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10年來首次大型個展 薛松拼貼繪畫裡的魔幻與現實

2020-12-11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薛松的作品,傳達出的信息量很大。站在他的作品面前,腦子裡能冒出無數個關鍵詞:絢麗、波普、焚燒、拼貼、西方、結構、傳統、山水、書法、篆隸、文本、姓氏、城市、廣告……

龍美術館巨大的灰色展廳,特別適合展薛松的作品。

二十多米的展牆上,40張一米見方的拼貼作品並列排開,每張作品都是傳統書法的某個局部,每件作品至少兩個顏色,這組《文字遊戲》至少有80個顏色,色彩絢爛同時又有傳統書法的形式美,這或許就是薛松作品最惹人愛之處。

同樣是組畫,《基因族譜》則由100件小尺幅的綜合材料繪畫拼貼而成,每一張60釐米見方的彩色畫面上,各自書寫著一個姓氏,書寫方式皆是傳統巖畫的筆觸,代表100個姓氏的繪畫在十多米高的展牆上拼成了一幅中國地圖的形狀。

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書寫與拼貼,毀滅與重生,藝術家薛松的個展上,你能感受到一個充滿魔幻的歷史與現實世界。

並沒有過多形而上的藝術觀念的描述,在薛松的解讀裡,他的作品靈感大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例如洗車時車窗上的泡沫,走在去工作室路上的城市標語,都成為薛松創作的直接創作原因,只是在表達方式上,他一直鍾情於歷史文本、書法的燒毀、拼貼等。

薛松《泡沫》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50x150cm x3 2018

被冠以「波普藝術家」的身份,薛松覺得可以接受:「我是喜歡用現成的圖像、有名的圖示,通過我自己的方式很過癮的完成作品。」關注當下,回到過去,薛松在不斷的反覆、來回之間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堅持了30年。

薛松大型個展「涅槃」開幕式現場

藝術家薛松(中)、龍美術館館長王薇(右)與策展人傑佛瑞·約翰·斯鮑丁(左)

2019年5月17日,藝術家薛松大型個展「涅槃」在龍美術館(西岸館)開幕,展覽展出了薛松30多年的藝術創作歷程,包括多件重要代表作,早期的碑帖殘片拼貼、「與大師對話系列」、「歷史與現實系列」、「城市與青春系列」、「傳統山水系列」、「泡沫系列」等作品近50組(兩百餘件)。展覽由對波普藝術研究頗深的策展人、藝術家傑佛瑞·約翰·斯鮑丁策展,展覽自5月18日展出至7月14日。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龍美術館免費對公眾開放。

近十年來,薛松的作品大多參加群展居多,此次展覽是自2009年大型個展以來的又一次大型展覽。開幕當天,藝術界數百位嘉賓從各地聚集龍美術館祝賀展覽。

展覽現場聚集了數百位藝術界嘉賓

將書籍、刊物、報紙等載錄的豐富歷史文化圖像巧妙地焚燒、拼貼,並結合實地風景,創作出極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是薛松的創作方向。每件作品透出畫面的肌理,皆是由各類密集的紙本圖像拼貼組成。他對東西方百年歷史的藝術史都有深刻的了解,是第一批接受19世紀和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中國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徹底搜索並利用藝術史,銷毀、結構藝術史,然後從「廢墟」中重新塑造新的語言,或許,這正是此次展覽取名「涅槃」的原因。

1980年代,薛松在「燒烤」作品之前,對西方所有的藝術流派都進行拷貝、臨摹,再後來又探索中國傳統水墨、書法以及原始藝術。到了80年代末,薛松迷茫了,在創作中找不到自己,他一直思考「我是誰,在藝術史裡我又能留下什麼獨特的東西」。後來他把這段迷茫期稱為「試筆時代」,而這段時期讓薛松知道「用視覺語言去發掘新的可能形式才是藝術家最應該重視的。」

