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水-秋 2018 油彩,漆,麻,emulsion,木 200x190x18cm
中國抽象藝術家蘇笑柏(1949年生於中國)首次於日本舉辦的大型美術館個展「無時無刻─蘇笑柏展」將於日本西部地區最大規模的藝術機構兵庫縣立美術館展出,展期自 2018年 10月 12日至 11月 28日。
「無時無刻─蘇笑柏展」將首次曝光藝術家從未公開展出過的 25組抽象畫作,其中近一半作品為全新創作,包括藝術家最具代表性以中國傳統材料「大漆」入畫的作品,如《飄逸》( 2017)、《拂水 –夏》( 2018)、《拂水 –秋》( 2018)、《拂水 –冬》( 2018)等,其中多件大型作品尺幅高達 2米。
蘇笑柏以實驗性技法手段運用中國傳統媒材「大漆」,其藝術語言再現材料與繪畫之間的對話,畫作經由時間累積的層次與肌理,以視覺語彙呈現藝術家構思、醞釀及至「裹衣」、「脫胎」的創作過程,以及創作中物質順應自然造化而成就的隨機性與自由性。蘇笑柏於 1949年生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1985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學習,受到學院派現實主義的訓練,在技能表達上積累了深厚的功力。藝術家於 1987年獲德國北萊茵州文化藝術獎學金,進入德國國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研究生班及大師班深造,從與師長、同學在日常生活的深刻互動之間,獲得現代主義和當代藝術的思想啟迪。抽象語言的魅力為蘇笑柏提供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令藝術家在繪畫中逐漸擺脫具象的因素,走向抽象藝術的領域。蘇笑柏曾說道:「在抽象畫面裡被精心隱藏起來的東西,恰恰正是我要去描述的內容。」
蘇笑柏九十年代的早期油畫作品中,仍可見他用具象的「物」闡述詩意的符號概念,描述一種冥想境界。在此之後,「物質」本身無窮的可能性則成為了藝術家思考、深究與領悟的主體。蘇笑柏說道:「很久以來我已不再去關注畫面上出現的具體形象,我指的是出現某種內容的形象。如果今天非要使用形象這個詞的話,我對形象和形體是有別樣理解的:比如色彩,比如繪畫中的板塊結構。」2002年始,蘇笑柏開始關注漆工藝是他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大漆」是一種擁有上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材料,尤其以中國福建所產最為著名。經由深入研究大漆材質,蘇笑柏被古代漆器在製作過程中所使用的麻布包裹技術深深吸引,這種特殊的技藝可以使得層層大漆坦露出色彩的原始形態,恰好符合藝術家關注如何挖掘物質本身具有的意象品質,而並非賦予材料人為主觀概念的美學理念。
蘇笑柏
「無時無刻」展覽(英文名稱: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意在表述蘇笑柏創作的全過程:從思考、醞釀至最後創作。對藝術家而言,創作並非僅在工作室中發生,創作的狀態也不僅於揮灑顏料時,而是包括思考的漫長時間,這一切皆藉由大漆自然的物質特性,以及其獨特的處理方式而轉化為視覺語言的呈現。而同時,物質在其中的有機活動又帶來不可預測的隨機性,最終作品會形成怎樣的畫面,便是時間的造化。
蘇笑柏利用木板及 emulsion先進行塑形,接著繃上多層麻布後,他反覆在同一塊板面上塗刷、覆蓋,使畫面處在不斷運動和擴展中呈現其肌理。大漆的色彩則在不停的漂浮、裂變而產生衝突,稍瞬之後又復以回歸和諧。藝術家坦言他無法預測何時才是一幅畫作完成時那個「恰當的階段」的到來,因為畫面的所有因素始終在變動重組,而大漆、油彩、emulsion與麻布的物質本身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與活力,在流動和拖曳之間碰撞出巨大的迴響。蘇笑柏道:「我什麼也做不了(There's nothing I can do),我該做的都做了。實際上無時無刻,也就是每時每刻。而每時每刻,也是我創作唯一的一個狀態。」
此次展覽位於西日本最大規模的美術機構—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建自世界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館長蓑豐先生(Yutaka Mino)長年致力於研究中華磁州窯,與中華文化淵源匪淺,擁有開闊而多元化的藝術視角。繼 2010年於同為安藤忠雄設計的德國蘭根美術館(Langen Foundation)展出,2018年蘇笑柏將再度於安藤忠雄設計的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空間中呈現全新系列,「無時無刻─蘇笑柏展」。這次展覽的空間規畫與設計再度邀請安藤後輩建築師豐田啟介(Keisuke Toyoda)(別音設計團隊 Noiz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planning)參與,繼 2014年、2016年與蘇笑柏合作後,於兵庫縣立美術館再造藝術與空間的美學對話。