普藝術研究頗深的策展人、藝術家傑佛瑞·約翰·斯鮑丁策展,展覽自5月18日展出至7月14日。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龍美術館免費對公眾開放。
近十年來,薛松的作品大多參加群展居多,此次展覽是自2009年大型個展以來的又一次大型展覽。開幕當天,藝術界數百位嘉賓從各地聚集龍美術館祝賀展覽。
展覽現場聚集了數百位藝術界嘉賓
將書籍、刊物、報紙等載錄的豐富歷史文化圖像巧妙地焚燒、拼貼,並結合實地風景,創作出極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是薛松的創作方向。每件作品透出畫面的肌理,皆是由各類密集的紙本圖像拼貼組成。他對東西方百年歷史的藝術史都有深刻的了解,是第一批接受19世紀和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中國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徹底搜索並利用藝術史,銷毀、結構藝術史,然後從「廢墟」中重新塑造新的語言,或許,這正是此次展覽取名「涅槃」的原因。
1980年代,薛松在「燒烤」作品之前,對西方所有的藝術流派都進行拷貝、臨摹,再後來又探索中國傳統水墨、書法以及原始藝術。到了80年代末,薛松迷茫了,在創作中找不到自己,他一直思考「我是誰,在藝術史裡我又能留下什麼獨特的東西」。後來他把這段迷茫期稱為「試筆時代」,而這段時期讓薛松知道「用視覺語言去發掘新的可能形式才是藝術家最應該重視的。」
燒毀、拼貼作品局部
薛松經歷過3次火災,1990年火災時,摸索出了利用被燒毀的書、被單、手帕、畫冊、樂譜等殘骸拼貼的創作手法,這種形式繪畫無法達到,也正好與他內心契合。當這些殘物用完了,薛松便開始去舊書店去選購歷史、傳統、畫冊、拓片等五花八門材料,因為動手燒而引發第二次火災。1993年第三次火災過後的兩年,薛松的個人風格開始明確,「以燃燒維語言,拼貼為筆觸」的基本面貌也已經出現。
展覽現場
薛松《可口可樂(全景)》 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60 x 50釐米x 9 2008
1990年代中期以來,薛松的藝術視野日益開闊,主要以表現文化主題的作品居多,城市時尚、流行文化符號、數碼科技也成為他表現的主體,均被他以焚燒和拼貼的方式組合。
從1998年開始「與大師對話系列」,薛松收集了歷代大師的書法或者畫冊,既要學習又把它們變成碎片,在強大的傳統文化面前,薛松想要做出突破。之後,薛松重新演繹前輩大師的名作,包括瑪格裡特、克萊茵、畢卡索、蒙德裡安、宋徽宗、徐悲鴻、黃賓虹等。
「與大師對話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和平——與馬格麗特對話》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0 x 125釐米 2017
薛松《與蒙德裡安對話——溫故知新》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0 x 200釐米 2012-2019
薛松《致敬羅斯科之五》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15
薛松《羅斯科上的芥子園之九》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12
2012年,薛松開始在中國畫的圖式裡加入西方藝術史元素,也在西方藝術圖式裡加入中國藝術元素,又開啟了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法的融合。
「山水」是薛松一直堅持創作的題材。他認為,傳統的山水畫創作已經達到了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標杆性的登峰造極的地位,一幅吸引人的山水畫不僅是其技術上的完成度,更是藝術家藏在作品裡的修養、視野。薛松選擇利用「山水」作為載體和圖式,通過收集材料、焚燒,再進行勾勒,完成一幅其個人語言表現的『山水』題材的當代作品。
「傳統山水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四季——春夏秋冬》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50 x 100釐米x4 2018年
薛松《白雲無事常來往 莫怪山人不送迎-豐子愷詩意》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80 x 100釐米 2018年
薛松《草草杯盤供語笑王謝堂前話平生-豐子愷詩意》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20 x 100釐米 2018年
傳統山水畫系列作品局部
傳統山水畫系列作品局部
書法,是薛松另一個多年來迷戀其中的元素,無論是篆書、隸書碑帖還是甲骨文,薛松喜歡各種形式的手寫文本。書法對於薛松來說既是文字也是線條、結構、氣韻、形式。
「書法與文本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解構書法》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68x168cm X6 2018
薛松《意象甲骨文》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68 x 168釐米x 10 2019年
薛松《意象甲骨文》局部
書法作品局部
對城市的感性體驗,是薛松作品的另一靈感來源。在上海生活幾十年,歷史與現實是他一直關注的要點,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往與今天的圖像,也一直在薛松作品中出現。作品的細節似乎可以看到這座城市不同年代的內在發展脈搏。「城市與青春系列」,有關人與城市題材的《躍》、《升騰》、《高興》和《飛越》看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城市與青春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飛得更高》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320 x 210釐米 2013
薛松《打麻將》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50 x 120釐米 2018
(本文為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原創文章;現場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作品圖由龍美術館官方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涅槃」薛松作品展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05-18 - 2019-07-14
開放時間:10:00-21:00 周二至周日
展覽機構: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覽地址: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近瑞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