燒毀、拼貼作品局部

薛松經歷過3次火災,1990年火災時,摸索出了利用被燒毀的書、被單、手帕、畫冊、樂譜等殘骸拼貼的創作手法,這種形式繪畫無法達到,也正好與他內心契合。當這些殘物用完了,薛松便開始去舊書店去選購歷史、傳統、畫冊、拓片等五花八門材料,因為動手燒而引發第二次火災。1993年第三次火災過後的兩年,薛松的個人風格開始明確,「以燃燒維語言,拼貼為筆觸」的基本面貌也已經出現。

展覽現場

薛松《可口可樂(全景)》 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60 x 50釐米x 9 2008

1990年代中期以來,薛松的藝術視野日益開闊,主要以表現文化主題的作品居多,城市時尚、流行文化符號、數碼科技也成為他表現的主體,均被他以焚燒和拼貼的方式組合。

從1998年開始「與大師對話系列」,薛松收集了歷代大師的書法或者畫冊,既要學習又把它們變成碎片,在強大的傳統文化面前,薛松想要做出突破。之後,薛松重新演繹前輩大師的名作,包括瑪格裡特、克萊茵、畢卡索、蒙德裡安、宋徽宗、徐悲鴻、黃賓虹等。

「與大師對話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和平——與馬格麗特對話》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0 x 125釐米 2017

薛松《與蒙德裡安對話——溫故知新》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0 x 200釐米 2012-2019

薛松《致敬羅斯科之五》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15

薛松《羅斯科上的芥子園之九》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012

2012年,薛松開始在中國畫的圖式裡加入西方藝術史元素,也在西方藝術圖式裡加入中國藝術元素,又開啟了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法的融合。

「山水」是薛松一直堅持創作的題材。他認為,傳統的山水畫創作已經達到了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標杆性的登峰造極的地位,一幅吸引人的山水畫不僅是其技術上的完成度,更是藝術家藏在作品裡的修養、視野。薛松選擇利用「山水」作為載體和圖式,通過收集材料、焚燒,再進行勾勒,完成一幅其個人語言表現的『山水』題材的當代作品。

「傳統山水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四季——春夏秋冬》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50 x 100釐米x4 2018年

薛松《白雲無事常來往 莫怪山人不送迎-豐子愷詩意》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80 x 100釐米 2018年

薛松《草草杯盤供語笑王謝堂前話平生-豐子愷詩意》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20 x 100釐米 2018年

傳統山水畫系列作品局部

傳統山水畫系列作品局部

書法,是薛松另一個多年來迷戀其中的元素,無論是篆書、隸書碑帖還是甲骨文,薛松喜歡各種形式的手寫文本。書法對於薛松來說既是文字也是線條、結構、氣韻、形式。

「書法與文本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解構書法》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68x168cm X6 2018

薛松《意象甲骨文》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68 x 168釐米x 10 2019年

薛松《意象甲骨文》局部

書法作品局部

對城市的感性體驗,是薛松作品的另一靈感來源。在上海生活幾十年,歷史與現實是他一直關注的要點,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往與今天的圖像,也一直在薛松作品中出現。作品的細節似乎可以看到這座城市不同年代的內在發展脈搏。「城市與青春系列」,有關人與城市題材的《躍》、《升騰》、《高興》和《飛越》看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城市與青春系列」展覽現場與作品

薛松《飛得更高》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320 x 210釐米 2013

薛松《打麻將》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150 x 120釐米 2018

(本文為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原創文章;現場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作品圖由龍美術館官方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涅槃」薛松作品展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05-18 - 2019-07-14

開放時間:10:00-21:00 周二至周日

展覽機構: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覽地址: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近瑞寧路)

相關焦點

  • 融合繪畫拼貼時代生活
    位於北京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以下簡稱「UCCA」)於6月12日至8月21日在大展廳呈現大型展覽「勞森伯格在中國」。令藝術愛好者更振奮的消息是,由190個部分組成、長度約305米的巨作《四分之一英裡畫作》(1981年—1998年)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這是該作品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展出。勞森伯格的一系列拍攝於1982年訪問中國期間的彩色照片《〈中國夏宮〉研究》(1983年)亦將同時展出。
  • 「無時無刻」蘇笑柏首次日本大型個展兵庫縣立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嘉賓中國藝術家蘇笑柏首次於日本舉辦大型美術館個展「無時無刻─蘇笑柏展」,10月12日在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開幕,展期至11月28日。此展首次曝光藝術家從未公開展出過的25組抽象畫作,其中近一半作品為全新創作,包括藝術家最具代表性以中國傳統材料「大漆」入畫的作品,如《飄逸》(2017)、《拂水 –夏》(2018)、《拂水 –秋》(2018)、《拂水 –冬》(2018)等,其中多件大型作品尺幅高達2米。
  • 張皓宸·首次創作個展《流浪的樹》
    ——張皓宸 01 張皓宸首次創作個展 流浪的樹voyage tree 張皓宸首次創作個展 也是首次跨界藝術創作的個展
  • 比3D更魔幻,分不清現實和展覽!央美「太虛之境」等你來
    7月11日 — 8月25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到四層(朝陽區花家地南街8號)大型個展「太虛之境」雷安德羅埃利希,《遊泳池》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出現場(2014)鐵製鋼架,木,鋼化玻璃,泳池扶梯你敢在「遊泳池」裡體驗一把假「溼身」嗎?
  • 藝薦·展覽|夠「土」!老頭兒捏了一輩子泥巴;夠炫!SKP新館變藝術館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的開館展,展覽共展出劉士銘的雕塑作品90餘件,以及實物、照片、手稿、草圖、紀錄片等多方面材料。展覽從方案策劃到空間設計都貼近劉士銘雕塑的特有氣質,通過造境方式帶給觀眾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此次展覽在立意和策劃、作品和資料、場景和布局選擇上極富匠心,是近十幾年來通過展覽開展藝術家個案研究的又一次富有建設意義的努力和嘗試。
  • 蘇笑柏首次日本大型個展「無時無刻」將亮相兵庫縣立美術館
    拂水-秋 2018 油彩,漆,麻,emulsion,木  200x190x18cm中國抽象藝術家蘇笑柏(1949年生於中國)首次於日本舉辦的大型美術館個展「無時無刻─蘇笑柏展」將於日本西部地區最大規模的藝術機構兵庫縣立美術館展出
  • 周末看展 | 瑞士藝術家Michel Comte中國首次個展:光之三
    Michel Comte:Light III|光之三展期:2018年5月18日至8月10日>地點:北京798藝術區麥勒畫廊本次展覽是藝術家Michel Comte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個展「光之三」是Michel Comte繼義大利羅馬MAXXI美術館個展及米蘭3年展之後的第3個有關光的個展,本次展覽展出的一系列新作將探討環境惡化對冰川及冰川地貌的影響。
  • MADSAKI的巴黎個展,重新詮釋法國古典繪畫
    日本藝術家 MADSAKI 不久前展開了首次在巴黎的個展《French Fries With Mayo》,重新詮釋了藝術史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覽將在巴黎貝浩登畫廊展出至 10 月 22 日。然後我在30歲籤證到期的時候,也就是2004年,回到了日本。」《French Fries With Mayo》是在藝術歷史的各個文化背景下所進行的一場更大的對話。在藝術歷史中,意義的轉移或個人的歷史意義可以讓藝術家用幽默和諷刺來改變和重新想像藝術。
  • 上海展訊 | 用80場展覽為你的2020年畫上句號!|藝術家|美術館|當代...
    展覽由侯瀚如策展,將集中呈現藝術家過往近30年藝術生涯各階段的百餘件繪畫作品,以及根據PSA建築空間全新創作的多件沉浸式繪畫裝置「空間繪畫」。此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完成於2020年——居家隔離給藝術家帶來了更多與自己相處的時間,雖然他們工作室裡或許沒有可以現場描摹的模特、朋友、家人,但展覽中不同的面龐所匯聚出來的景象環繞四周,鼓舞人心地回應了如今的特殊時期。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有著一個共同點:他們善於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而非模仿複製,與此同時,他們也善於跳脫現實主義所指向的簡單直接來表達他們的觀點。
  • 盤點2016年度十大全景VR展覽:永不落幕的藝術
    從大咖個展到大型群展,從北京到上海,從深圳到武漢......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給愛看展的你超真實的視覺藝術體驗。黃永砯「蛇杖III」、向京「S」系列;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的對話、故宮傳世成化瓷......沒有去現場看展的你,此刻就可以在手機上360度欣賞,精彩展覽永不落幕!
  • 安尼施·卡普爾最新大型個展
    現在,英國著名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同名大型個展在古樸典雅的英國諾福克郡霍頓莊園舉辦,展覽已於7月12日開幕,此次展覽由裡森畫廊支持。 此次展出了24件影響深遠的雕塑以及精心挑選的素描和小型作品,它們集中體現了卡普爾過去40年極具突破性的創作實踐。
  • 馬修·巴尼中國首次大型個展:堡壘
    展覽現場 「馬修·巴尼:堡壘」,展出了美國當代藝術家馬修·巴尼2016至2019年間所創作的最新系列作品,該展覽也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次個展
  • 拼貼藝術
    拼貼藝術為什麼孩子的作品想像力都那麼豐富?因為天真,未被世俗所汙染,可以任意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畢卡索就是這樣,一生創作都保持童真狀態。長大後,技法快速上升,主觀意識裡學會了投其所好,因此作品充滿了偽善性,自己兒時的純真蕩然無存,作品的刻意性一目了然。美其名曰:市場需求。做拼貼藝術手法是孩子式的,使用裁紙刀與剪刀、膠水,製作綜合材料作品,構思還是成人式的。
  • 拼貼藝術的魔幻現實夢境
    成為摯友後的倆人對於立體派拼貼的共同投入促進了立體主義早期的發展與建立。畢卡索第一副純粹精緻的拼貼畫作品《藤椅上的靜物》模糊了藝術中真實與幻象的區別,引領了拼貼藝術的潮流。畢卡索著名的作品《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中,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都以剪貼的報紙來呈現。
  • 安尼施·卡普爾最新大型個展 | 英國霍頓莊園
    現在,英國著名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同名大型個展在古樸典雅的英國諾福克郡霍頓莊園舉辦,展覽已於7月12日開幕,此次展覽由裡森畫廊支持。此次展出了24件影響深遠的雕塑以及精心挑選的素描和小型作品,它們集中體現了卡普爾過去40年極具突破性的創作實踐。
  • 色彩拼貼西雙版納雨林,王清州把他的視覺現場搬到上海
    新年伊始,藝術家王清州在上海M50藝術區3號樓ArtMeng藝術空間舉辦了一場個展,展出藝術家25件水墨新作。這次展覽的作品是在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裡現場創作的。王清州的繪畫就是一種跳動的音樂,這種音樂是用毛筆、宣紙、中國的繪畫材料表達出來的。策展人高嶺表示,王清州的作品是把大自然的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和自然風貌,轉換成自己內在的審美意向,加上他多年來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研習和理解,描繪出這25幅自然的形象。
  • 繪畫與拼貼:採訪美國抽象藝術家Lecia Dole-Recio
    Lecia Dole-Recio 《無題》 2013年Dole-Recio用重複的幾何圖形構成的繪畫及拼貼來創作抽象藝術。她1971年生於舊金山,在聖地牙哥長大,本科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後在加州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攻讀碩士學位,目前為洛杉磯Gavlak Gallery 畫廊的籤約藝術家,將在2016年在該畫廊舉行個展。
  • 80+份活動展覽帶你嗨翻這個初秋!
    這是《花生漫畫》首次與中國的美術館合作的大型藝術展覽,同時也是《花生漫畫》與中國藝術家最大規模對的一次跨界藝術創作。作為由裝置藝術展覽與音樂現場活動兩部分組成的整體項目,本次個展將於藝術中心三層及四層空間展出藝術家近期創作的大型機械裝置作品,通過對復星藝術中心特定空間屬性的探索,展現藝術家對當代藝術展覽語境的反思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